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信中的危机-《雪灾为奴,逆袭成王》

  炭笔的尖端悬在粗麻布地图上方,火塘余烬泛着微弱红光。艾琳从怀中取出一封信,纸面粗糙,边缘被水渍浸过,她将它摊开压在地图一角。众人围拢过来,目光落在纸上那条用炭灰勾出的行军路线——箭头直指石桥村。

  “这是半个时辰前,插在谷仓门缝里的。”艾琳声音不高,却让屋内空气一沉,“没有署名,也没有标记。”

  西塘粮管员皱眉:“谁送来的?有没有人看见?”

  “没人看见。”艾琳摇头,“但它画出了灰鹰团的新动向。路线绕开山口哨点,专挑林间小道穿行,前锋距石桥不足三十里。他们要打最弱的一环。”

  北岭守林人立刻反对:“我们刚立灰印,消息还没传遍五村。若这信是假的,我们贸然调兵,反而中了离间计。”

  东坪妇人长老拄杖上前一步:“石桥是我族旁支所在,若真遇袭,我不能坐视。”

  “我也不能。”艾琳拿起炭笔,在路线终点画了个圈,“但这不是谁救谁的问题。他们选石桥,是因为它穷、兵少、无险可守。可正因如此,他们才会觉得那里最容易得手。”

  她顿了顿,走到火塘边,拾起一块未燃尽的木炭,点燃信纸一角。火焰顺着边缘爬升,映亮每一张脸。

  “烧了它,不过是张纸。”她说,“可如果我们不信,等的是什么?等孩子被绑上柱子?等房子再烧一遍?二十年前你们等过一次,现在还要再等吗?”

  没人说话。火光在墙上投下晃动的影。

  老村长缓缓起身,拄着木杖走到地图前。他用炭笔在石桥与南坞之间划了一道弧线,又连向西塘。

  “他们打一个,是要吓住一群。”他声音低哑,“我见过这种打法。先拿最小的开刀,逼别人低头。当年我没拦住,结果整村人被拖走四十个。今天若再看着石桥倒下,下一个轮到谁?南坞?还是北岭?”

  他停住笔,抬头扫视众人:“别以为守住自家门口就完了。敌人不怕硬仗,怕的是我们连在一起。所以他们要拆,一根一根地拆。”

  艾琳接过话:“石桥若失,联盟第一天就散了。灰印挂在身上,不是为了好看。它是责任——你答应过要守的。”

  持鱼叉青年猛地站起:“我去。”

  南坞弓手队长紧跟着开口:“我带两个射手配合。”

  中河渔队头领点头:“我可以调八个人,轻装赶路。”

  西塘粮管员仍犹豫:“可主力都去了石桥,万一敌军声东击西……”

  “那就留够人。”艾琳打断,“北岭守山口,中河巡水道,西塘加固围墙。我不调全村兵力,只带十人先行布防。”

  她在地图上标出三处位置:村口土坡下挖深坑,屋顶堆火油罐,围墙抹涂油木桩。“敌人以为那里空虚,我们就让它变成陷阱。他们想速战速决,我们就拖住他们。”

  北岭守林人问:“联络怎么通?万一断了信号?”

  “每十里设一名传信员,手持灰羽竹竿为凭。”艾琳答,“夜间用响石两短一长,白天举竿三次。若发现敌踪,立刻折返报信。”

  东坪妇人长老沉吟片刻:“我可以组织村中妇人转移老幼进地道,腾出战力。”

  “粮食和火油呢?”西塘粮管员问。

  “西塘负责运两桶火油、五十根木锹到石桥外三里交接点。”艾琳指着地图,“明天日落前必须到位。”

  “这么多火油运出去,要是被盯上怎么办?”

  “那就分三批走,错开时间。”艾琳说,“走林间小道,避开大路。你派人押送,我派两人接应。”

  南坞弓手队长插话:“我村有三副旧弓,还能凑二十支箭,一起送去。”

  艾琳点头,在地图边缘写下物资清单。炭笔划过布面,发出沙沙声。

  “我带队。”她说,“今晚整装,天亮前出发。”

  “我也去。”持鱼叉青年握紧腰间武器,“上次你说我不该单独行动。但现在我不是一个人去,我是代表整个联盟。”

  艾琳看他一眼:“你知道路上可能遇伏?”

  “知道。”青年回答,“但正因为知道,才更要去。”

  老村长忽然伸手,按住地图上的石桥位置。“记住,你们不是去死守。是去设局。敌人来了,不急着打,先耗。让他们看到我们在等,反而不敢轻进。”

  “对。”艾琳补充,“我们要让他们明白——最弱的地方,才是最难啃的骨头。”

  中河渔队头领开口:“我安排夜巡队加岗,防止有人趁机破坏联络线。”

  “好。”艾琳转向所有人,“各自回去准备。带能战之人,备足干粮与武器。明早辰时前在谷仓集合。”

  众人陆续低头查看自己记录的任务。南坞弓手队长默念了一遍物资清单,将纸折好塞进衣袋。北岭守林人检查了腰间的短斧,确认刃口锋利。东坪妇人长老拄杖转身,脚步缓慢却坚定。

  火塘里的余烬忽明忽暗,墙上新添的战术标记清晰可见。艾琳站在中央,炭笔仍握在手中,目光落在地图上的石桥村。

  “天亮前整装。”她说。

  没有人离开。西塘粮管员再次核对自己负责的运输路线,手指在布面上来回移动。持鱼叉青年站在原地,右手无意识抚过胸前的灰印木牌。南坞弓手队长抬头看了艾琳一眼,欲言又止。

  艾琳没有动。她的左手轻轻搭在磨刀石上,指尖触到熟悉的凹痕。那块石头曾割开布条,也曾削制灰印。如今它静静躺在武器堆旁,像一件沉默的证物。

  外面风穿过麦田,陶罐叮当响了一下。

  屋内,炭笔尖突然断裂,碎屑掉在地图上,正好落在石桥村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