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晓的心口像是被什么东西堵住了。
爱都有期限啊……
李若荀写这句歌词,或许是联想到了自己的母亲和粉丝。
不过对自己来说,爱有期限,却是因为父母亲人的离世。
自此后,他再也不曾拥有爱了。
“然而,如果仅仅停留在这里,那这首歌也不过是一首高级的丧歌罢了。”
“但李若荀显然没有止步于此。”
何宇话锋一转,眼中闪过一丝赞赏。
“副歌中紧接着的那句‘人对爱和永远,应该有幻觉’,在我看来,是这首歌的点睛之笔,也是它最富力量的地方!”
“它以一种存在主义式的勇气,巧妙地重构了希望。”
“它承认了现实的残酷,承认了爱会消逝,永远并不存在,但它依然告诉你,你应该对这些抱有‘幻觉’。”
“这种‘幻觉’不是自欺欺人,而是一种主动的选择,一种精神上的自我构建。”
“就像歌里唱的‘看昙花多美’。
“昙花一现,美得惊心动魄,但也短暂得令人扼腕。”
“我们都知道它会迅速凋零,但我们依然会为它那一刹那的极致绽放而惊叹感动。”
“这瞬间的美,本身就是一种意义,一种对虚无的抵抗,一种对生命荒诞性的反击。”
金晓怔怔地听着。
清醒地知道一切终将逝去,却依然选择去相信,去感受,去投入……
这需要多大的勇气?
他下意识地攥紧了手心,指甲浅浅地嵌入掌肉。
他想,自己或许就是因为从小就失去了父母亲人,那种突如其来的、彻底的消失,像一道无法愈合的伤疤,让他对任何形式的“失去”都怀着深深的恐惧。
所以,他才缺乏了何宇口中那种勇气吧。
像一只受惊的蜗牛,把自己蜷缩在坚硬的壳里,被日复一日的单调与麻木困在原地,不敢伸出触角去碰触这个美丽却也残酷的世界。
拒绝改变,也拒绝与人接触。
屏幕里的何宇微微动了动身体,调整了一下坐姿
“说完了歌词的哲思,我们再来谈谈这首歌的音乐制作,以及李若荀的演绎。”
“这首歌的作曲,主要以钢琴和弦乐为基底,旋律听起来舒缓、流畅,但细品之下,又带着一种暗流涌动的力量感,和歌词的哲理性形成了非常好的互补。”
“编曲方面,更是可圈可点!不愧是月耀的金牌制作人肖孟齐。”
“它以钢琴为主导,干净、纯粹。”
“然后,恰到好处地加入了一些弦乐和若有似无的电子音效,营造出一种非常空灵,甚至可以说是宏大的空间感。”
“仿佛是从宇宙的视角,在静静地凝视着人间发生的一切悲欢离合。”
“副歌部分的鼓点,节奏非常轻巧,并没有使用传统意义上那种厚重的鼓点去烘托情绪,这就非常贴合‘路过’这个主题的轻盈感,避免了过度沉重,让整首歌在深刻之余,又不失一份洒脱。”
“而最让我欣赏的一点是,整首歌的配器都非常极简,没有过多花哨的技巧堆砌。”
何宇点了点头,显然是作为音乐人,对这个处理十分满意。
或者说,很符合他的审美。
“整首歌的配器都非常极简,没有过多花哨的技巧堆砌。”
“这种处理方式,反而最大程度地突出了李若荀的人声。”
“他声音里那种独特的质感,那种清澈中带着易碎感,脆弱中又透着韧性的音色之美,在这首歌里,可以说是被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
“当然了,”何宇笑了笑,表情轻松了些,“这只是我自己的解读。”
