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七五年十二月二十日,是小知青的十七岁生日。
前几天,从京城来的包裹就已经到了,特意留到了今天才拆开,充满了仪式感。
炕桌上,包裹里的东西被一件件拿出来,每一样都凝聚着家人沉甸甸的爱与牵挂。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妈妈王秀兰女士亲手织的衣物:一件厚实柔软的米白色羊毛毛衣,花纹细腻复杂。
一顶同色的毛线帽和一条长长的围巾。
还有一双黑色灯芯绒面、千层底的新棉鞋,针脚密密麻麻,一看就无比暖和。
“妈的手艺还是这么好。”云旌摸着毛衣,眼眶有些发热。
接着是爸爸云建军寄来的东西:两本厚厚的、关于机械原理与维修的旧书。
扉页上还有爸爸苍劲有力的赠言:“吾儿小旌,农村天地广阔,亦不忘求知探索。父字。”
书里还夹着一沓全国粮票、油票和一百元钱,最令人惊喜的是,还有一张珍贵的自行车票。
这无疑是希望他在乡下能方便些。
大哥云峰跑长途,见识广,送的礼物也最时髦:一条当下城里最流行的卡其色喇叭裤,还有一件蓬松轻便、据说极其保暖的“鸭鸭”牌白色羽绒服。
弟弟云帆和妹妹云朵的礼物则充满了心意:一大包五花八门的零食,什锦水果糖、动物饼干、山楂片……
还有一封厚厚的、字迹稚嫩却情真意切的信。
云旌展开信纸,弟弟妹妹交替书写的声音仿佛就在耳边:
亲爱的二哥:
二哥,17岁生日快乐!
我们在家里好想你,这是你第一个不在家里一起过的生日,我们没有在你身边,你不要难过哦。
(t_t)
爸妈让我们和你说:“小旌啊,在那里钱不够了要给家里说,不要心疼钱,钱不够咱就拍电报,爸给你发过去。”
(爸爸的原话,我们一字不差地传达了。)
大哥说:“让你在那里注意身体,要好好吃饭,不要瘦了,要是跑车的时候经过那里,大哥去那里看你。”
(大哥看起来凶,其实可惦记你了。)
二哥,家里你不用担心,有我们在呢,放心吧。我们在家里都健健康康的。
就是云朵这次数学没考好,被妈说了一句,嘿嘿。
对了,二哥,给你说个秘密。
我们看见了大哥最近跟一个女同志走得挺近的,那个姐姐好像是医院的护士,长得可好看了。
感觉大哥他们应该是互相喜欢的。
不过大哥现在还没有和家里人说,估计是不好意思。
你说大哥那么高大的男人,怎么扭扭捏捏的,还不如我呢!
(这是云帆写的,他说他以后肯定比大哥勇敢。)
二哥,咱家附近的那个杨帅帅你知道不?
他妈前两天买菜回来时候碰到了王大娘家的刚满月小狗,小狗就是好奇叫了两声,她就在那里骂骂咧咧,说‘畜生就是畜生,没教养’。
我放学回来听见了,哥哥耶,那话真的好难听。
妈妈说这样的人家,谁还敢将自家的好姑娘说给他们家。
我们认为妈妈说的对。
……
二哥,我们都很想你,担心你,我们等着你回来。
只要你想回来,我们都会想办法的。
爱你的弟弟妹妹:云帆 &云朵
信纸的最后,还画了四个手拉手的小人,代表他们兄妹四个,还有两个大大的小人,旁边写着“全家福”。
看着信上熟悉的字迹和充满生活气息的唠叨。
云旌的眼泪再也忍不住,啪嗒啪嗒地掉了下来,晕开了墨迹。
“我也想你们了。”
一只温暖粗糙的大手轻轻抚上他的脸颊,用柔软的手帕替他拭去泪水。
“乖,小旌不哭了,今天可是你的生日,要开开心心的。”江宴清的声音低沉而温柔。
“我才没哭。”云旌嘴硬着,却任由对方帮自己擦眼泪,声音还带着浓重的鼻音。
“好,没哭,我们小旌最坚强了。”江宴清从善如流,轻轻揽着他的肩膀,“想不想知道,我送给你的礼物是什么?”
