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及辰时三刻,幽州行宫朱红宫墙已被晨曦浸透,明黄绸带如流云般悬于飞檐,与廊下猎猎作响的 “大周” 龙旗相映生辉。殿内长案蜿蜒如游龙,燕云酪酥凝脂泛光,江南花雕琥珀生香,描金官窑瓷盏错落成星河 —— 这庆功宴上的每一寸繁华,既是复土归汉的荣光见证,也是帝王病榻前为江山布下的最后一盘生死棋。
当午时钟鼓齐鸣,司仪长号刺破云霄:“百官入殿 ——” 绯袍玄甲如潮水漫过金砖,整齐的脚步声似战鼓擂响。柴荣斜倚龙椅,赭黄常服衬得面色如雪,唯有眸中尚存参汤煨出的星火。他抬手间,帝王威仪裹挟着咳血的暗哑:“北伐半载,燕云归汉,今日论功行赏,诸卿听旨!”
“王朴!”
首道旨意如重锤落定,文官之首青袍翻飞,长揖及地。柴荣字字如刀:“十载辅弼,北伐方略由卿定,中枢吏治赖卿安,契丹细作亦被卿连根拔起。” 指节深深陷入龙椅鎏金纹饰,“今封太师,掌门下省,总领百僚奏疏 —— 军国大事,必经卿手朱批,方呈朕览。”
王朴叩首时,霜染的鬓角轻颤如秋叶。武将阵列中暗潮涌动,却无人敢破这微妙平衡 —— 文臣掌审核之权,看似荣宠,实则是帝王用文治之刃,悄然制衡着武将的虎狼之爪。
“陈琅!”
帝王目光如炬,穿透层层朝服,落于文官次席:“掌皇商司时,三百万石漕粮解北伐燃眉;查云州盐井,百万税银充盈国库;探闻局十破敌谍,功绩堪比管仲辅齐!” 镶金印绶在阳光下流转冷光,“封陈国公,食邑万户,赐丹书铁券!兼领户部尚书,总辖天下财赋漕运,望卿如凌烟阁功臣,永护社稷!”
陈琅指尖触到印纽蟠龙,寒意直透骨髓。他余光瞥见赵匡胤指节泛白,便知帝王这一步棋,已狠狠刺中了武将集团的命脉。
“杨业、王彦超!”
两道旨意同时掷出,殿前甲胄相撞声清脆如裂帛。杨业战袍染着燕山硝烟,王彦超戎装却纤尘不染,二人跨步出列,气势如虹。
“杨业东路破幽州,七斩辽将,歼敌两万,功冠三军!” 柴荣声若洪钟,“封代国公,留镇幽州,赐‘便宜行事’之权 —— 燕云兵马尽归节制,遇敌来犯,无需奏请!”
话音未落,又转向王彦超:“云州协防,力保粮道不失,封燕国公,领西路军驻守,助杨业共守山后防线!”
老将对视,杨业目光如鹰,王彦超神色如渊,旋即双双叩首。满朝文武皆知,这是帝王以边军制衡边军,既防契丹,亦防内乱的绝妙制衡之术。
“赵匡胤!”
这三字如惊雷炸响,殿内呼吸尽凝。赵匡胤出列时,玄甲衬得身姿如松,面上笑意恭谨,袖中指尖却深深掐入掌心:“臣恭聆圣谕。”
“西路北伐,固安迟滞虽有过,但念平定淮南之功,” 柴荣语气平淡如古井,“封宋国公,改任京畿巡检使,掌汴京治安 —— 殿前司兵权,暂由韩通代管。”
惊雷在赵匡胤心底炸开。京畿巡检使不过是街巷捕快之首,没了殿前司兵权,这 “宋国公” 爵位不过是画饼充饥!他望向龙椅上那双洞察一切的眼睛,又瞥见廊下李重进的亲军,只能强压怒火,躬身谢恩。低头刹那,眼底寒芒与石守信无声交汇。
“余下十三侯,听旨 ——” 司仪展开鎏金名册,声如金石:
“曹翰随赵光义平叛,封齐国侯;曹延禄护粮道有功,封凉州侯;曹延恭镇守甘州,封甘州侯;李筠守河东拒敌,封河东侯;慕容延钊亲征负伤,封定州侯;韩通暂掌殿前司,封郓国侯;石守信协攻云州,封鲁国侯;高怀德破敌粮营,封陈留侯;王审琦守沧州海防,封济国侯;韩令坤奇袭辽军后路,封滑国侯;张公瑾督造器械,封徐国侯;杨延昭阵斩辽先锋,封广陵侯;杨延玉统水师破敌,封义阳侯!”
