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蜀道崎岖:轻装急行援秦凤,粮草滞后心难安
崇德元年三月下旬,汉中通往秦凤的栈道上,春雨淅淅沥沥地洒着。张永德立马在一处悬崖边,望着脚下蜿蜒如蛇的栈道,眉头拧成了疙瘩。栈道木板年久失修,被雨水泡得发滑,士兵们背着甲胄、扛着兵器,小心翼翼地挪着步子,稍有不慎便可能坠入下方湍急的嘉陵江。
“蜀公,粮草队还在后面十里,驮马陷进泥里了,怕是要晚两日才能跟上。” 副将气喘吁吁地跑上来,雨水顺着他的头盔流进衣领,“弟兄们已经三天没吃饱了,再这么走,怕是撑不住。”
张永德勒紧马缰,目光扫过队伍里疲惫的士兵 —— 有的士兵草鞋磨破了,光着脚在栈道上走,脚底渗着血;有的扶着同伴,嘴唇干裂得起了皮。他心里清楚,秦凤那边曹延禄正苦苦支撑,天水城旦夕不保,若等粮草到了再走,怕是连渭水都赶不上。
“传我令!” 张永德声音斩钉截铁,压过雨声和江水声,“所有士兵轻装急行,甲胄留一半给粮草队,兵器只带刀弩和床弩零件,其余辎重全扔!告诉弟兄们,秦凤的百姓还在等着咱们,曹将军还在天水城流血,咱们晚到一日,就多一分危险!”
副将愣住了:“将军,轻装行军,弟兄们连御寒的衣物都没了,万一遇到寒流……”
“顾不得那么多了!” 张永德打断他,抬手抽出腰间佩刀,刀尖指向北方,“若秦凤丢了,江南的西边门户就破了,到时候别说御寒衣物,咱们连家都没了!走!”
士兵们闻言,纷纷卸下多余的辎重,有的将旧甲胄扔进江里,有的把干粮袋里仅存的半块饼掰成两半,分给身边的同伴。队伍重新出发,速度快了不少,只是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疲惫,却又透着一股 “援友军、保家国” 的决绝。
就这样,五万蜀军在蜀道上日夜兼程,饿了就啃口干粮,渴了就喝口山泉水,困了就在栈道边靠一会儿。半月后,当渭水的波光出现在视野里时,士兵们几乎是踉跄着扑到河边,捧着河水大口大口地喝 —— 他们终于到了,比原计划提前了三日。
二、渭水对峙:床弩列阵防偷渡,夜火映江斩敌顽
渭水南岸,张永德刚让人搭建好临时营寨,斥候就来报:“蜀公!回鹘已突破天水,正赶着羊皮筏子渡渭水,看规模,至少有三万骑兵!”
他立刻登上高处眺望,只见北岸黑压压的回鹘骑兵正忙着将羊皮筏子推下水,有的筏子上还载着冲车零件,显然是想渡过渭水后,直取秦凤腹地。张永德心中一紧,连忙下令:“快!把床弩都架起来,每隔五步一架,对准北岸渡口;再派两千人,在南岸挖三道壕沟,埋上尖木!”
士兵们刚歇下,又立刻行动起来。床弩的弩臂用桑木制成,弓弦是牛筋混着铁丝,威力能穿透两层铁甲。工匠们连夜组装,很快,百余架床弩在渭水南岸列成一排,黑洞洞的弩口对准了北岸。
夜幕降临,渭水两岸一片寂静。张永德亲自带着亲兵在南岸巡逻,月光洒在水面上,泛着冷光。忽然,他看到北岸有微弱的火光闪烁,紧接着,一排排羊皮筏子悄悄划向南岸 —— 回鹘要趁夜偷渡!
“点火把!” 张永德大喝一声。早已准备好的火把瞬间被点燃,南岸亮如白昼,回鹘的羊皮筏子在水面上无所遁形。“放箭!” 随着一声令下,百余架床弩同时发射,粗壮的弩箭像流星般划过夜空,狠狠扎进羊皮筏子里。
“噗嗤!” 弩箭穿透木筏的声音此起彼伏,有的筏子被射穿后迅速进水,上面的回鹘士兵惨叫着掉进渭水里;有的弩箭直接命中士兵,将人钉在筏子上。渭水瞬间被染成红色,漂浮的尸体和羊皮筏子顺着水流往下游漂去。
吐迷度在北岸看到这一幕,气得哇哇大叫,连忙下令停止偷渡。可张永德怎会给他喘息的机会?“跟我来!” 他翻身上马,率领两千精锐骑兵,绕到回鹘大营的后方 —— 那里是回鹘的粮草囤积地,也是防备最薄弱的地方。
三、突袭大营:锐卒夜斩先锋将,回鹘溃退保秦凤
回鹘大营后方,只有少量士兵守着粮草。张永德率军冲来时,守兵还在打盹,直到马蹄声震醒了他们,才慌忙拿起兵器反抗。蜀军精锐如猛虎下山,刀光剑影中,回鹘守兵很快被斩杀殆尽。
“找到他们的先锋将!” 张永德高声喊道。他知道,只要斩杀先锋将,回鹘军就会群龙无首,不战自乱。很快,有士兵来报:“将军!先锋将在中军帐里,正与部将议事!”
