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打猎狂潮-《重生六零:拒娶恶媳,护家人!》

  李砚秋的话,

  整个大槐树下,瞬间炸了。

  “都愣着干啥!回家拿家伙啊!”

  不知是谁吼了一嗓子。

  人群“呼啦”一下散开,刚才还慢悠悠看热闹的村民,此刻一个个都跟屁股着了火似的,往自家院子狂奔。

  “当家的!快把我的套子拿出来!”

  “我那把老猎枪呢?我记得放柴房了!”

  “都别跟我抢!后山那片林子是我的!”

  整个李家村,彻底疯了。

  鸡飞狗跳,人声鼎沸。

  家家户户都翻箱倒柜,把所有能用的家伙事都翻了出来。

  锄头,镰刀,自制的土枪,捕兽夹,甚至连纳鞋底的锥子都被一些婆娘揣进了兜里,准备去挖草药。

  所有人的眼睛都红了,脸上写满了两个字。

  发财。

  李砚秋站在自家院门口,看着这副堪比过年的热闹景象,神色平静。

  他转身回了院子,关上了门。

  堂屋里,蒋春兰和四嫂张玉梅还处在巨大的震惊中,没回过神来。

  “秋儿,你……你刚才……”

  蒋春兰看着儿子,嘴巴张了半天,才找回自己的声音。

  “你这招也太绝了!”

  四嫂张玉梅一拍大腿,满脸的佩服。

  “三言两语,就把李拐子那群人的坏水给憋回去了!还让全村人都念你的好!”

  李砚秋笑了笑,没把这事放在心上。

  他走到一直沉默不语的李诗文面前,神情变得郑重。

  “姐,光明厂那个地方,你别回去了。”

  李诗文身体一颤,抬起头。

  “那里是你的伤心地。”

  李砚秋的声音很沉稳。

  “我准备托人,在县城给你找个新工作。”

  李诗文的眼圈瞬间就红了。

  她张了张嘴,想说什么,最后却只是摇了摇头。

  “秋儿,不了……我不能再给你添麻烦了。”

  她觉得自己就像个扫把星,走到哪里,就把灾祸带到哪里。

  “这叫什么麻烦?”

  李砚秋的眉头皱了起来。

  “你是我们李家的闺女,你们过得好,就是我最大的事。”

  他看着李诗文,又看了看旁边的四嫂,

  “你们每一个姐姐,都一样。”

  他提起了一个人。

  “五姐诗宁,现在不就在县城百货大楼上班吗?过得挺好的。”

  “等过几天,我带你去县城转转,看看你想做什么。文员,会计,或者去纺织厂当个技术员,都行。”

  是啊,五妹也在县城。

  她不是孤单一个人。

  看到姐姐脸上的犹豫变成了松动,李砚秋知道,这事成了。

  就在这时,院门被人“砰砰”敲响了。

  “砚秋!砚秋在家吗?”

  是李拐子的声音,带着一股子谄媚和讨好。

  蒋春兰愣住了,一脸警惕。

  “这跛子又想干啥?”

  李砚秋走过去,拉开了院门。

  门口,李拐子正满头大汗地站着,他身后,还跟着几个刚才起哄的村民。

  他们没拿猎枪,也没拿锄头。

  每个人都抬着几捆柴火,堆在李家院门口,堆成了一座小山。

  那些柴火,都是晒得干透的硬柴,劈得整整齐齐,捆得结结实实。

  质量,比李砚秋之前自己去山上砍的,好上不止一个档次。

  “砚秋!”

  李拐子一见李砚秋,立刻点头哈腰,脸上笑成了一朵烂菊花。

  “之前你不是买300捆柴火吗?我们哥几个合计了一下,就给你送来了。”

  他指了指那堆柴山。

  “这都是我们从自家柴房里挑出来的最好的干柴,您看够不够?不够我们再去弄!”

  蒋春兰和张玉梅站在屋檐下,看着眼前这一幕,

  蒋春兰正准备去说,不需要了,

  李砚秋扫了一眼那些柴火,心里有数。

  他没多废话,直接开口。

  “多少捆?”

  “不多不多,也就六十来捆。”

  李拐子搓着手,嘿嘿直笑。

  李砚秋点了点头,转身进屋。

  再出来时,手里已经多了一把零钱。

  他数出三块钱,递到李拐子面前。

  “五分钱一捆,正好三块。拿着。”

  李拐子看着那三张崭新的一块钱,眼睛都直了。

  他没想到李砚秋给钱这么爽快,还给得这么多!

  要知道,村里人互相换柴火,顶多也就两三分钱一捆。

  “哎哟!谢谢砚秋!谢谢砚秋!”

  李拐子接过钱,腰弯得更低了。

  “你放心,以后你家的柴火,我们哥几个全包了!”

  李砚秋不置可否,只是挥了挥手。

  “行了,都去忙吧。”

  “好嘞!”

  李拐子拿着钱,带着他那几个兄弟,千恩万谢地走了。

  那副点头哈腰的样子,让蒋春兰看得目瞪口呆,半天都合不拢嘴。

  “这……这钱也太好使了……”

  她喃喃自语。

  解决了柴火的后顾之忧,李砚秋的目光,放得更远了。

  打野味,终究不是长久之计。

  这山就这么大,用不了多久,就会被这群疯了的村民给薅秃了。

  他需要一个更稳定,更长久的来钱路子。

  一个能让他,让这个家,真正挺直腰杆的路子。

  他的心念,沉入了那片熟悉的黑土地。

  空间里,那头小山般的熊瞎子,静静地躺着。

  旁边,是二十多头被处理干净的野猪,码放得整整齐齐。

  这些东西,要是能变成钱……

  李砚秋的目光,又落在了不远处那片刚开垦出来的土地上。

  前些天种下的花生,已经冒出了嫩绿的芽,长势喜人。

  他的心里,豪情万丈。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

  李砚秋就背上了一个简单的行囊,里面只装了点干粮和水。

  院子里,蒋春兰和四嫂张玉梅红着眼圈,一遍遍地叮嘱。

  “秋儿,出门在外,万事小心。”

  “早点回来。”

  李砚秋一一应了,又走到李诗文的房门口。

  “姐,我出去几天,你在家好好休息,我先去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