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战国时期,刺客这个职业可谓是朝阳产业,市场需求旺盛,人才缺口巨大。但你以为当个刺客就是蒙个面、提把刀那么简单?Too young too sile!今天我们就来聊聊战国刺客天团中的业绩标兵聂政同志,看看这位年度最佳刺客是如何在刀尖上跳舞,把杀人这门手艺活干成行为艺术的。
一、职场新人聂政的困惑:杀人还是杀猪?
年轻的聂政最初可没想过要当什么刺客。这位老兄最早是个屠夫,专业杀猪二十年,手法干净利落,从不拖泥带水。菜市场的大妈们都说:小聂啊,你这刀工,猪肉切得比我家那口子切的葱花还细!
但聂政心里苦啊。每天听着猪的惨叫,闻着血腥味,他总觉得自己的人生不该止步于此。难道我这辈子就只能和猪较劲?某个深夜,聂政望着星空陷入沉思,同样是白刀子进红刀子出,为什么杀猪的就低人一等?杀人的就能名垂青史?
这个哲学问题困扰了聂政很久,直到他遇见了生命中的伯乐——严仲子。这位韩国大夫一眼就相中了聂政的专业技能,觉得此人宰猪如麻,杀起人来想必也不会手软。于是带着黄金美酒前来拜访,把聂政感动得热泪盈眶:知音啊!终于有人懂得欣赏我的刀工了!
二、职业规划:从菜市场到名利场的华丽转身
严仲子的到来让聂政看到了职业发展的新可能。但转行做刺客毕竟是个重大决定,聂政也经历了激烈的思想斗争。
杀人毕竟和杀猪不一样,聂政在日记中写道,杀猪只需要考虑下刀角度和力道,杀人还得考虑政治影响、国际关系、历史评价......但最终,对职业生涯更上一层楼的渴望战胜了顾虑。聂政接受了严仲子的委托,决定刺杀韩国国相侠累。
这里不得不提聂政的职业素养。接受委托后,他没有急着动手,而是先做了详尽的背景调查和市场分析。他发现侠累安保森严,常规刺杀方案成功率太低。于是聂政决定走差异化竞争路线——等侠累主持东孟之会时再动手,因为目标人物在公开场合反而会放松警惕。
这种反其道而行之的策略思维,放在今天绝对能拿个MBA优秀案例。聂政要是活在当代,估计早就是某知名咨询公司的合伙人了。
三、职场礼仪:刺客的自我修养
聂政最让人称道的还不是他的业务能力,而是他那一套独特的刺客礼仪。这位老兄把杀人这件事干出了仪式感,干出了行为艺术的高度。
首先,他坚持杀人也要讲礼貌。在刺杀侠累时,聂政没有选择背后偷袭这种下三滥手段,而是堂堂正正地从大门闯入,一路杀到堂上。史书记载他所击杀者数十人,但每一个都是正面刚,绝不玩阴的。这种光明磊落的作风,简直可以评选战国时期最讲武德刺客。
其次,他注重客户隐私保护。完成任务后,聂政没有急着去领赏,而是先把自己的脸划烂,挖出眼睛,剖腹自杀。这一系列操作看似自虐,实则体现了他对客户信息的严格保密意识——死无对证,绝不连累委托人严仲子。
最绝的是,他连自己的尸体都考虑到了。聂政的姐姐聂荣前来认尸时,看到弟弟这副惨状,不但没有害怕,反而大赞:这是我弟弟!为了不连累我,竟然自毁容貌,真是贴心啊!然后当场气绝身亡,姐弟俩用生命演绎了什么叫全家都是戏精。
四、职场智慧:聂政的KPI考核之道
作为专业人士,聂政对刺杀这件事有着自己的一套KPI考核标准。在他看来,成功的刺杀不仅要完成任务,还要考虑以下几个维度:
1. 社会影响力:普通的刺杀只能叫杀人,高级的刺杀要能震动朝野。聂政这一单直接惊动了韩国上下,连国君都被吓得够呛,影响力指数爆表。
2. 行业标杆:聂政用自己的行动重新定义了专业刺客的标准——不成功便成仁,绝不留下活口。这种职业精神让后来的刺客们压力山大:前辈把标准定这么高,我们还怎么混?