“是什么?”云旌抬起头,红着眼圈好奇地问,“吃的还是穿的?”
在他心里,宴哥送的东西总是最实在的。
江宴清笑了笑:“都有。”
“宴哥,我不想猜,你直接给我好不好?今天可是我的生日,我是老大。”云旌拽着他的袖子,难得地带了点撒娇耍赖的意味。
“好好好,老大,小弟听你的。”
江宴清眼底漾满笑意,不再卖关子,起身从自己屋里拿出准备好的礼物。
那是一双用柔软兔皮精心缝制的手套,内里絮着厚厚的棉花,保暖又轻便。
还有一双同款的兔皮棉鞋,鞋底纳得厚实,一看就暖和。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沉甸甸的布袋子,打开一看,里面是各式各样的零食:
炒得喷香的瓜子。
金黄的桃酥。
奶香味十足的饼干。
两大罐麦乳精。
还有花花绿绿的奶糖水果糖。
酸甜的果丹皮。
甚至还有几块用金色锡纸包着的巧克力。
“哇!”云旌惊喜地睁大了眼睛,看看手套棉鞋,又看看那包堪称“豪华”的零食,忍不住抬头问,“宴哥,你该不会是把你的所有钱都给我买吃的了吧?”
他知道江宴清虽然打猎有收入,但一下子拿出这么多稀罕吃食,肯定没有多少钱了。
“调皮,”江宴清被他逗笑,忍不住又揉了揉他细软的发丝,“这点东西怎么可能花光你宴哥的积蓄。放心,给你买礼物的钱还是有的。”
手心传来的触感柔软蓬松,让他忍不住又揉了两下。
“宴哥,我的发型都被你揉乱啦!”云旌抗议地晃晃脑袋,嘴角却高高扬起。
“哈哈哈,没乱没乱,我们小旌怎么样都俊得很。”江宴清看着他恢复笑颜,心里才踏实下来。
这时,禾姨也笑着拿出了她的礼物。
一套用新买的深蓝色劳动布做的衣裤,针线细密,款式板正,领口和口袋处还用了同色线绣了简单的云纹,既耐穿又别致。
小海也迫不及待地送上自己的礼物,一支崭新的英雄牌钢笔,黑色的笔身,金色的笔尖,一看就不便宜。
“旌哥,生日快乐!希望你用这支笔写出好多好文章!”小海挺起胸膛,为了这支笔,他可是把大哥给他的所有零花钱都用上了。
云旌感动地接过每一份礼物,心里暖得一塌糊涂。
在大家的催促下,他换上了新行头:
里面穿着妈妈织的毛衣,外面套着大哥送的白色羽绒服,脖子上围着妈妈织的围巾,头上戴着同款毛线帽,手上是宴哥送的兔皮手套,脚上蹬着兔皮棉鞋。
这一身装备把他裹得严严实实,显得圆润了不少,但崭新的衣物和他本身出众的容貌气质,让他看起来非但不臃肿,反而更加光彩照人,像年画里走下的福娃娃,俊俏得让人移不开眼。
下午,禾姨带着穿戴一新的云旌去村长家串门。
冬天农闲,村里人都爱聚在一起,找个背风向阳的地方,弄个破铁盆或者旧锅,点上柴火,大家围坐着烤火、聊天、纳鞋底、补衣服,俗称“唠闲嗑”。
村长家屋檐下就生着这么一盆火,围坐了好几个大娘婶子。
见苏婉禾带着个如此俊俏的小知青过来,纷纷热情地打招呼。
“哎呦,这不是婉禾嘛,快过来烤烤火。这是云知青吧?瞧瞧这一身,真精神,跟画报里的人似的!”快嘴的李婶第一个开口,目光不住地往云旌身上打量。
“是啊,云知青这衣裳可真好看,这白白软软的是什么料子?没见过哩。”另一个大娘接话。
“这小伙子长得可真排场,多大了?家里啥情况啊?说亲了没?”