“我也看到,这首歌发布之后,很多听众的感受也是五花八门,甚至有些观点是相互冲突的。”
“有人从中读解出了我刚才提到的那种存在主义式的勇敢和浪漫,但也有人觉得,这首歌的底色依然是悲观和虚无的。”
“我觉得,这恰恰是一部好作品能够带给我们的思考。”
“真正优秀的作品,它从来不屑于给你一个标准答案,而是像一面镜子,邀请每一个听众,在那些旋律和词句中,去反观我们自身,去映照出我们内心深处的困惑、渴望与挣扎。”
金晓不自觉地点了点头,深以为然
何宇清了清嗓子。
“所以,如果要我来总结的话,《路过人间》这首歌的歌词,就像一把锋利却不致命的小刀。”
“它温柔地剖开了我们日常生活中那些温情脉脉的情感表象,将爱与生命的短暂性、矛盾性,赤裸裸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但它并没有止步于解构,更没有因此而陷入绝望。”
“它用一种极具诗意的语言,和一种近乎克制的演绎方式,试图教会我们,如何与生命的无常和解,如何在认清了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承认短暂,我们才能更懂得珍惜。”
“看透无常,我们却依旧仍敢去深爱。”
“或许,这才是我们这些现代人,在面对无处不在的虚无感时,所能做出的最温柔,也最强大的抵抗。”
“在李若荀的诠释下,每一个‘路过人间’的瞬间,都因为它的短暂而显得弥足珍贵,都因为那些无法避免的遗憾而显得更加完整。”
最后,何宇将话题绕回到李若荀身上:
“所以,我不得不承认,至少在我个人看来,李若荀,真的是当今乐坛,少有的能够将歌曲的流行性与思想性,结合得如此出色,如此动人的歌手!”
“他才十八岁吧,真的是英雄出少年。”
何宇咂了咂嘴,少有的在视频里出现了一些羡慕的情绪。
但随即反应过来,摆着手笑了两声:
“哈哈,你们又要说我尬吹李若荀了,真没有,真心的!”
“李若荀绝对是世界送给我们乐坛最大的礼物。”
“如果他一直能保持这样的势头,这样的创作力下去,未来会是他的天下!”
何宇丝毫不吝惜自己的赞美。
爱都有期限啊……
李若荀写这句歌词,或许是联想到了自己的母亲和粉丝。
不过对自己来说,爱有期限,却是因为父母亲人的离世。
自此后,他再也不曾拥有爱了。
“然而,如果仅仅停留在这里,那这首歌也不过是一首高级的丧歌罢了。”
“但李若荀显然没有止步于此。”
何宇话锋一转,眼中闪过一丝赞赏。
“副歌中紧接着的那句‘人对爱和永远,应该有幻觉’,在我看来,是这首歌的点睛之笔,也是它最富力量的地方!”
“它以一种存在主义式的勇气,巧妙地重构了希望。”
“它承认了现实的残酷,承认了爱会消逝,永远并不存在,但它依然告诉你,你应该对这些抱有‘幻觉’。”
“这种‘幻觉’不是自欺欺人,而是一种主动的选择,一种精神上的自我构建。”
“就像歌里唱的‘看昙花多美’。
“昙花一现,美得惊心动魄,但也短暂得令人扼腕。”
“我们都知道它会迅速凋零,但我们依然会为它那一刹那的极致绽放而惊叹感动。”
“这瞬间的美,本身就是一种意义,一种对虚无的抵抗,一种对生命荒诞性的反击。”
金晓怔怔地听着。
清醒地知道一切终将逝去,却依然选择去相信,去感受,去投入……
这需要多大的勇气?
