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628年冬天,晋国都城绛城飘着鹅毛大雪。晋文公的灵柩还停在正殿没下葬,新君晋襄公姬欢就遇到了大麻烦——他爹的棺材板还没钉牢,隔壁老秦家就带着家伙来串门了。
报——秦国大军偷渡黄河,正往郑国方向去呢!探子慌慌张张冲进灵堂,差点被自己的佩剑绊个狗吃屎。
年仅二十出头的晋襄公正在守灵,闻言差点把孝帽子吓掉。他爹晋文公可是春秋五霸之一,刚死就有人来砸场子,这还了得?小襄公一骨碌从蒲团上爬起来,孝服都没来得及换就冲去开朝会,活像只受惊的白兔子。
一、孝服天子的紧急朝会
晋国大臣们看着自家新君穿着粗麻孝服、顶着俩黑眼圈就来了,个个心里直打鼓。老臣先轸捋着白胡子直摇头:主公啊,您这打扮上朝,知道的说是守孝,不知道的还以为咱们晋国穷得连朝服都置办不起了呢!
先大夫别打岔。晋襄公一屁股坐在还带着爹体温的宝座上,秦国这是几个意思?趁我爹尸骨未寒就来搞事情?
原来秦国大将孟明视带着三百辆战车,准备偷袭郑国。先轸一拍大腿:好机会啊主公!咱们在半道儿上打他个措手不及,让老秦知道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狐偃赶紧劝:不妥不妥,先君还没下葬呢,打仗多不吉利。再说秦国好歹是咱们亲家...(秦穆公是晋襄公老丈人)
亲家个屁!先轸当场爆粗口,他们偷渡黄河时怎么不想着是亲家?这老头脾气暴得很,当年跟着晋文公流亡十九年,最见不得有人欺负晋国。
晋襄公眼珠子一转,突然拍案而起:打!必须打!不过...他扯了扯身上的孝服,咱们得穿这身去。
满朝文武都傻了——穿着丧服打仗?这操作前无古人啊!
二、崤山里的白色恐怖
于是史上最奇葩的军事行动开始了。晋军全员披麻戴孝,活像支送葬队伍,悄悄埋伏在崤山峡谷。时值寒冬,士兵们冻得直哆嗦,有个小兵抱怨:将军,咱这孝服透风啊!
将军瞪眼:闭嘴!主公说了,这叫哀兵必胜!
果然,当秦军大摇大摆进入峡谷时,突然看见漫山遍野的白衣人,还以为是见了鬼。晋襄公亲自擂鼓,晋军从山上滚下巨石,把秦军砸得哭爹喊娘。这场仗打得那叫一个漂亮,秦军全军覆没,三位主帅全被活捉。
战后清点俘虏时出了乐子。士兵押着秦将孟明视过来,这哥们灰头土脸的还在那摆谱:我乃秦国大将,要见你们国君!
晋襄公正蹲在石头上啃干粮,闻言抬头,满嘴馍馍渣子:我就是国君。
孟明视看着这个穿孝服啃馍馍的年轻人,死活不信:别闹!我要见真的晋侯!
如假包换!晋襄公把最后一口馍馍塞嘴里,拍拍手上的渣子,不信你问他们。指了指身后憋笑的大臣们。
孟明视当场崩溃——自己居然败给个吃馍馍的小年轻?这要传回秦国,老脸往哪搁?
三、朝堂上的口水大战
凯旋回朝后,晋襄公他娘文嬴(秦穆公女儿)来找儿子求情:儿啊,放了你老丈人的将军吧,不然我在娘家没法做人啊!
晋襄公是个孝子,被老娘一哭二闹三上吊弄得没辙,就把秦将放了。先轸听说后气得胡子都翘起来了,冲进朝堂时差点被门槛绊倒。
主公!你这是放虎归山啊!先轸跺脚大骂,咱们将士用命才抓住的人,你娘一句话就放了?
晋襄公缩在宝座上小声辩解:那毕竟是我娘...
我呸!先轸真的一口唾沫吐在朝堂上(史书原文不顾而唾),把所有人都惊呆了。要知道在朝堂吐口水,搁现在相当于在人民大会堂摔茶杯啊!
晋襄公倒没生气,反而臊得满脸通红。倒是旁边的太监看不下去了:先大夫,您这唾沫星子都溅到主公孝服上了...