张永德策马冲过去,帐帘被他一脚踹开。里面的回鹘先锋将阿史那烈正拿着舆图,见蜀军冲进来,吓得连忙去拔腰间的弯刀。张永德哪会给他机会?手中长枪一挺,直接刺穿了他的胸膛。阿史那烈睁大眼睛,倒在地上,鲜血溅满了舆图。
“阿史那烈已死,缴械不杀!” 蜀军士兵高声呐喊,声音传遍了整个回鹘大营。回鹘士兵本就因夜渡失败而士气低落,此刻见先锋将被杀,更是乱作一团,有的丢盔弃甲,有的朝着北岸逃窜。
张永德率军趁势掩杀,回鹘军溃不成军,纷纷涌向渭水北岸。蜀军追到岸边,又用床弩射杀了一批试图渡河的回鹘兵,直到天快亮时,北岸的回鹘军才彻底退走,只留下满地的尸体和烧毁的粮草。
此役,蜀军斩杀回鹘兵万余人,缴获羊皮筏子百余艘、粮草数千石,不仅守住了渭水南岸,更将回鹘军逼回了天水城外,秦凤防线终于稳住。士兵们坐在地上,有的靠在床弩旁睡着了,有的拿着缴获的回鹘弯刀,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张永德望着北岸,心中松了口气 —— 曹延禄,我没辜负你的期盼,秦凤,守住了。
四、金陵牵挂:战报传喜暂安心,密报牵忧念双子
同一时刻,金陵陈府的正厅里,符清漪正捧着从秦凤传来的战报,手指微微颤抖。“张永德将军在渭水大败回鹘,斩敌万余,秦凤防线稳住了……” 她轻声念着,眼眶瞬间红了,悬了多日的心,终于稍稍放下。
乳母抱着陈衍,笑着说:“夫人,这可真是好消息!秦凤稳住了,寿州那边也能少些压力,太宰和小郎君们,也能更安全些。”
符清漪点点头,刚要让人把这个好消息告诉符太后,却见侍女捧着一封密信走进来:“夫人,军情司送来的密报,说是关于寿州军器营的。”
她心中一动,连忙接过密信。密信上写着:“寿州军器营近日来了两名稚童,善调试火器,疑是从金陵来,然未敢确认身份。” 符清漪的心跳瞬间加快,手指攥紧了密信 —— 从金陵来的稚童,善调试火器,难道是熙诲和恪儿?
她连忙追问侍女:“军情司有没有说,那两个孩子的模样?多大年纪?”
侍女摇摇头:“密信上只说大的约莫八岁,小的六岁,其余的没提。军情司说,寿州战事紧张,暂未敢贸然核实,怕惊动敌人。”
符清漪的心又提了起来。八岁、六岁,正好是熙诲和恪儿的年纪,又善调试火器 —— 熙诲从小就跟着陈琅看《武经总要》,恪儿也常去军器局看工匠做活,肯定是他们!可寿州如今是前线,战火随时可能蔓延到军器营,他们两个孩子在那里,怎么能让人放心?
