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看铺子-《民国北平旧事》

  夏季午后的阳光,炽热中带着困意。

  和尚经历昨夜令人终身难忘的事件,回来后躺在床上辗转反侧一整夜。

  睡眠不足的他,今天哪都没去,在旧货铺里打了半天盹。

  旧货铺,玻璃柜台内,和尚拿着蒲扇,躺在摇椅上闭目养神。

  旁边的小方桌上,摆放着茶水糕点零嘴。

  表面看着悠然自得的和尚,神经都快衰弱。

  他控制不住自己,脑海里时不时蹦出一段昨晚的画面。

  “掌柜子~”

  一声女音,惊醒闭目养神的和尚。

  身穿无袖马褂,拿着蒲扇的和尚站起身,看着柜台外的女学生。

  “这位小姐您要点啥?”

  留着学生头的女学生,好奇打量杂货铺里的物件。

  “钢笔有吗?”

  和尚看着对方,拿着手扇风的动作,笑着把手里的蒲扇放到柜台上。

  “天热,进来歇会~”

  女学生在他的引导下,坐到墙角圆桌边。

  和尚手里提着茶壶,拿着一个茶碗,放到圆桌上。

  “您坐会,喝口茶,我给您拿钢笔。”

  女学生看着服务细致的和尚,面带微笑点头。

  和尚给对方倒完茶,走到一旁柜子边。

  他把一张黑胶唱片,放到留声机上。

  留声机指针落在唱片上后,发出吱啦的声音。

  两秒钟过后,留声机铜喇叭里,传出一首好听的音乐。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和尚昨天在夜总会听到这首曲子后,今天上午立马跑到市场上,买来一堆黑胶唱片。

  女学生坐在四方凳上,拿着茶杯,侧头看着播放音乐的和尚。

  “您挺有情调~”

  和尚笑了笑没回话。

  他走到门口柜子边,从里面拿出一盒钢笔。

  “博士牌,华符牌,金星牌,派克,拜罗德。”

  “都是八九成新的钢笔。”

  “其他几枝品相就差了点~”

  和尚把一盒钢笔,放到女学生面前桌子上。

  接着转身去找出墨水,白纸。

  十几个呼吸的功夫,女学生的面前,摆放着一盒钢笔,白纸跟墨水。

  留声机里的音乐声,让夏日里人们浮躁的心平静下来。

  女学生放下茶杯,挑选一支心仪的钢笔,沾点墨水开始在白纸上写字。

  钢笔尖落在白纸上发出沙啦啦的声音。

  女学生在白纸上,洋洋洒洒写了一段歌词。

  随后她抬头看向坐在摇椅上的和尚。

  “钢笔不错,什么价?”

  和尚起身看着纸上飘逸的字,赞叹一番。

  “小姐写的一手好字~”

  “就冲着您这字,钢笔我给你打八折。”

  “您给二十块银元就成”

  女学生拿着纸张,欣赏自己的字。

  “一支全新派克钢笔十八块大洋。”

  “您这支二手货,要我二十?”

  和尚面带微笑,提起茶壶给对方添杯茶。

  “镀银笔帽,笔身纯手工刻花,上好黄铜镀金笔尖。”

  “这支笔,是一位老教授私人订制的钢笔。”

  “那位老先生,要不是遇到急事,也不会卖掉这支钢笔。”

  “原价三十五块大洋的钢笔,八成新,问您要二十,您还觉得贵吗?”

  和尚不等对方开口,接着说道。

  “就为了您这手好字,我用这个价格卖给您,只赚了您一块大洋。”

  “天这么热,我来回跑了十多里路,才买下这支钢笔。”

  “临了赚您一块钱,您还觉得我卖贵了吗?”

  和尚说完这些话,坐回摇椅上拿着蒲扇扇风。

  女学生听到和尚的话,打量手里的钢笔。

  这年代,一支好钢笔能抵一亩田。

  一支最普通钢笔,价格都在五块大洋朝上。

  和尚看着对方犹豫的模样,悠悠开口说道。

  “这年头,坐辆洋车去远点的地,车费都不止一块大洋。”

  “您要是嫌贵,旁边那几只普通货便宜些。”

  “最边上那支,三块钱~”

  犹豫一番的女学生,一咬牙决定买下这支钢笔。

  女学生付完钱离开后,贼兮兮的乌老三,趴在估衣铺隔断门墙边,伸个脑袋看向和尚。

  “姐夫您真黑,破烂堆里捡来的钢笔,您拆拆补补组在一起,找人修了一下,编个故事,卖人二十块。”

  躺在摇椅上的和尚,歪着脑袋看向小舅子。

  “你姐夫心不黑,哪来的两间大厢房给你住。”

  “不黑,你每天喝的大骨汤哪里来。”

  和尚说完两句话,摇着蒲扇接着闭目养神。

  “别在这给我添堵,把唱片再放一遍。”

  乌老三嘿嘿假笑几声,乖巧的从隔断门走进旧货铺。

  当音乐再次响起后,乌老三看着姐夫圆桌上的米糕,抓了一块就往嘴里送。

  “卖报了,最新的午报。”

  “学生发起反日宣传,遭警察镇压。”

  “果子巷民宅走水,发现恐怖密室~”

  和尚听见卖报的小童,说起屠宰密室的消息身子一僵。

  “掌柜子,有没有纽扣~”

  人还没看见,声音已经传入和尚耳中。

  他起身站在吧台里面,看着一位身穿无领旗袍的妇人。

  “夫人,您进来坐~”

  把人请进来后,和尚吆喝一声。

  “三儿,倒茶~”

  妇人坐在墙边圆桌边,看着找东西的和尚。

  乌老三,听到和尚的吆喝声,立马走过来,给女人换个新茶杯倒茶。

  接着他还把自己姐夫桌子上的零嘴子端过来。

  “夫人,您请~”

  妇人看着面容清秀,端茶倒水的乌老三。

  “好一个俊俏的小郎君。”

  “几岁了?”

