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秋华走进旁边那间用厚厚玻璃隔开的录音间,戴上监听耳机,微微开嗓后冲控制室这边比了个OK的手势。
录音间里异常安静,只有自己轻微的呼吸声和心跳在耳边回响。
她闭上双眼,努力将外界的一切干扰隔绝,调整着呼吸的节奏,脑海中只剩下那段早已烂熟于心的旋律和歌词。
几秒后,她猛地睁开眼,眸中尽是专注与坚定。
“我愿变成一颗恒星,守护海底的蜂鸣……”
控制室里,李若荀站在肖孟齐身后不远处,静静地听着。
卓秋华的音色确实很特别,带着一种磨砂般的质感,又蕴含着清亮的核心。
李若荀早就知道她技术不错,此刻现场听,果然气息稳定,混声技巧也相当娴熟流畅。
“刚刚‘趁现在还有期待’那一句,结尾的情绪可以再往上推一点,试着做一个渐强处理,从期待到呐喊的感觉,会不会更有冲击力?”
李若荀提出一些细节上的建议。
卓秋华点了点头,表示明白。
“还有,几处转音的地方,我觉得可以尝试变换一下共鸣腔体,让声音进入不同的声区,这样处理能增加声音的动态和层次感,听起来不会那么平。”
肖孟齐也适时开口,他的要求则更偏向技术层面,语气直接。
“这句不行。”
他指着波形图上的某一处。
“你上一句的胸声用得有点多了,导致这一句的气息和位置没能及时转换过来,声音有点挤压感。放松一点,注意气息的支撑和声音焦点。”
“再来一遍。”
卓秋华没有丝毫不耐,反而精神更加集中。
她按照两人的指导,调整着自己的气息、发声位置还有情感投入。
一遍,两遍……
她感觉自己正在被一种前所未有的力量推动着,不断突破着以往的演唱习惯。
这种感觉太奇妙了。
她以前录歌,虽然也有录音师和制作人,但从未有过像今天这样的体验。
肖孟齐和李若荀,一个从技术层面把控全局,一个从艺术感觉和情绪表达上精益求精,两人配合默契,对每一个字、每一句的气息、音准、情感都进行如此精细又准确的打磨。
不是说以前的录音师混日子,而是这两位不仅能敏锐地指出问题所在,更能清晰地告诉她应该“如何做”,应该“怎样改变”,用什么样的方法和细节,能让这一句演唱瞬间提升质感。
他们就像是两位顶级的声乐导师一样。
而卓秋华自身的声乐技术功底,其实足以支撑她完成这些要求。
只是过去,她更多是凭借着自己的乐感和唱商在摸索,很多细节的处理难免粗糙不到位。
此刻,在这样的的精准指导下,她清晰地感受到,那些以前觉得模糊的细节,原来应该这样做,如此才能和歌词契合,和情感共鸣。
这哪里是在录歌?
这分明就是一堂价值连城的大师课嘛!
肖孟齐这时候倒是真的有些惊讶了,甚至可以说是刮目相看。
一方面,是因为卓秋华。
作为在业内浸淫多年的资深音乐制作人,听歌就是他的工作,他当然听过卓秋华以前的作品。
那些歌,怎么说呢,总觉得……差了点什么,缺乏辨识度和亮点,像是隔着一层薄膜,不够抓人。
可刚才录音间里传出的歌声,和他印象中的卓秋华简直判若两人。
或许,是这首歌的缘故?
肖孟齐暗自思忖。
这首由李若荀创作的歌曲,对演唱者的音域和技巧要求都相当高。
但偏偏,这首歌的音区,尤其是那些需要力量和情感层层递进的高音部分,竟然完美地契合了卓秋华的嗓音特质,将她音色中最核心、最华彩的那部分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简直让人听得酣畅淋漓!
