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月很快就过去了,就像我已经来学校两个月了。
当最后一片青瓦被稳稳地安放在屋顶,李家的新房子终于在这片熟悉的土地上巍然立起,青砖灰瓦,窗明几净,在夏日的阳光下显得格外气派敞亮。
这日,新房子正式完工,引得几乎整个云家村的村民都跑来凑热闹。
人们围在簇新的院墙外,指指点点,议论纷纷,脸上大多洋溢着淳朴的赞叹与羡慕。
“瞧瞧,李木匠家这新房子,真气派啊!这青砖砌的墙,多结实!”
“是啊,瞧瞧这窗户,开得多大,屋里肯定亮堂。这院子也宽敞,以后晒个粮食、孩子跑闹都方便。”
“宴清小子有本事,旌哥儿又会持家,这小两口的日子是越过越红火了。”
然而,人群中总免不了有几声不和谐的杂音。
一个尖嘴猴腮的汉子,双手抱胸,嘴角撇着,酸溜溜地低声道:“切,显摆什么?盖这么个大房子,还不知道背地里掏空了多少家底,往后啊,怕是连西北风都喝不上热乎的喽。”
这话恰好被旁边几个家里汉子在李家做零工的妇人听见了。
她们立刻不乐意了,其中一个性子爽利的当即就怼了回去:“王老五,你少在这里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满嘴喷粪也不怕风大闪了舌头!”
另一个也帮腔:“就是!人家宴清打猎是一把好手,会缺银子?我看你就是眼红当初没选你去干活,没能挣到那七十文一天还管肉菜的好活儿!自己没本事,还见不得别人好,呸!”
这王老五被戳中了痛处,脸色一阵青一阵白,还想争辩几句,却被周围人鄙夷的目光看得讪讪的,最终灰溜溜地挤出了人群。
这大喜的日子,没人愿意被这种晦气话影响了心情。
李宴清和云旌此刻正忙着招待前来道贺的乡亲,并未留意到这个小插曲。
即便知道了,以李宴清的性子,恐怕连眼皮都懒得抬一下。
有那闲工夫,不如多看看自家夫郎明媚的笑脸,或者想想晚上如何与他的云宝好好“庆祝”一番。
想到这里,李宴清目光深邃地看了一眼正开心地摸着新门框的云旌,心底某个念头如同春草般疯长。
新房落成,如此喜庆,他的宝宝心情定是极好的,或许今晚可以试着央他,实践一下那本被藏在箱底、已然有些卷边的画册上的某个新奇姿势。
云旌全然不知身边人脑子里正转着些不能言说的念头,他满心满眼都是眼前这个新家。
从一砖一瓦的垒砌,到一梁一木的架设,他都亲身参与、亲眼见证,此刻心中的成就感与喜悦几乎要满溢出来。
云旌抚摸着光洁的墙壁,设想着未来在这里生活的点点滴滴,嘴角的笑容一直未曾落下。
按照习俗,新房上梁便意味着主体完工,是大吉之事,需与乡邻分享喜悦。
云旌他们特意提前去镇上买了许多用红纸包裹着的糖块。
此刻,云旌搬了个小凳子坐在院门口,面前放着一个装满糖果的竹篮,笑容可掬地给村里来瞧热闹的孩子们发糖。
“排好队,一个一个来,每人都有,两块哦。”云旌声音清脆,在孩子的耳朵里这就是最好听的声音。
孩子们难得见到这么多漂亮的糖块,一个个眼睛发亮,听话地排起了长队,伸出小黑手,小心翼翼地接过那用红纸包着的、金贵的甜蜜。
这糖块在村里可是稀罕物,一块都快抵上一个鸡蛋的价钱了,平常人家哪里舍得买。
今天能一下子得到两块,足够这些小家伙们甜上好几天,一个个都像得了什么了不起的宝贝,紧紧攥在手心里,脸上笑开了花。
另一边,李宴清则拿着一篮子红纸包好的糖块,站在新房子院子中央,朗声道:“多谢各位乡亲今日来捧场,沾沾喜气。”
说罢,他抓起一把糖,用力向四周撒去。
红色的糖块如同喜庆的花雨般纷纷扬扬落下,早已等候多时的村民们立刻笑着弯腰争抢,场面热闹非凡。
大家都相信,抢到这新房落成的喜糖,能沾上李家的好运和福气,未来一年都能顺遂如意。
很快,几乎每个人手里都拿到了至少一块红艳艳的糖,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
有趣的是,刚才那个说酸话的王老五,趁别人不在意,又偷偷溜回来抢糖了。
不知是动作太慢还是运气太差,竟然一块也没捡到,只能眼睁睁看着别人欢喜,脸色更加难看。
不过,谁会在意他呢?