3. 品牌建设:聂政虽然死了,但他的故事被口口相传,品牌价值不降反升。后来的刺客们都想蹭他的IP,动不动就说我要做聂政第二,可见其品牌影响力之深远。
4. 客户满意度:虽然严仲子后来也没落得好下场,但至少在聂政这一环节,客户体验是满分的——目标达成,无后顾之忧,还附赠悲情故事营销素材。
五、职场启示:聂政给现代打工人的忠告
虽然生活在两千多年前,聂政的职业生涯对今天的打工人仍有诸多启示:
1. 专业技能是立身之本:聂政的刀法不是一天练成的,从杀猪到杀人,他始终在打磨自己的核心技术。现代职场人也该如此,不断精进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2. 职业道德决定职业高度:聂政用生命诠释了什么叫职业操守。在现代职场,也许不需要这么极端,但对工作负责、对客户保密的基本职业素养永远不会过时。
3. 差异化竞争是关键:在刺客这个红海市场,聂政靠独特的行事风格脱颖而出。今天的打工人也要学会找到自己的独特价值,避免同质化竞争。
4. 个人品牌需要经营:聂政虽然死了,但他的故事流传千古。在自媒体时代,每个人都需要有意识地经营自己的专业形象和行业口碑。
5. 工作不是生活的全部:最后也是最重要的,聂政的故事告诉我们,别把工作看得太重。该下班时就下班,该摸鱼时就摸鱼,毕竟命只有一条,没必要学聂政那么拼。
六、刺客行业的没落:为什么战国之后再无聂政?
随着历史发展,刺客这个行业逐渐式微。究其原因,大概有以下几点:
1. 市场需求变化:中央集权加强后,政治刺杀的风险收益比急剧下降,甲方爸爸们更倾向于法律手段解决问题。
2. 人才断层:像聂政这样既有专业技能又有职业操守的刺客太难找了,行业整体素质下滑,劣币驱逐良币。
3. 技术迭代:冷兵器时代结束,个人武艺的重要性降低,刺客行业没能跟上科技发展的步伐。
4. 社会保障缺失:没有五险一金,没有退休保障,职业风险又高,年轻人都不愿意入行,导致行业萎缩。
5. 媒体负面报道:史书总是把刺客描写成反面角色,行业形象受损,难以吸引高端人才。
结语:聂政,一个被刺客事业耽误的喜剧演员
回顾聂政的一生,我们会发现这位老兄如果活在今天,绝对是个被刺客事业耽误的喜剧天才。他的每一个选择都充满了戏剧性,每一个举动都让人哭笑不得——明明可以靠实力吃饭,却偏偏要靠行为艺术出圈。
但无论如何,聂政用他的生命诠释了什么叫专业精神。在那个礼崩乐坏的年代,他用自己的方式守护着某种近乎偏执的职业操守。这种精神,或许正是当代职场最缺乏的东西。
所以下次当你抱怨工作太累、老板太坑时,不妨想想聂政同志:人家为了工作连命都不要了,你加个班又算什么呢?(当然,这只是玩笑,该下班还是要准时下班,毕竟我们都不是聂政那样的狠人)
最后,让我们用聂政可能说过的一句话来结束本文:杀猪也好,杀人也罢,关键是要专业!——谨以此言,与诸君共勉。
(完)
一、职场新人聂政的困惑:杀人还是杀猪?
年轻的聂政最初可没想过要当什么刺客。这位老兄最早是个屠夫,专业杀猪二十年,手法干净利落,从不拖泥带水。菜市场的大妈们都说:小聂啊,你这刀工,猪肉切得比我家那口子切的葱花还细!
但聂政心里苦啊。每天听着猪的惨叫,闻着血腥味,他总觉得自己的人生不该止步于此。难道我这辈子就只能和猪较劲?某个深夜,聂政望着星空陷入沉思,同样是白刀子进红刀子出,为什么杀猪的就低人一等?杀人的就能名垂青史?
这个哲学问题困扰了聂政很久,直到他遇见了生命中的伯乐——严仲子。这位韩国大夫一眼就相中了聂政的专业技能,觉得此人宰猪如麻,杀起人来想必也不会手软。于是带着黄金美酒前来拜访,把聂政感动得热泪盈眶:知音啊!终于有人懂得欣赏我的刀工了!
