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爱意风难止-《穿成通房,春芽初绽栖衡门》

  大公子被春芽这样如此崇拜地夸奖,还是头一回。

  他心情激荡,忍不住起了点促狭的心思,低头凑近了些,含笑看着她亮晶晶的眼睛。

  声音放得又轻又柔,带着点撒娇的意味:“那……春芽这么佩服本公子,是不是该……给点奖励啊?”

  他甚至故意把脸又往春芽跟前凑了凑,意思再明显不过。

  春芽的脸“唰”地一下红透了,像熟透的樱桃。

  她羞得立刻低下头,转过身去,肩膀却因为忍不住的笑意而微微抖动。

  大公子笑着绕到她面前,看她羞红的脸颊和弯弯的眉眼,心软得一塌糊涂。

  他伸出手,轻轻将她拥入怀中。

  春芽没有抗拒,顺从地依偎在他怀里。

  抬起头,抿着唇,水汪汪的大眼睛里盛满了欢喜和羞涩,一眨不眨地望着他。

  他也低头凝视着她。

  两人的目光在空中交汇,仿佛天地间只剩下彼此。

  在他清澈的眼眸里,清晰地映着她小小的身影;

  在她明亮的瞳孔中,也只盛满了他温柔的笑意。

  晚风拂过,带来草木的清香,也吹不散此刻萦绕在两人心头的浓得化不开的情意。

  一种无比甜蜜、无比踏实的幸福感,同时从心底深处悄然弥漫开来,瞬间充盈了四肢百骸。

  几乎是心有灵犀般,两人同时向对方靠近。

  他微微弯腰,低下头;

  她踮起脚尖,仰起脸。

  两个年轻滚烫的唇,在初夏温柔的晚风里,轻轻地、珍重地碰在了一起。

  爱意随风起,风止意难尽。

  刚进七月,后院的玉米秆已经枯黄,原先青翠的苞叶变得干枯发白。

  春芽领着兰香、红杏,小心地掰下一个个沉甸甸的玉米棒子。

  剥开干枯的苞叶,露出里面饱满金黄的玉米粒,看着就让人欢喜。

  最终数下来,收获了整整九十八穗大棒子。

  加上中间陆陆续续掰下来尝鲜的十穗,这片小小的试验田,实实在在结出了一百零八穗玉米。

  套种的大豆也收了不少,掂量着足有四斤重。

  这个北方玉米种生长周期比南方晚了十五天左右,大约需要九十五天左右。

  老王头种的南方玉米生长周期为八十天左右,这源自于南方温暖湿润,玉米生长快。

  春芽认真记录两种不同品种的玉米生长情况,包括播种、发芽、苗期、穗期、花粒期、成熟期等等,都做了详细的说明,和此期间的注意事项,管理事项等。

  这可是以后种植推广的“法宝”。

  当然,春芽会继续种植观察研究,完善种植玉米的方法过程。

  下个月八月,大公子林景衡就要在扬州贡院参加秋闱考试了。

  考试分三场,分别在八月初九、十二、十五日。

  每场持续三昼夜,考生须在狭小的号舍里度过整整九天六夜。

  第一场考八股文,题目出自四书五经;

  第二场考官场应用文,要写公文、判词;

  第三场考策问,论的是国计民生。

  贡院为每个考生都备好了号舍单间。

  每间号舍高六尺(约2米)、深四尺(约1.3米)、宽三尺(约1米),狭小如鸽笼。

  考生九天六夜吃喝拉撒都要在如此的号舍中完成。

  考试期间号舍单间会落锁。

  最严苛的是,号舍一旦落锁,非考试结束不得开启。

  即便发生火灾等紧急情况也不能破例开锁,一切都为确保考试的至公至正。

  历史上曾发生号舍失火,被活活烧死,突发寒潮被活活冻死的大有人在。

  刚进七月,书院放了假。

  林景衡待在栖迟院,闭门温习功课,安心备考。

  扬州城里渐渐热闹起来。

  各地考生从水路、陆路涌来,有乘船的,有步行的,有骑驴、马的,有家境好些的坐了马车,都赶着来参加这三年一度的乡试机缘。

  整个林府的目光,此刻都沉甸甸地落在了栖迟院。

  院里的月例银子悄然涨了。

  连带着下人们的脚步都放得更轻,也更繁忙了。

  春芽成了最忙碌的人,她的心思全扑在大公子身上。

  三餐饭食费尽心思搭配得营养又可口,夜宵变着花样准备。

  怕暑气扰了公子心神,冰镇的酸梅汤总备在案头。

  读书久了便轻柔地替他揉揉额角,或引他去院中小径散散心。

  她做得细致周全,堪称完美的五星级服务。

  一向不大过问儿子学业的大老爷,也上了心。

  隔上几日,便会遣人来唤大公子去他的书房。

  春芽为公子整理衣冠前去,回来时他的神色如常,只字不提父亲考问了什么。

  她却能想象那书房里严肃考较的情景。

  大太太的关心则更显温软。

  新鲜欲滴的时令水果、冰沁沁的酸梅汤,时常由身边丫鬟捧着送进栖迟院。

  有时夜深了,还会送来精致的点心,说是给公子宵夜加餐。

  最是挂心的,还是老太太。

  七月里,她每三天必要传唤春芽一次。

  春芽每每恭敬立在老太太跟前,仔细回禀公子的饮食起居、读书进度。

  老太太听得极认真,末了总要殷殷叮嘱:“春芽丫头,你是个稳妥的,千万要更尽心些。

  衡哥儿这场考试,是府里的头等大事,一丝一毫都怠慢不得。”

  这回不再是空口许诺考中的好处。

  老太太的赏赐实实在在地来了。

  先是两套轻薄透气的上好夏衫。

  接着是一套厚实的秋衣和一套保暖的冬装。

  竟连一件暖绒的披风也一并置办了。

  头一回夏衫送到栖迟院时,春芽垂首恭敬收下,转托王嬷嬷带话:

  “请嬷嬷回老太太,春芽日夜侍奉公子读书,从不敢有一刻懈怠。”

  王嬷嬷满脸堆笑,亲热地拉起春芽的手:“姑娘放心!

  你的用心,老太太心里跟明镜儿似的,我们底下人也都瞧在眼里呢!

  姑娘只管好好服侍大公子,日后公子飞黄腾达了,姑娘的好日子在后头呢。

  到时候,可别忘了嬷嬷今日为你操的心哪!”

  春芽也笑着应道:“嬷嬷在老太太跟前替春芽周全提点。

  春芽都记在心里呢,嬷嬷的恩情,不敢忘。”

  王嬷嬷听得心花怒放,连声道:“好好好!

  我就知道姑娘是个有福气的,将来老婆子就指望沾姑娘的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