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往事已矣-《甄嬛重生:花好月圆人亦寿》

  后山果然像小和尚说的偏僻。

  后头追赶的流朱浣碧都觉得有些瘆人,可甄嬛恍若不觉,满心欢喜的往山上跑。

  快至半山时,甄嬛忽然停下脚步。

  浣碧撑开伞替她遮雨,嘴里嘟囔着,

  “小姐,你跑这么快做什么?人就在那儿,总不能丢了去!”

  “嘘——”

  甄嬛食指放在唇前,

  “你听。”

  浣碧和流朱四处张望着,耳朵竖起。

  浣碧转了转眼珠,

  “好像……是笛声?”

  “听着像从上头传来的。”

  甄嬛深吸一口气,提裙拾阶而上。

  是笛声,凤凰于飞。

  前世她懵懂不知时,为贺她芳诞,也听他吹过。

  石阶尽头是一座古朴的山亭,亭中那人背对着甄嬛,面朝亭外漫天彩霞,临风而立,身姿挺秀,轩轩如朝霞举。

  甄嬛缓步进了亭中,浣碧和流朱悄然退开。

  “允………”

  甄嬛一字刚出,便再说不下去,捂着唇无声落泪。

  笛声停下,允礼转身见甄嬛泪流满面,想上前搀扶又怕冒犯佳人,只得赶忙作揖致歉,

  “风声如潮,是我失礼了,未曾听见甄小姐到来。还望甄小姐莫要伤怀!”

  甄嬛自知失态,用锦帕拭去泪痕,

  “不不,是我无礼,青山微雨,晚霞似锦,竟落泪误了如此良景。”

  允礼抿唇微笑,请甄嬛对坐在亭中石椅上。

  “本应亲自去向甄小姐赔礼,既怕唐突,又怕惹起流言蜚语,有碍甄小姐名声。

  故而邀甄小姐到这处偏僻地,甄小姐莫见怪。”

  甄嬛敛了心神,一世重来,若她总困于前世,又如何算新生。

  她应当高兴的,她与允礼终于可以从头开始了。

  允礼的眼神虽不在甄嬛身上,可心却时时留意着。

  方才甄嬛身上一瞬间的释怀淡然,叫他暗暗诧异。

  他与这位甄小姐今日是第二次见面,可允礼总觉得她看向自己的眼神里,有无边无际的痛楚和哀伤,还有许多的……眷恋。

  浓郁的将她整个人包裹其中,叫允礼看不清。

  可就在方才,那些晦暗忽而云开雾散,在他面前的是一个晴朗,清澈,纯净,坦然的女子。

  “十七阿哥不必如此小心,若我心有怪罪,今日便不会应这锦霞之约。”

  “呵……”

  允礼轻笑,

  “甄小姐说的是,困久的笼中兽纵使放归,也总忌惮着世上每一个牢笼。”

  “倒是我应当谢过十七阿哥,这珊瑚手串……我很喜欢。”

  “能物尽其用,它方算珍宝。”

  允礼看得出她不仅喜欢,而且十分爱惜,心下竟升起几分雀跃。

  二人一时无话,只一同静静看着锦霞变幻,风吹云动。

  “十七阿哥。”

  “嗯?”

  甄嬛轻声唤道,允礼回身,认真地看着甄嬛,

  “十七阿哥为何不问我那日为何晕倒?莫非也是当我第一次见贵人,惊吓恐慌?”

  允礼展颜一笑,潇洒自在,

  “甄小姐如今可是已大好?”

