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新奇玉米餐-《穿成通房,春芽初绽栖衡门》

  书房里,大公子给父亲行了礼,开门见山:

  “父亲,儿子前些日子让庄上一户佃农试种了一种新庄稼,叫玉米。

  如今,刚好收了第一批穗子回来。”

  大老爷放下手中的书卷,有些诧异:

  “玉米?这是何物?”

  大公子解释道:“这是一种耐旱也耐寒的庄稼,听说产量不错。

  如今冬天似乎一年比一年冷,年前城里冻死饿死的大有人在,北方尤其更甚。

  若能推广这种耐寒产量又高的作物,与小麦水稻搭配着种,或许能帮庄户人家多一道过冬的口粮。”

  大老爷听明白了,眉头却皱了起来,语气微沉:

  “这些天你没好好读书,就是忙活这些去了?

  这些事,是你该管的吗?”

  大老爷最后一句话透着威严的质问,眼光严肃的盯着大公子。

  李安心头一跳,看着大老爷的脸色,瞬间为大公子担起了心。

  大公子面色淡定,恭敬回答:“父亲息怒。儿子并未耽误读书,深知秋闱的重要性。

  玉米是佃户种的,儿子只是去收了一趟,前后并未花多少时间。”

  他看向李安。

  李安立刻躬身道:“老爷明鉴,大公子所言属实。

  老奴一直跟着,大公子确实只去了庄上两三趟,每次时辰都不长,其余时间都在书房用功。”

  大老爷对李安信任。

  知道李安对他忠心,说的是实话,他的怒气减了几分。

  脸色缓和了些,问道:“嗯。那你且说说,你打算如何?”

  大公子精神一振,认真道:“父亲,儿子以为,这玉米若真如传言般耐寒高产,推广开来,确能惠及百姓,尤其北方冬日缺粮之地。

  儿子想,不妨先以我们林府在城郊的王庄村为试点,让村里的佃户都种上玉米。

  如此这般……”

  大公子条理清晰地说着他的计划。

  大老爷起初只是听着,眼神渐渐变得专注,甚至带上了一丝赞赏。

  李安也是第一次听大公子说得如此详尽,忍不住点头附和:“老爷,大公子思虑周全啊!

  这既能推广玉米,让百姓受益,对府里有利,的确是大好事!”

  大老爷点点头,随即却又叹了口气,面露难色:“想法是好的。

  可是……需要找到合适可靠之人,全权负责这件事。

  为父品级不高,职责沉重。

  官场之上,有多少双眼睛盯着呢,不能不谨慎行事。”

  大公子似乎早有准备,从容道:“父亲不必烦忧,景衡已有对策。

  李叔为人忠厚可靠,是父亲信得过的人,也是景衡倚重信任的。

  此事可全权托付李叔去办。

  所有明面上的事务,都以李叔的名义进行。”

  大老爷和李安同时愣住了,有些惊讶地看着他。

  大公子继续说了自己的设想。

  大老爷听着,眼神越来越亮。

  这法子确实巧妙!

  他不动声色的看向李安。

  李安心里早已是惊涛骇浪!

  大公子说的事,是他做梦都不敢想的好事!

  但他看到大老爷投来的目光,立刻压下心头的激动,恭敬地低下头,不敢表露半分。

  大老爷沉吟片刻,问李安:“李安,此事你怎么看?”

  李安“扑通”一声跪倒在地,诚恳地磕头,恭敬说道:

  “老爷!老奴是在林府长大的,林府就是老奴的家!

  若老爷和大公子信得过老奴,需要老奴去做这件事,老奴万死不辞!

  定当尽心竭力,为府里办好这桩大事!

  一切全凭老爷和大公子安排!”

  大公子适时开口:“父亲,李叔的忠心和能力,儿子信得过。

  此事还请父亲定夺。”

  大老爷心中已有决断。

  但他没立刻答应,而是问道:“这玉米……当真如你们所说的那般高产,味道不错?

  若是产量不高,味道平平,此事难成。”

  大公子笑了,语气轻松:“父亲放心,儿子已让春芽去煮了。

  今晚府里的晚饭,添上几道特殊的菜品,各房都能尝到。”

  大老爷挑了挑眉:“哦?那好。若这玉米真能让大家赞不绝口,的确高产。

  此事……便依你所言,让李安去办。”

  “父亲尝过便知。”

  大公子心中终于松了一口气。

  当晚,林府各房主子的餐桌上,都添了三道新奇的菜肴:

  一道是水煮玉米棒子,金黄诱人,散发着独特的甜香。

  一道是玉米羹,汤汁浓稠,入口滑润香甜。

  一道是油炸玉米粒,咸香酥脆,很是爽口。

  几乎所有人尝过之后,大部分都赞不绝口,少数觉得平平淡淡。

  老太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