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平之战四十年后的一个黄昏,王离站在巨鹿城外的土坡上,望着自己麾下长城军团的营帐连绵数十里,突然打了个响亮的喷嚏。他揉了揉鼻子,暗自嘀咕:“莫不是祖父王翦和父亲王贲在九泉之下骂我?”
此时的他绝不会想到,自己即将以史上最奇葩的方式,把大秦最后一点家当败个精光。
一、将门犬子
王离的祖父王翦,那可是战国时期的“灭国专业户”,先后搞定赵国、楚国,业务能力超强,秦始皇给他发红包发到手软。父亲王贲也不赖,把魏国、齐国收拾得服服帖帖,父子二人堪称大秦帝国的“拆迁办主任”,专拆六国违章建筑。
按理说这么好的基因,王离怎么也得是个“军三代”中的战斗机。可历史这位编剧偏不按套路出牌,给他安排了个喜剧角色。
年轻时的王离在长城军团混资历,主要负责给蒙恬当跟班。蒙恬是谁?那可是把匈奴打得找不着北的狠人,修长城就跟咱们现在拼乐高似的轻松。王离跟着蒙大将军,学会了怎么在塞北吹风不感冒,怎么吃羊肉不膻气,就是没学会怎么打胜仗。
后来赵高这个“职场屠夫”上线,先把蒙恬给“优化”了,王离居然捡漏当上了长城军团的一把手。这事离谱程度堪比现在的实习生突然当上CEO——当然,前提是CEO们都被送去喝毒酒了。
二、巨鹿之围:大型翻车现场
公元前207年,王离带着二十万长城精锐,配合章邯的刑徒军团包围巨鹿。此时的他信心爆棚,感觉自己就是爷爷附体,天天在营帐里研究灭赵后要不要顺便把燕国也收拾了。
章邯是个明白人,劝他:“王将军,咱们围点打援,以逸待劳,等叛军饿得吃土了再收拾他们。”
王离却有自己的小心思:“章邯你个劳改犯管理师懂什么?看我王家祖传灭国大法!”他盘算着要单独拿下巨鹿,好让朝廷那帮人知道,我王离不是靠祖宗吃饭的!
于是战场上出现了滑稽一幕:章邯的部队在后面挖壕沟修工事,王离的部队在前面天天开派对似的挑衅守军。长城军团的战士们也很郁闷——我们在边境吃沙子这么多年,回中原不是该享受生活吗?怎么又要攻城?
此时项羽正带着五万楚军赶来,这位猛人一看秦军的部署就乐了:“章邯是个老狐狸,躲在后面;王离就是个傻狍子,蹦跶在最前面。兄弟们,咱们先收拾傻狍子!”
于是中国战争史上最魔幻的一幕上演了:项羽破釜沉舟,带着部队直接捅向王离的中军大帐。而王离此时在干什么?他正在开军事会议,讨论攻下巨鹿后要不要搞个入城仪式。
当卫兵慌慌张张冲进来报告楚军杀到时,王离的第一反应是:“胡说!章邯的部队在后面,楚军难道是飞过来的?”
他还真猜对了——项羽确实是“飞”过来的,直接绕过章邯打了他的七寸。
三、被俘虏的艺术
王离被俘的过程堪称行为艺术。当时楚军已经杀到营门口,他的亲兵急忙说:“将军快换衣服逃跑!”
王离却犯起了轴劲:“我乃大秦上将,岂能如小贼般逃窜?”他非要穿上最闪亮的铠甲,准备体面地战死沙场。
等穿戴整齐出门一看,傻眼了——楚军已经把他营帐围得跟铁桶似的。项羽骑着乌骓马溜达过来,瞅着这个穿得跟京剧演员似的秦将,乐了:“哟,打扮这么漂亮,是准备给我献舞吗?”
王离本想拔剑自刎,可摸了摸脖子又下不去手。正犹豫着呢,就被楚兵一拥而上捆成了粽子。
后来有学者分析,王离这是遗传了爷爷王翦的“保命智慧”——王翦灭楚时天天跟秦始皇要田要地,就是表明自己只要钱不要权。王离把这招学歪了,变成“只要活不要脸”。
被俘后的王离开启了碎碎念模式,见到项羽就说:“项将军,我祖父和你祖父同是名将啊……”
见到楚军其他将领又说:“其实我对大秦公司的企业文化早就不满了……”
见到炊事班班长都要说:“兄弟,今天饭有点咸啊……”
项羽被烦得不行,又不好杀这个活宝,最后居然把他养起来了!这事在古代极其罕见——敌方主帅被俘通常只有两个结局:砍头或者招降。王离硬是开创了第三个选项:当宠物养着。
四、舌尖上的败军之将
被软禁期间,王离展现了惊人的适应能力。他很快摸清了楚军的伙食规律,发现周三有红烧肉后就每周三必饿一天。
他还跟看守的楚兵打成一片,教他们玩骰子,输了的贴纸条。有次项羽巡营,看见帐篷里一群楚兵脸上贴满纸条,中间坐着王离正在摇骰盅,气得差点拔剑砍人。
最绝的是他居然搞起了美食测评。尝了楚地的酸菜鱼后,他认真点评:“鱼鲜嫩滑,酸菜爽口,就是花椒放多了些。要说做鱼还得是我们关中的做法...”