先轸这才反应过来自己过分了,气呼呼地甩袖子走人。结果这老头越想越气,第二天就辞职不干了,跑到边境带兵打仗去了。后来在跟狄人作战时,他故意不穿铠甲,说是要向主公谢罪,结果真战死了。
消息传回国内,晋襄公哭得稀里哗啦,亲自给先轸办葬礼。下葬时,晋襄公对着棺材说:老先啊,你要骂我就托梦骂,别拿性命开玩笑啊!据说当晚他就梦见先轸在梦里继续骂他,吓得他把被子都蹬地上了。
四、国际舞台的温柔一刀
收拾完秦国,南边的楚国又不老实了。楚成王听说晋国新君是个穿孝服的毛头小子,觉得好欺负,就派兵北上挑衅。
晋襄公这次学乖了,先开军事会议。老将们个个摩拳擦掌:打!往死里打!让他们知道晋国厉害!
谁知晋襄公摆摆手:别急,我先给楚王写封信。他大笔一挥,写了封文绉绉的国书,大意是:楚叔啊,咱们都是文明人,打打杀杀多不好,要不您退兵,我请您喝酒?
楚王看完信笑岔了气:这晋侯是打仗还是说亲呢?结果放松警惕,被晋襄公联合多国部队在泜水打得落花流水。
战后晋襄公又写信:楚叔,说好请您喝酒的,您怎么跑了?把楚王气得差点中风。从此江湖人称晋襄公温柔一刀——表面客客气气,下手一点不含糊。
五、短命的贤君
可惜天妒英才,晋襄公在位仅七年就病逝了,死时还不到三十岁。临终前他把儿子夷皋托付给大臣赵盾,结果引发晋国长达二十年的内乱。
后世评价晋襄公,都说他比他爹晋文公更有人情味。文公是霸气外露的钢铁直男,襄公则是刚柔并济的暖男。最绝的是他开创的丧服出征成了后世模仿的经典案例——后来吴王夫差为父报仇,也学着穿孝服打仗,不过那是后话了。
最逗的是,当年被他放跑的秦将孟明视,后来在彭衙之战又遇上晋军。两军对垒时,孟明视看见晋军阵中飘着白幡,吓得调头就跑:快撤!那穿孝服的疯子又来了!其实当时晋襄公已经去世两年了,晋军挂白幡是真在给他服丧。可见晋襄公给秦国人留下的心理阴影面积有多大。
尾声
如今我们翻开《左传》,读到晋人及姜戎败秦师于崤那段,总会会心一笑。谁能想到这场改变春秋格局的大战,竟是由一个穿孝服啃馍馍的年轻人指挥的呢?
晋襄公用他短暂的一生证明:治国不一定要板着脸,打仗不一定要凶神恶煞。有时候,穿着丧服也能打出喜感,放走敌将也能成就佳话——当然,千万别学他在朝堂上被人吐口水就是了。
(完)
报——秦国大军偷渡黄河,正往郑国方向去呢!探子慌慌张张冲进灵堂,差点被自己的佩剑绊个狗吃屎。
年仅二十出头的晋襄公正在守灵,闻言差点把孝帽子吓掉。他爹晋文公可是春秋五霸之一,刚死就有人来砸场子,这还了得?小襄公一骨碌从蒲团上爬起来,孝服都没来得及换就冲去开朝会,活像只受惊的白兔子。
一、孝服天子的紧急朝会
晋国大臣们看着自家新君穿着粗麻孝服、顶着俩黑眼圈就来了,个个心里直打鼓。老臣先轸捋着白胡子直摇头:主公啊,您这打扮上朝,知道的说是守孝,不知道的还以为咱们晋国穷得连朝服都置办不起了呢!
先大夫别打岔。晋襄公一屁股坐在还带着爹体温的宝座上,秦国这是几个意思?趁我爹尸骨未寒就来搞事情?
原来秦国大将孟明视带着三百辆战车,准备偷袭郑国。先轸一拍大腿:好机会啊主公!咱们在半道儿上打他个措手不及,让老秦知道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狐偃赶紧劝:不妥不妥,先君还没下葬呢,打仗多不吉利。再说秦国好歹是咱们亲家...(秦穆公是晋襄公老丈人)
亲家个屁!先轸当场爆粗口,他们偷渡黄河时怎么不想着是亲家?这老头脾气暴得很,当年跟着晋文公流亡十九年,最见不得有人欺负晋国。
晋襄公眼珠子一转,突然拍案而起:打!必须打!不过...他扯了扯身上的孝服,咱们得穿这身去。
满朝文武都傻了——穿着丧服打仗?这操作前无古人啊!
二、崤山里的白色恐怖
于是史上最奇葩的军事行动开始了。晋军全员披麻戴孝,活像支送葬队伍,悄悄埋伏在崤山峡谷。时值寒冬,士兵们冻得直哆嗦,有个小兵抱怨:将军,咱这孝服透风啊!
将军瞪眼:闭嘴!主公说了,这叫哀兵必胜!
