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番外六,致敬
焦黄色的雾气早已不再是这片土地的主宰。龟裂发黑的大地被深翻耕耘,呈现出肥沃的乌黑色泽,一道道笔直的田垄整齐划一,向着远方延伸。
而在这片田垄之上生长的,是一片足以颠覆任何人常识的“奇迹”。
那稻禾的高度异乎寻常,几乎齐胸,茎秆并非寻常水稻的青绿或淡黄,而是呈现出一种沉凝的、饱经风霜的苍铁之色,粗壮得仿佛细竹,即便在偶尔掠过的干燥热风中,也只是微微晃动,显示出惊人的韧性。它们的根系极为发达,甚至有些突破了表土的束缚,裸露在外的部分如龙如虬,深深扎入曾经无比坚硬、此刻已变得疏松的土地深处,贪婪而顽强地汲取着地层之下的养分。
这并非最令人震撼的。最为夺目的,是那稻禾顶端垂下的穗实。
每一穗都硕大无朋,长度惊人,金灿灿的谷粒密集得令人窒息,几乎将苍铁色的稻秆压弯成一个谦逊而饱满的弧度。阳光洒下,无数这样的穗实连绵成片,仿佛真的有一条流淌着的、纯粹由黄金构成的河流被凭空定格在了田野之上,沉甸甸的,散发着令人心安的实感。微风拂过,穗浪起伏,却没有寻常稻叶摩擦的沙沙声,而是低沉浑厚的、如同无数细小金属片相互轻触的嗡鸣,蕴含着磅礴的生命力。
我站在田埂上,靴子陷入松软湿润的泥土。空气中弥漫的不再是铁锈与腐败的刺鼻味,而是湿润的土腥气、禾苗的清香,以及阳光烘烤谷物特有的醇厚芬芳。
黍就站在我身边,依旧是一身素净的科研装束,裤脚沾着泥点。她的面容似乎比四年前清减了些许,眼神却愈发深邃明亮,如同蕴藏着星河流转。她平静地注视着这片金色的河流,如同一位检阅自己军队的统帅,沉默而笃定。
“四年……”我听到自己干涩的声音响起,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你真的……做到了。”
黍没有立刻回应。她微微俯身,伸出右手,指尖轻柔地托起一株稻穗,那沉甸甸的份量让她手臂的线条微微绷紧。她的指腹拂过那些饱满坚硬的谷粒,动作轻柔得像是在触摸一件无价的艺术品。
“不是做到。”她终于开口,声音平静,却有着千钧之力,“是它……本应如此。”
她松开手,稻穗弹回原位,微微晃动。
“我们只是拆掉了人为设定的藩篱,给了它展现自身‘必然’的机会。”她转脸看我,目光锐利如初,“你当年带来的那几粒‘石头缝里的种子’,它们蕴藏的顽强,不是缺陷,是生存的史诗。而那些‘温室里的宝贝’的丰饶,也并非脆弱,是文明的结晶。它们本就不该被割裂。”
她指向远处一片区域,那里的稻禾显得尤为高大,穗实更是惊人:“看那里。F1代。完美的杂种优势。根系深度平均三点五米,最深可达五米以上,能有效利用深层土壤水分和矿物质。平均每穗实粒数五百以上,千粒重远超常规品种。抗旱、耐贫瘠、抗倒伏能力……你亲眼所见。”
她又指向另一片稍有不同的区域:“那是我们正在测产的F2代。性状出现了分离,有高有矮,有繁有疏。但这才是开始,我们需要在这些分离中,找到优势得以固定下来的方向,向着你当年那‘一系法’的幻想靠近。”
她的语气里没有炫耀,只有一种基于事实的冷静陈述,但这每一个字背后,都是四年间无数个不眠之夜,无数次失败重来,是智慧、汗水与近乎偏执的坚持共同熔铸的丰碑。
“亩产……”我深吸一口气,问出了那个最关键的问题。
黍报出了一个数字。
一个让我大脑瞬间空白,几乎怀疑自己听错了的数字。那不是一个简单的增产百分比,那是一个足以让旧有的一切农业教科书为之修订的数字,一个足以让“饥饿”这个词从这片土地上被彻底驱逐的数字。
风再次吹过,金色的河流再次发出低沉的轰鸣。我看着眼前这个女人,看着她身后那片不可思议的稻浪,看着她那双平静却仿佛能点燃星辰的眼睛。
四年前,我怀揣着算计与功利,用一个门外汉异想天开的念头,向她抛出了一颗疯狂的种子。
四年后,她还给了我一整条奔流不息的金色江河,以及一个……全新的、充满底气的未来。
黍重新将目光投向远方,投向更广阔、等待被唤醒的土地。她的侧脸在金色的光晕中显得格外坚定。
“这不止是喂饱了一片荒土,克洛德先生。”她轻声说,仿佛在重复一个早已确定的真理。
“它掀起的风暴,才刚刚开始。”