很快,就有热心肠的大娘开始切入正题,“俺娘家侄女,今年刚十八,干活可是一把好手,长得也周正……”
云旌还没反应过来这突如其来的“关怀”,苏婉禾已经笑着接过了话头,语气温和却不容置疑:
“王婶子,您这可问早啦,。
我们家小旌啊,才17,还是个半大孩子呢,自个儿都没立稳当,哪能想那么远?
再说了,这婚姻大事,终究还得人家京城的父母操心做主,咱们啊,可不敢乱点鸳鸯谱。”
她轻轻松松就把话题挡了回去,随即话锋一转,“哎,我刚才过来好像听见东头老赵家有点动静,是不是又咋的了?”
这话立刻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
“嗨,可不是嘛。”李婶立刻被带偏,压低了声音,一脸的神秘兮兮。
“俺跟你们说啊,昨儿夜里老赵家那口子又嚎上了。
为啥?
就为老赵偷偷给他老娘塞了半块玉米饼子。
让他媳妇瞅见了,这不就闹开了嘛。
啧啧,骂得那叫一个难听哟,‘老不死的’、‘饿死鬼投胎’都算轻的。”
张大娘立刻补充细节:“
俺听见的可清楚。
那赵家的骂:‘俺们娘几个累死累活挣点口粮,还不够填那老坑的。’
老赵就闷声说:‘那是我娘!吃口饼子咋了?’
哎呦呦,后来好像还听见摔碗的声音了。”
“这算啥!”另一位大娘撇撇嘴,“俺们家隔壁那家,前天晚上,儿媳妇就因为婆婆多盛了半碗糊糊给小孙子,愣是指桑骂槐了半宿
说什么‘偏心偏到胳肢窝’。
‘小的就是宝,大的就是草’
……
哎呦喂,那心眼小的哟!”
云旌在一旁听得目瞪口呆。
这些大娘婶子仿佛安了顺风耳和千里眼,谁家晚上吵了什么架,谁家多吃了一碗饭,甚至谁家婆媳间一个眼神不对,她们都能知道得一清二楚,并且还能添油加醋地演绎出来。
他一边偷偷从口袋里掏出江宴清给的瓜子,分给禾姨,自己也嗑了起来,一边听得津津有味。
原来听听八卦、嗑嗑瓜子,竟是如此惬意的一件事!
他甚至怀疑这些大娘们是不是有什么特殊的信息网络。
苏婉禾看着云旌那副又惊讶又好奇、偷偷嗑瓜子的小模样,心里觉得好笑又可爱。
她从容地加入讨论,时而点评几句,时而引开过于尖锐的话题,显得游刃有余。
云旌看着禾姨,眼里充满了崇拜,禾姨真是太厉害了!(???)
直到日头偏西,火盆里的火渐渐弱了,大家才意犹未尽地散去。
云旌跟着禾姨回家,一路上还在回味刚才听到的那些“精彩故事”,只觉得这十七岁的生日,过得真是格外新奇又温暖。
回到江家小院,晚饭已然飘香。
灶台上温着长寿面,金黄色的煎蛋卧在面条上,青菜翠绿,汤头清澈却香气扑鼻。
毫无疑问,这又是江宴清特意为他准备的。
在这个远离亲人的北方乡村,他的十七岁生日,被另一种质朴而深厚的温暖紧紧包围着。
(大大:小七,你没有给崽儿准备礼物吗?
小七:这怎么可能?!!!,明天你就知道了。
大大:期待。??·??·??*?? ??
云旌:期待??·??·??*?? ??
