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刘焉:三国最被低估的“鸡贼”老板-《笑谈历史名人》

  说起三国创业天团,大家第一时间想到的肯定是曹操、刘备、孙权这几位顶流。但今天咱们要聊的这位,那可是三国乱世中最早发现财富密码的“躺平”大师——刘焉。

  这位老兄堪称三国版的“闷声发大财”代言人。当别人还在中原打生打死的时候,他早就找了个风水宝地,过上了“关起门来当土皇帝”的逍遥日子。您要是不信,且听我慢慢道来这位“鸡贼”老板的骚操作。

  一、老刘的“职场顿悟”

  刘焉的起点可不低,人家是正儿八经的汉室宗亲,根正苗红。在洛阳当官当得好好的,眼看着朝廷一天比一天乱,外戚和太监打得不可开交,这位老兄一拍脑门:“这破班谁爱上谁上,老子不陪你们玩了!”

  《三国志》里记载得明明白白,刘焉上了一道奏折,核心思想就一句话:“各地的刺史、太守都靠行贿买官,坑害百姓,导致天下大乱。应该选派清廉的重臣去担任州牧,镇守四方。”

  这话说得冠冕堂皇,不知道的还以为他多么忧国忧民呢。结果您猜怎么着?奏折一上,他立马给自己安排了个交州牧的职位。交州在哪?就是现在的广东、广西一带,在当时可是标准的“偏远地区,交通不便”。

  有意思的是,他正要出发呢,听人说益州(四川)那边有天子之气,立马改主意了:“那什么,我还是去益州吧!”

  您品,您细品,这像极了现在的职场老油条,一边在会议上义正词严地说“我觉得这个艰苦的岗位更需要我”,一边早就打听好了哪个分公司油水多、哪个部门最清闲。

  二、“关门打狗”之计

  刘焉到了益州,那可真是如鱼得水。当时的益州可不是后来的“天府之国”,那叫一个乱:地方豪强横行,土匪流寇遍地。

  要换别人,肯定得焦头烂额。可咱们刘老板不慌不忙,使出了一招“借力打力”。他先是热情洋溢地邀请流亡到益州的南阳、三辅等地的百姓参军,美其名曰“为民请命”,组建了一支“东州兵”。

  然后呢?精彩的就来了:他利用这支外来军队,狠狠地收拾了本地的豪强。这就好比现在的公司老板,专门招聘一批外来高管,把那些不服管的老员工收拾得服服帖帖。

  最绝的是,他找了个莫须有的罪名,处死了益州本地的豪强代表王咸、李权等十多人。这一下子就树立了威信,简单粗暴,但极其有效。

  这一通操作下来,益州本地势力被收拾得服服帖帖。刘老板得意地在心里哼起了小曲:“在我的地盘这儿,你就得听我的儿~”

  三、“道路施工”的妙用

  刘焉在益州站稳脚跟后,又使出了一招神来之笔:把通往关中的道路给整瘫痪了!

  《三国志》记载:“焉务修保塞通障,不与人往来。”翻译成大白话就是:刘老板专心致志地修堡垒、设关卡,就是不跟外界来往。

  您可别小看这一招,这在当时可是标准的“闭关锁国”政策。路一断,朝廷的使者进不来,外面的军队打不进来,益州瞬间成了独立王国。

  这操作,像极了现在有些人,工作群里装死,邮件已读不回,电话永远在忙。你以为他在努力工作,其实人家早就摸鱼摸出了新境界。

  更绝的是,刘焉还借口米贼(张鲁)作乱,把官方驿道也给断了。这一下,连朝廷都拿他没辙——不是我不汇报工作,是路不通啊!

  从此以后,刘焉在益州关起门来当起了土皇帝,小日子过得那叫一个滋润。中原打得天翻地覆,他在四川吃香喝辣,时不时还感慨一句:“唉,外面的兄弟们太不容易了!”然后美滋滋地抿了一口小酒。

  四、“天子之气”的营销学

  刘焉为什么非要选择益州?除了地理优势,还有一个重要原因——他听人说益州有天子之气。

  这“天子之气”到底是什么玩意儿?说白了就是营销噱头。就像现在的房产广告,动不动就说“龙脉之地,风水宝地”,其实都是为了抬价。

  刘焉深谙此道。他不仅信了这个说法,还到处宣传,搞得大家都觉得益州这地方不一般。这就好比现在的网红带货,先造势,再收割。

  他还真在绵竹造了不少乘舆车具,整整一千多辆。这是什么概念?差不多就是现在的土豪定制了一车队劳斯莱斯,就差在车上贴“我是皇帝”了。

  可惜的是,装逼遭雷劈。兴平元年,一场天火把他的宫室、车具烧得一干二净,只好把治所迁到成都。刘焉这下傻眼了,又气又羞,背疮发作,一命呜呼。

  这就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营销可以,但别太过分,否则容易翻车。

  五、“鸡贼”父亲的烦恼

  别看刘焉在外面威风八面,在家里可是头疼得很。他有四个儿子:刘范、刘诞、刘瑁、刘璋。前三个都在朝廷当官,只有小儿子刘璋跟在身边。

  按理说,这安排挺完美:鸡蛋不放在一个篮子里,无论哪边得势,刘家都能延续香火。可人算不如天算,马腾造反时,刘范、刘诞受到牵连,都被处死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刘焉这下傻眼了,本想多方下注,结果赔了个底朝天。这就像现在有些家长,大儿子送去学金融,二儿子送去学计算机,指望着总有一个能出息,结果俩孩子都跑去搞艺术了。

  痛失爱子的刘焉悲愤交加,这时候又传来消息:刘瑁得了狂疾。好家伙,这是要断他老刘家的根啊!

  所以说啊,这做人不能太“鸡贼”,有时候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

  六、躺平大师的遗产

  刘焉虽然死了,但他给儿子刘璋留下了一个完整的独立王国——益州。这份家底厚实到什么程度呢?厚实到后来刘备为了抢这块地盘,脸都不要了,演了一出“借荆州不还”的大戏。

  刘璋这个憨憨儿子,完美诠释了“富不过三代”的道理。老爹辛辛苦苦打下的基业,他倒好,先是引狼入室把刘备请进来,然后被刘备反客为主,直接把家业给抢了。

  估计刘焉在九泉之下得知这个消息,能气得活过来:“老子辛辛苦苦躺平赚来的家业,就这么被你个败家子给送了?”

  不过话说回来,刘焉虽然“鸡贼”,但他的确开创了三国的“割据模式”。后来的曹操、刘备、孙权,多多少少都在模仿他的套路:找个好地方,关起门来发展,伺机而动。

  只是他们演技更好,口号更响,不像刘焉这么直白罢了。

  尾声:被低估的三国“躺平”学大师

  回顾刘焉的一生,你会发现这老兄简直是个人精。他最早嗅到了乱世的气息,最早找到了安全的避风港,最早实现了“关起门来当大王”的梦想。

  他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不一定非要打打杀杀才能成功,有时候选择比努力更重要。在正确的时间,选择正确的地点,用正确的方式躺平,也是一种大智慧。

  虽然他最后家业被败家儿子给送了,但他的“躺平”艺术,他的“鸡贼”智慧,依然值得我们在忙碌的现代生活中细细品味。

  所以下次当你在职场中感到疲惫时,不妨想想刘焉——这位三国最早的“躺平”大师,也许能给你一些启发:该摸鱼时且摸鱼,该躺平时就躺平,毕竟,健康快乐地活着,才是人生最大的赢家,不是吗?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