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0章 残阳泣血,星火重燃-《山君猛虎》

  九界的天穹裂开又合拢,只留下一道横贯东西的暗金色疤痕,那是虚无之影被界域之光湮灭时,空间法则留下的永恒创伤。风穿过疤痕,发出呜咽般的声响,像是在为逝去的生灵哀悼。

  三个月后,万帝台的废墟上,终于有了一丝微弱的生机。

  黄帝拄着断裂的龙杖,站在焦土中央,望着插在地上的轩辕剑。剑身上的玄黄光芒已趋于平静,却依旧散发着淡淡的暖意,那是云澈以自身为祭,留给九界最后的守护。

  他的身边,只剩下四位五帝——颛顼的书卷只剩下半截,炎帝的火焰微弱如烛,尧帝的须发皆白,舜帝的治水玉简布满裂纹。曾经叱咤风云的五帝,如今形容枯槁,连维持半玄帝境的法则都显得力不从心。

  “清点完了?”黄帝的声音沙哑,龙袍上的金线早已被硝烟熏黑。

  颛顼捧着半截书卷,声音带着难以抑制的颤抖:“九界联军……十不存一。能战斗的天帝境,只剩下十七人,还都是重伤。半玄帝……除了我们几个,就剩灵曦大帝还有一口气。”

  “灵曦呢?”炎帝急忙问道,火焰在他指尖跳跃,却连一片焦叶都烧不起来。

  “在万灵谷的残根下。”舜帝叹了口气,治水玉简在空中划出一道微弱的水纹,“她用最后的生命之力护住了几颗万灵种子,自己却……”

  众人沉默。灵曦是七人组中唯一的幸存者,却也陷入了沉睡,生机微弱得如同风中残烛。

  尧帝抬头望向那道空间疤痕,眼中布满了血丝:“虚无之影虽灭,但他留下的‘虚无瘴气’正在侵蚀九界。第九界的东边已经彻底化作虚无,再不想办法,整个九界都会变成死域。”

  黄帝伸出手,轻轻握住轩辕剑的剑柄。剑身在他掌心微微震颤,传递出一丝微弱的意识——那是云澈残留在剑中的执念,是守护,是传承。

  “还有希望。”黄帝的声音突然变得坚定,“云澈用界域之光净化了大部分虚无瘴气,剩下的虽难缠,却并非无法克制。”

  他看向颛顼:“你的书卷还能记载法则吗?”

  颛顼点头,将半截书卷展开:“还能记下些许。”

  “那就记下。”黄帝的目光扫过四位伙伴,又望向九界的四面八方,“从今天起,我们不再是五帝,只是九界的守墓人。”

  “守墓人?”

  “对。”黄帝的声音回荡在废墟上,“守着这些牺牲者的坟墓,守着九界最后的火种,守到……新的希望出现。”

  他的计划很简单:

  炎帝带着剩下的火系修士,去燃烧虚无瘴气,尽可能阻止它扩散;

  尧帝带着冰封卫,在第九界东边筑起冰墙,暂时挡住虚无化的脚步;

  舜帝带着弄潮儿,引无尽之海的水元法则,滋养九界枯竭的本源;

  颛顼则带着文曲星官,将所有牺牲者的法则、战技、传承记录下来,藏于知识之海的深处,等待后人发掘;

  而他自己,守在万帝台,守护轩辕剑与沉睡的灵曦,同时尝试唤醒那些沉睡的古老意志。

  计划定下,四位五帝没有丝毫犹豫。他们知道,这或许是九界最后的机会。

  炎帝的火焰虽弱,却带着不屈的意志,他带着修士们冲向虚无瘴气最浓郁的东边,火焰在瘴气中炸开,虽只能烧出一小片清明,却让绝望的人们看到了一丝光亮。

  尧帝的冰墙拔地而起,冰砖中灌注了他最后的帝力。冰墙在瘴气中不断消融,却又不断增高,如同一条白色的巨龙,死死挡住虚无化的脚步。

  舜帝引着海水逆流而上,水元法则所过之处,焦土上竟冒出了点点绿意。他站在堤坝上,任凭瘴气侵蚀自己的身躯,却始终不肯后退一步。

  颛顼的书卷在知识之海的深处铺开,他用自己的精血为墨,将刑天的战技、紫电的雷霆、裂穹的斧法、玄机的推演、幽影的影术……一一记下。每写下一笔,他的头发便白上一分,却依旧不肯停笔。

  黄帝则坐在轩辕剑旁,将自身帝力源源不断地注入灵曦体内。他看着灵曦沉睡的面容,又望向九界的方向,眼中闪烁着执着的光芒。

  时间一天天过去,九界在缓慢地恢复,却也在缓慢地衰落。

  虚无瘴气虽被遏制,却依旧在暗中蔓延;

  冰墙不断消融,尧帝的身躯也渐渐冰封;

