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碣石遗韵,长风破浪-《蜻蜓琥珀:三世回眸》

  告别南国椰林,五人组一路北上,抵达了雄踞渤海之滨的历史名城——秦皇岛。

  这里的“能量锚点”,沉甸甸地承载着两种截然不同却又紧密交织的文明力量:一是秦始皇东巡求仙、一统海内的雄浑气魄与对未知领域的探索精神;二是作为天下第一关的山海关所象征的中华民族坚韧不屈、守护家园的钢铁意志。

  然而,玉坠传来的感应却带着一种被岁月尘封的滞涩与金铁交鸣的刺耳杂音。

  “这里的‘虚无之潮’,如同海上的浓雾,试图掩盖历史的真相,锈蚀精神的锋芒。”

  吴佑楠站在老龙头,望着长城入海的壮丽景象,语气凝重。

  异常现象随之显现。

  东山浴场附近,秦始皇遣方士入海求仙的传说变得模糊不清,甚至被扭曲成荒诞不经的神怪故事,那股面向海洋的开拓勇气正在被淡化。

  更令人忧心的是,天下第一关山海关的城楼影像时而波动,那“两京锁钥无双地,万里长城第一关”的雄浑气概与历史上多次浴血奋战的悲壮记忆,仿佛被蒙上了一层纱,难以激起观者应有的敬畏与警醒。

  甚至连鸽子窝公园的勃勃生机,也似乎被一股沉暮之气所影响。

  玉坠的指引将他们带往三处关键:秦始皇求仙入海处、山海关长城,以及象征着新时代港湾活力的秦皇岛港。

  他们首先来到求仙入海处。

  面对浩瀚渤海,仿佛能看到当年徐福船队的帆影。

  此刻,却有一股力量试图将这段历史矮化为单纯的帝王愚行,剥离其背后蕴含的先民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勇气。

  段子昊和林浩天将玉坠能量聚焦于海天之间,沉声道:“求仙虽是虚妄,但这面向大海、踏浪而行的胆魄,正是华夏文明不可或缺的开拓基因!”

  玉坠光芒如同破雾的灯塔,光芒所及,历史的厚重感与探索精神被重新唤醒,那股“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的豪情再次激荡在海岸线上。

  接着,他们登上山海关城楼。

  手抚着斑驳的城墙砖石,明清战争的硝烟、近代抗战的怒吼仿佛在耳边回响。

  然而,“虚无之潮”正试图让这些记忆“风化”,让关隘失去其作为民族精神象征的锐气。

  蒋欣妍和吴佑楠将掌心紧贴城墙,引导玉坠能量与长城所承载的“守护”、“坚韧”、“不屈”的民族魂产生最深沉的共鸣。

  “这关隘,守护的不是边界,是文明的火种,是家的方向!” 吴佑楠的声音清晰而坚定。

  玉坠光芒如同熔化的铁水,注入城墙的每一道缝隙,山海关的影像瞬间凝实、放大,那股凛然不可侵犯的浩然正气冲天而起,涤荡了试图锈蚀它的阴霾。

  最后,他们望向现代化的秦皇岛港。

  这里的“虚无之潮”影响更为隐蔽,它试图割裂港口与这座城市深厚历史底蕴的联系,让活力与历史相互孤立。

  五人将玉坠的力量与秦皇岛从古至今“依海而兴、向海图强”的连续脉络相连接。

  马云飞教授慨然道:“从求仙问道到巨轮往来,不变的是这片海赋予我们的探索与开放之心!”

  强大的能量贯通古今,使得能源输出港的现代繁忙与碣石遗韵完美融合,形成了一道贯通历史的进取之锚。

  当三处节点的能量连成一体,一股融合了古老探索勇气与钢铁守护意志的力量,如同渤海的浪潮,冲刷着这片土地。

  求仙的传说重归其历史坐标,雄关的锋芒更加锐利,港口的活力与历史底蕴相得益彰。

  秦皇岛,这座承载着雄心与坚守的城市,其独特的文明之光在驱散迷雾后,更加璀璨夺目。

  站在长城与大海之间,五人感受着历史与现实的交响。

  “守护秦皇岛,就是守护这份深植于民族血脉中的探索之心与守护之志。”段子昊总结道。

  带着北国的雄浑气息,他们沿海南下,奔赴下一座胶州湾畔的明珠——青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