热闹看罢,糖也分完,大部分村民便心满意足地散去。
而云家人、陈工头和他的施工队,以及那些帮了三个月忙的村里汉子们,则被留下来吃一顿丰盛的答谢宴。
新房的堂屋还没摆放家具,显得有些空旷,但丝毫不影响此刻的热闹。
为了犒劳大家这三个月来的辛苦,这顿饭菜准备得格外丰盛。
虽然肉菜不像开工第一天那样堆成山,但也足足准备了三个硬菜。
一大盆土豆烧野猪肉,油光红亮,肉块酥烂。
一盆蘑菇炒山鸡肉,鲜香扑鼻。
还有一盆用猪油渣炒的菘菜,油润爽口。
汤则是用骨头熬的,里面加了豆腐和青菜,管够。
主食依旧是暄软的两掺大馒头。
众人围坐在一起,吃着香喷喷的饭菜,喝着醇厚的骨头汤,气氛热烈而融洽。
“这猪肉烧得真入味,宴清家的,你这手艺真是没得说!”一个汉子大口吃着肉,朝云旌竖起大拇指。
“是啊,这三个月可算是享了口福了,家里婆娘都说我胖了。”另一个也笑着附和,引得众人大笑。
陈工头端着碗,对李宴清和李发财说:“李老弟,李老哥,你们这新房子,我可是用了十二分的心了。瞧瞧这墙砌得多直,这梁架得多正。保准你们住得舒心,几十年都不带出毛病的。”
云大山作为亲家,脸上更是有光,乐呵呵地说:“都是大家伙儿帮衬,辛苦了,辛苦了!”
李发财也难得话多了些,指着屋子的结构说:“这房子的格局也好,敞亮,通风,都是旌哥儿想的法子,年轻人脑子活络。”
饭后,每个人临走时,云旌还给他们都盛了一碗没喝完的、浓郁鲜美的菜汤,让他们带回家去给家里人也尝尝。
众人端着汤碗,边走边夸,言语间满是真诚:
“李家真是厚道人家,干活给钱爽快,饭菜也从不糊弄。”
“可不是嘛,你看这汤,都是真材实料熬出来的,鲜着呢!”
“往后谁家要说李家不好,我第一个不答应。”
“就冲这,以后李家再有啥事,招呼一声,我肯定来帮忙。”
“宴清小子和他夫郎都是会过日子的人,这新房盖得好,往后的日子肯定更好。”
云家人留到最后,帮着一起收拾了碗筷,将借来的桌椅板凳归置好。
临走时,柳林硬是塞给钱桂花两只肥兔子和一只野鸡。钱桂花连连推拒:“这怎么行!你们留着吃,盖房子辛苦,得多补补。”
柳林却不由分说地塞进云峰手里,语气真诚又带着点不容拒绝的亲昵:“嫂子,你就别跟我们客气了。咱们现在可是一家人,再说,这兔子宴清隔三差五就能打回来,不缺这一口。你们拿回去给打打牙祭。”
一句“一家人”,瞬间打消了钱桂花所有的推辞。
是啊,经过这近半年的相处,因为云旌的婚事,因为盖房子云家兄弟的鼎力相助,更因为云岭正式拜了李发财为师学习木工,两家的关系早已密不可分,真正成为了一家人。
钱桂花眼眶微热,不再推辞,笑着收下了。
送走所有客人,喧闹了一整天的李家新宅终于彻底安静下来。
夕阳的余晖将崭新的青砖墙染上一层温暖的金色。
明天才是正式搬家的日子,今晚他们还需在旧屋住最后一夜。
当最后一片青瓦被稳稳地安放在屋顶,李家的新房子终于在这片熟悉的土地上巍然立起,青砖灰瓦,窗明几净,在夏日的阳光下显得格外气派敞亮。
这日,新房子正式完工,引得几乎整个云家村的村民都跑来凑热闹。
人们围在簇新的院墙外,指指点点,议论纷纷,脸上大多洋溢着淳朴的赞叹与羡慕。
“瞧瞧,李木匠家这新房子,真气派啊!这青砖砌的墙,多结实!”
