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3章 防御布局谋策略-《雪灾为奴,逆袭成王》

  艾琳推开门,油灯的光从侧室照出来。她没有停下,直接走进沙盘室。

  桌上沙盘已经按最新地形摆好。她站在高处看,手指划过北线山谷的位置。昨天带回的情报在脑子里一条条过:骑兵三天来两回,界碑被砍,民房被占,还有那句“开战”。这些不是试探,是准备。

  她从怀里取出羊皮纸,把竹片上的记录誊上去。林道通行频率标成黑点,每三天一次画一个;隐蔽山谷用红圈圈住;村落分布加了数字注记。水源地和高地她用双线框起来。

  时间不够等所有人反应过来。必须现在定下怎么守。

  她拿起红笔,在沙盘上画第一道防线。西岭隘口最合适。两边是陡坡,中间只容两马并行。猎户熟悉地形,可以埋伏在高处放箭。她在旁边写下:了望塔轮值,白天两人,夜里四人,发现敌情立刻点烽火。

  第二道防线设在中部河谷。那里地势平,但有几处塌方形成的天然坑道。她让人搬来小木桩,插进沙盘表示陷阱位置。陷坑、绊索、火油罐都得准备好。民兵在这里阻击,不求杀敌,只要拖住脚步。她写:青壮编组,每十人一队,轮流值守,带哨笛,遇敌吹长音两响。

  最后一道是反击轴心。后方高地视野开阔,能看清整个战场。预备队集中在这里,等敌人深入后再出击。她放了一面小黑旗,代表常备军主力。旁边注明:只听号角行动,未得令不得前移。

  方案有了,还得验证。

  她叫来两个值夜的军吏。一人负责移动敌方小旗,一人操控己方部队。她自己站在边上指挥。

  第一次推演,敌军正面强攻。西岭守军点火示警,弓手射了三轮箭,敌前锋停顿。但后续兵力太多,防线很快被冲开。她摇头,让军吏重来。

  第二次改走侧路。敌军绕到东面山沟,想偷袭粮仓。可那里早埋了绊索,火油罐一点就燃。民兵从两侧包抄,拖延了半个时辰。她点头,记下这个路线要重点防。

  第三次是小股渗透。十几个敌兵换百姓衣服混进来。结果被猎户认出脚印不对,在村口被截住。她想了想,下令在所有进村路上加查问口令,每日更换。

  三轮演完,天还没亮。

  她坐在桌前写《边境三层防御构想书》。第一层是耳目网,靠猎户和了望塔盯梢,发现就报;第二层是阻滞带,用陷阱和民兵耗敌力气;第三层是反击轴,主力等时机合围。最后加了一句:不求全歼,但求挫其锐气,使其不敢轻启边衅。

  写完她吹了灯,走到军务室。

  地图挂在墙上。她对照沙盘,把三道防线一一标上。西岭用实线,河谷用虚线,高地画三角。又拿出备用腰牌,交给文书官封存。这是证据,不能丢。

  外面传来打更声。四更天了。

  她回到沙盘室,重新看了一遍布置。有没有漏?西岭的风向会影响烟火传递,得再加一个备用信号——白天摇旗,夜里举灯。河谷的陷阱得提前两天挖好,不能临时赶工。预备队的粮草要先运一半上去,避免开战时断供。

  她把这些补进方案。

  晨光开始透进窗纸。她叫来副将,把密封好的策略图交过去。

  “辰时整,召集所有军事参议人员。”她说,“议题:边境防御总策。”

  副将领命离开。

  她站在庭院里,看着城墙方向。守卫换了岗,新一波人走上哨台。有人正在检查弓弦,有人往火盆里添炭。

  她没再说话,转身回了军议堂侧室。

  油灯还亮着。她把随身竹片放进铁柜,锁好。然后拿起笔,在任务板上写下今日事项:

  - 检查陷坑模板制作进度

  - 调工匠队上午九点到场

  - 确认各村联络员名单

  - 安排口令轮换表初稿

  门外脚步声响起。应该是第一批参会人员到了。

  她站起身,走到沙盘前站定。

  远处钟楼敲了七下。

  她伸手摸了摸沙盘边缘的木框。手很稳。

  这时文书官快步进来。

  “北线刚送来消息。”他说,“昨夜又有炊烟出现在界碑以南两里处,持续一个时辰。”

  艾琳盯着沙盘上那个红圈。

  “通知各岗。”她说,“从今天起,所有夜间火光必须上报。”

  文书官记下,转身要走。

  “等等。”她抬头,“让西岭的猎户组长提前到会,我有话问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