焦黄色的雾气早已不再是这片土地的主宰。龟裂发黑的大地被深翻耕耘,呈现出肥沃的乌黑色泽,一道道笔直的田垄整齐划一,向着远方延伸。
而在这片田垄之上生长的,是一片足以颠覆任何人常识的“奇迹”。
那稻禾的高度异乎寻常,几乎齐胸,茎秆并非寻常水稻的青绿或淡黄,而是呈现出一种沉凝的、饱经风霜的苍铁之色,粗壮得仿佛细竹,即便在偶尔掠过的干燥热风中,也只是微微晃动,显示出惊人的韧性。它们的根系极为发达,甚至有些突破了表土的束缚,裸露在外的部分如龙如虬,深深扎入曾经无比坚硬、此刻已变得疏松的土地深处,贪婪而顽强地汲取着地层之下的养分。
这并非最令人震撼的。最为夺目的,是那稻禾顶端垂下的穗实。
每一穗都硕大无朋,长度惊人,金灿灿的谷粒密集得令人窒息,几乎将苍铁色的稻秆压弯成一个谦逊而饱满的弧度。阳光洒下,无数这样的穗实连绵成片,仿佛真的有一条流淌着的、纯粹由黄金构成的河流被凭空定格在了田野之上,沉甸甸的,散发着令人心安的实感。微风拂过,穗浪起伏,却没有寻常稻叶摩擦的沙沙声,而是低沉浑厚的、如同无数细小金属片相互轻触的嗡鸣,蕴含着磅礴的生命力。
我站在田埂上,靴子陷入松软湿润的泥土。空气中弥漫的不再是铁锈与腐败的刺鼻味,而是湿润的土腥气、禾苗的清香,以及阳光烘烤谷物特有的醇厚芬芳。
黍就站在我身边,依旧是一身素净的科研装束,裤脚沾着泥点。她的面容似乎比四年前清减了些许,眼神却愈发深邃明亮,如同蕴藏着星河流转。她平静地注视着这片金色的河流,如同一位检阅自己军队的统帅,沉默而笃定。
“四年……”我听到自己干涩的声音响起,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你真的……做到了。”
黍没有立刻回应。她微微俯身,伸出右手,指尖轻柔地托起一株稻穗,那沉甸甸的份量让她手臂的线条微微绷紧。她的指腹拂过那些饱满坚硬的谷粒,动作轻柔得像是在触摸一件无价的艺术品。
“不是做到。”她终于开口,声音平静,却有着千钧之力,“是它……本应如此。”
她松开手,稻穗弹回原位,微微晃动。
“我们只是拆掉了人为设定的藩篱,给了它展现自身‘必然’的机会。”她转脸看我,目光锐利如初,“你当年带来的那几粒‘石头缝里的种子’,它们蕴藏的顽强,不是缺陷,是生存的史诗。而那些‘温室里的宝贝’的丰饶,也并非脆弱,是文明的结晶。它们本就不该被割裂。”
她指向远处一片区域,那里的稻禾显得尤为高大,穗实更是惊人:“看那里。F1代。完美的杂种优势。根系深度平均三点五米,最深可达五米以上,能有效利用深层土壤水分和矿物质。平均每穗实粒数五百以上,千粒重远超常规品种。抗旱、耐贫瘠、抗倒伏能力……你亲眼所见。”
她又指向另一片稍有不同的区域:“那是我们正在测产的F2代。性状出现了分离,有高有矮,有繁有疏。但这才是开始,我们需要在这些分离中,找到优势得以固定下来的方向,向着你当年那‘一系法’的幻想靠近。”
她的语气里没有炫耀,只有一种基于事实的冷静陈述,但这每一个字背后,都是四年间无数个不眠之夜,无数次失败重来,是智慧、汗水与近乎偏执的坚持共同熔铸的丰碑。
“亩产……”我深吸一口气,问出了那个最关键的问题。
黍报出了一个数字。
一个让我大脑瞬间空白,几乎怀疑自己听错了的数字。那不是一个简单的增产百分比,那是一个足以让旧有的一切农业教科书为之修订的数字,一个足以让“饥饿”这个词从这片土地上被彻底驱逐的数字。
风再次吹过,金色的河流再次发出低沉的轰鸣。我看着眼前这个女人,看着她身后那片不可思议的稻浪,看着她那双平静却仿佛能点燃星辰的眼睛。
四年前,我怀揣着算计与功利,用一个门外汉异想天开的念头,向她抛出了一颗疯狂的种子。
四年后,她还给了我一整条奔流不息的金色江河,以及一个……全新的、充满底气的未来。
黍重新将目光投向远方,投向更广阔、等待被唤醒的土地。她的侧脸在金色的光晕中显得格外坚定。
“这不止是喂饱了一片荒土,克洛德先生。”她轻声说,仿佛在重复一个早已确定的真理。
“它掀起的风暴,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