  炎帝的火焰越来越弱,他的头发已尽数化作灰烬;

  舜帝的治水玉简彻底碎裂,他的双腿已与大地融为一体,成为了新的堤坝;

  颛顼的书卷终于写满,他自己也化作了书卷的一部分,与那些传承融为一体。

  一年后,万帝台只剩下黄帝一人。

  他的龙袍早已磨破,龙杖也化作了飞灰,却依旧守在轩辕剑旁。灵曦的生机虽有好转,却依旧沉睡不醒。

  这一日,第九界的东边传来一声巨响——冰墙终于崩塌了。尧帝的身影在崩塌中化作冰屑,融入漫天风雪。

  黄帝没有回头,只是轻轻抚摸着轩辕剑:“他做到了,撑了整整一年。”

  又过了半年,南边传来消息,炎帝与虚无瘴气同归于尽,他最后燃烧的火焰照亮了半个天空,却也耗尽了他最后的生命。

  黄帝依旧没有动,只是将更多的帝力注入灵曦体内:“他也做到了。”

  再后来,舜帝化作的堤坝开始崩裂,无尽之海的水元法则失去控制,淹没了大片焦土。舜帝的笑声却从洪水中传来,带着释然:“至少……留下了水。”

  黄帝的眼中终于落下一滴泪,滴在轩辕剑上。剑身上的名字突然亮起,闪烁不定。

  最后,知识之海传来异动,颛顼化作的书卷开始发光,将所有传承弹射向九界的四面八方,如同播种的星辰。

  黄帝缓缓站起身,看向九界的方向。那里,虽依旧满目疮痍,却有新生的嫩芽从焦土中钻出,有懵懂的孩童在废墟上奔跑,有修士在尝试凝聚最基础的法则。

  “看到了吗?”黄帝对着轩辕剑轻声说,“火种……没有灭。”

  他的身体开始变得透明,帝力已耗尽,生命走到了尽头。但他的脸上却带着笑容,因为他看到,轩辕剑的剑柄上,钻出了一颗嫩绿的芽——那是灵曦守护的万灵种子,在轩辕剑的滋养下,终于发芽了。

  “新的希望……来了。”

  黄帝的身影彻底消散,只留下一道淡淡的龙纹,印在轩辕剑上。

  又过了百年。

  万灵谷的残根下,灵曦缓缓睁开眼睛。她的生命之力已恢复了些许,却依旧虚弱。当她看到万帝台的景象时,泪水瞬间决堤。

  轩辕剑依旧插在焦土中,剑柄上的嫩芽已长成一株小树,枝叶间缠绕着淡淡的玄黄光芒。剑身上的名字在阳光下闪闪发亮,仿佛在对她微笑。

  远处,有孩童的笑声传来。他们在废墟上奔跑,手中拿着用焦木削成的小剑、小斧,模仿着传说中的七人组,喊着“战!战!战!”

  灵曦走到轩辕剑旁,轻轻将手放在树干上。树汁顺着她的指尖流入体内,带着熟悉的气息——那是云澈的守护,是伙伴们的执念,是五帝的牺牲,是九界所有生灵的意志。

  “我不会让你们失望的。”灵曦的声音轻柔却坚定。

  她开始用生命之力滋养那株小树,同时唤醒那些被颛顼记录下来的传承。她知道,自己一个人的力量不够,但她相信,只要轩辕剑还在,只要这株小树还在,只要那些孩童的笑声还在,九界就一定能重新站起来。

  又过了千年。

  第九界的东边,一道新的屏障拔地而起,那是用无数修士的骨骼与意志筑成的“新界墙”;

  万灵谷的那株小树已长成参天大树,枝叶覆盖了半个第九界,结出了蕴含生命之力的果实;

  知识之海的深处,新的文曲星官正在整理那些传承,不时有年轻修士从中领悟法则,突破境界;

  无尽之海的堤坝上,新的弄潮儿正在学习治水之术,让水元法则重新滋养大地。

  而在万帝台的旧址上,灵曦坐在那棵大树下,看着一群年轻的修士演练着七人组的战技。他们的动作还很生涩,法则也很微弱,却带着一股蓬勃的朝气。

  其中一个手持小剑的少年,剑法中竟带着一丝玄黄法则的影子。他练到兴起,突然一剑劈向空中,竟将一缕飘散的虚无瘴气劈散。

  灵曦看着他,眼中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她知道,新的七人组,新的希望,正在悄然萌芽。

  轩辕剑依旧插在树下,剑身上的名字在阳光下闪烁,仿佛在说:

  看,我们做到了。

  九界,从未死去。

  它只是在沉睡,在等待,等待着新的少年,举起新的剑,带着那些牺牲者的意志,重新踏上守护之路。

  而这条路,或许漫长,或许艰难,却终将通向……新的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