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江夏“谪仙”后援会
夜色渐浓,李沛然拖着略显疲惫的步伐回到他们临时租住的小院,脸上却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混合着兴奋与荒谬的神情。他刚踏进门槛,便对正在灶间忙碌的许湘云说道:“湘云,你绝对猜不到我今天听到了什么——江夏城里,竟然有个‘李太白后援会’!”
许湘云正就着昏黄的油灯,小心翼翼地将一勺滚热的糖浆淋在刚刚炸好的、金黄色的糯米圆子上,这是她尝试复刻的现代小吃“糖油粑粑”,希望能为他们的餐桌增添一点甜味,也看看能否多一条财路。听到李沛然的话,她手一抖,糖浆差点淋歪了,愕然抬头:“后援会?你说……粉丝团?”
“虽无其名,但有其实!”李沛然凑到灶边,深吸了一口带着焦糖和米香的空气,压低声音,语气中带着不可思议,“就在城西的‘文墨斋’,一群年轻士子,还有不少歌伎、文人,自发聚集,专门传抄、吟诵、品评李白的诗作。他们称李白为‘谪仙’,对他仰慕得紧,但凡有只言片语的新诗从外地传来,必当珍宝般诵读研讨。”
这消息让许湘云也暂时放下了手中的活计。他们来到江夏已有些时日,凭借厨艺和超越时代的“诗词鉴赏”能力,总算勉强立足,但关于李白的确切行踪,始终如江上的烟波,缥缈难寻。茶楼老板张翁提供的消息多是道听途说,指向性不强。这个所谓的“后援会”,听起来似乎是个更直接的信息渠道。
“这是好事啊!”许湘云眼中闪过希望的光,“找到他们,不就等于找到了最灵通的耳目?”
李沛然却苦笑一下,摇了摇头:“问题就在于此。我今日在文墨斋外徘徊良久,听里面的人高谈阔论,言语间对李白推崇备至,几乎到了神化的地步。我一个外来者,无甚名气,贸然进去张口就打探他们‘偶像’的行踪,只怕不仅问不到消息,反而会惹人厌烦,被当成不知礼数的狂徒。”
他顿了顿,脸上露出一丝无奈:“而且,我听他们品评诗作,眼光颇为挑剔,对不入流的诗文嗤之以鼻。我若没有合适的‘投名状’,恐怕连门槛都迈不进去。”
现实的困境让两人陷入了短暂的沉默。空有宝山而不得入,这种感觉比毫无头绪更让人焦灼。油灯噼啪作响,映照着两张年轻而带着愁容的脸。
接下来的几天,李沛然开始了他的“混圈”计划。他不再只是在文墨斋外徘徊,而是设法融入。第一次,他揣着几枚好不容易攒下的铜钱,进去买了一刀最便宜的宣纸,试图与掌柜搭话,询问是否有什么诗会活动。掌柜倒是客气,但提到“谪仙社”(即后援会的自称)时,只是含糊地说那是几位核心公子组织的,并不对外随意开放。
第二次,他打听到社中一位颇有名气的士子
夜色渐浓,李沛然拖着略显疲惫的步伐回到他们临时租住的小院,脸上却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混合着兴奋与荒谬的神情。他刚踏进门槛,便对正在灶间忙碌的许湘云说道:“湘云,你绝对猜不到我今天听到了什么——江夏城里,竟然有个‘李太白后援会’!”
许湘云正就着昏黄的油灯,小心翼翼地将一勺滚热的糖浆淋在刚刚炸好的、金黄色的糯米圆子上,这是她尝试复刻的现代小吃“糖油粑粑”,希望能为他们的餐桌增添一点甜味,也看看能否多一条财路。听到李沛然的话,她手一抖,糖浆差点淋歪了,愕然抬头:“后援会?你说……粉丝团?”
“虽无其名,但有其实!”李沛然凑到灶边,深吸了一口带着焦糖和米香的空气,压低声音,语气中带着不可思议,“就在城西的‘文墨斋’,一群年轻士子,还有不少歌伎、文人,自发聚集,专门传抄、吟诵、品评李白的诗作。他们称李白为‘谪仙’,对他仰慕得紧,但凡有只言片语的新诗从外地传来,必当珍宝般诵读研讨。”
这消息让许湘云也暂时放下了手中的活计。他们来到江夏已有些时日,凭借厨艺和超越时代的“诗词鉴赏”能力,总算勉强立足,但关于李白的确切行踪,始终如江上的烟波,缥缈难寻。茶楼老板张翁提供的消息多是道听途说,指向性不强。这个所谓的“后援会”,听起来似乎是个更直接的信息渠道。
“这是好事啊!”许湘云眼中闪过希望的光,“找到他们,不就等于找到了最灵通的耳目?”
李沛然却苦笑一下,摇了摇头:“问题就在于此。我今日在文墨斋外徘徊良久,听里面的人高谈阔论,言语间对李白推崇备至,几乎到了神化的地步。我一个外来者,无甚名气,贸然进去张口就打探他们‘偶像’的行踪,只怕不仅问不到消息,反而会惹人厌烦,被当成不知礼数的狂徒。”
他顿了顿,脸上露出一丝无奈:“而且,我听他们品评诗作,眼光颇为挑剔,对不入流的诗文嗤之以鼻。我若没有合适的‘投名状’,恐怕连门槛都迈不进去。”
现实的困境让两人陷入了短暂的沉默。空有宝山而不得入,这种感觉比毫无头绪更让人焦灼。油灯噼啪作响,映照着两张年轻而带着愁容的脸。
接下来的几天,李沛然开始了他的“混圈”计划。他不再只是在文墨斋外徘徊,而是设法融入。第一次,他揣着几枚好不容易攒下的铜钱,进去买了一刀最便宜的宣纸,试图与掌柜搭话,询问是否有什么诗会活动。掌柜倒是客气,但提到“谪仙社”(即后援会的自称)时,只是含糊地说那是几位核心公子组织的,并不对外随意开放。
第二次,他打听到社中一位颇有名气的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