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临时相亲-《民国北平旧事》

  初夏的雨,那是越下越大。

  俯瞰整个北平,雨中的景色也是不少。

  旺盛车行,一群老少爷们,躲在大通铺里推了一天的牌九。

  赌桌上的人,换了一波又一波。

  傍晚时分,下了一天的雨终于停下。

  闷了一天的和尚,打算去王小二家喝酒。

  路过米铺时,他买了半袋子大米。

  临了又买了半只烧鸡,一斤卤肉。

  肩上扛着米袋,手里提着肉食,和尚一路都顺着人家屋檐下走。

  实在是路上泥泞不堪,人走在这种稀泥路上费劲的很。

  鞋底上粘满泥的和尚,走了半个小时才到王小二家。

  大杂院里,如同迷宫一样。

  东家骂孩子,西家婆媳俩拌嘴,上屋夫妻俩吵架,北屋传来菜刀切墩的声音。

  邻里邻居,时不时因为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掐着腰,互相指着骂街。

  和尚来到王小二家门口,看着蹲在土灶台前烧火的周金花。

  “忙着呢~”

  周金花抬头看见来人,站起身子,用身上的围裙擦手。

  “大伯哥~”

  “您这是?”

  和尚把半袋米放到中堂饭桌子上。

  “小二托我买米,这不给你送过来了。”

  他提了提手里的牛皮纸包。

  “这些顺路买的。”

  周金花,听着和尚糊弄的话,心里直感动。

  家里什么情况,她还不清楚。

  别说半袋子大米,家里每次买米都是两三斤的买。

  周金花,抱着半袋大米,走到米缸边。

  “您坐会,他今个去扛大包,估计快下工了。”

  和尚坐在桌子旁,看着周金花往米缸里倒大米。

  “婶子呢?”

  周金花,倒完大米开始折叠米袋。

  “带孩子去街口看评书。”

  “孩子在家闷了一天,这不雨停了,心跟长草似的,非要往外跑。”

  和尚翻看桌子上他大侄子的字帖。

  “保国私塾念的怎么样了?”

  周金花走到桌子边给他倒凉白开。

  “就那么一回事,每个月两块大洋给先生,到现在才会拿铅笔。”

  “字跟跟鬼画符一样,拿出去都能当符纸用。”

  和尚乐呵看着桌子上的字帖。

  他大侄子的字,歪七扭八,大的大,小的小,估计除了那小子自己能认出来,旁人看了都是蒙眼瞎。

  “您坐会,锅里还冒着烟呢。”

  周金花坐在小马扎上,往土灶台里,添点碎煤块。

  “大伯哥,上回给您说的事,您想好了没?”

  和尚一头雾水,看着门外的周金花。

  “哪件?”

  周金花坐在土灶台前,后仰身子,看着中堂里的和尚。

  “说媳妇~”

  “咱们院子里,就有一个不错的姑娘。”

  “姑娘比您小几岁,盘条顺着呢。”

  “人长的也清秀,要不等会我带您过去瞧瞧。”

  和尚对于她的好意,有点盛情难却,拒绝都不合适。

  “行呢,等会您找个由头,把人带过来瞅瞅。”

  周金花站起身子,一副意外的表情。

  “大伯哥,咱可说好了,您不带忽悠人的。”

  和尚摸了摸自己的板寸,笑着回话。

  “只是见见,没说一定能成。”

  周金花拿着锅铲子,从灶台上的猪油罐里,舀了一点猪油放进锅里。

  “您只要见到那姑娘,保准心动。”

  “人家姑娘模样俊着呢。”

  “小脸蛋又白净,小腰还细,说话柔柔弱弱,别提有多好听。”

  正说着话,一个眉清目秀,身材瘦弱的姑娘走到王小二家门口。

  “嫂子,炒菜呢~”

  说曹操,曹操到。

  炒菜的周金花,笑着对小姑娘回话。

  “这不巧了吗,刚说到您,没成想您就来了。”

  “什么事呢您?”

  小姑娘一脸不好意思的表情,看着炒菜的周金花。

  “那个~”

  她支支吾吾好一会才开口。

  “家里没下锅米了,米铺子关门了,想从您家借点米下锅。”

  拿着锅铲子在大铁锅里,来回翻动菜的周金花笑着回话。

  “多大点事,您进屋坐会,嫂子把这个菜炒出锅,就给您盛米。”

  姑娘听闻此话,一副感恩谢德的模样弯腰鞠躬。

  周金花拿着锅铲子摆手挥舞。

  “邻里邻居,客气什么。”

  “屋里坐~”

  姑娘进门后,看到和尚坐在桌子边,饶有兴致打量自己。

  小脸通红的姑娘,对着和尚点了点头打招呼。

  周金花伸出头看着屋内的两人。

  “您们聊会~”

  “大伯哥,这是乌小妹。”

  她说完一句话,又冲着乌小妹说道。

  “小妹,这是我大伯哥。”

  两人坐在对面,互相对视一眼。

  乌小妹,一身灰格子衣裳打满补丁。

  黑裤子上,布鞋上也都是补丁。

  一米六出头的身高,不过人长的确实清秀,一副柔柔弱弱的模样。

  和尚坐在原地,侧着身子为对方倒凉白开。

  “您喝水~”

  姑娘一句话都不说,红着脸接过茶杯。

  尴尬的气氛在屋内蔓延,两人都不知怎么开口。

  一分钟没过,王小二光着膀子的身影,从过道里出现。

  “媳妇,今个少弄一个菜,路上我带回来半斤卤大肠。”

  话音落下,王小二的身影也走到门口。

  他看到中堂的两人,嘴角一乐。

  “相亲呢这是?”