读者:期待??·??·??*?? ??)
前几天,从京城来的包裹就已经到了,特意留到了今天才拆开,充满了仪式感。
炕桌上,包裹里的东西被一件件拿出来,每一样都凝聚着家人沉甸甸的爱与牵挂。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妈妈王秀兰女士亲手织的衣物:一件厚实柔软的米白色羊毛毛衣,花纹细腻复杂。
一顶同色的毛线帽和一条长长的围巾。
还有一双黑色灯芯绒面、千层底的新棉鞋,针脚密密麻麻,一看就无比暖和。
“妈的手艺还是这么好。”云旌摸着毛衣,眼眶有些发热。
接着是爸爸云建军寄来的东西:两本厚厚的、关于机械原理与维修的旧书。
扉页上还有爸爸苍劲有力的赠言:“吾儿小旌,农村天地广阔,亦不忘求知探索。父字。”
书里还夹着一沓全国粮票、油票和一百元钱,最令人惊喜的是,还有一张珍贵的自行车票。
这无疑是希望他在乡下能方便些。
大哥云峰跑长途,见识广,送的礼物也最时髦:一条当下城里最流行的卡其色喇叭裤,还有一件蓬松轻便、据说极其保暖的“鸭鸭”牌白色羽绒服。
弟弟云帆和妹妹云朵的礼物则充满了心意:一大包五花八门的零食,什锦水果糖、动物饼干、山楂片……
还有一封厚厚的、字迹稚嫩却情真意切的信。
云旌展开信纸,弟弟妹妹交替书写的声音仿佛就在耳边:
亲爱的二哥:
二哥,17岁生日快乐!
我们在家里好想你,这是你第一个不在家里一起过的生日,我们没有在你身边,你不要难过哦。
(t_t)
爸妈让我们和你说:“小旌啊,在那里钱不够了要给家里说,不要心疼钱,钱不够咱就拍电报,爸给你发过去。”
(爸爸的原话,我们一字不差地传达了。)
大哥说:“让你在那里注意身体,要好好吃饭,不要瘦了,要是跑车的时候经过那里,大哥去那里看你。”
(大哥看起来凶,其实可惦记你了。)
二哥,家里你不用担心,有我们在呢,放心吧。我们在家里都健健康康的。
就是云朵这次数学没考好,被妈说了一句,嘿嘿。
对了,二哥,给你说个秘密。
我们看见了大哥最近跟一个女同志走得挺近的,那个姐姐好像是医院的护士,长得可好看了。
感觉大哥他们应该是互相喜欢的。
不过大哥现在还没有和家里人说,估计是不好意思。
你说大哥那么高大的男人,怎么扭扭捏捏的,还不如我呢!
(这是云帆写的,他说他以后肯定比大哥勇敢。)
二哥,咱家附近的那个杨帅帅你知道不?
他妈前两天买菜回来时候碰到了王大娘家的刚满月小狗,小狗就是好奇叫了两声,她就在那里骂骂咧咧,说‘畜生就是畜生,没教养’。
我放学回来听见了,哥哥耶,那话真的好难听。
妈妈说这样的人家,谁还敢将自家的好姑娘说给他们家。
我们认为妈妈说的对。
……
二哥,我们都很想你,担心你,我们等着你回来。
只要你想回来,我们都会想办法的。
爱你的弟弟妹妹:云帆 &云朵
信纸的最后,还画了四个手拉手的小人,代表他们兄妹四个,还有两个大大的小人,旁边写着“全家福”。
看着信上熟悉的字迹和充满生活气息的唠叨。
云旌的眼泪再也忍不住,啪嗒啪嗒地掉了下来,晕开了墨迹。
“我也想你们了。”
一只温暖粗糙的大手轻轻抚上他的脸颊,用柔软的手帕替他拭去泪水。
“乖,小旌不哭了,今天可是你的生日,要开开心心的。”江宴清的声音低沉而温柔。
“我才没哭。”云旌嘴硬着,却任由对方帮自己擦眼泪,声音还带着浓重的鼻音。
“好,没哭,我们小旌最坚强了。”江宴清从善如流,轻轻揽着他的肩膀,“想不想知道,我送给你的礼物是什么?”