二、职业规划:从菜市场到名利场的华丽转身
严仲子的到来让聂政看到了职业发展的新可能。但转行做刺客毕竟是个重大决定,聂政也经历了激烈的思想斗争。
杀人毕竟和杀猪不一样,聂政在日记中写道,杀猪只需要考虑下刀角度和力道,杀人还得考虑政治影响、国际关系、历史评价......但最终,对职业生涯更上一层楼的渴望战胜了顾虑。聂政接受了严仲子的委托,决定刺杀韩国国相侠累。
这里不得不提聂政的职业素养。接受委托后,他没有急着动手,而是先做了详尽的背景调查和市场分析。他发现侠累安保森严,常规刺杀方案成功率太低。于是聂政决定走差异化竞争路线——等侠累主持东孟之会时再动手,因为目标人物在公开场合反而会放松警惕。
这种反其道而行之的策略思维,放在今天绝对能拿个MBA优秀案例。聂政要是活在当代,估计早就是某知名咨询公司的合伙人了。
三、职场礼仪:刺客的自我修养
聂政最让人称道的还不是他的业务能力,而是他那一套独特的刺客礼仪。这位老兄把杀人这件事干出了仪式感,干出了行为艺术的高度。
首先,他坚持杀人也要讲礼貌。在刺杀侠累时,聂政没有选择背后偷袭这种下三滥手段,而是堂堂正正地从大门闯入,一路杀到堂上。史书记载他所击杀者数十人,但每一个都是正面刚,绝不玩阴的。这种光明磊落的作风,简直可以评选战国时期最讲武德刺客。
其次,他注重客户隐私保护。完成任务后,聂政没有急着去领赏,而是先把自己的脸划烂,挖出眼睛,剖腹自杀。这一系列操作看似自虐,实则体现了他对客户信息的严格保密意识——死无对证,绝不连累委托人严仲子。
最绝的是,他连自己的尸体都考虑到了。聂政的姐姐聂荣前来认尸时,看到弟弟这副惨状,不但没有害怕,反而大赞:这是我弟弟!为了不连累我,竟然自毁容貌,真是贴心啊!然后当场气绝身亡,姐弟俩用生命演绎了什么叫全家都是戏精。
四、职场智慧:聂政的KPI考核之道
作为专业人士,聂政对刺杀这件事有着自己的一套KPI考核标准。在他看来,成功的刺杀不仅要完成任务,还要考虑以下几个维度:
1. 社会影响力:普通的刺杀只能叫杀人,高级的刺杀要能震动朝野。聂政这一单直接惊动了韩国上下,连国君都被吓得够呛,影响力指数爆表。
2. 行业标杆:聂政用自己的行动重新定义了专业刺客的标准——不成功便成仁,绝不留下活口。这种职业精神让后来的刺客们压力山大:前辈把标准定这么高,我们还怎么混?
3. 品牌建设:聂政虽然死了,但他的故事被口口相传,品牌价值不降反升。后来的刺客们都想蹭他的IP,动不动就说我要做聂政第二,可见其品牌影响力之深远。
4. 客户满意度:虽然严仲子后来也没落得好下场,但至少在聂政这一环节,客户体验是满分的——目标达成,无后顾之忧,还附赠悲情故事营销素材。
五、职场启示:聂政给现代打工人的忠告
虽然生活在两千多年前,聂政的职业生涯对今天的打工人仍有诸多启示:
1. 专业技能是立身之本:聂政的刀法不是一天练成的,从杀猪到杀人,他始终在打磨自己的核心技术。现代职场人也该如此,不断精进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2. 职业道德决定职业高度:聂政用生命诠释了什么叫职业操守。在现代职场,也许不需要这么极端,但对工作负责、对客户保密的基本职业素养永远不会过时。
3. 差异化竞争是关键:在刺客这个红海市场,聂政靠独特的行事风格脱颖而出。今天的打工人也要学会找到自己的独特价值,避免同质化竞争。
4. 个人品牌需要经营:聂政虽然死了,但他的故事流传千古。在自媒体时代,每个人都需要有意识地经营自己的专业形象和行业口碑。
5. 工作不是生活的全部:最后也是最重要的,聂政的故事告诉我们,别把工作看得太重。该下班时就下班,该摸鱼时就摸鱼,毕竟命只有一条,没必要学聂政那么拼。
六、刺客行业的没落:为什么战国之后再无聂政?
随着历史发展,刺客这个行业逐渐式微。究其原因,大概有以下几点:
1. 市场需求变化:中央集权加强后,政治刺杀的风险收益比急剧下降,甲方爸爸们更倾向于法律手段解决问题。
2. 人才断层:像聂政这样既有专业技能又有职业操守的刺客太难找了,行业整体素质下滑,劣币驱逐良币。
3. 技术迭代:冷兵器时代结束,个人武艺的重要性降低,刺客行业没能跟上科技发展的步伐。
4. 社会保障缺失:没有五险一金,没有退休保障,职业风险又高,年轻人都不愿意入行,导致行业萎缩。
5. 媒体负面报道:史书总是把刺客描写成反面角色,行业形象受损,难以吸引高端人才。
结语:聂政,一个被刺客事业耽误的喜剧演员
回顾聂政的一生,我们会发现这位老兄如果活在今天,绝对是个被刺客事业耽误的喜剧天才。他的每一个选择都充满了戏剧性,每一个举动都让人哭笑不得——明明可以靠实力吃饭,却偏偏要靠行为艺术出圈。
但无论如何,聂政用他的生命诠释了什么叫专业精神。在那个礼崩乐坏的年代,他用自己的方式守护着某种近乎偏执的职业操守。这种精神,或许正是当代职场最缺乏的东西。
所以下次当你抱怨工作太累、老板太坑时,不妨想想聂政同志:人家为了工作连命都不要了,你加个班又算什么呢?(当然,这只是玩笑,该下班还是要准时下班,毕竟我们都不是聂政那样的狠人)
最后,让我们用聂政可能说过的一句话来结束本文:杀猪也好,杀人也罢,关键是要专业!——谨以此言,与诸君共勉。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