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琳推开议事厅的门,油灯还没点。屋里只有从窗缝透进来的光,照在长桌一角。她走到墙边,拿起炭笔,在地图上东境、南郡、河谷三地连成的圈外,又画了一道线。
脚步声由远及近。彼得走进来,肩上还搭着巡哨用的皮甲。他看见地图上的圈,停下没说话。
“你来了。”艾琳放下笔,“我让守望角登记了老赵带回来的消息。现在该让大家知道情况了。”
彼得点头:“人都在路上,等轮岗结束就到。”
“好。”艾琳看着地图,“不能再一个人想下去了。方向得一起定。”
人陆续进来。八个骨干围坐长桌两侧,有猎户、铁匠、药草婆子,还有两个负责粮仓记账的妇人。没人说话,都等着艾琳开口。
她站在地图前,手指敲了敲那三个被圈住的地方。
“东境、南郡、河谷,三地农奴暴乱。税仓被烧,收税官死了,连城堡都被围。”她说,“这不是小动静。联军撤退整齐,不是打不过,是被人叫回去的。”
铁匠抬头:“意思是……贵族自己乱了?”
“对。”艾琳说,“他们顾不上我们了。至少眼下顾不上。”
药草婆子皱眉:“可万一这是陷阱呢?故意放消息,让我们松懈?”
“我也想过。”艾琳说,“但老赵碰到的商队状态不像假的。马累死两匹,人快撑不住,话里细节也对得上。再加上这几天敌营毫无动作,说明他们确实抽身了。”
彼得终于开口:“就算消息是真的,也不能高兴太早。民变能撑多久?一旦贵族腾出手,第一个要收拾的就是我们这种‘不服管’的村子。他们会杀一儆百。”
艾琳看向他:“所以我们就一直缩着?等他们哪天想起来,再带大军压过来?”
“我不是这个意思。”彼得声音沉下来,“我是说,现在最要紧的是稳住村子。修墙、挖坑、存粮、练兵。趁着外面乱,把底子打好。这才是活路。”
铁匠附和:“我也觉得先别动。外面越乱,越不能往外走。谁知道那些起义的人靠不靠谱?搞不好比贵族还狠。”
有人点头。桌上气氛偏向保守。
艾琳没反驳。她转身从柜子里拿出一张纸,铺在桌上。是这几日巡逻记录的汇总。
“过去十天,北岭野径出现五组陌生脚印。林缘夜间有火光闪动两次。东谷水源哨发现上游漂来破布,上面沾着黑泥——那是矿坑才有的土。”她一条条念,“这些不是巧合。有人在查我们。”
屋内安静下来。
“如果只是闭门自守,”艾琳继续说,“那我们永远是猎物。敌人不来,是因为忙;敌人一空,就会回来。我们修再多墙,也只能多挡几天。”
药草婆子低声问:“那你打算怎么办?总不能现在就去投奔起义军吧?”
“不去投奔。”艾琳摇头,“但我不能装作什么都不知道。机会就在眼前,不用就是傻子。”
彼得盯着她:“你想做什么?”
“第一步,摸清周边。”艾琳说,“北岭村之前送过野莓,青石岗也有过交易。我们可以试着联系他们,看他们是不是也收到消息,有没有同样在防备。”
“这算接触外界。”彼得语气加重,“一步走出去,就可能被人盯上。”
“所以我不会派大队人出去。”艾琳说,“只派两个人,走旧猎道,穿便服,带干菜当礼物。不说打仗,不说结盟,只问一句:你们听说外面的事了吗?你们怎么打算的?”
铁匠皱眉:“万一他们已经倒向贵族呢?”
“那就回来。”艾琳说,“一句话都不多说。安全第一。”
彼得沉默了一会儿:“你确定这只是试探?不会变成拉队伍?”
“现在不是时候。”艾琳说,“但我们必须知道外面到底什么样。闭眼活着,迟早撞上刀口。”
桌上没人立刻回应。有人低头看手,有人望着地图发愣。
药草婆子开口:“我同意探一探。至少得知道邻村是不是还愿意说话。要是大家都关门,那我们也只能守到底。”
粮仓记账的妇人也说:“我家男人昨天问我,能不能把地扩到西坡。我说等等看。其实大家心里都在想这事。”
彼得看着艾琳:“你早就决定这么做了,对吗?”