  乌老低着头站一边,小声回话。

  “十六~”

  妇人端着茶杯抿了一口茶,看着乌老三。

  “十六,可以娶妻了,小伙子有没有定亲?”

  和尚从柜台里端着一盘精致纽扣,走到妇人面前。

  “您要是有合适的姑娘,让这小子见见也成。”

  随后他把一盘纽扣放到圆桌上,供妇人挑选。

  妇人笑着看向和尚。

  “你弟弟?”

  和尚点了点头回话。

  “家里在再来两个闲人也养的起。”

  “这小子,自个住着两间厢房。”

  “私塾也上过几年,读书写信不成问题。”

  妇人,一边挑选纽扣,一边抬头看向乌老三。

  “不错,等着姐姐给你介绍媳妇。”

  和尚两人没有把妇人的话当真。

  和尚站在一边候着,给对方介绍盘子里的纽扣。

  这些纽扣装在盘子里,如同珠宝一样。

  “这三对,是紫铜镶玉纽扣。”

  “这两对,是纯银牡丹花纽扣。”

  “这两对是琉璃祥云纽扣。”

  “旁边的都是水晶纽扣。”

  妇人如同挑选珠宝一样,时不时拿起纽扣在领口上比划。

  “这两对怎么卖?”

  和尚看着她手中,镀金镶嵌绿松石纽扣。

  “两对五块大洋”

  妇人听闻一惊。

  “一袋米也才一块二。”

  和尚笑而不语的做个请稍等的手势。

  接着他转身从门口柜子上,找出一个樟木盒子。

  “夫人,您见谅~”

  “打您一进门,我就觉得您贵气逼人。”

  “所以才拿了些顶尖货给您。”

  “我想着,以您的容貌贵气,只有顶尖货,才能配的上您。”

  和尚几句话说完,把盒子放到桌子上。

  “这里都是普通货,两分一对。”

  妇人听到和尚恭维的话,坐在凳子上,整理了一下衣服,表情也变得端庄起来。

  “就您会说话。”

  随即她用手指头,在纽扣盒里扒拉两下。

  “这些东西拿下去吧~”

  和尚笑着把纽扣盒盖上,接着把东西放回原位。

  妇人目光再次放到,如同宝石一样的纽扣上。

  “就这一对,给我包好~”

  和尚笑着端起盘子开始包装。

  吧台上,他找出一个四方小锦盒。

  把一对镀金镶嵌绿松石纽扣装进盒子里。

  “三儿~”

  “鎏金绿松石扣一对。”

  “两块五大洋~”

  隔壁的乌老三听到他姐夫的话,立马应了一声,接着写票据。

  和尚站在店门口,看着妇人离开时,故作端庄的姿态背影,面带微笑嘀咕一句。

  “蠢女人~”

  烈阳,天热。

  街面上来往的行人,各个额头冒汗。

  摇椅上,刚躺下的和尚又被他小舅子叫过去。

  “姐夫电话~”

  和尚拿着蒲扇,走到隔壁估衣铺。

  吧台内墙上,装着一部老式手摇电话。

  和尚拿着电话筒,开始说话。

  “行,我马上过去~”

  “您辛苦,买卖做成,少不了您的。”

  和尚挂掉电话,回到院子里,披上外套,拿上公文包就走。

  “媳妇,我出去掏宅子~”

  正在缝衣服的乌小妹,低头吆喝一声。

  “行~”

  “回来的时候,买瓶酱油~”

  收拾好的和尚,走到仓库,叫上孙继业。

  院子里孙继业跟半吊子,正在清理各种破烂物件。

  两人拿着抹布,擦拭回收回来的台灯,暖水瓶。

  和尚看着坐在马扎上,手里拿着抹布的孙继业。

  “跟我去趟德胜门~”

  孙继业把手里的东西放下,又用衣服擦了擦手。

  披上号坎的孙继业,拉着洋车出了大门。

  和尚坐在洋车上,拿着折扇挡住阳光。

  洋车路过鼓楼大街时,还碰到坐在店门口,吃瞪眼食的吴大叔。

  瞪眼食,是清末民国时期,一种流行在底层百姓中的吃食。

  一些商贩到大酒楼,饭庄收购折箩。

  随后把买回来的剩菜,放在一起加点酱油盐然后一锅炖。

  吃这种食物的人,基本上都是苦大力,年老体弱老头,或者混不好的车夫,脚夫。

  食客自带干粮,围锅蹲坐,拿着筷子在大铁锅里夹菜吃。

  吃瞪眼食跟开盲盒一样,汤汤水头一锅大杂烩,夹到啥吃啥。

  不过一筷子要给店家一枚大子。

  和尚看到坐在门槛上,拿着窝窝头,啃着骨头的吴大叔。

  “嗨~”

  “老吴~”

  坐在门槛上的吴大叔,抬头看向街面上跑动的洋车。

  一枚大洋在空中抛出一条弧线,落在他面前。

  洋车并没停,坐在车上的和尚冲着吴大叔吆喝一声。

  “半吊子给你的~”

  吴大叔,端着碗,捡起地上的大洋,愣神看着离去的洋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