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李府招亲(五)-《穿成通房,春芽初绽栖衡门》

  王户生的证明坦诚而务实,甚至带着一点自我解嘲,却透着一股真诚和灵活的头脑。

  最后一位是个一直沉默寡言、眼神精明的瘦高个,穿着石青色布衫,看起来像是账房先生模样的男子。

  “在下周庆年,在城南、城北两处分别开了三间杂货铺。

  证明嘛……乡君可派人去打听,我铺子里的货品总是最齐全,价钱未必最低,但老主顾最多。

  因我记性尚可,能记住每位常客的喜好,甚至他们家中几口人。

  李老伯惯用哪种烟丝,张家大嫂常买什么花色的线,我都记得,时常预留。

  客人觉着贴心,自然常来。

  经商之道,窃以为有时不在奇巧,在于这份用心。”

  他的方式细腻而有人情味,展现了另一种形式的商业智慧。

  七人逐一说完,台上台下俱是安静。

  众人都没想到,李乡君的一个问题,竟引出了如此丰富多彩的回答。

  从诗文书画到种地记账,无所不包,着实精彩。

  春芽始终安静地仔细聆听,时而微微颔首,时而眼神中流露出思索之色。

  面纱遮住了她的表情,无人能窥知她内心真正的想法。

  赵茂林的投机、周文斌的学识、杨敏才的家世、陈墨生的刻苦、石磊的实干、王户生的变通以及周庆年的细致用心,各有所长。

  片刻后,她再次开口,声音依旧平稳,却抛出了石破天惊的最终条件:

  “多谢各位坦诚相告,小女子心中已有分晓。

  接下来是最后一问。

  成亲后家权全由我李春芽掌管,夫君也需听从我的安排,对我言听计从。

  我李春芽是家中绝对的当家主母,可能接受?”

  此话一出,全场哗然!

  这个问题的抛出,瞬间将刚才才学论证带来的严肃气氛击得粉碎。

  “天哪!这岂不是要骑到丈夫头上去?”

  一个妇人惊得掩住了口。

  “好大的口气!娶这样的妒妇,还是只母老虎回家,岂不成了扬州城的笑柄?”

  又一个声音响起,充满了挑拨意味。

  此刻,林景瑜像是终于抓住了天大的把柄。

  他猛地提高声音,几乎是叫嚷起来,确保全场都能听见:

  “听听!你们都听听!我说什么来着?

  一个丫鬟出身,还真把自己当菩萨供起来了!

  还当家主母?还要夫君言听计从?你怎么不上天呢!

  谁家好儿郎能受这等屈辱?简直是荒谬绝伦!”

  林景瑜的声音尖锐,充满恶意,成功地让全场的哗然声中又添了几分骚动和议论。

  台上的李安和张氏脸色顿时变得很难看,担忧地看向女儿。

  茶楼上的秦婉清更是笑得花枝乱颤,用帕子轻轻按了按眼角差点笑出来的泪水:

  “哎哟,可真是敢说啊!

  不就是因为一点儿功绩被封乡君了吗?

  这就不知天高地厚、忘了自己本来面目的人了?

  也只有她这样的人才能说得出口。”

  她身边的姐妹们也纷纷附和,极尽嘲讽之能事。

  “对对,林小公子怼的好!

  真是不知天高地厚,竟然想爬到夫君的头上。”

  “林小公子的话,真是一针见血呢。

  看她李春芽如何应对?”

  台上七名候选者顿时骚动起来。

  有三个脸色难看的男子,没有丝毫犹豫,立刻头也不回地下了台。

  笑话!被女子爬到头上去,以后他们在扬州城的脸面往哪搁?

  走出去都要被戳脊梁骨的。

  另外一人犹豫了片刻,脸面太重要了,也摇着头离开了。

  台上只剩下三人。

  一个是气质文雅的秀才陈墨生。

  一个是盐商大户杨老爷的小儿子杨敏才。

  一个是清瘦坦然的秀才王户生。

  此刻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这三人身上,想知道如此强势的李乡君会如何抉择。

  在人群中,两个衣着体面的丫鬟正紧张地注视着台上。

  那是林府的碧玉和玲珑。

  她们对田嬷嬷告了假,专门前来打探消息。

  碧玉为春芽担着心,玲珑却盼着春芽能找到如意郎君。

  不远处茶楼二楼,有一扇窗子虚掩着,不像旁边秦小姐那间窗口大开,很是显眼。

  原来是林府大太太,身后站着丫鬟红玉,正透过缝隙观察着李府门前招亲台子上的动静。

  她们已经看了好长时间。

  “衡儿不会来了。”大太太嘴角泛起一丝笑意。

  “但愿今天,春芽能把自己嫁出去,觅得一良缘,正好断了和衡儿的孽缘。”

  原来春芽这丫头是这样的女子,如此强势不容人,心比天高。

  这以后真要是被衡儿娶进门,这就是娶回一个祖宗,怕不是要天天供起来?

  怪不得衡儿非要明媒正娶,不纳她为妾。

  原来都是她挑唆的。

  阿弥陀佛,老天爷保佑,剩下的三个加把劲,能有一个被这丫头看上就好了。

  另一扇窗前,莺哥和一个丫鬟半开着窗户,也站在那里。

  她们是领了老太太的差使,在此等着最终结果。

  莺哥轻叹一声:“春芽做了李家小姐,又有乡君美名傍身,果然非同一般。

  只可惜,她与大公子无缘了。”

  台上,春芽缓缓走向剩下的三位求亲者。

  面纱下,她的目光仔细打量着每一个人。

  她先走到杨敏才面前:“杨公子家世显赫,为何前来应亲?”

  杨敏才拱手笑道:“久闻李乡君才貌双全,在下倾慕已久。

  若能得乡君青睐,定当珍爱一生。”

  话语虽诚恳,眼神却飘忽不定,不时瞥向李家的府门,心内盘算着与皇商结亲带来的利益。

  林景瑜在台下立刻阴阳怪气地插嘴:“倾慕?是倾慕李家的皇商招牌吧?

  杨老三,你那点心思谁不知道啊?”

  杨敏才脸上挂不住,狠狠剜了林景瑜一眼,但碍于林家势大,不敢回嘴。

  春芽看在眼里,不动声色,转向年轻的秀才陈默生:

  “公子年纪轻轻已是秀才,前途无量,为何选择前来应亲?”

  陈默生脸一红,恭敬作揖:“小生家境清寒,但慕乡君之名已久。

  乡君提出的条件,小生思量过,若能得此良缘,必当遵守承诺。”

  林景瑜又嗤笑:“慕名?是慕李家的钱财吧?

  穷秀才攀高枝,倒也是条捷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