艾琳没否认:“我想了好几天。守是必须的,但不能只守。我们要一边加固防线,一边准备下一步。等消息确认了,再定动作。”
彼得深吸一口气:“那你打算怎么练兵?现在人手紧张,又要巡夜,又要修墙。”
艾琳走到桌前,拿起炭笔,在村子外围画了个虚线圈。“我把禁区范围扩大了。夜间任何人越界,按规约处理。巡逻改三班制,每班加一人后备。”
她转向彼得:“训练不能停。孩子可以参与信号传递游戏,成年人每天抽出半个时辰在校场集合。不教新战术,就练基础配合——列阵、换位、传令。”
铁匠问:“这算备战?”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算。”艾琳说,“名义上是加强防御,实际是在为将来做准备。哪天真要动,我们不会手忙脚乱。”
屋里安静了几息。
彼得终于开口:“如果你坚持这么做,我支持。但有一条——任何出村行动,必须经过我和守望角双签。不能一个人说了算。”
艾琳点头:“可以。所有决策公开记录,工分照登。”
药草婆子笑了下:“你还怕我们不信你?全村谁不知道你是为村子好。”
“我不是怕不信。”艾琳说,“我是怕急。一急就错。我们现在最不能犯错。”
会议结束。人陆续离开。彼得走到门口,又停下。
“你说外面有机会。”他背对着艾琳,“但如果机会带来的是更大的灾呢?”
艾琳站在地图前,手指划过那三个地名。
“我知道风险。”她说,“但不动,才是最大的险。”
彼得没回头,走了出去。
艾琳独自留下。她把炭笔放回笔筒,吹熄油灯。夕阳从窗缝移到地面,照在桌角那张巡逻记录纸上。
她走出门。晒谷场上,几个年轻人正搬木桩。那是昨夜她悄悄安排的材料,用来加固围栏。没人多问,也没人停下看她。
她站在长阶上,望了一眼村口岗哨。火把还没亮。风从北岭吹来,带着山土的味道。
她转身朝住屋走去。明天开始,校场会重新响起口令声。陷阱要加深,了望台要加高,联络计划也要启动。
她的身影消失在巷口时,一个孩子抱着木柴跑过路口,差点撞上墙角堆放的石块。
石块堆得整整齐齐,上面盖着油布。那是为下一波陷阱准备的料。
脚步声由远及近。彼得走进来,肩上还搭着巡哨用的皮甲。他看见地图上的圈,停下没说话。
“你来了。”艾琳放下笔,“我让守望角登记了老赵带回来的消息。现在该让大家知道情况了。”
彼得点头:“人都在路上,等轮岗结束就到。”
“好。”艾琳看着地图,“不能再一个人想下去了。方向得一起定。”
人陆续进来。八个骨干围坐长桌两侧,有猎户、铁匠、药草婆子,还有两个负责粮仓记账的妇人。没人说话,都等着艾琳开口。
她站在地图前,手指敲了敲那三个被圈住的地方。
“东境、南郡、河谷,三地农奴暴乱。税仓被烧,收税官死了,连城堡都被围。”她说,“这不是小动静。联军撤退整齐,不是打不过,是被人叫回去的。”
铁匠抬头:“意思是……贵族自己乱了?”
“对。”艾琳说,“他们顾不上我们了。至少眼下顾不上。”
药草婆子皱眉:“可万一这是陷阱呢?故意放消息,让我们松懈?”
“我也想过。”艾琳说,“但老赵碰到的商队状态不像假的。马累死两匹,人快撑不住,话里细节也对得上。再加上这几天敌营毫无动作,说明他们确实抽身了。”
彼得终于开口:“就算消息是真的,也不能高兴太早。民变能撑多久?一旦贵族腾出手,第一个要收拾的就是我们这种‘不服管’的村子。他们会杀一儆百。”
艾琳看向他:“所以我们就一直缩着?等他们哪天想起来,再带大军压过来?”
