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延在解毒丸的神效下彻底苏醒,吴军医屏息凝神,再次仔细诊脉,指尖下那强健有力的搏动和再无阻滞的脉象,让他长长地、真正松了一口气。
“恭喜将军!”
“贺喜主君!”
“毒……真的全清了!”
吴军医的声音带着难以抑制的激动和如释重负。
帐内压抑了整日的阴霾瞬间被驱散,所有人的心终于踏踏实实地落回了肚子里,脸上露出了劫后余生的笑容。
无需多言,众人默契地悄然退出了营帐,将这片饱经惊吓后重获安宁的小天地,留给了这对经历了生死考验的夫夫。
预想中或许有千言万语,但此刻,劫后余生的疲惫和失而复得的巨大安心感笼罩着他们。
萧延喝下云旌一勺勺喂来的温软米粥,暖流熨帖了空荡的胃,也抚慰了惊魂未定的心。
云旌也草草吃了几口,便放下了碗。
两人没有过多言语,只是紧紧地、紧紧地拥抱在一起,仿佛要将对方融入自己的骨血之中。
感受着彼此真实的心跳和体温,那悬了一日的心终于彻底安定下来。
巨大的疲惫如潮水般涌上,两人就这样相拥着,在彼此熟悉的气息中,沉沉地睡了过去,仿佛要睡到地老天荒。
这一觉睡得昏天黑地,直到次日快晌午时分,温暖的阳光透过帐帘缝隙洒在脸上,萧延才率先睁开了眼睛。
他低头看着蜷缩在自己怀里、睡颜恬静的云旌,心中充满了难以言喻的感激和后怕。
他小心翼翼地没有惊动怀中人,只是用目光细细描摹着爱人的眉眼,直到云旌也悠悠转醒。
四目相对,无需多问,昨日的惊心动魄瞬间涌上心头。
云旌依偎在萧延怀里,轻声细语地将中毒、绝望、找药、喂药排毒的过程娓娓道来。
萧延静静地听着,手臂却越收越紧,眼中是浓得化不开的心疼和自责。
他的小乖,昨日承受了怎样的煎熬,他让他受惊了,让他落泪了,让他差点失去依靠。
“对不起,夫人。”萧延的声音沙哑低沉,饱含着无尽的歉意和珍重,低头吻了吻云旌的发顶,“以后,定不会再让你如此担惊受怕。”
朔狼部覆灭,北狄归附的消息如同长了翅膀,迅速传回了京城。
皇帝的嘉奖令紧随而至,除了丰厚的赏赐,更是让萧延即刻班师回朝。
凯旋之师回到京城,盛大的迎接仪式自不必说。
论功行赏时,皇帝金口玉言:
“萧延,战功赫赫,封为正一品骠骑大将军,赐丹书铁券,享双俸,掌京畿卫戍。”
“云旌,其改良兵器、研制火药、提供后勤保障之功勋卓着,特旨任命为工部格物院院正,秩比正三品,专司格物研究与军械改良。
并特恩准:非重大朝会,可免于早朝点卯,专心格物之事。 ”
(皇帝内心oS:还不是萧延那家伙,生怕他家主君早起受累,私下里跟朕磨了半日。
这恋爱脑,真是没眼看!
萧延:陛下圣明,臣感激涕零。)
尘埃落定,赵老也正式从工部致仕荣休。
他本欲含饴弄孙,安享晚年,奈何架不住自家小徒弟云旌的软磨硬泡。
“师父,您这精神头儿,六十岁耳聪目明,正是搞研究的好时候,怎么能说退休就退休呢?”
云旌拉着赵老的袖子,眼睛亮晶晶的,“咱们格物院刚立起来,正缺您这根定海神针,好多想法,没您掌舵可不行!”
