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章 还珠·乾隆10-《快穿:系统进阶我进化》

  “此事朕已批准,尔等配合温璟公主就行!”

  陈兢慷慨激昂道,“皇上,古有男耕女织,女子科考乃逆天而行啊!”

  乾隆没有发怒,这样的老古板不值得他生气。

  他将紫薇自己写的策论,传给众人一看。

  策论分析的水利、盐税、边疆事务、字字珠玑,切中要害。

  “这就是你们所说的女子,尔等觉得如何?”

  众人面面相觑,不再多言。

  只有陈兢依然一个不愤两个不满。

  “陈兢,如此才能尔等可能相较之?”

  “朕问你,世上若无女子,尔等家族可能繁衍,国库粮帛何来?

  如果没有才德并重,尔等后院如何能平静?”

  众人露出思索的神情,确实,他们在外,家里的女子管理家务,打理一切,他们才能过得如此舒坦。

  若家中无女子,肯定焦头烂额!

  陈兢暗自讽刺,“女子纵使有才能,也只能在府中后院生存。”

  乾隆冷笑道,“朕已经决定,女子学院这一批学生,皆可考试。

  朕是在通知你们,不是与你们商量。若无结果,朕自会废除此制度。”

  不想搭理这些倚老卖老的老匹夫,他给吴书来使了个眼色。

  吴书来应声落下,“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众大臣不敢言语,就怕像讷亲大人一样,还在牢房里关着呢!

  听说奄奄一息,那屁股上的肉都烂了。

  众人哑然,紫薇得到准许,带着女子书院学生一同参加考试。

  民间,乡绅豪强都接受不了,家中女子出去抛头露面,甚至想要参加科考,纷纷想要制止。

  他们的阻拦没有让女子失去信心,反而兴致高昂。

  书院考场,众女子全都披着素衣进入,由钦差大臣亲自监考。

  考试院内,单独设立衣物间,女子可进出洗漱,不过得宫女跟着。

  然而风波并未停止,江南丝绸厂,众多宫人聚众闹事。

  有人想要将蒸汽织机毁坏,“此物夺走我们的生计!朝廷不公啊!”

  百姓们皆气愤不已,“蒸汽机代替人工,工价骤跌,我们怎么办啊,”

  工人暴乱的是蔓延至整个江南,有的工人吊死在丝绸厂门口。

  弘晸见有人死,只能写信回京城求助乾隆。

  乾清宫乾,隆收到密报,头疼不已。

  没想到百姓反应如此大,本是好事,如今因人死亡,变成坏事。

  蒸汽机可以省去人工,却使工人失业。

  如果禁止用机器,研究院的心血岂不是浪费。

  如果继续,百姓的怨恨又会增多。

  乾隆夜不能寐,知道此事必须尽快解决,否则天下百姓都会有逆反心理。

  他在烛火下昼夜思索,想要制定尽善尽美的决策。

  设立技术学院,开设新科目,如机器修理、操作技能、纺织技巧。

  失业者可在技术学院进修,如此也能缓解一定压力,出来后也能进入丝绸厂、纺织厂等地继续工作。

  丝绸厂征收税务,用于工人的补贴,如此工人的收入得到保证。

  弘晸惊叹,“皇上为百姓考虑的真多,这才是革新的平衡之术。”

  等此事解决,考场也快接近尾声。

  策论题为“论利器与民生”,众考生全都下笔如有神。

  有人写,“利器乃天道,民生乃人道,二者相济,方为盛世。”

  紫薇激动的热泪盈眶——女子的才智,终如破茧之蝶。

  史官抨击再起,却恰逢考场传来捷报。

  有数十位女子脱颖而出,策论遣词造句极为精巧,针砭时弊。

  前三名,有两名都是女子。

  女子绽放属于自己的光彩。

  乾隆晋升二人进翰林院工作,朝堂上的唱衰声渐渐消散。

  暮色下,紫薇与乾隆相互博弈。

  她落子无悔,面色沉静与乾隆交谈,

  “皇阿玛,女子科举并非争权,乃是‘人尽其才’之道。”

  乾隆笑着回道,“朕知,否则怎么会鼎力支持。

  蒸汽机并非夺取民生,乃是将‘懒怠之人’踢出。破茧成蝶,虽然很痛,但却是最快的方法。”