“我不是这个意思。”彼得声音沉下来,“我是说,现在最要紧的是稳住村子。修墙、挖坑、存粮、练兵。趁着外面乱,把底子打好。这才是活路。”
铁匠附和:“我也觉得先别动。外面越乱,越不能往外走。谁知道那些起义的人靠不靠谱?搞不好比贵族还狠。”
有人点头。桌上气氛偏向保守。
艾琳没反驳。她转身从柜子里拿出一张纸,铺在桌上。是这几日巡逻记录的汇总。
“过去十天,北岭野径出现五组陌生脚印。林缘夜间有火光闪动两次。东谷水源哨发现上游漂来破布,上面沾着黑泥——那是矿坑才有的土。”她一条条念,“这些不是巧合。有人在查我们。”
屋内安静下来。
“如果只是闭门自守,”艾琳继续说,“那我们永远是猎物。敌人不来,是因为忙;敌人一空,就会回来。我们修再多墙,也只能多挡几天。”
药草婆子低声问:“那你打算怎么办?总不能现在就去投奔起义军吧?”
“不去投奔。”艾琳摇头,“但我不能装作什么都不知道。机会就在眼前,不用就是傻子。”
彼得盯着她:“你想做什么?”
“第一步,摸清周边。”艾琳说,“北岭村之前送过野莓,青石岗也有过交易。我们可以试着联系他们,看他们是不是也收到消息,有没有同样在防备。”
“这算接触外界。”彼得语气加重,“一步走出去,就可能被人盯上。”
“所以我不会派大队人出去。”艾琳说,“只派两个人,走旧猎道,穿便服,带干菜当礼物。不说打仗,不说结盟,只问一句:你们听说外面的事了吗?你们怎么打算的?”
铁匠皱眉:“万一他们已经倒向贵族呢?”
“那就回来。”艾琳说,“一句话都不多说。安全第一。”
彼得沉默了一会儿:“你确定这只是试探?不会变成拉队伍?”
“现在不是时候。”艾琳说,“但我们必须知道外面到底什么样。闭眼活着,迟早撞上刀口。”
桌上没人立刻回应。有人低头看手,有人望着地图发愣。
药草婆子开口:“我同意探一探。至少得知道邻村是不是还愿意说话。要是大家都关门,那我们也只能守到底。”
粮仓记账的妇人也说:“我家男人昨天问我,能不能把地扩到西坡。我说等等看。其实大家心里都在想这事。”
彼得看着艾琳:“你早就决定这么做了,对吗?”
艾琳没否认:“我想了好几天。守是必须的,但不能只守。我们要一边加固防线,一边准备下一步。等消息确认了,再定动作。”
彼得深吸一口气:“那你打算怎么练兵?现在人手紧张,又要巡夜,又要修墙。”
艾琳走到桌前,拿起炭笔,在村子外围画了个虚线圈。“我把禁区范围扩大了。夜间任何人越界,按规约处理。巡逻改三班制,每班加一人后备。”
她转向彼得:“训练不能停。孩子可以参与信号传递游戏,成年人每天抽出半个时辰在校场集合。不教新战术,就练基础配合——列阵、换位、传令。”
铁匠问:“这算备战?”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算。”艾琳说,“名义上是加强防御,实际是在为将来做准备。哪天真要动,我们不会手忙脚乱。”
屋里安静了几息。
彼得终于开口:“如果你坚持这么做,我支持。但有一条——任何出村行动,必须经过我和守望角双签。不能一个人说了算。”
艾琳点头:“可以。所有决策公开记录,工分照登。”
药草婆子笑了下:“你还怕我们不信你?全村谁不知道你是为村子好。”
“我不是怕不信。”艾琳说,“我是怕急。一急就错。我们现在最不能犯错。”
会议结束。人陆续离开。彼得走到门口,又停下。
“你说外面有机会。”他背对着艾琳,“但如果机会带来的是更大的灾呢?”
艾琳站在地图前,手指划过那三个地名。
“我知道风险。”她说,“但不动,才是最大的险。”
彼得没回头,走了出去。
艾琳独自留下。她把炭笔放回笔筒,吹熄油灯。夕阳从窗缝移到地面,照在桌角那张巡逻记录纸上。
她走出门。晒谷场上,几个年轻人正搬木桩。那是昨夜她悄悄安排的材料,用来加固围栏。没人多问,也没人停下看她。
她站在长阶上,望了一眼村口岗哨。火把还没亮。风从北岭吹来,带着山土的味道。
她转身朝住屋走去。明天开始,校场会重新响起口令声。陷阱要加深,了望台要加高,联络计划也要启动。
她的身影消失在巷口时,一个孩子抱着木柴跑过路口,差点撞上墙角堆放的石块。
石块堆得整整齐齐,上面盖着油布。那是为下一波陷阱准备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