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九章 新挑战:升级
江城的秋老虎赖着不走,午后的阳光透过工作室的玻璃窗,把桌上那叠刚打印好的漆器铜铃合作方案晒得发烫。林薇用指尖蹭了蹭纸页边缘,油墨的味道混着窗外飘来的桂花香,让她想起在异国展会时,佐藤爷爷递过来的那杯带着漆香的绿茶。她正对着方案上的青苔纹细节发呆,琢磨着要不要把铜铃的挂钩改成张师傅修鞋摊常用的马蹄形,就听见工作室的门被地一声推开,顾妍顶着一头被风吹乱的卷发冲进来,手里攥着本印得花里胡哨的宣传册,脸涨得通红,像刚跑完八百米。
林薇!你快看这个!顾妍把宣传册地拍在桌上,力道大得让旁边的马克笔都跳了一下,这叫什么城市记忆系列,我刚才在地铁站看到的广告,差点以为是咱们工作室出了新款!你看这个铜铃铛钥匙扣,纹路跟咱们的青苔纹像不像一个模子刻出来的?还有这个老巷糖水铺帆布袋,除了把陈伯画成了个模糊的黑影,连配色都抄了咱们的米白配浅棕!
林薇的目光刚落在宣传册封面上,心脏就像被什么东西轻轻攥了一下。宣传册做得精致,铜版纸印得发亮,上面印着唤醒城市记忆,传承文化温度的标语——这话她太熟悉了,去年老巷记忆计划第一次做活动时,她在海报上写的是记录老巷记忆,留存生活温度,只差了两个字,却像偷来的影子,看着膈应。她伸手拿起宣传册,指尖不自觉地捏紧,纸页边缘被她捏出一道深深的折痕。
翻到内页,她的眉头皱得更紧了。对方的产品线几乎是小薇文创的翻版:铜铃铛、手绘笔记本、老巷主题帆布袋,甚至连新规划的四季老巷书签,都被他们改成了四季城记,画里的银杏叶少了她特意加的、张师傅修鞋摊前那片带虫眼的细节,只剩个光滑的金叶子,看着像塑料做的假花。最让她心里发沉的是扉页上的公司介绍——城记文创,隶属于上市集团宏远文化,拥有专业设计团队及全国销售渠道,致力于打造城市文化IP标杆。宏远文化她知道,去年江城文创节的赞助商,展厅大得能装下三个小薇文创工作室,宣传海报贴满了全城的地铁和商场LED屏。
这哪是抄袭啊,这是明抢!顾妍还在旁边气得直跺脚,她今天穿了件印着铜铃铛图案的卫衣,是工作室的周边款,此刻卫衣下摆被她拽得皱巴巴的,你看他们的宣传语,每一件产品都藏着城市的故事,这话你上个月在文创沙龙上刚说过!还有这个客服电话,我刚才打过去问,对方居然说我们是原创设计,你们小工作室别碰瓷——气死我了!顾妍越说越激动,伸手抓起桌上的水杯猛灌了一口,结果喝太急,呛得咳嗽起来,眼泪都飙出来了。
林薇放下宣传册,起身给她递了张纸巾,指尖碰到杯壁,才发现顾妍刚抓过的杯子还带着她手心的汗。她自己的手心也有点湿,刚才翻宣传册时,看到对方把老巷修鞋摊城市修鞋铺,连张师傅工具箱上那个掉了漆的铜锁都换成了亮闪闪的新锁,心里像堵了团浸了水的棉花,沉得慌。以前遇到的抄袭,都是小作坊偷偷模仿,印得粗糙,卖得也便宜,她发个声明、找平台投诉,基本就能解决。可这次不一样,对方是有资本撑腰的大公司,设计得更精致,宣传得更响亮,甚至能让不明真相的人觉得,是小薇文创模仿了他们。
要不要告诉江屿?顾妍擦完眼泪,声音还带着点鼻音,她知道江屿总能帮林薇想出办法,上次应对苏晚的抄袭,就是江屿帮着整理的证据链,连律师函的措辞都帮着改了。
林薇的目光落在桌角那个铜铃铛吊坠上——是江屿在展会庆祝时送她的,漆料画的青苔纹还亮闪闪的。她伸手摸了摸吊坠,冰凉的金属贴着掌心,心里慢慢稳了点。上次展会前,她连英文介绍都要江屿陪着练,遇到客户就紧张;可现在,她能独立跟欧洲批发商谈合作,能自己改漆器打样的细节,甚至能在迷路时笑着跟江屿瞎逛。这次的事,她想试试自己扛。不用,她抬起头,眼里的迷茫已经散了,换成了一种笃定的平静,这次我想自己解决。
顾妍愣了一下,随即点点头,伸手拍了拍她的肩膀:行!你说怎么干,我跟你一起!大不了咱们再去老巷蹲点,把张师傅、陈伯他们的故事再拍一百遍,我就不信,真故事还干不过假情怀!