念到 “杨延玉” 时,殿内忽现短暂的寂静。这位二十二岁的水师提督,南征北战,战功赫赫:夜袭采石矶断南唐援军,楼船锁江迫降吴越,西江焚舰平定南汉,白藤江火攻大破交趾。北伐时更从渤海湾绕后,撕开辽军海防。这 “义阳侯” 的爵位,实至名归。
杨延玉出列时,玄色水师甲胄还留着海水侵蚀的斑驳,身姿挺拔如松,叩首动作行云流水。陈琅望着年轻将领的背影,眼底闪过欣慰 —— 这正是他 “困龙局” 中最锋利的棋子:水师既护江南粮道,又能在兵变时从海路驰援,断叛军后路。
十三功臣谢恩时,“万岁” 呼声震天,琉璃瓦随之轻颤。然而这君臣和乐的表象下,暗流汹涌:曹翰与石守信眼神交汇,暗藏不满;李筠虚叩首,心思难测;杨家兄弟目光相接,杨家军已成制衡赵氏的关键力量;李重进望着杨氏兄弟,心中稍安 —— 有杨家军、水师与财权三重保障,柴氏托孤大业便多了几分底气。
柴荣倚着龙椅,唇角血丝蜿蜒,却抬手拭去,强撑威仪:“燕云复归,非朕一人之功,天下安危,尽托诸君!” 丹陛下,绯袍玄甲交织成锦绣,可每个人眼底的算计,早已织就一张错综复杂的大网。
夜幕笼罩行宫,唯有两处偏殿烛火摇曳。西侧殿内,赵匡胤捏着契丹密信,信纸几乎被攥碎。石守信低声道:“耶律贤愿出兵牵制杨业,助银十万两招兵。” 赵匡胤冷笑掷信入火:“柴荣以为削我兵权、抬举杨家小儿就能高枕无忧?回了汴京,便知这天下该姓什么!” 他却不知,陈琅的 “困龙局” 中,水师虽远,却是扼住他咽喉的致命锁链。
陈琅微微蹙眉,扫了一眼大殿中的群臣——他发现,在熙攘声中,有一双眼神冷静而隐秘,几乎与世隔绝。那人隐在列队之中,未曾出声,却散发着无形的威压。陈琅心中暗暗一沉:“此人,最不可小觑——江山的真正危险,恐怕不在赵匡胤,而在他。”
东侧寝殿内,柴荣攥着刻有 “柴” 字的小玉印,月光洒在苍白的脸上。参汤药效已过,咳嗽愈发剧烈,却仍喃喃自语:“熙诲…… 陈卿…… 杨家儿郎…… 这江山,就靠你们了……”
庆功宴的荣耀尚未褪去,阴谋的种子已在偏殿生根发芽。柴氏江山的命运,如同殿外的夜色,表面平静,实则暗潮汹涌。而杨延玉的水师铠甲与义阳侯印绶,正是锁住这乱世的关键一环。
当午时钟鼓齐鸣,司仪长号刺破云霄:“百官入殿 ——” 绯袍玄甲如潮水漫过金砖,整齐的脚步声似战鼓擂响。柴荣斜倚龙椅,赭黄常服衬得面色如雪,唯有眸中尚存参汤煨出的星火。他抬手间,帝王威仪裹挟着咳血的暗哑:“北伐半载,燕云归汉,今日论功行赏,诸卿听旨!”
“王朴!”
首道旨意如重锤落定,文官之首青袍翻飞,长揖及地。柴荣字字如刀:“十载辅弼,北伐方略由卿定,中枢吏治赖卿安,契丹细作亦被卿连根拔起。” 指节深深陷入龙椅鎏金纹饰,“今封太师,掌门下省,总领百僚奏疏 —— 军国大事,必经卿手朱批,方呈朕览。”
王朴叩首时,霜染的鬓角轻颤如秋叶。武将阵列中暗潮涌动,却无人敢破这微妙平衡 —— 文臣掌审核之权,看似荣宠,实则是帝王用文治之刃,悄然制衡着武将的虎狼之爪。
“陈琅!”
帝王目光如炬,穿透层层朝服,落于文官次席:“掌皇商司时,三百万石漕粮解北伐燃眉;查云州盐井,百万税银充盈国库;探闻局十破敌谍,功绩堪比管仲辅齐!” 镶金印绶在阳光下流转冷光,“封陈国公,食邑万户,赐丹书铁券!兼领户部尚书,总辖天下财赋漕运,望卿如凌烟阁功臣,永护社稷!”
陈琅指尖触到印纽蟠龙,寒意直透骨髓。他余光瞥见赵匡胤指节泛白,便知帝王这一步棋,已狠狠刺中了武将集团的命脉。
“杨业、王彦超!”
两道旨意同时掷出,殿前甲胄相撞声清脆如裂帛。杨业战袍染着燕山硝烟,王彦超戎装却纤尘不染,二人跨步出列,气势如虹。
“杨业东路破幽州,七斩辽将,歼敌两万,功冠三军!” 柴荣声若洪钟,“封代国公,留镇幽州,赐‘便宜行事’之权 —— 燕云兵马尽归节制,遇敌来犯,无需奏请!”