“是啊,瞧瞧这窗户,开得多大,屋里肯定亮堂。这院子也宽敞,以后晒个粮食、孩子跑闹都方便。”
“宴清小子有本事,旌哥儿又会持家,这小两口的日子是越过越红火了。”
然而,人群中总免不了有几声不和谐的杂音。
一个尖嘴猴腮的汉子,双手抱胸,嘴角撇着,酸溜溜地低声道:“切,显摆什么?盖这么个大房子,还不知道背地里掏空了多少家底,往后啊,怕是连西北风都喝不上热乎的喽。”
这话恰好被旁边几个家里汉子在李家做零工的妇人听见了。
她们立刻不乐意了,其中一个性子爽利的当即就怼了回去:“王老五,你少在这里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满嘴喷粪也不怕风大闪了舌头!”
另一个也帮腔:“就是!人家宴清打猎是一把好手,会缺银子?我看你就是眼红当初没选你去干活,没能挣到那七十文一天还管肉菜的好活儿!自己没本事,还见不得别人好,呸!”
这王老五被戳中了痛处,脸色一阵青一阵白,还想争辩几句,却被周围人鄙夷的目光看得讪讪的,最终灰溜溜地挤出了人群。
这大喜的日子,没人愿意被这种晦气话影响了心情。
李宴清和云旌此刻正忙着招待前来道贺的乡亲,并未留意到这个小插曲。
即便知道了,以李宴清的性子,恐怕连眼皮都懒得抬一下。
有那闲工夫,不如多看看自家夫郎明媚的笑脸,或者想想晚上如何与他的云宝好好“庆祝”一番。
想到这里,李宴清目光深邃地看了一眼正开心地摸着新门框的云旌,心底某个念头如同春草般疯长。
新房落成,如此喜庆,他的宝宝心情定是极好的,或许今晚可以试着央他,实践一下那本被藏在箱底、已然有些卷边的画册上的某个新奇姿势。
云旌全然不知身边人脑子里正转着些不能言说的念头,他满心满眼都是眼前这个新家。
从一砖一瓦的垒砌,到一梁一木的架设,他都亲身参与、亲眼见证,此刻心中的成就感与喜悦几乎要满溢出来。
云旌抚摸着光洁的墙壁,设想着未来在这里生活的点点滴滴,嘴角的笑容一直未曾落下。
按照习俗,新房上梁便意味着主体完工,是大吉之事,需与乡邻分享喜悦。
云旌他们特意提前去镇上买了许多用红纸包裹着的糖块。
此刻,云旌搬了个小凳子坐在院门口,面前放着一个装满糖果的竹篮,笑容可掬地给村里来瞧热闹的孩子们发糖。
“排好队,一个一个来,每人都有,两块哦。”云旌声音清脆,在孩子的耳朵里这就是最好听的声音。
孩子们难得见到这么多漂亮的糖块,一个个眼睛发亮,听话地排起了长队,伸出小黑手,小心翼翼地接过那用红纸包着的、金贵的甜蜜。
这糖块在村里可是稀罕物,一块都快抵上一个鸡蛋的价钱了,平常人家哪里舍得买。
今天能一下子得到两块,足够这些小家伙们甜上好几天,一个个都像得了什么了不起的宝贝,紧紧攥在手心里,脸上笑开了花。
另一边,李宴清则拿着一篮子红纸包好的糖块,站在新房子院子中央,朗声道:“多谢各位乡亲今日来捧场,沾沾喜气。”
说罢,他抓起一把糖,用力向四周撒去。
红色的糖块如同喜庆的花雨般纷纷扬扬落下,早已等候多时的村民们立刻笑着弯腰争抢,场面热闹非凡。
大家都相信,抢到这新房落成的喜糖,能沾上李家的好运和福气,未来一年都能顺遂如意。
很快,几乎每个人手里都拿到了至少一块红艳艳的糖,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
有趣的是,刚才那个说酸话的王老五,趁别人不在意,又偷偷溜回来抢糖了。
不知是动作太慢还是运气太差,竟然一块也没捡到,只能眼睁睁看着别人欢喜,脸色更加难看。
不过,谁会在意他呢?