她走到窗前,望着北方的天空,眼泪忍不住掉下来。“熙诲,恪儿,你们一定要平安啊。” 她轻声呢喃,“娘在金陵等着你们,等着你们和爹爹一起回来。” 秦凤的战报带来的喜悦,此刻已被对孩子的牵挂取代,她只盼着军情司能尽快核实孩子的身份,能派人好好保护他们,盼着这场战争能早日结束,盼着她的孩子,能早日回到她的身边。
窗外的春雨还在淅淅沥沥地下着,一如蜀道上那连绵的雨。只是此刻的秦凤,已因张永德的血战而暂时安宁;而金陵的牵挂,却随着那封密信,飘向了遥远的寿州,飘向了那两个还在军器营里默默出力的孩子。
崇德元年三月下旬,汉中通往秦凤的栈道上,春雨淅淅沥沥地洒着。张永德立马在一处悬崖边,望着脚下蜿蜒如蛇的栈道,眉头拧成了疙瘩。栈道木板年久失修,被雨水泡得发滑,士兵们背着甲胄、扛着兵器,小心翼翼地挪着步子,稍有不慎便可能坠入下方湍急的嘉陵江。
“蜀公,粮草队还在后面十里,驮马陷进泥里了,怕是要晚两日才能跟上。” 副将气喘吁吁地跑上来,雨水顺着他的头盔流进衣领,“弟兄们已经三天没吃饱了,再这么走,怕是撑不住。”
张永德勒紧马缰,目光扫过队伍里疲惫的士兵 —— 有的士兵草鞋磨破了,光着脚在栈道上走,脚底渗着血;有的扶着同伴,嘴唇干裂得起了皮。他心里清楚,秦凤那边曹延禄正苦苦支撑,天水城旦夕不保,若等粮草到了再走,怕是连渭水都赶不上。
“传我令!” 张永德声音斩钉截铁,压过雨声和江水声,“所有士兵轻装急行,甲胄留一半给粮草队,兵器只带刀弩和床弩零件,其余辎重全扔!告诉弟兄们,秦凤的百姓还在等着咱们,曹将军还在天水城流血,咱们晚到一日,就多一分危险!”
副将愣住了:“将军,轻装行军,弟兄们连御寒的衣物都没了,万一遇到寒流……”
“顾不得那么多了!” 张永德打断他,抬手抽出腰间佩刀,刀尖指向北方,“若秦凤丢了,江南的西边门户就破了,到时候别说御寒衣物,咱们连家都没了!走!”
士兵们闻言,纷纷卸下多余的辎重,有的将旧甲胄扔进江里,有的把干粮袋里仅存的半块饼掰成两半,分给身边的同伴。队伍重新出发,速度快了不少,只是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疲惫,却又透着一股 “援友军、保家国” 的决绝。
就这样,五万蜀军在蜀道上日夜兼程,饿了就啃口干粮,渴了就喝口山泉水,困了就在栈道边靠一会儿。半月后,当渭水的波光出现在视野里时,士兵们几乎是踉跄着扑到河边,捧着河水大口大口地喝 —— 他们终于到了,比原计划提前了三日。
二、渭水对峙:床弩列阵防偷渡,夜火映江斩敌顽
渭水南岸,张永德刚让人搭建好临时营寨,斥候就来报:“蜀公!回鹘已突破天水,正赶着羊皮筏子渡渭水,看规模,至少有三万骑兵!”
他立刻登上高处眺望,只见北岸黑压压的回鹘骑兵正忙着将羊皮筏子推下水,有的筏子上还载着冲车零件,显然是想渡过渭水后,直取秦凤腹地。张永德心中一紧,连忙下令:“快!把床弩都架起来,每隔五步一架,对准北岸渡口;再派两千人,在南岸挖三道壕沟,埋上尖木!”
士兵们刚歇下,又立刻行动起来。床弩的弩臂用桑木制成,弓弦是牛筋混着铁丝,威力能穿透两层铁甲。工匠们连夜组装,很快,百余架床弩在渭水南岸列成一排,黑洞洞的弩口对准了北岸。
夜幕降临,渭水两岸一片寂静。张永德亲自带着亲兵在南岸巡逻,月光洒在水面上,泛着冷光。忽然,他看到北岸有微弱的火光闪烁,紧接着,一排排羊皮筏子悄悄划向南岸 —— 回鹘要趁夜偷渡!
“点火把!” 张永德大喝一声。早已准备好的火把瞬间被点燃,南岸亮如白昼,回鹘的羊皮筏子在水面上无所遁形。“放箭!” 随着一声令下,百余架床弩同时发射,粗壮的弩箭像流星般划过夜空,狠狠扎进羊皮筏子里。
“噗嗤!” 弩箭穿透木筏的声音此起彼伏,有的筏子被射穿后迅速进水,上面的回鹘士兵惨叫着掉进渭水里;有的弩箭直接命中士兵,将人钉在筏子上。渭水瞬间被染成红色,漂浮的尸体和羊皮筏子顺着水流往下游漂去。
吐迷度在北岸看到这一幕,气得哇哇大叫,连忙下令停止偷渡。可张永德怎会给他喘息的机会?“跟我来!” 他翻身上马,率领两千精锐骑兵,绕到回鹘大营的后方 —— 那里是回鹘的粮草囤积地,也是防备最薄弱的地方。
三、突袭大营:锐卒夜斩先锋将,回鹘溃退保秦凤
回鹘大营后方,只有少量士兵守着粮草。张永德率军冲来时,守兵还在打盹,直到马蹄声震醒了他们,才慌忙拿起兵器反抗。蜀军精锐如猛虎下山,刀光剑影中,回鹘守兵很快被斩杀殆尽。
“找到他们的先锋将!” 张永德高声喊道。他知道,只要斩杀先锋将,回鹘军就会群龙无首,不战自乱。很快,有士兵来报:“将军!先锋将在中军帐里,正与部将议事!”