楚兵忍无可忍:“俘虏就要有俘虏的样子!”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王离理直气壮:“我是美食家,俘虏只是兼职!”
连刘邦后来听说这事都笑喷了:“王离这老小子,打仗不行,吃饭倒是在行。”
五、考古界的谜团
王离的最终结局成了历史之谜。司马迁在《史记》里写得很模糊,只说“虏王离”,后面就没戏份了。
后世学者们吵翻了天:
一派说项羽后来还是把他杀了;
一派说他投降了楚国;
还有一派认为他隐姓埋名跑路了。
最离谱的传说是他逃到岭南卖烧饼去了!据说还发明了“王记烧饼”,口感酥脆,供不应求。这传说显然不靠谱——秦朝那会儿还没有炒锅呢。
不过1983年陕西还真出土了个“王记”陶罐,考古学家们激动了半天,最后发现是西汉晚期的文物,白高兴一场。
六、历史如果有如果
如果王离有朋友圈:
爷爷王翦会留言:“孙子,咱家的脸都被你丢光了!”
父亲王贲:“儿啊,早知道送你学厨艺去了。”
章邯:“猪队友!”
项羽:“周三红烧肉给你加花椒[坏笑]”
刘邦:“来我这吧,管饱!”
可惜历史没有如果。王离用生命告诉我们:不是所有的军三代都能成为名将,有些人注定是来搞笑的。
他的一生仿佛在诠释:天才需要机遇,人才需要努力,而奇葩只需要做自己。
两千年后的今天,我们在史书字里行间依然能看见那个巨鹿战场上的身影——穿着闪亮铠甲,一脸懵逼地被捆成粽子,嘴里还嘟囔着:“我爷爷和你爷爷是同事...”
这或许就是王离留给历史最宝贵的财富:他让我们知道,历史不全是悲壮和残酷,偶尔也会有这种让人哭笑不得的魔幻现实主义剧情。
所以下次你在职场犯错时,想想王离:至少你没把二十万大军赔进去,至少你没被写进史书笑话两千年,至少...周三的红烧肉没人跟你抢。
(完)
此时的他绝不会想到,自己即将以史上最奇葩的方式,把大秦最后一点家当败个精光。
一、将门犬子
王离的祖父王翦,那可是战国时期的“灭国专业户”,先后搞定赵国、楚国,业务能力超强,秦始皇给他发红包发到手软。父亲王贲也不赖,把魏国、齐国收拾得服服帖帖,父子二人堪称大秦帝国的“拆迁办主任”,专拆六国违章建筑。
按理说这么好的基因,王离怎么也得是个“军三代”中的战斗机。可历史这位编剧偏不按套路出牌,给他安排了个喜剧角色。
年轻时的王离在长城军团混资历,主要负责给蒙恬当跟班。蒙恬是谁?那可是把匈奴打得找不着北的狠人,修长城就跟咱们现在拼乐高似的轻松。王离跟着蒙大将军,学会了怎么在塞北吹风不感冒,怎么吃羊肉不膻气,就是没学会怎么打胜仗。
后来赵高这个“职场屠夫”上线,先把蒙恬给“优化”了,王离居然捡漏当上了长城军团的一把手。这事离谱程度堪比现在的实习生突然当上CEO——当然,前提是CEO们都被送去喝毒酒了。
二、巨鹿之围:大型翻车现场
公元前207年,王离带着二十万长城精锐,配合章邯的刑徒军团包围巨鹿。此时的他信心爆棚,感觉自己就是爷爷附体,天天在营帐里研究灭赵后要不要顺便把燕国也收拾了。
章邯是个明白人,劝他:“王将军,咱们围点打援,以逸待劳,等叛军饿得吃土了再收拾他们。”
王离却有自己的小心思:“章邯你个劳改犯管理师懂什么?看我王家祖传灭国大法!”他盘算着要单独拿下巨鹿,好让朝廷那帮人知道,我王离不是靠祖宗吃饭的!
于是战场上出现了滑稽一幕:章邯的部队在后面挖壕沟修工事,王离的部队在前面天天开派对似的挑衅守军。长城军团的战士们也很郁闷——我们在边境吃沙子这么多年,回中原不是该享受生活吗?怎么又要攻城?
此时项羽正带着五万楚军赶来,这位猛人一看秦军的部署就乐了:“章邯是个老狐狸,躲在后面;王离就是个傻狍子,蹦跶在最前面。兄弟们,咱们先收拾傻狍子!”