果然,当秦军大摇大摆进入峡谷时,突然看见漫山遍野的白衣人,还以为是见了鬼。晋襄公亲自擂鼓,晋军从山上滚下巨石,把秦军砸得哭爹喊娘。这场仗打得那叫一个漂亮,秦军全军覆没,三位主帅全被活捉。
战后清点俘虏时出了乐子。士兵押着秦将孟明视过来,这哥们灰头土脸的还在那摆谱:我乃秦国大将,要见你们国君!
晋襄公正蹲在石头上啃干粮,闻言抬头,满嘴馍馍渣子:我就是国君。
孟明视看着这个穿孝服啃馍馍的年轻人,死活不信:别闹!我要见真的晋侯!
如假包换!晋襄公把最后一口馍馍塞嘴里,拍拍手上的渣子,不信你问他们。指了指身后憋笑的大臣们。
孟明视当场崩溃——自己居然败给个吃馍馍的小年轻?这要传回秦国,老脸往哪搁?
三、朝堂上的口水大战
凯旋回朝后,晋襄公他娘文嬴(秦穆公女儿)来找儿子求情:儿啊,放了你老丈人的将军吧,不然我在娘家没法做人啊!
晋襄公是个孝子,被老娘一哭二闹三上吊弄得没辙,就把秦将放了。先轸听说后气得胡子都翘起来了,冲进朝堂时差点被门槛绊倒。
主公!你这是放虎归山啊!先轸跺脚大骂,咱们将士用命才抓住的人,你娘一句话就放了?
晋襄公缩在宝座上小声辩解:那毕竟是我娘...
我呸!先轸真的一口唾沫吐在朝堂上(史书原文不顾而唾),把所有人都惊呆了。要知道在朝堂吐口水,搁现在相当于在人民大会堂摔茶杯啊!
晋襄公倒没生气,反而臊得满脸通红。倒是旁边的太监看不下去了:先大夫,您这唾沫星子都溅到主公孝服上了...
先轸这才反应过来自己过分了,气呼呼地甩袖子走人。结果这老头越想越气,第二天就辞职不干了,跑到边境带兵打仗去了。后来在跟狄人作战时,他故意不穿铠甲,说是要向主公谢罪,结果真战死了。
消息传回国内,晋襄公哭得稀里哗啦,亲自给先轸办葬礼。下葬时,晋襄公对着棺材说:老先啊,你要骂我就托梦骂,别拿性命开玩笑啊!据说当晚他就梦见先轸在梦里继续骂他,吓得他把被子都蹬地上了。
四、国际舞台的温柔一刀
收拾完秦国,南边的楚国又不老实了。楚成王听说晋国新君是个穿孝服的毛头小子,觉得好欺负,就派兵北上挑衅。
晋襄公这次学乖了,先开军事会议。老将们个个摩拳擦掌:打!往死里打!让他们知道晋国厉害!
谁知晋襄公摆摆手:别急,我先给楚王写封信。他大笔一挥,写了封文绉绉的国书,大意是:楚叔啊,咱们都是文明人,打打杀杀多不好,要不您退兵,我请您喝酒?
楚王看完信笑岔了气:这晋侯是打仗还是说亲呢?结果放松警惕,被晋襄公联合多国部队在泜水打得落花流水。
战后晋襄公又写信:楚叔,说好请您喝酒的,您怎么跑了?把楚王气得差点中风。从此江湖人称晋襄公温柔一刀——表面客客气气,下手一点不含糊。
五、短命的贤君
可惜天妒英才,晋襄公在位仅七年就病逝了,死时还不到三十岁。临终前他把儿子夷皋托付给大臣赵盾,结果引发晋国长达二十年的内乱。
后世评价晋襄公,都说他比他爹晋文公更有人情味。文公是霸气外露的钢铁直男,襄公则是刚柔并济的暖男。最绝的是他开创的丧服出征成了后世模仿的经典案例——后来吴王夫差为父报仇,也学着穿孝服打仗,不过那是后话了。
最逗的是,当年被他放跑的秦将孟明视,后来在彭衙之战又遇上晋军。两军对垒时,孟明视看见晋军阵中飘着白幡,吓得调头就跑:快撤!那穿孝服的疯子又来了!其实当时晋襄公已经去世两年了,晋军挂白幡是真在给他服丧。可见晋襄公给秦国人留下的心理阴影面积有多大。
尾声
如今我们翻开《左传》,读到晋人及姜戎败秦师于崤那段,总会会心一笑。谁能想到这场改变春秋格局的大战,竟是由一个穿孝服啃馍馍的年轻人指挥的呢?
晋襄公用他短暂的一生证明:治国不一定要板着脸,打仗不一定要凶神恶煞。有时候,穿着丧服也能打出喜感,放走敌将也能成就佳话——当然,千万别学他在朝堂上被人吐口水就是了。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