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第斯山脉的雪线随着季节推移不断上移,裸露的岩石上还残留着地下机房爆炸的焦痕。李雯站在悬崖边,手里捏着一块嵌着金属碎片的火山岩——这是从“信使”的服务器机房残骸里找到的,上面还沾着一丝未被冰雪覆盖的黑色菌群痕迹。
“总部的分析结果出来了,”林栋踩着碎石走到她身边,平板电脑屏幕上显示着密密麻麻的基因序列,“‘暗河’的全球成员名单里,有十七个活跃在生物制药领域,其中三家公司正在秘密销售基因增强剂,声称能提升人体机能,实际上是‘涅盘’项目的简化版,副作用极强。”
李雯的目光扫过名单上的公司名称,其中一家瑞士公司的Logo让她瞳孔微缩——那是父亲当年短暂任职过的生物实验室,后来被维奥科技收购,没想到如今成了“暗河”的分支。“他们在利用合法的外壳掩盖非法实验,”她将火山岩塞进标本袋,“必须尽快查封这些公司,回收所有流通的增强剂。”
远处的冰川发出“咔嚓”的断裂声,一块巨大的冰体坠入山谷,激起漫天雪雾。林栋指着雪雾弥漫的方向:“‘信使’的备份服务器信号就是从那里消失的,地质队探测到冰川下有一个天然溶洞,可能还藏着未被发现的资料。”
深入冰川的行动比预想中艰难。冰裂缝像大地张开的嘴,随时可能吞噬生命,队员们用冰镐凿出落脚点,绳索互相连接成生命链。李雯的登山靴踩在冰面上,发出“咯吱”的脆响,头灯的光柱里,能看到空气中漂浮的冰晶,折射出细碎的光。
溶洞入口藏在一道冰瀑后面,被厚厚的冰层覆盖。队员们用喷灯融化冰层,露出一个黑黢黢的洞口,里面传来隐约的水流声。“测一下空气质量,”李雯示意队员停下,“‘暗河’可能在里面布了生物陷阱。”
检测仪显示洞内氧气含量正常,但存在微量的神经毒素——是某种河豚基因表达的产物,能通过皮肤渗透,麻痹神经系统。“是‘信使’的基因陷阱,”林栋调出解毒剂配方,“用阿托品和肾上腺素混合,能暂时抑制毒素作用。”
溶洞内部比想象中宽敞,钟乳石上凝结着蓝色的冰晶,在头灯光下泛着诡异的光。地面上的水洼里,倒映着无数扭曲的影子——是被毒素影响产生的幻觉。李雯盯着自己的倒影,那影子的脸渐渐变成父亲的模样,眼神悲伤地看着她。
“别被幻觉干扰!”林栋的声音将她拉回现实,“毒素会影响视觉神经,集中精神盯着实体目标!”