于是中国战争史上最魔幻的一幕上演了:项羽破釜沉舟,带着部队直接捅向王离的中军大帐。而王离此时在干什么?他正在开军事会议,讨论攻下巨鹿后要不要搞个入城仪式。
当卫兵慌慌张张冲进来报告楚军杀到时,王离的第一反应是:“胡说!章邯的部队在后面,楚军难道是飞过来的?”
他还真猜对了——项羽确实是“飞”过来的,直接绕过章邯打了他的七寸。
三、被俘虏的艺术
王离被俘的过程堪称行为艺术。当时楚军已经杀到营门口,他的亲兵急忙说:“将军快换衣服逃跑!”
王离却犯起了轴劲:“我乃大秦上将,岂能如小贼般逃窜?”他非要穿上最闪亮的铠甲,准备体面地战死沙场。
等穿戴整齐出门一看,傻眼了——楚军已经把他营帐围得跟铁桶似的。项羽骑着乌骓马溜达过来,瞅着这个穿得跟京剧演员似的秦将,乐了:“哟,打扮这么漂亮,是准备给我献舞吗?”
王离本想拔剑自刎,可摸了摸脖子又下不去手。正犹豫着呢,就被楚兵一拥而上捆成了粽子。
后来有学者分析,王离这是遗传了爷爷王翦的“保命智慧”——王翦灭楚时天天跟秦始皇要田要地,就是表明自己只要钱不要权。王离把这招学歪了,变成“只要活不要脸”。
被俘后的王离开启了碎碎念模式,见到项羽就说:“项将军,我祖父和你祖父同是名将啊……”
见到楚军其他将领又说:“其实我对大秦公司的企业文化早就不满了……”
见到炊事班班长都要说:“兄弟,今天饭有点咸啊……”
项羽被烦得不行,又不好杀这个活宝,最后居然把他养起来了!这事在古代极其罕见——敌方主帅被俘通常只有两个结局:砍头或者招降。王离硬是开创了第三个选项:当宠物养着。
四、舌尖上的败军之将
被软禁期间,王离展现了惊人的适应能力。他很快摸清了楚军的伙食规律,发现周三有红烧肉后就每周三必饿一天。
他还跟看守的楚兵打成一片,教他们玩骰子,输了的贴纸条。有次项羽巡营,看见帐篷里一群楚兵脸上贴满纸条,中间坐着王离正在摇骰盅,气得差点拔剑砍人。
最绝的是他居然搞起了美食测评。尝了楚地的酸菜鱼后,他认真点评:“鱼鲜嫩滑,酸菜爽口,就是花椒放多了些。要说做鱼还得是我们关中的做法...”
楚兵忍无可忍:“俘虏就要有俘虏的样子!”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王离理直气壮:“我是美食家,俘虏只是兼职!”
连刘邦后来听说这事都笑喷了:“王离这老小子,打仗不行,吃饭倒是在行。”
五、考古界的谜团
王离的最终结局成了历史之谜。司马迁在《史记》里写得很模糊,只说“虏王离”,后面就没戏份了。
后世学者们吵翻了天:
一派说项羽后来还是把他杀了;
一派说他投降了楚国;
还有一派认为他隐姓埋名跑路了。
最离谱的传说是他逃到岭南卖烧饼去了!据说还发明了“王记烧饼”,口感酥脆,供不应求。这传说显然不靠谱——秦朝那会儿还没有炒锅呢。
不过1983年陕西还真出土了个“王记”陶罐,考古学家们激动了半天,最后发现是西汉晚期的文物,白高兴一场。
六、历史如果有如果
如果王离有朋友圈:
爷爷王翦会留言:“孙子,咱家的脸都被你丢光了!”
父亲王贲:“儿啊,早知道送你学厨艺去了。”
章邯:“猪队友!”
项羽:“周三红烧肉给你加花椒[坏笑]”
刘邦:“来我这吧,管饱!”
可惜历史没有如果。王离用生命告诉我们:不是所有的军三代都能成为名将,有些人注定是来搞笑的。
他的一生仿佛在诠释:天才需要机遇,人才需要努力,而奇葩只需要做自己。
两千年后的今天,我们在史书字里行间依然能看见那个巨鹿战场上的身影——穿着闪亮铠甲,一脸懵逼地被捆成粽子,嘴里还嘟囔着:“我爷爷和你爷爷是同事...”
这或许就是王离留给历史最宝贵的财富:他让我们知道,历史不全是悲壮和残酷,偶尔也会有这种让人哭笑不得的魔幻现实主义剧情。
所以下次你在职场犯错时,想想王离:至少你没把二十万大军赔进去,至少你没被写进史书笑话两千年,至少...周三的红烧肉没人跟你抢。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