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砚秋点点头,毫不费力地将沉重的鱼篓拎了过去,倾倒在秤盘上。
十三条大草鱼顿时在秤盘里扑腾起来,发出“噼里啪啦”的声响,像一串被点燃的鞭炮。
孙姐眼疾手快地用一块湿麻布盖住,骚动才渐渐平息。
王主任扶了扶眼镜,凑上前去,仔细地拨动着秤砣。
“五十二斤四两。”
他报出数字,声音里透着一股压抑不住的兴奋。
他直起身,看向李砚秋,胖乎乎的手比出一个“九”字。
“小李同志,你这鱼是顶好的货色。我给你最高价,九毛一斤,怎么样?”
这个价格,已经超出了黑市的行情。
王主任盯着李砚秋,眼神里带着几分试探,也有一丝志在必得。这年头,活鱼比金疙瘩还稀罕,尤其还是这种品相的,送礼办事都是硬通货。
李砚秋却摇了摇头。
他的反应让王主任和孙姐都愣了一下。
“王主任,价钱高了。”
李砚秋的语气很平静,听不出喜怒。
王主任脸上的肥肉抽动了一下,有些不解。还有嫌价钱给高了的?
“我按八毛一斤卖。”
李砚秋接着说道。
王主任更糊涂了,他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听错了。
“但是,我不要全是钱。”
李砚秋话锋一转,目光扫过王主任和孙姐。
“我需要一些东西,还有粮票。”
王主任的眼神瞬间亮了,他明白了。这年轻人,是个懂门道的。钱是好东西,但在这个年代,有时候票证比钱更管用。
“你说,要什么?”
他来了兴致,这比单纯的钱货交易要有趣得多。
“一个暖水瓶,四个搪瓷缸子,两斤粮票。”
李砚秋报出自己的需求。这些东西,寻常人家要攒很久的工业券才能买到。
王主任在心里快速地盘算了一下。
暖水瓶两块五,搪瓷缸子一个三毛五,四个就是一块四。加起来是三块九。
这些东西供销社里就有,他这个主任,有的是办法弄出来。
唯一的难点是粮票。
他自己一个月也就二十几斤的定量,家里几张嘴要吃饭,实在挤不出富余。
他看了一眼旁边的孙姐,又想了想在外面守门的张春雷,心里有了主意。
“东西好说,粮票……”
他故意拉长了音。
李砚秋也不催促,只是静静地看着他。他知道,这位王主任一定有办法。
果然,王主任一拍大腿。
“有了!”
他转向孙姐,“玉梅,你家老张是车队的,定量高,你匀一斤出来,我算你钱。”
他又朝门口喊了一声:“春雷,你也匀一斤出来!”
孙姐和张春雷自然没有二话。能跟着主任沾点鱼腥,匀一斤粮票算什么。
王主任满意地点了点头,对李砚秋笑道:“剩下两斤,我来想办法。这样,咱们凑个整,用十斤鱼,换你说的那些东西和四斤粮票,你看行不行?”
八毛一斤,十斤鱼就是八块钱。
换三块九的货,外加四斤黑市价能卖到一块钱一斤的粮票,这笔账,李砚秋不亏,王主任他们也占了便宜。
“可以。”
李砚秋干脆地答应了。
“爽快!”
王主任哈哈一笑,脸上的褶子都舒展开了。
“剩下的四十二斤四两,按八毛一斤算,一共是三十三块九毛二。我给你凑个整,三十四块钱!”
他从内兜里掏出一个鼓鼓囊囊的信封,数出三张大团结,又数了四张一块的,递了过去。
钱带着体温,还散发着一股淡淡的烟草味。
李砚秋接过钱,仔细地点了一遍,放进口袋。
“王主任,孙姐,那我就先走了。”
他没有多逗留,目的已经达到。
“等等!”
