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3章 最理想的自我-《当塌房偶像发刀:全网哭着求治愈》

  得到许可,李若荀向众人歉意地笑了笑,抛开他们的目光,转身独自走向了不远处的一块山石,坐了下来。

  陈思月快步想跟上去,却被他制止了。

  他就这样独自一人坐在山石上,背对着喧闹的剧组,眺望着远方层层叠叠的青黛色山峦。

  这是他第一次遇到这样的挑战。

  以往,他只要通过系统,基于剧本、人物小传和自己的理解,就能演绎出一个无限贴近于人物设定的角色。

  但这个无限贴近,贴近的是他的理解。

  而这次,他的理解似乎与导演的感觉产生了出入。

  李若荀无奈笑笑,心想也只有耿星汉这种对一个色号都精益求精的“疯子”才会这么难以满足吧?

  他放弃了再去揣摩和演绎,而是选择了另一种更笨拙的方式,直接住进了剧组为林守山搭建的家里。

  那本就是村里一户久无人居的旧屋,被道具组按照剧本的描述,改造成了林守山生活的地方。

  屋子不大,泥墙木梁,简陋,却井然有序。

  桌上铺着几张泛黄的的纸,这是林守山自己做的纸。

  故事的背景设定在九十年代,商品经济的浪潮尚未完全席卷这座被群山环抱的村落。

  林守山贫穷,而村子与外界的通路又被崎岖的山路阻断,偶尔才能弄到一些纸。

  因此,他画画所用的大部分纸张都是自制的。

  不只是纸。

  笔筒里插着的画笔,也是如此。

  有竹制的,有木制的,甚至还有骨质的。笔毫更是就地取材,山兔的软毛,黄鼠狼的尾尖。

  如果真有这么一个林守山,李若荀似乎能看到他在一大堆收集来的毛发中,细心挑选出长度粗细弹性合适的笔锋的样子。

  墙角堆着几块颜色各异的石头,旁边放着石臼和木槌。

  还有桌上那些颜料,赭石的红,孔雀石的绿,蓼蓝的靛……它们被分门别类地装在小陶罐里。

  当然了,这些都是道具组和耿星汉布置的道具。

  但在耿星汉吹毛求疵的要求下,宛如真实的一样。

  李若荀站在这间屋子中央,环顾着这一切。

  然后他伸出手,拿起一支木制的画笔,在粗糙的纸上,任由笔锋游走。

  “小荀!你疯了?!”

  当陈思月提着饭盒找到这里时,听完李若荀打算住在这里的决定后,她整个人都快炸了。

  “住这里?你看看这都什么条件!”

  她指着那张只能算是一块木板的床,声音都拔高了八度。

  “没电没网没热水,现在是夏天,但晚上山里多冷你知道吗?这要是生病了怎么办?耿星汉他到底想干什么?这也太欺负人了!”

  她气得口不择言。

  在她看来,李若荀就是太善良,太敬业,才会一次次地被人提出这种离谱的要求。

  李若荀放下笔,回头对她笑了笑:

  “思月姐,不关星汉哥的事,是我自己的问题。我没找到感觉,我对这个故事,这个人物的理解还不够深入。他也没要求我住这儿,是我自己想这么做。”

  “你有什么问题?你的演技全剧组谁不夸?是他自己要的感觉太玄乎,表达不出来,凭什么让你来遭这个罪?”

  陈思月越说越心疼,看着李若荀那张在昏暗光线下精致的脸,鼻头都酸了。

  他不该在这种地方的!

  啊啊啊自家艺人是不是太单纯了,又被人卖了还帮着数钱?

  “真的不是,”李若荀摇了摇头,“我没找到林守山。所以,我想在他生活的地方感受他。”

  这话带着一种演员特有的执着痴迷,又和他身上那种忧郁的气质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让陈思月满腔的怒火瞬间被浇熄了一半。

  她张了张嘴,却发现任何劝说的话语在这样纯粹的决心面前,都显得那么苍白无力。

  她深知李若荀的固执,敬业还有自尊心,既然他之前被那个耿星汉如此否定,一定是拼尽全力也要成为对方心目中那个林守山的。

  就是因为他也是天才,所以才不能容忍自己的失败。

  可是,这样也太折腾自己了吧。

  陈思月环顾四周简陋的条件,开始想办法:“我去找人从民宿抱两床被子来,这床板,太硬了……”

  “不用了,思月姐。”李若荀再次拒绝了她,接过了她手中的盒饭,“林守山就是这样生活的。”

  他顿了顿,看向陈思月的目光十分认真:

  “我是个演员。”

  “演艺界的前辈在拍戏的时候多的是比我这样更艰苦的时候,不过是住的环境差了点,真的没什么的。”

  “思月姐,我说过,如果我不舒服,我一定会会和你们说的,我不会食言的。”

  看李若荀点破了自己的心思,陈思月讪讪一笑。

  看来李若荀还记得之前和他们的承诺……

  唉,既然他都这么说了,也只能尊重他身为演员的敬业了啊。

  但是他住在这里,我们却住在条件那么好的民宿……

  陈思月就这样带着一腔复杂难言的纠结回到了房间。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接下来的两天,李若荀没有再去片场。

  他真的像林守山一样,生活在了这个村子里。

  每天清晨被鸟鸣唤醒,然后就背着竹篓在村子周围的山里闲逛。

  他遇到在晒太阳的老人,微笑着听她们讲口音浓重的方言。

  村里的孩子们也发现了他这个“外来者”。

  李若荀从口袋里摸出几颗薄荷糖,轻易就收买了这群小家伙。

  孩子们的生活是天然的,他们在田野间追逐打闹,在小溪里摸鱼捉虾,浑身沾满了泥土,笑容却比城里的孩子更加灿烂。

  但时代的变化还是改变了人的生活。

  有个孩子忽然从口袋里掏出一部屏幕已经裂了好几道纹的旧手机,熟练地打开了游戏。

  其他的孩子立刻凑了过去,还有个胆大的,直接挂在李若荀身上,奶声奶气地问:

  “哥哥,你的手机能玩游戏吗?借我玩一下好不好?”

  李若荀看着那小小的屏幕上闪烁的光影,心中微微一动。

  他想,林守山生活的那个年代,不是这样的。

  那个时代的山村,是真正与世隔绝的。

  没有信号,没有网络,人和山的关系,更加纯粹,也更加紧密。

  他忽然领悟到了什么。

  如果说,林守山这个角色代表了耿星汉的一部分精神世界,那么,他代表的绝不是那个在现实中不得不为了投资、为了剧组、为了与人沟通而焦头烂额的耿星汉。

  那是一个更纯粹的,剥离了现实的世界。

  而林守山,是耿星汉心中那个最理想的自我。

  他是一个象征,他的生命由这座山来哺育,最终也归还给了这座山。

  当李若荀再次回到片场的时候,所有人都感觉到,他不一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