赵老被缠得没法,又被云旌描绘的蓝图勾起了兴趣,看着小徒弟充满活力的样子,仿佛自己也年轻了几十岁,终是笑着点了头:“好好好,老夫就再陪你折腾几年。”
于是,这对传奇师徒再次携手,在皇家格物院里掀起了前所未有的格物狂潮。
云旌天马行空的奇思妙想,加上赵老深厚扎实的功底和严谨的作风,碰撞出无数改变时代的火花。
研制出利用水力或畜力的鼓风扇,改善工坊环境。
设计出更加舒适、符合人体工学的软垫靠椅。
改良曲辕犁、发明高效水车,提升农耕效率。
突破技术,大幅改良玻璃工艺,使其更纯净、透光性更好,成本更低,从贡品走入富户乃至寻常百姓家。
在萧延的支持和保密下,持续改进各类军械,提升辰国国防力量。
……
二十年弹指一挥间。
在君臣同心、格物兴邦的国策下,辰国国力蒸蒸日上,百姓生活富足安康。
先进的文明和强大的国力,如同磁石般吸引着周边众多小国纷纷归附、朝贡,边境再无大的战乱,真正迎来了太平盛世。
眼见国泰民安,后继有人,萧延与云旌也终于放下肩头重担。
萧延上书告老,皇帝虽有不舍,但也知他们半生辛劳,遂恩准。
两人将京城诸事安排妥当,辞别了父母兄姐、知交好友,又特意去拜别了已年近八十、精神依旧矍铄的赵老,便开始了期盼已久的云游四方。
赵老则选择留在京城,与几位志同道合的老友品茗论道,安享清福,偶尔也去格物院指点一二。
萧延与云旌的足迹踏遍了辰国的壮丽山河,又扬帆出海,领略异域风情。
策马塞外,在辽阔草原看长河落日。
深入南疆雨林,探寻奇花异草。
……
他们如同海绵,贪婪地吸收着各地的风土人情。
每到一处,必会精心挑选当地最具特色的物产,源源不断地送回京城的明成侯府、赵老府邸和江知遥府上,分享旅途的见闻与喜悦。
五年时光在逍遥中飞逝。一日,一封加急家书送至他们暂居的江南水乡——年逾八旬的赵老病重,恐时日无多。
师徒情深,云旌瞬间红了眼眶。
两人没有丝毫犹豫,立刻收拾行装,日夜兼程赶回京城。
所幸赶得及时。
在赵老病榻前,云旌紧紧握着师父枯瘦的手,如同当年那个初入工部、满眼好奇的少年。
萧延默默守护在一旁。
师徒俩有说不完的话,回忆往昔的趣事,探讨未尽的构想。
云旌强忍泪水,陪伴师父度过了最后一段温暖而平静的时光。
当赵老含笑闭目,溘然长逝时,云旌伏在师父床边,泣不成声。
这位引领他走入格物殿堂、亦师亦父的老人,永远离开了。
料理完赵老的后事,将无尽的哀思珍藏于心,萧延与云旌再次携手,踏上了未完的旅程。
这一次,陪伴他们的,还有一份对师父的承诺,继续探索这广袤的世界。
而那只陪伴了云旌二十余载、见证了他一生悲欢离合的白色狮子猫“小七”,也终于在一个阳光和煦的午后,在云旌温柔的抚摸下,如同睡着般,平静地“离去”。
只有云旌知道,他的猫猫小七,是完成了此世陪伴的契约,回到了属于它的系统空间,正和它的系统朋友们一起打游戏呢。
云旌心中虽有淡淡离愁,但更多的是感激与祝福,他默念道:“小七,去玩儿吧,谢谢你陪我这一程。”
往后的岁月,他们的脚步更加从容。
他们远渡重洋,不仅带回了新奇的见闻,更寻获了红薯、马铃薯等高产作物的种子,并详细记录了其种植方法送回格物院。
回到辰国后,云旌一头扎进了格物院的试验田。
凭借其深厚的格物功底和对植物特性的敏锐洞察,经过无数次的选种、杂交、培育。
终于成功培育出了一种适应辰国多地气候、抗倒伏、穗大粒饱的“嘉禾”水稻良种。
经多地试种,亩产竟能稳定达到六百斤以上。
此稻种一经推广,配合之前改良的农具和水利,辰国粮食产量迎来历史性飞跃。
困扰这片土地数千年的饥馑阴影,终于被驱散。
云旌之名与萧延一起,被百姓口口相传,奉若神明。
在萧延与云旌云游、格物兴农的岁月里,辰国在当朝明君的治理下,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军力强盛。
四海宾服,万国来朝,真正开创了前所未有的盛世。
云旌这一生,享尽了人间至情:父母兄姐的疼爱从未改变,知心好友江知遥的情谊历久弥新。
最珍贵的,是拥有一个始终将他捧在掌心、视若珍宝、爱意永不变迁的夫君萧延。
当两人年逾古稀,白发苍苍,在游历了此生想去的所有地方后,最终选择在江南一处他们最爱的、遍植桃花的幽静山谷中安然离世。
子孙后代遵照遗愿,将他们合葬于那片灿若云霞的桃花林中。新帝感念二人对江山社稷、黎民百姓的不世之功,特下旨追封“萧延为 忠武侯,云旌为惠成侯。”
桃花岁岁盛开,落英缤纷,仿佛在无声诉说着一段关于爱情、守护、智慧与传奇的永恒故事。
他们的名字与功绩,早已铭刻在辰国的山河岁月里,与世长存。
(本世界完)
“恭喜将军!”