“是什么?”云旌抬起头,红着眼圈好奇地问,“吃的还是穿的?”
在他心里,宴哥送的东西总是最实在的。
江宴清笑了笑:“都有。”
“宴哥,我不想猜,你直接给我好不好?今天可是我的生日,我是老大。”云旌拽着他的袖子,难得地带了点撒娇耍赖的意味。
“好好好,老大,小弟听你的。”
江宴清眼底漾满笑意,不再卖关子,起身从自己屋里拿出准备好的礼物。
那是一双用柔软兔皮精心缝制的手套,内里絮着厚厚的棉花,保暖又轻便。
还有一双同款的兔皮棉鞋,鞋底纳得厚实,一看就暖和。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沉甸甸的布袋子,打开一看,里面是各式各样的零食:
炒得喷香的瓜子。
金黄的桃酥。
奶香味十足的饼干。
两大罐麦乳精。
还有花花绿绿的奶糖水果糖。
酸甜的果丹皮。
甚至还有几块用金色锡纸包着的巧克力。
“哇!”云旌惊喜地睁大了眼睛,看看手套棉鞋,又看看那包堪称“豪华”的零食,忍不住抬头问,“宴哥,你该不会是把你的所有钱都给我买吃的了吧?”
他知道江宴清虽然打猎有收入,但一下子拿出这么多稀罕吃食,肯定没有多少钱了。
“调皮,”江宴清被他逗笑,忍不住又揉了揉他细软的发丝,“这点东西怎么可能花光你宴哥的积蓄。放心,给你买礼物的钱还是有的。”
手心传来的触感柔软蓬松,让他忍不住又揉了两下。
“宴哥,我的发型都被你揉乱啦!”云旌抗议地晃晃脑袋,嘴角却高高扬起。
“哈哈哈,没乱没乱,我们小旌怎么样都俊得很。”江宴清看着他恢复笑颜,心里才踏实下来。
这时,禾姨也笑着拿出了她的礼物。
一套用新买的深蓝色劳动布做的衣裤,针线细密,款式板正,领口和口袋处还用了同色线绣了简单的云纹,既耐穿又别致。
小海也迫不及待地送上自己的礼物,一支崭新的英雄牌钢笔,黑色的笔身,金色的笔尖,一看就不便宜。
“旌哥,生日快乐!希望你用这支笔写出好多好文章!”小海挺起胸膛,为了这支笔,他可是把大哥给他的所有零花钱都用上了。
云旌感动地接过每一份礼物,心里暖得一塌糊涂。
在大家的催促下,他换上了新行头:
里面穿着妈妈织的毛衣,外面套着大哥送的白色羽绒服,脖子上围着妈妈织的围巾,头上戴着同款毛线帽,手上是宴哥送的兔皮手套,脚上蹬着兔皮棉鞋。
这一身装备把他裹得严严实实,显得圆润了不少,但崭新的衣物和他本身出众的容貌气质,让他看起来非但不臃肿,反而更加光彩照人,像年画里走下的福娃娃,俊俏得让人移不开眼。
下午,禾姨带着穿戴一新的云旌去村长家串门。
冬天农闲,村里人都爱聚在一起,找个背风向阳的地方,弄个破铁盆或者旧锅,点上柴火,大家围坐着烤火、聊天、纳鞋底、补衣服,俗称“唠闲嗑”。
村长家屋檐下就生着这么一盆火,围坐了好几个大娘婶子。
见苏婉禾带着个如此俊俏的小知青过来,纷纷热情地打招呼。
“哎呦,这不是婉禾嘛,快过来烤烤火。这是云知青吧?瞧瞧这一身,真精神,跟画报里的人似的!”快嘴的李婶第一个开口,目光不住地往云旌身上打量。
“是啊,云知青这衣裳可真好看,这白白软软的是什么料子?没见过哩。”另一个大娘接话。
“这小伙子长得可真排场,多大了?家里啥情况啊?说亲了没?”