热闹看罢,糖也分完,大部分村民便心满意足地散去。
而云家人、陈工头和他的施工队,以及那些帮了三个月忙的村里汉子们,则被留下来吃一顿丰盛的答谢宴。
新房的堂屋还没摆放家具,显得有些空旷,但丝毫不影响此刻的热闹。
为了犒劳大家这三个月来的辛苦,这顿饭菜准备得格外丰盛。
虽然肉菜不像开工第一天那样堆成山,但也足足准备了三个硬菜。
一大盆土豆烧野猪肉,油光红亮,肉块酥烂。
一盆蘑菇炒山鸡肉,鲜香扑鼻。
还有一盆用猪油渣炒的菘菜,油润爽口。
汤则是用骨头熬的,里面加了豆腐和青菜,管够。
主食依旧是暄软的两掺大馒头。
众人围坐在一起,吃着香喷喷的饭菜,喝着醇厚的骨头汤,气氛热烈而融洽。
“这猪肉烧得真入味,宴清家的,你这手艺真是没得说!”一个汉子大口吃着肉,朝云旌竖起大拇指。
“是啊,这三个月可算是享了口福了,家里婆娘都说我胖了。”另一个也笑着附和,引得众人大笑。
陈工头端着碗,对李宴清和李发财说:“李老弟,李老哥,你们这新房子,我可是用了十二分的心了。瞧瞧这墙砌得多直,这梁架得多正。保准你们住得舒心,几十年都不带出毛病的。”
云大山作为亲家,脸上更是有光,乐呵呵地说:“都是大家伙儿帮衬,辛苦了,辛苦了!”
李发财也难得话多了些,指着屋子的结构说:“这房子的格局也好,敞亮,通风,都是旌哥儿想的法子,年轻人脑子活络。”
饭后,每个人临走时,云旌还给他们都盛了一碗没喝完的、浓郁鲜美的菜汤,让他们带回家去给家里人也尝尝。
众人端着汤碗,边走边夸,言语间满是真诚:
“李家真是厚道人家,干活给钱爽快,饭菜也从不糊弄。”
“可不是嘛,你看这汤,都是真材实料熬出来的,鲜着呢!”
“往后谁家要说李家不好,我第一个不答应。”
“就冲这,以后李家再有啥事,招呼一声,我肯定来帮忙。”
“宴清小子和他夫郎都是会过日子的人,这新房盖得好,往后的日子肯定更好。”
云家人留到最后,帮着一起收拾了碗筷,将借来的桌椅板凳归置好。
临走时,柳林硬是塞给钱桂花两只肥兔子和一只野鸡。钱桂花连连推拒:“这怎么行!你们留着吃,盖房子辛苦,得多补补。”
柳林却不由分说地塞进云峰手里,语气真诚又带着点不容拒绝的亲昵:“嫂子,你就别跟我们客气了。咱们现在可是一家人,再说,这兔子宴清隔三差五就能打回来,不缺这一口。你们拿回去给打打牙祭。”
一句“一家人”,瞬间打消了钱桂花所有的推辞。
是啊,经过这近半年的相处,因为云旌的婚事,因为盖房子云家兄弟的鼎力相助,更因为云岭正式拜了李发财为师学习木工,两家的关系早已密不可分,真正成为了一家人。
钱桂花眼眶微热,不再推辞,笑着收下了。
送走所有客人,喧闹了一整天的李家新宅终于彻底安静下来。
夕阳的余晖将崭新的青砖墙染上一层温暖的金色。
明天才是正式搬家的日子,今晚他们还需在旧屋住最后一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