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哪来这么多东西?-《重生六零:拒娶恶媳,护家人!》

  走到研究所大门口,传达室的门卫大爷正靠在椅子上,眯着眼睛晒太阳。

  看到李砚秋出来,大爷忽然睁开了眼,冲他招了招手。

  “小子,过来。”

  李砚秋有些疑惑地走了过去。

  大爷坐直了身子,压低声音道。

  “以后常来啊。”

  李砚秋笑了。

  “大爷,我常来,您又没什么好处。”

  “怎么没好处?”大爷眼睛一瞪,“你一来,我们食堂的伙食就好一截!昨天那红烧肉,香得我差点把舌头吞了!”

  他咂了咂嘴。

  随即,他又凑近了些,用只有两个人能听到的声音说。

  “下次来,别忘了给大爷带根烟抽抽。”

  李砚秋这才恍然大悟,感情在这儿等着他呢。

  他没好气地白了大爷一眼。

  “您就惦记我那点烟吧。”

  说完,他自己却忍不住先笑了起来,转身汇入了街道的人流之中。

  李砚秋推着自行车,不紧不慢地朝着供销社的方向走去。

  街上行人不多,偶尔有几个穿着打了补丁衣服的工人骑着车,叮铃铃地按着车铃,匆匆而过。

  刚走进供销社的大门,柜台后正在理货的孙玉梅就看见了他。

  “哟,这不是李砚秋同志吗?”

  孙玉梅的声音清脆,带着几分揶揄。

  她手上的动作没停,眼神却瞟了过来。

  “今天又来我们这儿淘宝贝了?”

  柜台另一头,正靠着货架抽烟的陈自强也转过头,吐出一口烟圈。

  “可不是嘛,最近跑得勤快。怎么,找到门路了?”

  陈自强咧嘴一笑,露出一口被烟熏得微黄的牙。

  他跟李砚秋也算熟络,知道他有些不为人知的本事。

  李砚秋将自行车支好,笑着走了过去。

  “哪有什么门路,就是研究所门口的传达室大爷,人挺有意思,找他唠嗑呢。”

  他随口编了个理由,自然而然,听不出半点破绽。

  “就为了跟个老头子斗嘴?”

  孙玉梅显然不信,但也没追问,只是嗔怪地白了他一眼。

  “你这人,真是闲得慌。”

  几人正说笑着,供销社后头的门帘一掀,王主任挺着肚子走了出来。

  “聊什么呢,这么热闹?”

  王主任看到李砚秋,眼睛一亮。

  “小李来了正好,前两天你托我问的东西,刚补了点货。”

  他这话,算是给了李砚秋一个台阶。

  李砚秋心领神会。

  “那敢情好。对了王主任,过几天我给您送点好东西来,正宗的野猪肉。”

  他压低了声音,但语气里的笃定,让王主任脸上的笑意更深了。

  “行,我等着。”

  王主任满意地点了点头。

  李砚秋不再多言,从怀里掏出刚刚到手的那几张烟酒票,轻轻拍在柜台上。

  “主任,拿货。”

  王主任的目光落在那些票据上,瞳孔微微一缩。

  柜台旁的孙玉梅和陈自强也探过头来,看清票上的字样后,都倒吸了一口凉气。

  那可是茅台的酒票,还有两张中华烟的烟票。

  这年头,这种票比钱还金贵,寻常人见都见不到。

  王主任拿起票,对着光仔细看了看,确认无误后,才抬头看向李砚秋,眼神里多了几分郑重。

  “小李,你这手笔可不小啊。”

  他沉吟了一下。

  “茅台紧俏得很,按规矩只能给你一箱。”

  李砚秋心中一动,面上却不动声色。

  “一箱也行。”

  他原以为一箱就是后世常见的六瓶装,能拿到已经很不错了。

  王主任转身进了里屋的库房。

  片刻后,他喊陈自强进去搭把手,两人吭哧吭哧地抬出一个未开封的木条箱子。

  箱子不大,但分量十足,上面用白色油漆印着“贵州茅台酒”的字样。

  “你自己看,原箱的,二十四瓶。”

  王主任拍了拍箱子,语气里带着一丝炫耀。

  二十四瓶?

  李砚秋心里掀起一阵波澜,脸上却依旧平静。

  他没想到这个年代的一箱,竟然是二十四瓶。

  这可真是意外之喜。

  他又买了票上额度的两条中华烟,几瓶价格稍次的汾酒和一些零散的糖果点心,几乎将票据的价值用到了极致。

  结完账,李砚秋小心翼翼地将那箱茅台用粗麻绳捆在自行车后座上,两条烟则塞进了车头的布兜里。

  沉重的货物压得车身微微下沉,他推起来都有些费力。

  跟王主任几人告辞后,李砚秋推着车,缓缓离开了供销社。

  他没有直接回家,而是拐进了一条无人的小巷。

  确认四周寂静无人,只有风吹过墙头枯草的沙沙声。

  他伸出手,轻轻搭在后座的木箱上。

  心念一动。

  自行车后座猛地一轻,那沉甸甸的木箱和车兜里的香烟,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

  李砚秋跨上自行车,感觉车身轻快得仿佛能飞起来。

  他悠然地骑着车,脑子里却在盘算。

  六零年的茅台,原箱二十四瓶。

  这要是放到几十年后,每一瓶都是天价,更何况是这样一整箱。

  这笔财富,远比那几头野猪的价值要高得多。

  下午六点,天色将晚。

  李砚秋骑着车回到了村口。

  他没有直接进家门,而是在村外一处僻静的树林里停下。

  意念微动,一袋五十斤的白面,一袋五十斤的大米,还有用油纸包着的十多斤肥瘦相间的猪肉,凭空出现在了自行车前后。

  他将米面牢牢地捆在后座,猪肉挂在车把上,这才推着车,深一脚浅一脚地往家走。

  刚到院门口,正在院里收拾菜地的蒋春兰就看见了他。

  “秋儿,你回来了!”

  她丢下手里的活计,快步迎了上来,当看到自行车上挂着的米面和猪肉时,整个人都愣住了。

  “这……这哪来这么多东西?”

  蒋春兰的声音都在发颤。

  屋里的四嫂张玉梅也闻声跑了出来,看到这阵仗,同样是满脸的震惊。

  两人赶紧上前,七手八脚地帮着李砚秋卸货。

  “妈,四嫂,先进屋说。”

  李砚秋示意她们小声点,将车推进了院子。

  东西搬进堂屋,蒋春兰摸着那雪白的面袋子,又看了看那泛着油光的猪肉,心里又惊又喜,更多的却是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