孙姐叫住他,转身从货架上拿了一个崭新的暖水瓶和四个白底红花的搪瓷缸子,用报纸细细包好,又从自己兜里掏出几张粮票,一并递了过来。
“小李同志,以后有好东西,可得先想着姐姐我啊。”
她的声音带着笑意,眼神里满是热络。
李砚秋点了点头,郑重地道了声谢。
他拎着东西,在王主任和孙姐热情的目光中走出了仓库。
张春雷已经从自己的饭盒里拿出了一叠粮票,塞到李砚秋手里,憨厚地笑了笑。
李砚秋拍了拍他的肩膀,跨上自行车,将东西小心地放在后座绑好,车轮一转,很快消失在巷子口。
看着他远去的背影,王主任摸了摸下巴,对孙姐说:“这小子,不简单。”
孙姐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
……
李砚秋没有直接回医院。
他骑着车,熟门熟路地拐进了国营饭店的后厨小门。
此时并非饭点,饭店里冷冷清清。
窗口后面的大师傅正靠在椅子上打盹,听到动静,不耐烦地睁开眼。
“吃什么?”
声音生硬,像是从喉咙里挤出来的。
“同志,打两个菜,再要十个馒头。”
李砚秋递上钱和粮票。
大师傅瞥了一眼那崭新的票子,态度好了些许。
“要什么菜?”
“一个醋溜白菜,一个酸辣土豆丝,再来一份红烧肉。”
听到“红烧肉”三个字,大师傅的眼睛亮了亮,手脚也麻利起来。
很快,三个搪瓷饭盒便装得满满当当。
醋溜白菜酸爽开胃,土豆丝清脆爽口,尤其是那份红烧肉,用料十足,每一块都切得方方正正,裹着浓稠的酱汁,油光锃亮,散发出霸道的香气。
十个雪白的馒头也用油纸包好,还冒着腾腾的热气。
一共花了一块四毛钱,外加二斤粮票。
李砚秋将饭盒和馒头放入车篓,骑上车,飞快地向医院赶去。
当他推开307病房的门时,一股浓郁的肉香瞬间席卷了整个空间,连走廊里那股挥之不去的来苏水味都被压了下去。
病房里的人齐刷刷地朝他看来。
二虎已经醒了,正靠在床头,小脸虽然还有些苍白,但眼神已经恢复了神采。
李盼娣和李诗宁正一人一边守着他,大牛则坐在旁边的椅子上,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小舅!”
大牛第一个叫出声,他的眼睛死死地盯着李砚秋手里的饭盒,喉结不自觉地滚动了一下。
“都饿了吧,快来吃饭。”
十三条大草鱼顿时在秤盘里扑腾起来,发出“噼里啪啦”的声响,像一串被点燃的鞭炮。
孙姐眼疾手快地用一块湿麻布盖住,骚动才渐渐平息。
王主任扶了扶眼镜,凑上前去,仔细地拨动着秤砣。
“五十二斤四两。”
他报出数字,声音里透着一股压抑不住的兴奋。
他直起身,看向李砚秋,胖乎乎的手比出一个“九”字。
“小李同志,你这鱼是顶好的货色。我给你最高价,九毛一斤,怎么样?”
这个价格,已经超出了黑市的行情。
王主任盯着李砚秋,眼神里带着几分试探,也有一丝志在必得。这年头,活鱼比金疙瘩还稀罕,尤其还是这种品相的,送礼办事都是硬通货。
李砚秋却摇了摇头。
他的反应让王主任和孙姐都愣了一下。
“王主任,价钱高了。”
李砚秋的语气很平静,听不出喜怒。
王主任脸上的肥肉抽动了一下,有些不解。还有嫌价钱给高了的?
“我按八毛一斤卖。”
李砚秋接着说道。
王主任更糊涂了,他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听错了。
“但是,我不要全是钱。”
李砚秋话锋一转,目光扫过王主任和孙姐。
“我需要一些东西,还有粮票。”
王主任的眼神瞬间亮了,他明白了。这年轻人,是个懂门道的。钱是好东西,但在这个年代,有时候票证比钱更管用。
“你说,要什么?”
他来了兴致,这比单纯的钱货交易要有趣得多。
“一个暖水瓶,四个搪瓷缸子,两斤粮票。”
李砚秋报出自己的需求。这些东西,寻常人家要攒很久的工业券才能买到。
王主任在心里快速地盘算了一下。
暖水瓶两块五,搪瓷缸子一个三毛五,四个就是一块四。加起来是三块九。
这些东西供销社里就有,他这个主任,有的是办法弄出来。
唯一的难点是粮票。
他自己一个月也就二十几斤的定量,家里几张嘴要吃饭,实在挤不出富余。
他看了一眼旁边的孙姐,又想了想在外面守门的张春雷,心里有了主意。
“东西好说,粮票……”
他故意拉长了音。
李砚秋也不催促,只是静静地看着他。他知道,这位王主任一定有办法。
果然,王主任一拍大腿。
“有了!”