  “自然。”

  “那便不必问。往事已矣。”

  往事已矣……

  甄嬛嫣然一笑,

  “是。昨日种种,如昨日死,今日种种,似今日生。”

  甄嬛抬头看着已在消散的锦霞,又垂眸看了看眼前的允礼。

  忽然起身,对着允礼盈盈一拜,

  “大理寺少卿甄远道之女甄嬛,见过十七阿哥。”

  允礼先是一怔,而后也含笑起身回礼,

  “我在家中排行十七,名……允礼。”

  甄嬛本有半生语,可真到这人眼前,又说不出半个字,只觉得能与他同处都叫人心满意足。

  二人就这么坐着,亭外微雨绵绵,风弄竹声,一直到暮色四合。

  “天已微凉,甄小姐大病初愈,我送甄小姐下山吧。”

  允礼也不知自己为何忽然变得这般无趣,只知呆坐着。

  心中虽斟酌过数句话语,可都怕说出来冒犯。

  “好。”

  甄嬛起身,轻快欢喜。

  二人一前一后下山,远远见流朱和浣碧在山口等候。

  “十七阿哥留步,便……送到这吧。”

  允礼抬头看了看,再往下走,怕遇着外人,对女儿家闺名有损。

  “好。今日甄小姐肯赏脸,是允礼之幸。”

  甄嬛微微颔首,欲言又止,踌躇着转身离去。

  待行了三两步,甄嬛猛然回头,见允礼正含笑看着她,她终是鼓起勇气,朝允礼说道,

  “人生几见此佳景。惟愿取……年年此时。”

  说罢,甄嬛又觉得自个儿太过直白大胆,面上血色褪去几分,慌乱转身离开。

  自打甄嬛说出那句话,允礼便一直呆愣着,直到阿晋等不及找来。

  “主子!您怎么站在这?身上都湿透了!”

  “惟愿取,年年此时……”

  啊?

  阿晋凑近允礼,探头问道,

  “主子,您有何吩咐?”

  允礼僵硬的转头看向阿晋,

  “阿晋,她说……”

  “说什么?”

  阿晋一脸好奇。

  允礼忽而笑了,摇摇头大步朝前走去。

  “哎?主子!您等等阿晋!”

  ……

  甄嬛刚出后山,便见安陵容和沈眉庄领着丫鬟撑伞等候。

  “嬛儿!”

  “姐姐!”

  二人欣喜地迎上去。

  “嬛儿,怎去这般久?哎呀!手都冷了!”

  沈眉庄将甄嬛的手包裹在手中,为她暖手。

  “眉姐姐,姐姐,咱们先回禅房吧。义母方才派人来问了几次,也急呢。”

  “是是是!咱们回去慢慢说!”

  甄嬛任由沈眉庄揽着她回到禅房中。

  三人刚一坐下,云辛萝便赶过来。

  “嬛儿,如何?”

  甄嬛摩挲着珊瑚手串,仰头对云辛萝说道,

  “母亲,我很欢喜。”

  云辛萝心下稍安,

  “那便好,那便好!嬛儿欢喜便好!嗯……想来你们小姐妹有话要说,母亲便先回去了!”

  虽为母女,可云辛萝想着甄嬛与姐妹们更能倾心交谈。

  送走云辛萝,流朱也抬着火盆进来,

  “三位小姐聊着,我们去外头守着!”

  “不必守着了。”

  甄嬛出声唤道,

  “阴雨天凉,你们都回去歇息吧。”

  “哎!好!”

  流朱高兴地应下。

  丫鬟们一同住在耳房里,挽着手说说笑笑离开。

  “嬛儿,你们……聊得如何?他可有……那般心思?”

  甄嬛红着脸,嗔看了沈眉庄一眼,

  “眉姐姐说的哪里话?如今不过两面之缘,何谈哪般心思?”

  三个姑娘挤在小床上,安陵容凑近甄嬛,

  “那姐姐你们聊了些什么?可在山上待了好久呢!”

  甄嬛回想起方才的云卷云舒,含羞娇笑,

  “实则没说上几句话。就一同瞧着那漫天红霞开散,听风过雨落。

  不过……”

  说到这,甄嬛有些懊悔。

  “不过什么?姐姐你说下去啊!”

  “就是就是!可不许吊起胃口!”

  “不过临别之际,我也不知怎的,竟顺心说了直白的话。

  不知他会不会觉得我露骨放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