张永德策马冲过去,帐帘被他一脚踹开。里面的回鹘先锋将阿史那烈正拿着舆图,见蜀军冲进来,吓得连忙去拔腰间的弯刀。张永德哪会给他机会?手中长枪一挺,直接刺穿了他的胸膛。阿史那烈睁大眼睛,倒在地上,鲜血溅满了舆图。
“阿史那烈已死,缴械不杀!” 蜀军士兵高声呐喊,声音传遍了整个回鹘大营。回鹘士兵本就因夜渡失败而士气低落,此刻见先锋将被杀,更是乱作一团,有的丢盔弃甲,有的朝着北岸逃窜。
张永德率军趁势掩杀,回鹘军溃不成军,纷纷涌向渭水北岸。蜀军追到岸边,又用床弩射杀了一批试图渡河的回鹘兵,直到天快亮时,北岸的回鹘军才彻底退走,只留下满地的尸体和烧毁的粮草。
此役,蜀军斩杀回鹘兵万余人,缴获羊皮筏子百余艘、粮草数千石,不仅守住了渭水南岸,更将回鹘军逼回了天水城外,秦凤防线终于稳住。士兵们坐在地上,有的靠在床弩旁睡着了,有的拿着缴获的回鹘弯刀,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张永德望着北岸,心中松了口气 —— 曹延禄,我没辜负你的期盼,秦凤,守住了。
四、金陵牵挂:战报传喜暂安心,密报牵忧念双子
同一时刻,金陵陈府的正厅里,符清漪正捧着从秦凤传来的战报,手指微微颤抖。“张永德将军在渭水大败回鹘,斩敌万余,秦凤防线稳住了……” 她轻声念着,眼眶瞬间红了,悬了多日的心,终于稍稍放下。
乳母抱着陈衍,笑着说:“夫人,这可真是好消息!秦凤稳住了,寿州那边也能少些压力,太宰和小郎君们,也能更安全些。”
符清漪点点头,刚要让人把这个好消息告诉符太后,却见侍女捧着一封密信走进来:“夫人,军情司送来的密报,说是关于寿州军器营的。”
她心中一动,连忙接过密信。密信上写着:“寿州军器营近日来了两名稚童,善调试火器,疑是从金陵来,然未敢确认身份。” 符清漪的心跳瞬间加快,手指攥紧了密信 —— 从金陵来的稚童,善调试火器,难道是熙诲和恪儿?
她连忙追问侍女:“军情司有没有说,那两个孩子的模样?多大年纪?”
侍女摇摇头:“密信上只说大的约莫八岁,小的六岁,其余的没提。军情司说,寿州战事紧张,暂未敢贸然核实,怕惊动敌人。”
符清漪的心又提了起来。八岁、六岁,正好是熙诲和恪儿的年纪,又善调试火器 —— 熙诲从小就跟着陈琅看《武经总要》,恪儿也常去军器局看工匠做活,肯定是他们!可寿州如今是前线,战火随时可能蔓延到军器营,他们两个孩子在那里,怎么能让人放心?
她走到窗前,望着北方的天空,眼泪忍不住掉下来。“熙诲,恪儿,你们一定要平安啊。” 她轻声呢喃,“娘在金陵等着你们,等着你们和爹爹一起回来。” 秦凤的战报带来的喜悦,此刻已被对孩子的牵挂取代,她只盼着军情司能尽快核实孩子的身份,能派人好好保护他们,盼着这场战争能早日结束,盼着她的孩子,能早日回到她的身边。
窗外的春雨还在淅淅沥沥地下着,一如蜀道上那连绵的雨。只是此刻的秦凤,已因张永德的血战而暂时安宁;而金陵的牵挂,却随着那封密信,飘向了遥远的寿州,飘向了那两个还在军器营里默默出力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