“贺喜主君!”
“毒……真的全清了!”
吴军医的声音带着难以抑制的激动和如释重负。
帐内压抑了整日的阴霾瞬间被驱散,所有人的心终于踏踏实实地落回了肚子里,脸上露出了劫后余生的笑容。
无需多言,众人默契地悄然退出了营帐,将这片饱经惊吓后重获安宁的小天地,留给了这对经历了生死考验的夫夫。
预想中或许有千言万语,但此刻,劫后余生的疲惫和失而复得的巨大安心感笼罩着他们。
萧延喝下云旌一勺勺喂来的温软米粥,暖流熨帖了空荡的胃,也抚慰了惊魂未定的心。
云旌也草草吃了几口,便放下了碗。
两人没有过多言语,只是紧紧地、紧紧地拥抱在一起,仿佛要将对方融入自己的骨血之中。
感受着彼此真实的心跳和体温,那悬了一日的心终于彻底安定下来。
巨大的疲惫如潮水般涌上,两人就这样相拥着,在彼此熟悉的气息中,沉沉地睡了过去,仿佛要睡到地老天荒。
这一觉睡得昏天黑地,直到次日快晌午时分,温暖的阳光透过帐帘缝隙洒在脸上,萧延才率先睁开了眼睛。
他低头看着蜷缩在自己怀里、睡颜恬静的云旌,心中充满了难以言喻的感激和后怕。
他小心翼翼地没有惊动怀中人,只是用目光细细描摹着爱人的眉眼,直到云旌也悠悠转醒。
四目相对,无需多问,昨日的惊心动魄瞬间涌上心头。
云旌依偎在萧延怀里,轻声细语地将中毒、绝望、找药、喂药排毒的过程娓娓道来。
萧延静静地听着,手臂却越收越紧,眼中是浓得化不开的心疼和自责。
他的小乖,昨日承受了怎样的煎熬,他让他受惊了,让他落泪了,让他差点失去依靠。
“对不起,夫人。”萧延的声音沙哑低沉,饱含着无尽的歉意和珍重,低头吻了吻云旌的发顶,“以后,定不会再让你如此担惊受怕。”
朔狼部覆灭,北狄归附的消息如同长了翅膀,迅速传回了京城。
皇帝的嘉奖令紧随而至,除了丰厚的赏赐,更是让萧延即刻班师回朝。
凯旋之师回到京城,盛大的迎接仪式自不必说。
论功行赏时,皇帝金口玉言:
“萧延,战功赫赫,封为正一品骠骑大将军,赐丹书铁券,享双俸,掌京畿卫戍。”
“云旌,其改良兵器、研制火药、提供后勤保障之功勋卓着,特旨任命为工部格物院院正,秩比正三品,专司格物研究与军械改良。
并特恩准:非重大朝会,可免于早朝点卯,专心格物之事。 ”
(皇帝内心oS:还不是萧延那家伙,生怕他家主君早起受累,私下里跟朕磨了半日。
这恋爱脑,真是没眼看!
萧延:陛下圣明,臣感激涕零。)
尘埃落定,赵老也正式从工部致仕荣休。
他本欲含饴弄孙,安享晚年,奈何架不住自家小徒弟云旌的软磨硬泡。
“师父,您这精神头儿,六十岁耳聪目明,正是搞研究的好时候,怎么能说退休就退休呢?”
云旌拉着赵老的袖子,眼睛亮晶晶的,“咱们格物院刚立起来,正缺您这根定海神针,好多想法,没您掌舵可不行!”
