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迁户口-《重生六零:拒娶恶媳,护家人!》

  李砚秋推开门,一个三十岁左右的女人正坐在桌后写着什么,她抬起头,看到李砚秋时愣了一下,随即露出了然的微笑。

  “是李砚秋同志吧?”

  “侯姐,是我。”

  李砚秋笑着点头,侧身让出身后的李诗宁。

  “这是我五姐,李诗宁。”

  侯国珍站起身,热情地打量着李诗宁。她穿着一身蓝色的确良工作服,头发剪得齐耳短,显得十分干练。

  “这就是诗宁妹子啊,长得真俊。”

  她拉过李诗宁的手,态度亲切得让人无法抗拒。

  “快,别站着,到我休息室里坐。”

  李诗宁被她拉着,脸颊通红,手脚都不知道该往哪里放,只能小声地喊了一句。

  “侯姐好。”

  休息室就在办公室隔壁,里面摆着一张长条木桌和几把椅子。

  侯国珍给两人倒了热水,搪瓷缸子捧在手里,暖意顺着掌心传遍全身。

  她从抽屉里拿出一张崭新的表格,上面已经填好了大部分信息。

  “这就是你的工作指标,先当学徒,跟着一个老师傅学。

  头三个月,每个月工资十八块五,转正之后二十四块五,另外每个月有二十八斤的粮食定量。”

  侯国珍的声音不疾不徐,每一个字都像一颗甜蜜的炸弹,在李诗宁的脑子里轰然炸开。

  十八块五!二十八斤粮食!

  她长这么大,从没见过这么多钱,这么多粮。

  侯国珍看她一脸震惊的样子,笑了笑,又看了一眼李砚秋递过来的那张村里证明。

  纸上的红章鲜艳夺目。

  “证明没问题,手续我昨天就帮你问好了。走,我带你去办入职,顺便把户口迁了。”

  “迁户口?”

  李诗宁茫然地重复了一遍。

  “对,农转非。”

  侯国珍说得轻描淡写,但这三个字,却像一道惊雷,劈在了李诗宁的心上。

  从农村户口,变成城里户口。

  这意味着她以后就是吃商品粮的城里人了,是工人阶级了。

  这个认知让她浑身发抖,不是冷的,是激动的。

  接下来的流程,李诗宁感觉自己像在梦里。

  她被侯国珍带着,先去了人事科登记,领了一套崭新的蓝色工作服。然后又去了派出所,看着工作人员在她的户口本上,盖下了一个“非农业户口”的章。

  那个小小的红章,仿佛有千斤重,彻底改变了她的人生轨迹。

  从派出所出来,李诗宁的腿还是软的,每一步都踩在云彩上,轻飘飘的,不真实。

  侯国珍看着她激动得快要哭出来的样子,打趣道。

  “看这丫头给高兴的,以后就是城里人了,可得好好干。”

  李诗宁用力点头,眼眶里含着泪,却拼命地笑。

  李砚秋看着姐姐的样子,也笑了,随口说了一句。

  “以后可说不准,说不定再过些年,有人求着你们当城里人,你们还不乐意呢。”

  这话一出,侯国珍和李诗宁都愣住了。

  “说啥胡话呢?”

  侯国珍第一个笑出声,嗔怪地看了他一眼。

  “放着好好的工人不当,谁还愿意回村里刨地去?你这孩子,净瞎说。”

  李诗宁也觉得弟弟是在开玩笑,连连点头。

  “就是,能当工人,谁还想当地里刨食的农民。”

  李砚秋只是笑笑,没有再解释。

  有些事,说出来也没人信。

  回到纺织厂,侯国珍又从抽屉里拿出一沓崭新的票据,递给李砚秋。

  “这是百货大楼预支给新职工的,六十斤地方粮票,没有期限。你姐刚来,先拿着应急。”

  六十斤!

  李诗宁再次被这个数字震住了,这可是够一个成年男人吃半年的口粮。

  李砚秋接过来,郑重地道了谢。

  “侯姐,今天真是太麻烦你了。中午我做东,咱们去国营饭店吃个便饭,你可千万别推辞。”

  “这怎么行,我就是帮着跑跑腿。”

  侯国珍连连摆手,她帮忙归帮忙,但不想占这个便宜。

  “侯姐,你必须去。”

  李砚秋的态度很坚决。

  “这顿饭不光是谢你,也是给我姐庆祝。她头一次进城,有了工作,这是大喜事。”

  话说到这个份上,侯国珍再拒绝就显得不近人情了。

  她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点了点头。

  “那……行吧,就听你的。”

  三人来到国营饭店,正是饭点,里面人声鼎沸。

  空气中弥漫着饭菜的香气,勾得人肚子里的馋虫直叫唤。

  李砚秋找了个空位坐下,直接对服务员喊道。

  “同志,一份红烧肉,一份炒白菜,三碗米饭。”

  他的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到了周围人的耳朵里。

  一时间,好几道羡慕的目光投了过来。

  红烧肉啊,那可是逢年过节才能吃上的硬菜。

  李诗宁紧张地拽了拽弟弟的衣角,小声说。

  “太贵了,咱们随便吃点就行。”

  “没事,今天高兴。”

  李砚秋安抚地拍了拍她的手。

  很快,菜就上来了。

  红烧肉用一个白瓷盘装着,色泽红亮,肥瘦相间,浓郁的肉香扑鼻而来。

  李诗宁的口水瞬间就分泌出来了。

  李砚秋先给侯国珍夹了一块,又给李诗宁夹了一块最大的。

  “吃吧,姐。”

  李诗宁夹起那块肉,小心翼翼地放进嘴里。

  肉皮软糯,肥肉入口即化,瘦肉酥烂醇香,咸中带甜的酱汁在舌尖上绽放,好吃得让她差点把舌头都吞下去。

  这顿饭,花了李砚秋两块六毛钱,外加一斤粮票。

  吃完饭,侯国珍领着他们,往百货商场的方向走去。

  “我跟百货商场那边的姐妹打了招呼,让你姐住到他们的职工宿舍去,离得近,也安全。”

  穿过几条巷子,一个带着院子的四合院出现在眼前。

  “就是这儿了。”

  侯国珍指着院子说。

  “以前我也住这儿,后来结婚才搬出去。环境还不错,邻里都是一个单位的,相互有照应。”

  她拿出一把钥匙,递给李诗宁。

  “东边第二间就是你的屋子,我那边还有会,就不陪你们进去了。”

  “谢谢侯姐。”

  李砚秋和李诗宁连声道谢。

  侯国珍笑着摆摆手,转身回厂里上班去了。

  李诗宁拿着那把带着温度的黄铜钥匙,手都在微微颤抖。

  她走到东厢房的第二间门口,把钥匙插进锁孔,轻轻一拧。

  “咔哒”一声,门开了。

  屋子不大,一眼就能望到头。

  靠墙是一张光秃秃的床板,旁边摆着一张四四方方的旧木桌。屋子角落里,还有一个用土砖垒起来的小灶台。

  虽然简陋,但窗明几净,收拾得很干净。

  睡觉的地方和做饭的地方连在一起,油烟肯定是个问题。

  可李诗宁却一点也不在乎。

  她看着这个属于自己的小空间,眼睛里闪烁着前所未有的光芒。

  这里,就是她以后在城里的家了。

  “真好。”

  她满足地叹了口气,回头对李砚秋说。

  “老五,你快回去吧,跟妈和四嫂说一声,我这边都安顿好了,让他们别担心。等我放假了,我就回家看你们。”

  她的语气里,带着一丝连自己都未曾察觉的、属于城里人的从容和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