第224章 盐引流通掀热潮 盐价反涨补军饷-《大周皇商》

  显德九年十一月初一,郁林古道旁的空地上,临时搭建的盐兑点前挤满了人。十余个麻布口袋整齐码放,里面装满从泉州调运的食盐,白花花的盐粒在阳光下泛着光泽,引得流民们频频侧目。陈琅站在兑盐台前,亲自监督盐引兑现:“按之前约定,半张盐引兑半斤盐,兑盐时需缴两文手续费,自愿选择,绝不强征!”

  阿牛捧着一百张盐引,第一个上前兑换。护榷军士兵仔细核对盐引上的防伪印记,确认无误后,用秤称出五十斤食盐,装入阿牛带来的布袋中。“谢谢陈大人!谢谢陛下!” 阿牛扛着盐袋,笑得合不拢嘴,转身就往家的方向跑 —— 他要赶紧把盐带回家,给生病的家人调味。

  流民们见状,纷纷排队兑盐。有的兑换后当场打开盐袋,抓一把盐撒在干粮上,满足地吃起来;有的则将盐装成小袋,在盐兑点旁摆起小摊,加价转卖 —— 一斤盐能卖一百二十文,比兑换价高出二十文,转手就能赚一笔。

  随着盐引兑现的推进,“流砂井救全军” 的消息也像长了翅膀,迅速传遍岭南。百姓们听说周军靠一口流砂井绝处逢生,纷纷带着香火、祭品来到流砂井旁 “拜井”,祈求平安;连广州、潮州的商户,也专程雇车马赶来郁林,一边 “拜井”,一边收购流民手中的盐,再运回本地售卖 —— 岭南盐市的热度,瞬间被点燃。

  此时的岭南盐市,本就因南汉封锁盐运处于供需紧张状态。此前南汉控制邕州盐场时,岭南盐价虽回落至一百文 \/ 斤,却仍高于江南市场价;如今 “流砂井奇闻” 吸引大量人口聚集,加上陈琅暗中调控 —— 暂减泉州盐运往江南的三成份额,优先供给岭南,多重因素叠加下,岭南盐价开始稳步上涨。

  十一月初十,郁林盐市的盐价已从一百文 \/ 斤涨至一百五十文 \/ 斤,潮州、广州等地的盐价也紧随其后,突破一百四十文 \/ 斤。而周廷则借着这波热潮,悄悄赚得盆满钵满:流民兑盐时缴纳的两文手续费,看似微薄,两千流民兑盐下来,就有四千文入账;商户贩盐的盐税,从之前的十税二提至十税三,仅广州商户运往外地的盐,一个月就缴纳盐税五万两白银。

  “总掌事,这是上月岭南盐市的收支账册。” 苏九算捧着账册,快步来到陈琅的营帐,脸上满是笑意,“盐引手续费、盐税增收,再加上临时盐兑点的散盐售卖,总共获利八万两白银!不仅覆盖了挖井时的三千两成本,还多出来七万七千两,刚好能补充南征军饷!”

  陈琅接过账册,看着上面的数字,满意地点点头:“好!将这八万两白银中的五万两拨给军需官,用于采购粮草和药材;剩下的三万两,存入随军国库,留作攻打端州的备用金。” 他深知,南征之路漫长,每一分银子都可能成为扭转战局的关键。

  然而,这波盐价上涨,却惹来了江南盐商的不满。苏州盐商周万财带着几位江南盐商,专程赶到郁林,找到陈琅施压:“陈大人,岭南盐价都涨到一百五十文 \/ 斤了,咱们江南的盐却卖不动,您得增加泉州盐运往江南的份额,不能只盯着岭南!”