他转向孙姐,“玉梅,你家老张是车队的,定量高,你匀一斤出来,我算你钱。”
他又朝门口喊了一声:“春雷,你也匀一斤出来!”
孙姐和张春雷自然没有二话。能跟着主任沾点鱼腥,匀一斤粮票算什么。
王主任满意地点了点头,对李砚秋笑道:“剩下两斤,我来想办法。这样,咱们凑个整,用十斤鱼,换你说的那些东西和四斤粮票,你看行不行?”
八毛一斤,十斤鱼就是八块钱。
换三块九的货,外加四斤黑市价能卖到一块钱一斤的粮票,这笔账,李砚秋不亏,王主任他们也占了便宜。
“可以。”
李砚秋干脆地答应了。
“爽快!”
王主任哈哈一笑,脸上的褶子都舒展开了。
“剩下的四十二斤四两,按八毛一斤算,一共是三十三块九毛二。我给你凑个整,三十四块钱!”
他从内兜里掏出一个鼓鼓囊囊的信封,数出三张大团结,又数了四张一块的,递了过去。
钱带着体温,还散发着一股淡淡的烟草味。
李砚秋接过钱,仔细地点了一遍,放进口袋。
“王主任,孙姐,那我就先走了。”
他没有多逗留,目的已经达到。
“等等!”
孙姐叫住他,转身从货架上拿了一个崭新的暖水瓶和四个白底红花的搪瓷缸子,用报纸细细包好,又从自己兜里掏出几张粮票,一并递了过来。
“小李同志,以后有好东西,可得先想着姐姐我啊。”
她的声音带着笑意,眼神里满是热络。
李砚秋点了点头,郑重地道了声谢。
他拎着东西,在王主任和孙姐热情的目光中走出了仓库。
张春雷已经从自己的饭盒里拿出了一叠粮票,塞到李砚秋手里,憨厚地笑了笑。
李砚秋拍了拍他的肩膀,跨上自行车,将东西小心地放在后座绑好,车轮一转,很快消失在巷子口。
看着他远去的背影,王主任摸了摸下巴,对孙姐说:“这小子,不简单。”
孙姐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
……
李砚秋没有直接回医院。
他骑着车,熟门熟路地拐进了国营饭店的后厨小门。
此时并非饭点,饭店里冷冷清清。
窗口后面的大师傅正靠在椅子上打盹,听到动静,不耐烦地睁开眼。
“吃什么?”
声音生硬,像是从喉咙里挤出来的。
“同志,打两个菜,再要十个馒头。”
李砚秋递上钱和粮票。
大师傅瞥了一眼那崭新的票子,态度好了些许。
“要什么菜?”
“一个醋溜白菜,一个酸辣土豆丝,再来一份红烧肉。”
听到“红烧肉”三个字,大师傅的眼睛亮了亮,手脚也麻利起来。
很快,三个搪瓷饭盒便装得满满当当。
醋溜白菜酸爽开胃,土豆丝清脆爽口,尤其是那份红烧肉,用料十足,每一块都切得方方正正,裹着浓稠的酱汁,油光锃亮,散发出霸道的香气。
十个雪白的馒头也用油纸包好,还冒着腾腾的热气。
一共花了一块四毛钱,外加二斤粮票。
李砚秋将饭盒和馒头放入车篓,骑上车,飞快地向医院赶去。
当他推开307病房的门时,一股浓郁的肉香瞬间席卷了整个空间,连走廊里那股挥之不去的来苏水味都被压了下去。
病房里的人齐刷刷地朝他看来。
二虎已经醒了,正靠在床头,小脸虽然还有些苍白,但眼神已经恢复了神采。
李盼娣和李诗宁正一人一边守着他,大牛则坐在旁边的椅子上,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小舅!”
大牛第一个叫出声,他的眼睛死死地盯着李砚秋手里的饭盒,喉结不自觉地滚动了一下。
“都饿了吧,快来吃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