而另一份惊叹,则毫无疑问地投向了站在他不远处的李若荀。
这是他第一次和这位话题中心的年轻偶像在工作上产生交集。
通过李若荀那几句看似温和,实则一针见血的指导,肖孟齐几乎可以百分之百地确定,这个人敏锐的乐感,对情绪的细微把握,都展现出一种远超他年龄和偶像身份的专业素养。
也就是所谓的唱商,简直是天赋异禀!
更不用说,从他指导卓秋华的那些具体建议来看,李若荀本人也必然具备相当扎实的声乐技术功底。
肖孟齐几乎可以预见,只要他不走弯路,假以时日,这绝对会是华语乐坛一颗冉冉升起、光芒万丈的新星。
终于,当最后一个音符落下。
肖孟齐将完整的录音从头到尾仔细听了一遍,缓缓摘下耳机,脸上露出了满意笑容。
这个完成度,甚至可以说是大大超出了他最初的预期!
录音间里,卓秋华轻轻摘下监听耳机,长长地呼出了一口气,带着一丝如释重负的疲惫。
虽然身体被掏空,但精神上却异常亢奋!
她清晰地感觉到,自己这次录音的收获,远比过去任何一次都要大得多!
她推开厚重的隔音门走了出来,心中那份感激之情再也按捺不住,快步走到两人面前郑重地鞠了一躬:
“肖老师,李老师,谢谢你们!真的……太感谢了!”
李若荀见状,连忙摆了摆手,似乎有些不好意思。
“秋华姐客气了,这本来就是工作嘛,你也不是没付钱。”
他刻意用轻松的语气,想淡化这份郑重其事的感谢。
卓秋华却明白他的好意,内心更加感激,表情依旧严肃而郑重。
在她看来,这份指导的价值,绝非金钱可以衡量,简直是千金难买!
目送着卓秋华带着满心的激动与感激离开,录音室的门缓缓合上,隔绝了外界的喧嚣。
肖孟齐转过身,看向李若荀,脸上的笑容更加真切了几分,眼中带着明显的欣赏:
“好了,她的部分完美收工。那接下来,咱们来具体聊聊你这张专辑的细节吧。”
他指了指旁边的沙发,示意李若荀坐下谈。
录音间里异常安静,只有自己轻微的呼吸声和心跳在耳边回响。
她闭上双眼,努力将外界的一切干扰隔绝,调整着呼吸的节奏,脑海中只剩下那段早已烂熟于心的旋律和歌词。
几秒后,她猛地睁开眼,眸中尽是专注与坚定。
“我愿变成一颗恒星,守护海底的蜂鸣……”
控制室里,李若荀站在肖孟齐身后不远处,静静地听着。
卓秋华的音色确实很特别,带着一种磨砂般的质感,又蕴含着清亮的核心。
李若荀早就知道她技术不错,此刻现场听,果然气息稳定,混声技巧也相当娴熟流畅。
“刚刚‘趁现在还有期待’那一句,结尾的情绪可以再往上推一点,试着做一个渐强处理,从期待到呐喊的感觉,会不会更有冲击力?”
李若荀提出一些细节上的建议。
卓秋华点了点头,表示明白。
“还有,几处转音的地方,我觉得可以尝试变换一下共鸣腔体,让声音进入不同的声区,这样处理能增加声音的动态和层次感,听起来不会那么平。”
肖孟齐也适时开口,他的要求则更偏向技术层面,语气直接。
“这句不行。”
他指着波形图上的某一处。
“你上一句的胸声用得有点多了,导致这一句的气息和位置没能及时转换过来,声音有点挤压感。放松一点,注意气息的支撑和声音焦点。”
“再来一遍。”
卓秋华没有丝毫不耐,反而精神更加集中。
她按照两人的指导,调整着自己的气息、发声位置还有情感投入。
一遍,两遍……
她感觉自己正在被一种前所未有的力量推动着,不断突破着以往的演唱习惯。
这种感觉太奇妙了。
她以前录歌,虽然也有录音师和制作人,但从未有过像今天这样的体验。
肖孟齐和李若荀,一个从技术层面把控全局,一个从艺术感觉和情绪表达上精益求精,两人配合默契,对每一个字、每一句的气息、音准、情感都进行如此精细又准确的打磨。
不是说以前的录音师混日子,而是这两位不仅能敏锐地指出问题所在,更能清晰地告诉她应该“如何做”,应该“怎样改变”,用什么样的方法和细节,能让这一句演唱瞬间提升质感。
他们就像是两位顶级的声乐导师一样。
而卓秋华自身的声乐技术功底,其实足以支撑她完成这些要求。
只是过去,她更多是凭借着自己的乐感和唱商在摸索,很多细节的处理难免粗糙不到位。
此刻,在这样的的精准指导下,她清晰地感受到,那些以前觉得模糊的细节,原来应该这样做,如此才能和歌词契合,和情感共鸣。
这哪里是在录歌?