  陈琅却不为所动,端起茶杯,缓缓说道:“周东家,眼下南征要紧,泉州盐优先供给岭南,是为了保障大军后勤。等平定南汉,自然会恢复对江南的供盐。” 他顿了顿,话锋一转,“不过,我倒有个合作机会 —— 岭南本地盐商若愿意参与盐引兑换,协助稳定盐市,我可以允许他们从泉州低价购盐。”

  江南盐商们面面相觑,却也无可奈何,只能悻悻离去。而岭南本地盐商得知消息后,却纷纷找上门来。广州盐商吴天顺率先表态:“陈总商,我愿出五千两白银,参与盐引兑换,保证按市价售盐,绝不哄抬价格!” 陈琅当即应允,与吴天顺签订协议 —— 岭南本地盐商可从临时盐兑点以一百二十文 \/ 斤的价格购盐,再按市价售卖,只需缴纳十税三的盐税。

  此举不仅稳定了岭南盐市,还拉拢了本地势力。吴天顺等盐商利用自己的人脉,将盐运往偏远州县,让百姓们都能买到盐,也让 “大周体恤百姓” 的名声传遍岭南。百姓们对周军的好感度日益增加,甚至有人主动为周军带路,提供南汉的布防情报。

  十一月初七,周军在郁林休整满七日。经过七日的调养,染痘士兵大多痊愈,士兵们也补充了足够的粮草和药材,士气空前高涨。柴荣站在军营前,看着排列整齐的士兵,高声下令:“全军出发,攻打端州!拿下端州,就离广州只有一步之遥!”

  七万大军浩浩荡荡地向端州进发。沿途的百姓们纷纷站在路边,捧着茶水、干粮,送给士兵们;岭南本地盐商们也组织车队,跟着大军运送食盐和粮草。陈琅坐在马车上,看着这一幕,心中感慨万千 —— 他用盐引这一小小的经济手段,不仅解了挖井的燃眉之急,还赢得了岭南百姓和商户的支持,为后续攻打端州、统治岭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端州城外,南汉守军早已严阵以待。主将伍彦柔站在城墙上,看着远处逼近的周军,脸色凝重。他深知,周军刚解决水源危机,士气正盛,这场仗恐怕不好打。“传我命令,关闭城门,加固城防,准备迎战!” 伍彦柔下令,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

  周军抵达端州后,并未急于攻城。柴荣命士兵们在城外扎营,休整一日,同时派探子勘察端州的城防布局。陈琅则忙着与岭南本地盐商联络,让他们继续运送食盐和粮草,确保大军的后勤供应。“只要后勤不断,拿下端州只是时间问题。” 陈琅对柴荣说道,眼中满是信心。

  十一月初九,周军对端州发起猛攻。李重进率领侍卫亲军,从正面攻城;石守信则带着殿前司精锐,绕到端州西侧,袭击守军的粮道;陈琅则在后方调度粮草和食盐,确保前线士兵们能吃饱、吃好。城墙上的南汉守军虽奋力抵抗,却架不住周军的猛烈攻势,不到半日,端州城门就被攻破。伍彦柔试图率军突围,却被李重进斩杀,端州彻底被周军占领。

  拿下端州后,柴荣下令在端州整军。士兵们在城中休整,补充粮草和武器;陈琅则继续推进盐引兑换和盐税征收,进一步巩固周廷在岭南的经济基础。岭南的夕阳下,端州城的旗帜换成了大周的龙旗,盐兑点前依旧人来人往,盐引流通的沙沙声,与士兵们的操练声交织在一起,奏响了大周平定岭南的序曲。

  而远在同州的赵匡胤,得知周军拿下端州、从岭南盐市获利八万两白银的消息后,气得砸碎了案上的酒杯:“陈琅这小子,竟能用盐引赚这么多钱!柴荣的南征军饷,又多了一份保障!” 他知道,周军在岭南站稳脚跟,对他来说绝非好事。“传我命令,加快与洛阳十阿父集团的联络,再从大理多买些战马,咱们不能再等了!” 赵匡胤对着心腹怒吼,眼中满是焦虑与狠厉 —— 他必须在柴荣平定岭南前,找到反扑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