他们沿着水流的方向前进,溶洞深处的岩壁上出现了人工开凿的痕迹,一排排金属架上整齐地摆放着玻璃罐,里面浸泡着各种基因融合体的胚胎——有长着翅膀的鱼,有覆盖鳞片的哺乳动物,甚至有一个胚胎的外形酷似人类,却在后背长着类似植物根系的组织。
“‘信使’在研究跨物种基因稳定融合,”李雯看着玻璃罐上的标签,日期标注在三个月前,“他离成功只有一步之遥,如果这些胚胎孵化,后果不堪设想。”
最深处的石室中央,矗立着一个巨大的低温保存箱,显示屏上跳动着“基因库核心”的字样。李雯输入从“信使”尸体上找到的密码,箱门缓缓打开,露出一排排整齐的基因样本管,标签上标注着全球各地的珍稀物种,甚至包括已经灭绝的生物。
“这才是‘暗河’的真正遗产,”林栋的声音带着震撼,“一个包含地球亿万年进化史的基因库,他们想以此为基础,创造全新的物种链。”
保存箱的夹层里藏着一个黑色的笔记本,是“信使”的研究日志。最后一页写着:“平衡并非终点,而是进化的枷锁。当人类掌握基因的钥匙,就该亲手改写自然的法则。”
“他错了,”李雯合上笔记本,“自然的法则不是用来改写的,而是用来敬畏的。”她按下保存箱的自毁按钮,“这些样本一旦落入恶人之手,会成为毁灭世界的武器。”
警报声在溶洞里响起,低温保存箱开始释放制冷剂,白色的雾气弥漫开来。李雯和队员们迅速撤离,身后传来玻璃破碎的脆响——那些基因样本在低温下爆裂,永远消失在冰川深处。
走出溶洞时,夕阳正将雪山染成金红色。李雯回头望去,冰川在暮色中沉默矗立,像一位守护秘密的老人。她知道,“暗河”的基因库虽然被毁,但那些疯狂的理念可能还在某些人心中滋生,这场战斗或许永远没有真正的终点。
直升机飞离山脉时,李雯看着下方逐渐缩小的冰川,手里紧紧攥着“信使”的笔记本。扉页上贴着一张泛黄的照片,是年轻的“信使”和李文在实验室的合影,两人正在讨论着什么,脸上带着对科学的热忱。
“他曾经也是个有理想的科学家,”林栋看着照片,轻声说,“是什么让他走到这一步?”
李雯想起父亲笔记里的一句话:“科学的道路上,最危险的不是失败,是迷失初心。”她将笔记本塞进背包,“我们能做的,就是守住自己的初心,不让更多人迷失。”
直升机穿过云层,下方的云海翻涌,像一片无边无际的白色海洋。李雯望着舷窗外的天空,夕阳的余晖在云层上洒下金色的光带,温暖而明亮。
她知道,未来还会有新的挑战,新的“暗河”可能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悄然流淌。但只要他们还记得父亲那辈科学家的敬畏之心,记得每一个生命都值得被尊重,就一定能在这条布满荆棘的路上,走得坚定而坦荡。
基因库的余响或许还在山谷中回荡,但那已经不是疯狂的序曲,而是警示的钟声,提醒着每一个人:真正的进步,永远建立在对生命的敬畏之上。
“总部的分析结果出来了,”林栋踩着碎石走到她身边,平板电脑屏幕上显示着密密麻麻的基因序列,“‘暗河’的全球成员名单里,有十七个活跃在生物制药领域,其中三家公司正在秘密销售基因增强剂,声称能提升人体机能,实际上是‘涅盘’项目的简化版,副作用极强。”
李雯的目光扫过名单上的公司名称,其中一家瑞士公司的Logo让她瞳孔微缩——那是父亲当年短暂任职过的生物实验室,后来被维奥科技收购,没想到如今成了“暗河”的分支。“他们在利用合法的外壳掩盖非法实验,”她将火山岩塞进标本袋,“必须尽快查封这些公司,回收所有流通的增强剂。”
远处的冰川发出“咔嚓”的断裂声,一块巨大的冰体坠入山谷,激起漫天雪雾。林栋指着雪雾弥漫的方向:“‘信使’的备份服务器信号就是从那里消失的,地质队探测到冰川下有一个天然溶洞,可能还藏着未被发现的资料。”
深入冰川的行动比预想中艰难。冰裂缝像大地张开的嘴,随时可能吞噬生命,队员们用冰镐凿出落脚点,绳索互相连接成生命链。李雯的登山靴踩在冰面上,发出“咯吱”的脆响,头灯的光柱里,能看到空气中漂浮的冰晶,折射出细碎的光。
溶洞入口藏在一道冰瀑后面,被厚厚的冰层覆盖。队员们用喷灯融化冰层,露出一个黑黢黢的洞口,里面传来隐约的水流声。“测一下空气质量,”李雯示意队员停下,“‘暗河’可能在里面布了生物陷阱。”
检测仪显示洞内氧气含量正常,但存在微量的神经毒素——是某种河豚基因表达的产物,能通过皮肤渗透,麻痹神经系统。“是‘信使’的基因陷阱,”林栋调出解毒剂配方,“用阿托品和肾上腺素混合,能暂时抑制毒素作用。”
溶洞内部比想象中宽敞,钟乳石上凝结着蓝色的冰晶,在头灯光下泛着诡异的光。地面上的水洼里,倒映着无数扭曲的影子——是被毒素影响产生的幻觉。李雯盯着自己的倒影,那影子的脸渐渐变成父亲的模样,眼神悲伤地看着她。
“别被幻觉干扰!”林栋的声音将她拉回现实,“毒素会影响视觉神经,集中精神盯着实体目标!”