这分明就是一堂价值连城的大师课嘛!
肖孟齐这时候倒是真的有些惊讶了,甚至可以说是刮目相看。
一方面,是因为卓秋华。
作为在业内浸淫多年的资深音乐制作人,听歌就是他的工作,他当然听过卓秋华以前的作品。
那些歌,怎么说呢,总觉得……差了点什么,缺乏辨识度和亮点,像是隔着一层薄膜,不够抓人。
可刚才录音间里传出的歌声,和他印象中的卓秋华简直判若两人。
或许,是这首歌的缘故?
肖孟齐暗自思忖。
这首由李若荀创作的歌曲,对演唱者的音域和技巧要求都相当高。
但偏偏,这首歌的音区,尤其是那些需要力量和情感层层递进的高音部分,竟然完美地契合了卓秋华的嗓音特质,将她音色中最核心、最华彩的那部分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简直让人听得酣畅淋漓!
而另一份惊叹,则毫无疑问地投向了站在他不远处的李若荀。
这是他第一次和这位话题中心的年轻偶像在工作上产生交集。
通过李若荀那几句看似温和,实则一针见血的指导,肖孟齐几乎可以百分之百地确定,这个人敏锐的乐感,对情绪的细微把握,都展现出一种远超他年龄和偶像身份的专业素养。
也就是所谓的唱商,简直是天赋异禀!
更不用说,从他指导卓秋华的那些具体建议来看,李若荀本人也必然具备相当扎实的声乐技术功底。
肖孟齐几乎可以预见,只要他不走弯路,假以时日,这绝对会是华语乐坛一颗冉冉升起、光芒万丈的新星。
终于,当最后一个音符落下。
肖孟齐将完整的录音从头到尾仔细听了一遍,缓缓摘下耳机,脸上露出了满意笑容。
这个完成度,甚至可以说是大大超出了他最初的预期!
录音间里,卓秋华轻轻摘下监听耳机,长长地呼出了一口气,带着一丝如释重负的疲惫。
虽然身体被掏空,但精神上却异常亢奋!
她清晰地感觉到,自己这次录音的收获,远比过去任何一次都要大得多!
她推开厚重的隔音门走了出来,心中那份感激之情再也按捺不住,快步走到两人面前郑重地鞠了一躬:
“肖老师,李老师,谢谢你们!真的……太感谢了!”
李若荀见状,连忙摆了摆手,似乎有些不好意思。
“秋华姐客气了,这本来就是工作嘛,你也不是没付钱。”
他刻意用轻松的语气,想淡化这份郑重其事的感谢。
卓秋华却明白他的好意,内心更加感激,表情依旧严肃而郑重。
在她看来,这份指导的价值,绝非金钱可以衡量,简直是千金难买!
目送着卓秋华带着满心的激动与感激离开,录音室的门缓缓合上,隔绝了外界的喧嚣。
肖孟齐转过身,看向李若荀,脸上的笑容更加真切了几分,眼中带着明显的欣赏:
“好了,她的部分完美收工。那接下来,咱们来具体聊聊你这张专辑的细节吧。”
他指了指旁边的沙发,示意李若荀坐下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