  乌小妹被他这句话,说的脸更加通红。

  刚才是借米难为情的羞红,现在是小姑娘不好意思的脸红。

  周金花端着一碟韭菜炒虾米走进屋。

  “废什么话,给小妹舀一碗生米。”

  王小二侧头看了一眼乌小妹,笑着点了点头。

  他从橱柜里拿出一个海碗,走到米缸边,舀了大半碗米。

  “媳妇你买米了?”

  屋外的周金花,大声回话。

  “大伯哥送来的。”

  王小二把米递给乌小妹。

  “妹子,有事尽管说,能帮的哥哥决不含糊。”

  乌小妹站起身,端着半碗生米,对着王小二鞠了一躬。

  随即她小跑出门,不顾周金花的挽留。

  等人离开后,王小二责怪起和尚。

  “来就来,每次都带东西,这么生份干嘛~”

  不等和尚回话,他又冲着门外说道。

  “媳妇,你不会想把小妹说给我兄弟吧?”

  正在刷锅的周金花“嗯”了一声。

  王小二听到这声嗯,脸色变了下来。

  “不成~”

  “媳妇,你别乱点鸳鸯谱。”

  周金花还没说话,坐在一边的和尚开口说话。

  “怎么,那是您准备娶的小老婆?”

  王小二白了一眼和尚。

  “和尚,你听我的,你们不合适。”

  “弟弟能骗你不成。”

  刷完锅的周金花,后退两步,拿着锅刷看着王小二。

  “哪不成?一个没娶,一个未嫁。”

  王小二一拍桌子,吓唬他老婆。

  “你个娘们,你知道个屁~”

  “乌小妹家里什么情况,你心里不清楚?”

  “抽大烟的爹,氓流子大哥,病了吧唧的老小。”

  “和尚要是娶了她,能被拖累死。”

  周金花拿着锅刷,面色不悦的走进屋。

  “所以我才想把小妹嫁给大伯哥。”

  “这样她也能脱离那个破家。”

  和尚一句话没说,听着他们两口子抬杠。

  王小二有点生气。

  “我兄弟呢?”

  “你有想过和尚吗?”

  他质问两句后,压着声音跟周金花说话。

  “那个老烟枪,正琢磨着卖闺女呢。”

  “要不是乌老大拦着,乌小妹早就被卖到妓院。”

  和尚听到这里,询问乌小妹家庭情况。

  “小二,那家什么情况?”

  王小二,把乌小妹杯子里喝过的凉白开泼在地上。

  他自顾自倒了一杯水说道。

  “老棺材瓤子,清末家里是个大地主。”

  “后来染上大烟,把乡下的田地全卖了。”

  “他媳妇也因此被气死。”

  “后来他嫡出大儿子,把卖田地的钱卷走大半,带着弟弟妹妹去了外地。”

  “活不下去的老棺材瓤子,卖了家当,卖了宅子进城又娶了一房媳妇。”

  “乌小妹兄妹三人,就是他第二任媳妇生的。”

  “那个老畜牲,为了抽大烟,又把城里的宅子卖掉,这才搬到大杂院住。”

  王小二喝了一口水,再次说起乌小妹的家庭情况。

  “老畜牲第二任媳妇,刚生下他家老三不到一年就病死了。”

  “他大儿子刚开始也是个能干的主,可在能干也不够他爹抽大烟。”

  “后来那小子破罐子破摔,跟他爹较劲也不干了。”

  “每天糊弄一顿是一顿,当起氓流子。”

  和尚若有所思的看着王小二。

  “乌小妹识字吗?”

  王小二对于乌小妹,识不识字的事还真不了解。

  周金花接话话题,把自己了解到的情况说给和尚听,

  “识字,她还上过几年私塾呢。”

  “院子里谁家要写信,都去找她。”

  “当初乌老大能干的时候,就把他妹妹送到学堂读书。”

  周金花说到这里,为乌小妹打抱不平。

  “要不是老畜牲,乌小妹绝对能当个大才女。”

  和尚听到乌小妹读过书,他心思动了起来。

  人长的漂亮,还识字,看上去也是个孝顺的主。

  只要他能伸出援手,拉对方一把。

  乌小妹绝对会把心掏出来给他。

  王小二叹息一声,唉声叹气说话。

  “因为老棺材瓤子,乌小妹这才拖到二十岁还没嫁人”

  “说媒的人,一打听她家情况,立马吓的扭头就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