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赵括:纸上谈兵的始作俑者-《笑谈历史名人》

  各位看官,今天咱们来聊聊战国时期一位特别有意思的人物——赵括。这哥们儿在历史上可是出了名的纸上谈兵代言人,但您要是以为他真是个只会吹牛的草包,那可就大错特错了。今天咱们就来扒一扒这位军事理论家的趣事,保证让您笑中带泪,泪中带思。

  一、将门虎子还是书呆子?

  赵括同志出身可不简单,他爹是赵国名将赵奢,就是那个在阏与之战中把秦国打得找不着北的狠角色。按理说,这基因应该差不到哪儿去,可咱们的赵括同学偏偏不走寻常路。

  小时候的赵括可聪明了,据说能把《孙子兵法》倒背如流,别人家孩子还在玩泥巴的时候,他已经开始研究排兵布阵了。他爹赵奢看着儿子这么有出息,按理说应该高兴才对,可这老爷子偏偏忧心忡忡。

  有一次,赵奢故意考儿子:括儿啊,要是敌军来犯,你咋办?

  赵括张口就来:爹,这简单!孙子曰...

  赵奢赶紧摆手:停停停!我问的是实际情况,不是书上怎么说!

  赵括眨巴眨巴眼:爹,书上说的不就是实际情况吗?

  赵奢一听,心里咯噔一下:完了,这儿子读书读傻了!

  后来赵奢临终前还特意嘱咐赵王:我儿子赵括,理论一套一套的,但千万别让他带兵打仗,会出大事的!您瞧瞧,亲爹都这么说了,这得多不靠谱啊!

  二、辩论赛冠军的崛起

  虽然亲爹不看好,但赵括在赵国朝堂上可是出了名的嘴强王者。每次军事会议,他都能引经据典,把那些老将军驳得哑口无言。

  有一回,赵国要选人去跟秦国谈判,老将军廉颇说:咱们得低调点,秦国现在兵强马壮...

  话还没说完,赵括就跳出来了:廉将军此言差矣!《孙子兵法》有云: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咱们气势上不能输!

  廉颇气得胡子都翘起来了:你小子懂个屁!老夫打仗的时候你还在吃奶呢!

  赵括不慌不忙:廉将军,时代变了,现在打仗讲究的是谋略,不是蛮力。

  朝堂上的文官们听得连连点头,觉得这年轻人真有见识。就这样,赵括靠着三寸不烂之舌,在赵国政坛混得风生水起,人称赵辩才。

  三、命运的转折点

  公元前260年,秦国又来搞事情了,这次派出了杀神白起。赵国这边本来派的是老将廉颇,可廉颇采取的是防守策略,跟秦国耗着。这一耗就是三年,赵国粮食都快吃完了。

  这时候秦国使了个反间计,派人到处散布谣言:廉颇老矣,不敢出战,赵国要是派赵括来,秦军早就被打跑了!

  赵王一听,一拍大腿:对啊!咱们有赵括啊!那小子理论一套一套的,肯定能行!

  于是乎,赵括同志临危受命,接替廉颇成了赵军主帅。据说接到任命那天,赵括激动得一晚上没睡着,连夜写了三十八套作战方案,准备一举成名。

  他老婆看他这么兴奋,忍不住问:夫君,你真要去打仗啊?

  赵括意气风发:那当然!我研究了这么多年兵法,终于有机会实践了!

  他老婆忧心忡忡:可是...你连鸡都没杀过啊...

  赵括不以为然:妇人之见!杀鸡和打仗能一样吗?

  四、长平之战:史上最惨烈的实习

  赵括一到前线,立刻展现出了新官上任三把火的气势。第一把火:把廉颇的防守工事全拆了!理由是消极防御,有辱军威。

  第二把火:把那些有经验的老将全换下来,换上自己的理论派小伙伴。老将军们劝他:赵将军,白起诡计多端,咱们还是谨慎点好...

  赵括大手一挥:诸位多虑了!白起不过一介武夫,岂知兵法精妙?

