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三十二 诗-《明日方舟高卢舰长》

  时间大概是160章左右

  在观测船拥挤的甲板上,身着素雅青灰色长衫的炎国记者林墨,并未像周遭同行那般忙于操作相机或争抢电报机。他静立一隅,如同一块被遗忘的砚台。然而,当高卢舰队那艘线条流畅、科技感十足的旗舰“查狄伦”号开始进行通讯与机动演习时,他那双总是半阖着、仿佛在品茗世间纷扰的眼眸,倏然睁开,精光乍现。

  演习中的“查狄伦”号,与之前检阅时的优雅仪态截然不同。她展现出的是纯粹的战斗姿态与高效到冷酷的军事效能。其庞大的舰体在平原上疾驰、转向,动作精准得令人心悸,远超这时代主流战舰的敏捷,却又带着万吨钢铁造物特有的、令人窒息的压迫感。

  林墨的呼吸微微凝滞。他看到:

  那并非巨舰(和战争要塞相比),却以百条巨型履带碾过大地,其势之雄,仿佛能推平山岳;

  那近三十万吨的钢铁之躯疾驰时,卷起漫天尘沙,如沙暴过境;

  模拟炮击时,多座主炮塔次第怒鸣,炮口风暴撕裂长空,声浪滚滚如雷霆炸裂;如同十五颗真正的流星,以决绝之势刺破云层,飞向遥远的天涯,其精准与威势,恍若后羿射日之现代显化。

  此情此景,强烈冲击着这位来自古老国度的观察者。东方美学熏陶下的心灵,遭遇西方极致工业武力带来的震撼,一种复杂的情绪在他胸中激荡——那是惊骇,是赞叹,亦有深深的忌惮与沉思。

  他几乎是下意识地摸出了随身携带的狼毫小笔和一本线装速记册。无视周围的嘈杂,他以指为尺,在纸面上虚空比划,衡量着诗句的间距与平衡。嘴唇无声翕动,推敲着平仄与意象。

  “百条履带平山岳……” 他写下首句,笔力遒劲,捕捉的是那摧山撼地的陆地行舟之势。

  “三十万吨卷尘沙……” 第二句落笔,突出了其无可比拟的重量与奔驰时带来的狂沙蔽日之景。

  稍作停顿,他目光紧锁那怒吼的巨炮,续上:“主炮怒鸣裂长空……”

  最后,那划破苍穹的炮弹轨迹在他脑中留下了最深的烙印,诗思顺势而成:“流星十五贯云涯!”

  一气呵成。

  他放下笔,轻轻吹干墨迹,将这四行诗展示给身旁一位同样来自炎国、身着军服的武官同僚。武官凝视诗句,又抬眼望向远方那艘仍在进行精密演训的钢铁巨舰,面色凝重,缓缓颔首。

  “林先生,”武官低声道,“你这二十八字,写尽了这‘查狄伦’的形与神,更道出了我等观者之惊心。此诗传回国内,必令朝野诸公,对我等西行所见之‘新世巨兽’,有更直观之警醒。”

  林墨轻轻卷起速记册,目光再次投向“查狄伦”号,淡淡道:“诗,仅能描其万一。真正的重量,不在纸上,而在人心,在国运。” 言毕,他不再言语,仿佛那首诗已抽空了他此刻所有的感怀,只余下对这片大陆未来格局更深沉的思量。

  那首刚刚诞生的七绝,则像一枚无形的楔子,提前钉入了历史即将翻开的、充满铁与火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