他们沿着水流的方向前进,溶洞深处的岩壁上出现了人工开凿的痕迹,一排排金属架上整齐地摆放着玻璃罐,里面浸泡着各种基因融合体的胚胎——有长着翅膀的鱼,有覆盖鳞片的哺乳动物,甚至有一个胚胎的外形酷似人类,却在后背长着类似植物根系的组织。
“‘信使’在研究跨物种基因稳定融合,”李雯看着玻璃罐上的标签,日期标注在三个月前,“他离成功只有一步之遥,如果这些胚胎孵化,后果不堪设想。”
最深处的石室中央,矗立着一个巨大的低温保存箱,显示屏上跳动着“基因库核心”的字样。李雯输入从“信使”尸体上找到的密码,箱门缓缓打开,露出一排排整齐的基因样本管,标签上标注着全球各地的珍稀物种,甚至包括已经灭绝的生物。
“这才是‘暗河’的真正遗产,”林栋的声音带着震撼,“一个包含地球亿万年进化史的基因库,他们想以此为基础,创造全新的物种链。”
保存箱的夹层里藏着一个黑色的笔记本,是“信使”的研究日志。最后一页写着:“平衡并非终点,而是进化的枷锁。当人类掌握基因的钥匙,就该亲手改写自然的法则。”
“他错了,”李雯合上笔记本,“自然的法则不是用来改写的,而是用来敬畏的。”她按下保存箱的自毁按钮,“这些样本一旦落入恶人之手,会成为毁灭世界的武器。”
警报声在溶洞里响起,低温保存箱开始释放制冷剂,白色的雾气弥漫开来。李雯和队员们迅速撤离,身后传来玻璃破碎的脆响——那些基因样本在低温下爆裂,永远消失在冰川深处。
走出溶洞时,夕阳正将雪山染成金红色。李雯回头望去,冰川在暮色中沉默矗立,像一位守护秘密的老人。她知道,“暗河”的基因库虽然被毁,但那些疯狂的理念可能还在某些人心中滋生,这场战斗或许永远没有真正的终点。
直升机飞离山脉时,李雯看着下方逐渐缩小的冰川,手里紧紧攥着“信使”的笔记本。扉页上贴着一张泛黄的照片,是年轻的“信使”和李文在实验室的合影,两人正在讨论着什么,脸上带着对科学的热忱。
“他曾经也是个有理想的科学家,”林栋看着照片,轻声说,“是什么让他走到这一步?”
李雯想起父亲笔记里的一句话:“科学的道路上,最危险的不是失败,是迷失初心。”她将笔记本塞进背包,“我们能做的,就是守住自己的初心,不让更多人迷失。”
直升机穿过云层,下方的云海翻涌,像一片无边无际的白色海洋。李雯望着舷窗外的天空,夕阳的余晖在云层上洒下金色的光带,温暖而明亮。
她知道,未来还会有新的挑战,新的“暗河”可能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悄然流淌。但只要他们还记得父亲那辈科学家的敬畏之心,记得每一个生命都值得被尊重,就一定能在这条布满荆棘的路上,走得坚定而坦荡。
基因库的余响或许还在山谷中回荡,但那已经不是疯狂的序曲,而是警示的钟声,提醒着每一个人:真正的进步,永远建立在对生命的敬畏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