  第三把火:主动出击!赵括同志严格按照兵书上的记载,摆了个十面埋伏的阵型,准备一举歼灭秦军。

  结果呢?白起一看赵括这架势,差点笑出声来:这哥们儿是把打仗当演戏了吧?于是假装败退,把赵军引进了包围圈。

  赵括一看秦军,激动得直拍大腿:看吧!我就说按兵书打准没错!下令全军追击。

  这一追就追进了白起设下的口袋阵。四十万赵军被围得水泄不通,粮道也被切断了。赵括这才发现情况不妙,但为时已晚。

  被围困46天后,赵军饿得连兵器都拿不动了。赵括决定突围,结果刚冲出去就被乱箭射成了刺猬。剩下的赵军全部投降,然后...被白起活埋了。

  五、赵括同志的N种死法

  关于赵括之死,历史上众说纷纭,民间更是演绎出了各种版本:

  1. 官方版:突围时被乱箭射死。

  2. 悲情版:临死前幡然醒悟,大喊:我对不起赵国啊!然后自刎身亡。

  3. 搞笑版:正在马背上研究地图找突围路线,结果因为近视眼没看清前面有棵树,撞死了。

  4. 玄幻版:被白起用魔法困在八卦阵中,活活饿死。

  5. 现代版:其实赵括没死,他穿越到了现代,现在在某军事学院当教授...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六、历史评价:冤不冤?

  赵括同志死后,自然成了纸上谈兵的代名词。但平心而论,他真的那么不堪吗?

  首先,人家理论水平确实高,能把兵法背得滚瓜烂熟,这记忆力放现在考个清华北大绰绰有余。

  其次,他也不是完全没脑子,至少知道主动出击比死守强。只是运气不好遇到了白起这个bug级对手。

  最重要的是,赵王也有责任啊!明知道赵括没实战经验还让他带兵,这不是把羊往狼嘴里送吗?

  所以后世有人为赵括鸣不平:人家好歹是壮烈牺牲的,总比那些只会耍嘴皮子的文官强吧?

  七、赵括精神永流传

  虽然赵括同志牺牲了,但他的精神却在中华大地上生生不息。今天,我们依然能看到各种当代赵括:

  1. 股市里的理论派:K线图背得滚瓜烂熟,一实操就亏得底裤都不剩。

  2. 创业圈的PPT战神:路演时滔滔不绝,真要干起来连办公室租金都交不起。

  3. 相亲市场的恋爱专家:熟读各种恋爱秘籍,见到真人连话都说不利索。

  4. 健身房的理论健将:深蹲硬拉的理论知识能写本书,实际连个杠铃片都装不好。

  所以说啊,赵括同志虽然牺牲两千多年了,但他的精神永远活在我们身边!

  八、假如赵括穿越到现代

  有时候我会想,要是赵括能穿越到现代,会是什么样子?

  场景一:军事学院

  教授:赵括同学,请分析一下海湾战争的战术特点。

  赵括:这个简单!《孙子兵法》有云...

  教授:停!我问的是现代战争!

  场景二:公司面试

  HR:你有过项目管理经验吗?

  赵括:没有,但我研究过《孙子兵法》,可以应用到企业管理中...

  HR:下一位!

  场景三:相亲现场

  女方:你会做饭吗?

  赵括:《孙子兵法》有云: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做饭的道理也是一样的...

  女方:神经病!

  看来不管在哪个时代,理论和实践脱节都是要吃亏的啊!

  九、赵括给我们的启示

  1. 理论很重要,但实践更重要。光会背菜谱成不了好厨子。

  2. 做人要谦虚,尤其在自己不熟悉的领域。赵括要是能虚心向老将们请教,说不定结局会不一样。

  3. 领导用人要谨慎,不能光看嘴上功夫。赵王要是听他爹的话,四十万赵军也不至于被活埋。

  4. 读书不能读死了,要活学活用。赵括就是把兵书当圣经了,不知道变通。

  十、纪念赵括同志

  最后,让我们以一首打油诗纪念这位悲情人物:

  赵括同志不简单,兵书倒背很熟练。

  临危受命掌兵权,长平一战成笑谈。

  理论实践要结合,不然下场很悲惨。

  古今多少赵括在,纸上谈兵总不完。

  好了,赵括的故事就讲到这儿。各位看官可要引以为戒啊,千万别成了自己行业的。记住:光说不练假把式,实践才能出真知!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