很快,就有热心肠的大娘开始切入正题,“俺娘家侄女,今年刚十八,干活可是一把好手,长得也周正……”
云旌还没反应过来这突如其来的“关怀”,苏婉禾已经笑着接过了话头,语气温和却不容置疑:
“王婶子,您这可问早啦,。
我们家小旌啊,才17,还是个半大孩子呢,自个儿都没立稳当,哪能想那么远?
再说了,这婚姻大事,终究还得人家京城的父母操心做主,咱们啊,可不敢乱点鸳鸯谱。”
她轻轻松松就把话题挡了回去,随即话锋一转,“哎,我刚才过来好像听见东头老赵家有点动静,是不是又咋的了?”
这话立刻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
“嗨,可不是嘛。”李婶立刻被带偏,压低了声音,一脸的神秘兮兮。
“俺跟你们说啊,昨儿夜里老赵家那口子又嚎上了。
为啥?
就为老赵偷偷给他老娘塞了半块玉米饼子。
让他媳妇瞅见了,这不就闹开了嘛。
啧啧,骂得那叫一个难听哟,‘老不死的’、‘饿死鬼投胎’都算轻的。”
张大娘立刻补充细节:“
俺听见的可清楚。
那赵家的骂:‘俺们娘几个累死累活挣点口粮,还不够填那老坑的。’
老赵就闷声说:‘那是我娘!吃口饼子咋了?’
哎呦呦,后来好像还听见摔碗的声音了。”
“这算啥!”另一位大娘撇撇嘴,“俺们家隔壁那家,前天晚上,儿媳妇就因为婆婆多盛了半碗糊糊给小孙子,愣是指桑骂槐了半宿
说什么‘偏心偏到胳肢窝’。
‘小的就是宝,大的就是草’
……
哎呦喂,那心眼小的哟!”
云旌在一旁听得目瞪口呆。
这些大娘婶子仿佛安了顺风耳和千里眼,谁家晚上吵了什么架,谁家多吃了一碗饭,甚至谁家婆媳间一个眼神不对,她们都能知道得一清二楚,并且还能添油加醋地演绎出来。
他一边偷偷从口袋里掏出江宴清给的瓜子,分给禾姨,自己也嗑了起来,一边听得津津有味。
原来听听八卦、嗑嗑瓜子,竟是如此惬意的一件事!
他甚至怀疑这些大娘们是不是有什么特殊的信息网络。
苏婉禾看着云旌那副又惊讶又好奇、偷偷嗑瓜子的小模样,心里觉得好笑又可爱。
她从容地加入讨论,时而点评几句,时而引开过于尖锐的话题,显得游刃有余。
云旌看着禾姨,眼里充满了崇拜,禾姨真是太厉害了!(???)
直到日头偏西,火盆里的火渐渐弱了,大家才意犹未尽地散去。
云旌跟着禾姨回家,一路上还在回味刚才听到的那些“精彩故事”,只觉得这十七岁的生日,过得真是格外新奇又温暖。
回到江家小院,晚饭已然飘香。
灶台上温着长寿面,金黄色的煎蛋卧在面条上,青菜翠绿,汤头清澈却香气扑鼻。
毫无疑问,这又是江宴清特意为他准备的。
在这个远离亲人的北方乡村,他的十七岁生日,被另一种质朴而深厚的温暖紧紧包围着。
(大大:小七,你没有给崽儿准备礼物吗?
小七:这怎么可能?!!!,明天你就知道了。
大大:期待。??·??·??*?? ??
云旌:期待??·??·??*?? ??
读者: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