话音未落,又转向王彦超:“云州协防,力保粮道不失,封燕国公,领西路军驻守,助杨业共守山后防线!”
老将对视,杨业目光如鹰,王彦超神色如渊,旋即双双叩首。满朝文武皆知,这是帝王以边军制衡边军,既防契丹,亦防内乱的绝妙制衡之术。
“赵匡胤!”
这三字如惊雷炸响,殿内呼吸尽凝。赵匡胤出列时,玄甲衬得身姿如松,面上笑意恭谨,袖中指尖却深深掐入掌心:“臣恭聆圣谕。”
“西路北伐,固安迟滞虽有过,但念平定淮南之功,” 柴荣语气平淡如古井,“封宋国公,改任京畿巡检使,掌汴京治安 —— 殿前司兵权,暂由韩通代管。”
惊雷在赵匡胤心底炸开。京畿巡检使不过是街巷捕快之首,没了殿前司兵权,这 “宋国公” 爵位不过是画饼充饥!他望向龙椅上那双洞察一切的眼睛,又瞥见廊下李重进的亲军,只能强压怒火,躬身谢恩。低头刹那,眼底寒芒与石守信无声交汇。
“余下十三侯,听旨 ——” 司仪展开鎏金名册,声如金石:
“曹翰随赵光义平叛,封齐国侯;曹延禄护粮道有功,封凉州侯;曹延恭镇守甘州,封甘州侯;李筠守河东拒敌,封河东侯;慕容延钊亲征负伤,封定州侯;韩通暂掌殿前司,封郓国侯;石守信协攻云州,封鲁国侯;高怀德破敌粮营,封陈留侯;王审琦守沧州海防,封济国侯;韩令坤奇袭辽军后路,封滑国侯;张公瑾督造器械,封徐国侯;杨延昭阵斩辽先锋,封广陵侯;杨延玉统水师破敌,封义阳侯!”
念到 “杨延玉” 时,殿内忽现短暂的寂静。这位二十二岁的水师提督,南征北战,战功赫赫:夜袭采石矶断南唐援军,楼船锁江迫降吴越,西江焚舰平定南汉,白藤江火攻大破交趾。北伐时更从渤海湾绕后,撕开辽军海防。这 “义阳侯” 的爵位,实至名归。
杨延玉出列时,玄色水师甲胄还留着海水侵蚀的斑驳,身姿挺拔如松,叩首动作行云流水。陈琅望着年轻将领的背影,眼底闪过欣慰 —— 这正是他 “困龙局” 中最锋利的棋子:水师既护江南粮道,又能在兵变时从海路驰援,断叛军后路。
十三功臣谢恩时,“万岁” 呼声震天,琉璃瓦随之轻颤。然而这君臣和乐的表象下,暗流汹涌:曹翰与石守信眼神交汇,暗藏不满;李筠虚叩首,心思难测;杨家兄弟目光相接,杨家军已成制衡赵氏的关键力量;李重进望着杨氏兄弟,心中稍安 —— 有杨家军、水师与财权三重保障,柴氏托孤大业便多了几分底气。
柴荣倚着龙椅,唇角血丝蜿蜒,却抬手拭去,强撑威仪:“燕云复归,非朕一人之功,天下安危,尽托诸君!” 丹陛下,绯袍玄甲交织成锦绣,可每个人眼底的算计,早已织就一张错综复杂的大网。
夜幕笼罩行宫,唯有两处偏殿烛火摇曳。西侧殿内,赵匡胤捏着契丹密信,信纸几乎被攥碎。石守信低声道:“耶律贤愿出兵牵制杨业,助银十万两招兵。” 赵匡胤冷笑掷信入火:“柴荣以为削我兵权、抬举杨家小儿就能高枕无忧?回了汴京,便知这天下该姓什么!” 他却不知,陈琅的 “困龙局” 中,水师虽远,却是扼住他咽喉的致命锁链。
陈琅微微蹙眉,扫了一眼大殿中的群臣——他发现,在熙攘声中,有一双眼神冷静而隐秘,几乎与世隔绝。那人隐在列队之中,未曾出声,却散发着无形的威压。陈琅心中暗暗一沉:“此人,最不可小觑——江山的真正危险,恐怕不在赵匡胤,而在他。”
东侧寝殿内,柴荣攥着刻有 “柴” 字的小玉印,月光洒在苍白的脸上。参汤药效已过,咳嗽愈发剧烈,却仍喃喃自语:“熙诲…… 陈卿…… 杨家儿郎…… 这江山,就靠你们了……”
庆功宴的荣耀尚未褪去,阴谋的种子已在偏殿生根发芽。柴氏江山的命运,如同殿外的夜色,表面平静,实则暗潮汹涌。而杨延玉的水师铠甲与义阳侯印绶,正是锁住这乱世的关键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