赵老被缠得没法,又被云旌描绘的蓝图勾起了兴趣,看着小徒弟充满活力的样子,仿佛自己也年轻了几十岁,终是笑着点了头:“好好好,老夫就再陪你折腾几年。”
于是,这对传奇师徒再次携手,在皇家格物院里掀起了前所未有的格物狂潮。
云旌天马行空的奇思妙想,加上赵老深厚扎实的功底和严谨的作风,碰撞出无数改变时代的火花。
研制出利用水力或畜力的鼓风扇,改善工坊环境。
设计出更加舒适、符合人体工学的软垫靠椅。
改良曲辕犁、发明高效水车,提升农耕效率。
突破技术,大幅改良玻璃工艺,使其更纯净、透光性更好,成本更低,从贡品走入富户乃至寻常百姓家。
在萧延的支持和保密下,持续改进各类军械,提升辰国国防力量。
……
二十年弹指一挥间。
在君臣同心、格物兴邦的国策下,辰国国力蒸蒸日上,百姓生活富足安康。
先进的文明和强大的国力,如同磁石般吸引着周边众多小国纷纷归附、朝贡,边境再无大的战乱,真正迎来了太平盛世。
眼见国泰民安,后继有人,萧延与云旌也终于放下肩头重担。
萧延上书告老,皇帝虽有不舍,但也知他们半生辛劳,遂恩准。
两人将京城诸事安排妥当,辞别了父母兄姐、知交好友,又特意去拜别了已年近八十、精神依旧矍铄的赵老,便开始了期盼已久的云游四方。
赵老则选择留在京城,与几位志同道合的老友品茗论道,安享清福,偶尔也去格物院指点一二。
萧延与云旌的足迹踏遍了辰国的壮丽山河,又扬帆出海,领略异域风情。
策马塞外,在辽阔草原看长河落日。
深入南疆雨林,探寻奇花异草。
……
他们如同海绵,贪婪地吸收着各地的风土人情。
每到一处,必会精心挑选当地最具特色的物产,源源不断地送回京城的明成侯府、赵老府邸和江知遥府上,分享旅途的见闻与喜悦。
五年时光在逍遥中飞逝。一日,一封加急家书送至他们暂居的江南水乡——年逾八旬的赵老病重,恐时日无多。
师徒情深,云旌瞬间红了眼眶。
两人没有丝毫犹豫,立刻收拾行装,日夜兼程赶回京城。
所幸赶得及时。
在赵老病榻前,云旌紧紧握着师父枯瘦的手,如同当年那个初入工部、满眼好奇的少年。
萧延默默守护在一旁。
师徒俩有说不完的话,回忆往昔的趣事,探讨未尽的构想。
云旌强忍泪水,陪伴师父度过了最后一段温暖而平静的时光。
当赵老含笑闭目,溘然长逝时,云旌伏在师父床边,泣不成声。
这位引领他走入格物殿堂、亦师亦父的老人,永远离开了。
料理完赵老的后事,将无尽的哀思珍藏于心,萧延与云旌再次携手,踏上了未完的旅程。
这一次,陪伴他们的,还有一份对师父的承诺,继续探索这广袤的世界。
而那只陪伴了云旌二十余载、见证了他一生悲欢离合的白色狮子猫“小七”,也终于在一个阳光和煦的午后,在云旌温柔的抚摸下,如同睡着般,平静地“离去”。
只有云旌知道,他的猫猫小七,是完成了此世陪伴的契约,回到了属于它的系统空间,正和它的系统朋友们一起打游戏呢。
云旌心中虽有淡淡离愁,但更多的是感激与祝福,他默念道:“小七,去玩儿吧,谢谢你陪我这一程。”
往后的岁月,他们的脚步更加从容。
他们远渡重洋,不仅带回了新奇的见闻,更寻获了红薯、马铃薯等高产作物的种子,并详细记录了其种植方法送回格物院。
回到辰国后,云旌一头扎进了格物院的试验田。
凭借其深厚的格物功底和对植物特性的敏锐洞察,经过无数次的选种、杂交、培育。
终于成功培育出了一种适应辰国多地气候、抗倒伏、穗大粒饱的“嘉禾”水稻良种。
经多地试种,亩产竟能稳定达到六百斤以上。
此稻种一经推广,配合之前改良的农具和水利,辰国粮食产量迎来历史性飞跃。
困扰这片土地数千年的饥馑阴影,终于被驱散。
云旌之名与萧延一起,被百姓口口相传,奉若神明。
在萧延与云旌云游、格物兴农的岁月里,辰国在当朝明君的治理下,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军力强盛。
四海宾服,万国来朝,真正开创了前所未有的盛世。
云旌这一生,享尽了人间至情:父母兄姐的疼爱从未改变,知心好友江知遥的情谊历久弥新。
最珍贵的,是拥有一个始终将他捧在掌心、视若珍宝、爱意永不变迁的夫君萧延。
当两人年逾古稀,白发苍苍,在游历了此生想去的所有地方后,最终选择在江南一处他们最爱的、遍植桃花的幽静山谷中安然离世。
子孙后代遵照遗愿,将他们合葬于那片灿若云霞的桃花林中。新帝感念二人对江山社稷、黎民百姓的不世之功,特下旨追封“萧延为 忠武侯,云旌为惠成侯。”
桃花岁岁盛开,落英缤纷,仿佛在无声诉说着一段关于爱情、守护、智慧与传奇的永恒故事。
他们的名字与功绩,早已铭刻在辰国的山河岁月里,与世长存。
(本世界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