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1章 潜龙入侍窥储位,偏将领兵控东宫-《大周皇商》

  一、金阶递赂,潜龙升东宫

  显德十三年冬初,汴梁的寒风吹透了紫宸宫的窗纱,福宁殿内的药气却比往日更浓。柴荣陷在绒垫里,连抬手翻奏疏的力气都没了,太子柴宗训捧着《论语》侍立榻前,七岁的孩童脊背挺得笔直,却难掩眼底的惶恐 —— 自枢密院焚后,宫中人的眼神都变了,连往日温顺的内侍,看他的目光里都藏着几分试探。

  这日早朝刚散,符皇后的近侍太监李全福便揣着个锦盒,悄悄溜进了赵匡胤的府邸。锦盒里是三粒南海明珠,颗颗莹润,是符后生辰时吴越国送的贺礼。“赵将军,” 李全福搓着手,声音压得极低,“皇后娘娘说,太子年幼,读书需个妥当人指点。您举荐的那位光义大人,在东宫侍读任上恪尽职守,深得太子信赖。如今想再委以重任,让他兼任太子詹事,统领东宫属官,日后……”

  赵匡胤接过锦盒,指尖摩挲着冰凉的珠面,嘴角勾起一抹浅笑:“李公公放心,光义素来沉稳,有他辅佐太子再好不过。只是这太子詹事之位,还需娘娘在陛下面前多提一句。” 他顿了顿,又摸出一锭金元宝塞进李全福袖中,“往后东宫的动静,还要劳烦公公多通个气。”

  三日后,柴荣的病榻前,符皇后轻声道:“陛下,太子读《论语》总遇疑难,赵光义任侍读以来尽心竭力,将东宫诸事打理得井井有条。臣妾想着,不如让他兼任太子詹事,也好全面教导辅佐太子。” 柴荣半睁着眼,目光扫过立在殿角的赵光义 —— 此人穿着素色儒衫,低眉顺眼,倒有几分文气。他咳了两声,虚弱地颔首:“便依你。”

  赵光义升任太子詹事后,权势更盛。他以整顿东宫为由,将自己的亲信安插进各个要害职位,掌控了太子的日常起居、课业教导乃至膳食安全。表面上,他依旧每日捧着《论语》,温言细语地教导柴宗训:“殿下,‘为政以德’这句,说的是君主需以仁德治国,就像陛下复燕云、安百姓,便是仁德之举。” 可背地里,他的势力却如蛛网般迅速扩张,不仅掌握着东宫侍卫的调遣权,还通过威逼利诱,让东宫上下皆成他的耳目。

  不出半月,整个东宫已被赵光义牢牢掌控:辰时三刻侍卫换班由他亲信负责,午时内侍送膳需经他查验,酉时太子去御花园散步也有他的眼线监视。他还借着 “教导太子” 的名义,频繁出入宫中各个重要场所,与朝中大臣暗中往来。而柴宗训这个太子,虽每日在赵光义的教导下读书习礼,却不知自己早已身处赵光义编织的权力罗网之中。

  二、偏将控卫,铁壁围储君

  赵光义升任太子詹事的第三日,赵匡胤又递了道奏折:“陛下,东宫乃储君所在,近日京畿不宁,需加强守卫。臣举荐曹翰任东宫中郎将,率三百殿前司士兵驻守东宫外围,保太子安全。”

  曹翰刚从山东调回汴京,因 “平藩有功” 得了赵匡胤的赏识。此人虽勇猛,却素来贪财,是赵匡胤早就拉拢的亲信。柴荣看着奏折,手指在 “曹翰” 二字上停顿片刻 —— 他记得陈琅提过,曹翰与赵光义有过密会,但此刻病体沉重,也无力细查,只能朱批 “准”。

  曹翰接旨后,第一时间便调整了东宫的守卫布局:将三百士兵分作三队,一队守东宫正门,一队守侧门,一队巡逻外围,带队的都是他的亲信。他还以 “加强戒备” 为由,要求所有出入东宫的人,必须出示他签发的令牌,连符皇后身边的内侍,都要被仔细搜查。

  “曹将军,这是皇后娘娘的药,也要查?” 内侍捧着药碗,脸色不满。曹翰却面无表情地挥手:“军令如山,无论是谁,都得按规矩来。” 药碗被翻来覆去检查了三遍,确认无误后才放行。内侍走后,曹翰悄悄对亲信说:“盯紧皇后的人,有异动立刻报我。”

  东宫旧人都看出了不对劲 —— 曹翰的士兵越来越嚣张,不仅拦截内侍,还暗中观察太子的行踪。掌印太监想向符皇后告状,却被赵光义拦住:“公公息怒,曹将军也是按令行事,若闹到陛下那里,反而让陛下烦心。” 掌印太监无奈,只能作罢,却不知赵光义早已把他的不满,记在了纸上。

  三、御林入驻,对峙显锋芒

  陈琅攥着密报的指节泛白,信纸边缘被指甲掐出深深的褶皱。三天前,他在枢密院残垣中辨认出恩师王朴烧焦的玉带扣,探闻局最新送来的密函字字如刀 —— 那场夺走恩师性命的大火,果然是赵氏兄弟买通值守的禁军所为。此刻他看着粮账上晕开的墨迹,恍惚间又看到王朴被浓烟熏黑的面容,猛地将狼毫狠狠拍在案上:赵氏这是要困死太子!更是要断我柴氏根基!

  紫宸宫偏殿内,符皇后手中的太子起居注簌簌作响。陈琅跪伏在地,袖中藏着沾血的玉带扣残片,声音因压抑的怒火而发颤:皇后娘娘,曹翰在东宫的所作所为不过是开胃菜!您可知枢密院大火... 他突然噤声,警惕地望向窗外,确认无人后压低嗓音,王朴大人并非意外身亡,而是赵光义买通禁军纵火!如今他们把手伸向东宫,分明是要斩尽柴氏羽翼!

  符皇后手中茶盏当啷落地:你说什么?!

  臣有确凿证据! 陈琅掏出带血的玉带扣,恩师总说赵氏兄弟野心勃勃,没想到他们竟如此狠辣! 他重重叩首,额角撞在青砖上发出闷响,若再不阻止,太子便是下一个王朴!请娘娘速派杨盛率御林卫入驻,臣愿以性命担保他的忠心!

  当杨盛的御林卫甲胄铿锵踏入东宫时,曹翰的瞳孔骤然收缩。他望着对方腰间寒光凛凛的陌刀,突然想起三日前枢密院冲天的火光 —— 那些奉命纵火的禁军,此刻就在自己麾下。

  暮色四合,东宫内外剑拔弩张。杨盛摩挲着断臂处的旧伤,死死盯着曹翰的营帐;曹翰却在烛火下反复擦拭佩剑,盘算着如何让御林卫也 意外失火;赵光义写密函的手顿了顿,将 枢密院旧案已妥善处理 的字句悄悄涂去;而陈琅立在皇商司顶楼,望着东宫方向握紧了腰间王朴所赠的软剑 —— 这场生死较量,他要让赵氏血债血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