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御赐良缘(二)-《穿成通房,春芽初绽栖衡门》

  几个回合下来,春义觉得常规对诗难分高下。

  他想起了昨晚自己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时琢磨出的几个“绝句”。

  他挺了挺小胸脯,点名道:“刚才的不算!我这儿有新作的句子。

  要请……请林小公子来对!”

  他特意点了学问不好的景瑜。

  这下可热闹了!

  景瑜平日里贪玩胡闹,吃喝玩乐倒是学了不少,诗文嘛,他简直是一窍不通。

  让他当场作诗,简直比让他爬树还难。

  他支吾了半天,脸都憋红了,也没对出个像样的句子。

  旁边有人起哄让他唱个吉祥歌谣代替。

  结果他刚一开口就跑调跑到了城外,惹得众人哄堂大笑。

  景瑜的脸色涨的通红,脸上挂不住,觉得无趣又气恼。

  但在大哥的大喜日子里,他也不敢翻脸胡闹。

  只好赶紧扯了扯身旁二哥景瑞的袖子,小声催促:

  “二哥!二哥快上!帮我对对!咱们林府可不能输了阵势!”

  景瑞看着弟弟窘迫的样子,心里觉得好笑,面上却是不慌不忙。

  他温文尔雅地向前一步,对着春义和众人拱了拱手:“舍弟年幼,学艺不精,让诸位见笑了。

  在下林景瑞,愿代弟应答,请李小公子出题。”

  李春义正得意呢,见对方换了人,还是这个看起来就很厉害的。

  不由心里有点发怵,但是又不能在这么多人面前露怯。

  因为前两回合被比下去了,就更加不服气了。

  他把自己昨晚想到的、觉得特别厉害的五六句诗句,像倒豆子似的,一句接一句地抛了出来。

  得意的昂着头,盯着景瑞,心里想着:这么多总能难住一个吧?

  没想到,景瑞只是微微垂眸思索片刻,便气定神闲地张口,吟诵出一个又一个诗句。

  每一句都对得工整贴切,意境甚至比原句更胜一筹。

  几个回合下来,他都是气定神闲,从容不迫,此风度赢得了围观者更多的喝彩。

  而春义在这么多人围观下,脸色逐渐通红,额头有细密汗珠渗出。

  景瑜一看二哥如此厉害,立刻又神气起来。

  躲在景瑞身后,故意冲着春义做鬼脸,用带着点傲慢的语气刺激他:

  “怎么样,小不点?服不服气?

  我二哥可是有大文才的!

  别说你这五六句,就是十句八句,也不在话下!”

  端坐于高头大马上的林景衡,看着二弟景瑞从容应对,才华展露的模样,眼中流露出欣慰与赞赏。

  心中暗忖:景瑞平日勤学,今日方见功底。

  看来林家将来在科举之上,或许又能多一分希望。

  不过,春义身上更具潜力,年龄仅有十岁,已能对出如此对仗工整,意境深长的诗句。

  日后若能更加勤勉专攻学问,他或许也能为李府的荣耀更添一笔浓墨重彩。

  春义见自己“库存”都掏空了,还难不住对方,小脸也是羞涨得通红,又心急又不甘心。

  他扭头看向旁边一位前来助阵,与他家相熟的青年文士,扯着他的衣袖求助:

  “刘家哥哥,你快帮帮我,对倒他!”

  景瑜见状,更加得意,带头起哄道:“算了吧!对来对去还不是一样?

  快让我们进去接新娘子吧!

  再耽搁下去,误了吉时,那可就不好啦!”

  那位姓刘的文人也被这热闹气氛感染,笑着上前一步,出了一道颇为巧妙的诗句。

  景瑞依旧不疾不徐,略一沉吟,便给出了精彩的下联,引得那文人也抚掌点头,表示佩服。

  “我们赢了!赢了!”

  景瑜立刻跳起来欢呼,林家仆役小厮也跟着附和,“快让我们进去吧!吉时快到啦!可别误了吉时!”

  春义一听“误了吉时”四个字,心里顿时一紧。

  他可以不服输,可以胡闹,但万万不能耽误姐姐一生中最重要的好时辰!

  关系到姐姐的幸福,那可不行!

  春义也顾不上什么诗句胜负了,连忙侧身让开道路。

  实则是他心里松了一口气,哎呀,终于可以结束了。

  他的文采已被榨干,再不结束,就更无对可对,那就更难堪了。

  春义当即小手一挥,学着大人的腔调喊道:“快!快请进!别误了吉时!”

  李府众人在一阵善意的欢呼哄笑中,让开府门,请林府众人入府接亲。

  在一片热闹欢快的气氛中,林景衡这才笑着翻身下马。

  气度从容地被李府众人郑重地迎入府内,去迎接他美丽的新娘。

  这场别开生面的“诗文拦门”,既展现了书香门第的雅趣,又因孩子们天真烂漫的“较量”而充满了欢声笑语。

  为这场盛大婚礼加入了一段令人津津乐道的欢乐喝彩。

  在李家正厅,景衡对着端坐于上的李安和张氏行了大礼。

  李安看着眼前这位已是朝廷六品侍讲、气度非凡的佳婿,心中百感交集,勉励道:

  “望你日后与春芽相敬如宾,同心同德。”

  张氏则红了眼眶,心中满是嫁女的不舍与对女儿未来的祝福。

  吉时已到,赞礼官高唱:“新娘出阁——”

  内堂门开,一位身着吉服、儿女双全的“全福夫人”,她笑容满面地在前引路。

  一身大红嫁衣、头顶龙凤盖头的春芽,由另一位全福夫人和自己的两个义妹,兰香、红杏一左一右小心翼翼地搀扶着,缓步而出。

  新娘即将迈出家门门槛,这个最具象征意义的时刻,弟弟春义出现了。

  十岁的春义年纪尚小,无力背负姐姐,但他可以作为重要的家庭成员,承担另一个象征性的仪式角色。

  他按照事先的教导,小脸绷得紧紧的,显得格外认真。

  他快步走到姐姐身前,伸出小手,扶了扶姐姐的手臂,顺便帮姐姐提一下裙角,口中说着吉祥话:“姐姐,一路平安!”

  这个举动,既体现了幼弟对出嫁姐姐的眷恋与祝福,也象征着娘家人对新娘的重视与支持,仪式感十足。

  春芽在盖头下,感受到弟弟小手传来的温暖,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与酸涩。

  随后,全福夫人继续搀扶着春芽,迈过门槛,走向大门外那顶华丽的八抬大轿。

  一条中间扎着大红绣球的红绸,被递到了新人手中。

  景衡紧紧握着红绸的一端,仿佛握着全世界最重要的珍宝,

  另一端,则由春芽握着。

  在震天的鞭炮声和喜乐声中,春芽由全福夫人扶入花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