他下意识地攥紧了手心,指甲浅浅地嵌入掌肉。
他想,自己或许就是因为从小就失去了父母亲人,那种突如其来的、彻底的消失,像一道无法愈合的伤疤,让他对任何形式的“失去”都怀着深深的恐惧。
所以,他才缺乏了何宇口中那种勇气吧。
像一只受惊的蜗牛,把自己蜷缩在坚硬的壳里,被日复一日的单调与麻木困在原地,不敢伸出触角去碰触这个美丽却也残酷的世界。
拒绝改变,也拒绝与人接触。
屏幕里的何宇微微动了动身体,调整了一下坐姿
“说完了歌词的哲思,我们再来谈谈这首歌的音乐制作,以及李若荀的演绎。”
“这首歌的作曲,主要以钢琴和弦乐为基底,旋律听起来舒缓、流畅,但细品之下,又带着一种暗流涌动的力量感,和歌词的哲理性形成了非常好的互补。”
“编曲方面,更是可圈可点!不愧是月耀的金牌制作人肖孟齐。”
“它以钢琴为主导,干净、纯粹。”
“然后,恰到好处地加入了一些弦乐和若有似无的电子音效,营造出一种非常空灵,甚至可以说是宏大的空间感。”
“仿佛是从宇宙的视角,在静静地凝视着人间发生的一切悲欢离合。”
“副歌部分的鼓点,节奏非常轻巧,并没有使用传统意义上那种厚重的鼓点去烘托情绪,这就非常贴合‘路过’这个主题的轻盈感,避免了过度沉重,让整首歌在深刻之余,又不失一份洒脱。”
“而最让我欣赏的一点是,整首歌的配器都非常极简,没有过多花哨的技巧堆砌。”
何宇点了点头,显然是作为音乐人,对这个处理十分满意。
或者说,很符合他的审美。
“整首歌的配器都非常极简,没有过多花哨的技巧堆砌。”
“这种处理方式,反而最大程度地突出了李若荀的人声。”
“他声音里那种独特的质感,那种清澈中带着易碎感,脆弱中又透着韧性的音色之美,在这首歌里,可以说是被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
“当然了,”何宇笑了笑,表情轻松了些,“这只是我自己的解读。”
“我也看到,这首歌发布之后,很多听众的感受也是五花八门,甚至有些观点是相互冲突的。”
“有人从中读解出了我刚才提到的那种存在主义式的勇敢和浪漫,但也有人觉得,这首歌的底色依然是悲观和虚无的。”
“我觉得,这恰恰是一部好作品能够带给我们的思考。”
“真正优秀的作品,它从来不屑于给你一个标准答案,而是像一面镜子,邀请每一个听众,在那些旋律和词句中,去反观我们自身,去映照出我们内心深处的困惑、渴望与挣扎。”
金晓不自觉地点了点头,深以为然
何宇清了清嗓子。
“所以,如果要我来总结的话,《路过人间》这首歌的歌词,就像一把锋利却不致命的小刀。”
“它温柔地剖开了我们日常生活中那些温情脉脉的情感表象,将爱与生命的短暂性、矛盾性,赤裸裸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但它并没有止步于解构,更没有因此而陷入绝望。”
“它用一种极具诗意的语言,和一种近乎克制的演绎方式,试图教会我们,如何与生命的无常和解,如何在认清了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承认短暂,我们才能更懂得珍惜。”
“看透无常,我们却依旧仍敢去深爱。”
“或许,这才是我们这些现代人,在面对无处不在的虚无感时,所能做出的最温柔,也最强大的抵抗。”
“在李若荀的诠释下,每一个‘路过人间’的瞬间,都因为它的短暂而显得弥足珍贵,都因为那些无法避免的遗憾而显得更加完整。”
最后,何宇将话题绕回到李若荀身上:
“所以,我不得不承认,至少在我个人看来,李若荀,真的是当今乐坛,少有的能够将歌曲的流行性与思想性,结合得如此出色,如此动人的歌手!”
“他才十八岁吧,真的是英雄出少年。”
何宇咂了咂嘴,少有的在视频里出现了一些羡慕的情绪。
但随即反应过来,摆着手笑了两声:
“哈哈,你们又要说我尬吹李若荀了,真没有,真心的!”
“李若荀绝对是世界送给我们乐坛最大的礼物。”
“如果他一直能保持这样的势头,这样的创作力下去,未来会是他的天下!”
何宇丝毫不吝惜自己的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