  京城的抗议声渐渐消散,学堂里的灯火却通宵达旦——改革的利剑,如同一道闪电,劈醒众人。

  乾隆知晓,改革已经初见成效,他稳步安排。

  众人按照他的计划,一步步施行,一切都步入轨道。

  他也该享受人生啦,选定一个继承人,再有自己这个太上皇在一旁协助,皇位肯定能坐稳。

  清清宫西暖阁内,烛火摇曳。

  永琪踏着月色进入殿内,行礼时衣袍掀起一阵风。

  “儿臣参见皇阿玛。”声音沉稳,却难掩疲惫。

  他还不知道他的老父亲想要将这一摊事全都丢到他头上。

  “坐。”乾隆瞧见他疲惫的神情,暗叹,能者多劳,谁让你是现有的儿子里,最优秀的呢!

  乾隆示意他落座,永琪不疑有他,直接落座。

  等吴书来斟完茶后,乾隆示意他下去,并让乾清宫的宫人都赶走。

  如此,乾清宫只剩下两人。

  永琪突然有一种不好的预感,他后背发凉,有人在算计自己。

  面上镇静,心里担忧,是不是父皇在忌惮自己。

  茶水热气氤氲而起,“永琪,你已经成年,该为皇阿玛担起重担。”

  永琪知晓乾隆话里的意思,吓得扑通一声跪在地上,

  “求皇阿玛恕罪,儿臣绝对没有这个意思。”

  “你瞧瞧,你这是做什么,”乾隆将永琪扶起来,坐在座位上。

  “朕知晓你的能力,你担得起这江山。”

  殿内突然寂静无声,永琪都不敢喘息,他觉得皇阿玛在试探他。

  “皇阿玛恕罪,儿臣惶恐,愿为皇阿玛效犬马之劳,辅佐皇阿玛千秋鼎盛。这江山……”

  “不必多言,”乾隆打断他,伸手拂过桌上的锦匣。

  匣内《传位诏书》早已写好,墨迹未干。

  乾隆起身走到他身边,拍着他的肩膀,

  “你既然有孝悌之德,又有治世之才,这江山,交给你,朕甚是欣慰?”

  永琪吓得一动也不动,僵直着身子。

  第二日朝会上,他当众宣读传位诏书。

  众大臣都跪在地上,请他收回成命。

  “皇上,不可呀!求您收回成命!”

  “朕意已决,无需多言。三月后举行永琪得登基大典!”

  乾隆起身踱至殿后,将众人撇在脑后,不管众人如何作想。

  皇后在坤宁宫收到消息,虽然有一瞬间的不满,但永琪的能力她看在眼里。

  如此也好,皇后之子,一个亲王爵位还是当得。

  永璂在永琪的护佑下也能安康一世。

  只有令妃气成河豚,她的儿子该如何!自己一辈子屈居人下,难道如今孩子们也要重蹈覆辙吗?

  可是她困在后宫,完全接触不到前朝。

  乾隆不管后宫众人如何想,他一股脑的将批阅奏折之事都交给永琪。

  永琪至今只是没有登基,其他皇帝该做的事他一样都没少做。

  乾隆带着后宫众人前往圆明园居住。

  只在三月后抽空参加了永琪的登基大典。

  自此,乾隆就带着暗一天南海北的游玩。

  每到一处,那个地方的人口极速增加。

  不过三年,全大清的人口,翻了三倍。

  大清的土地不够发展,乾隆又开始不认输的坐着军舰,攻打海外。

  永琪知晓时,吓了一跳,没想到皇阿玛精力如此旺盛。

  也好,有人为自己扩展地盘,多好!

  幸亏乾隆并不知晓永琪心中想法,否则不得回大清抽打永琪。

  永琪也不知为何,在皇阿玛面前,永远底气不足,也不敢大声说话。

  乾隆活到了一百岁,成为名副其实的百岁老人、十全老人。

  他甚至送走了儿子,孙子都六十多了,他才去世。

  他去世时,孙子松了口气,擦了擦头上的汗水,皇玛法终于走了。

  以后不会有人再鞭策自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