那天晚上,工作室的灯亮到了半夜。林薇把宏远文化的宣传册铺在桌上,旁边摆着自己的设计稿和老巷照片,手里攥着支佐藤送的漆刷,时不时在纸上划两笔。桌上的咖啡凉了又热,热了又凉,杯底积了厚厚一层咖啡渣,像她脑子里翻来覆去的思路。她把对方的产品和自己的放在一起对比:对方的铜铃铛纹路光滑,却少了她特意保留的、老巷墙缝青苔的不规则感;对方的笔记本插画色彩鲜艳,却把陈伯糖水铺的木招牌画成了金属的,少了风吹日晒的斑驳;对方的宣传视频里,老巷的镜头都是航拍,漂亮却遥远,不像她的视频里,有张师傅修鞋时皱起的眉头,有陈伯舀糖水时抖动的手腕,有老槐树下落满的银杏叶。
她突然笑了,指尖在对方的宣传册上轻轻点了点——他们抄走了,却没抄走。那些精美的产品背后,没有张师傅修了三十年鞋的坚守,没有陈伯熬了一辈子糖水的手艺,没有老巷里街坊邻居的寒暄,没有她蹲在老槐树下画了一下午的执着。这些藏在细节里的真诚,是宏远文化再有钱、再专业的团队,也模仿不来的。
凌晨一点,她站起身伸了个懒腰,腰肢因为久坐有点酸,就扶着桌沿转了两圈。窗外的月光洒进来,落在她摊开的老巷照片上,照片里张师傅正拿着小铜铃逗门口的小猫,铃铛在阳光下闪着光,跟她脖子上的吊坠一模一样。她掏出手机,想给江屿发个消息,说自己找到突破口了,却发现微信里躺着一条半小时前的消息,是江屿发来的:看你工作室灯还亮着,给你留了门,桌上的热牛奶记得喝,凉了就放微波炉转三十秒。
林薇走到门口,果然看到江屿的外套搭在门后的挂钩上,口袋里露出半张便签,上面是他熟悉的字迹:宣传册我看过了,你的设计里有老巷的温度,这是他们比不了的。慢慢来,我在。
她拿起便签,指尖蹭过那些工整的字迹,心里暖乎乎的。原来他早就知道了,却没主动找她,是在给她自己解决问题的空间。她走到桌边,拿起那杯还温着的牛奶,喝了一口,甜丝丝的暖意从喉咙滑到胃里,刚才的疲惫瞬间散了大半。
第二天早上,林薇把顾妍叫到工作室,手里拿着张新的策划案,标题写着老巷故事集——听爷爷奶奶讲城市记忆他们不是要做城市记忆林薇的眼睛亮闪闪的,像找到了猎物的小狐狸,我们就把老巷的故事做透,下周开始,每天在账号上更一条老巷人物的短视频,张师傅的修鞋工具、陈伯的糖水配方、李奶奶的刺绣花样,每一个都拍得清清楚楚。再搞个老巷开放日,让客户来工作室,听张师傅讲铜铃铛的故事,喝陈伯的糖水,亲手画一个带青苔纹的钥匙扣——我就不信,大家会
江城的秋老虎赖着不走,午后的阳光透过工作室的玻璃窗,把桌上那叠刚打印好的漆器铜铃合作方案晒得发烫。林薇用指尖蹭了蹭纸页边缘,油墨的味道混着窗外飘来的桂花香,让她想起在异国展会时,佐藤爷爷递过来的那杯带着漆香的绿茶。她正对着方案上的青苔纹细节发呆,琢磨着要不要把铜铃的挂钩改成张师傅修鞋摊常用的马蹄形,就听见工作室的门被地一声推开,顾妍顶着一头被风吹乱的卷发冲进来,手里攥着本印得花里胡哨的宣传册,脸涨得通红,像刚跑完八百米。
林薇!你快看这个!顾妍把宣传册地拍在桌上,力道大得让旁边的马克笔都跳了一下,这叫什么城市记忆系列,我刚才在地铁站看到的广告,差点以为是咱们工作室出了新款!你看这个铜铃铛钥匙扣,纹路跟咱们的青苔纹像不像一个模子刻出来的?还有这个老巷糖水铺帆布袋,除了把陈伯画成了个模糊的黑影,连配色都抄了咱们的米白配浅棕!
林薇的目光刚落在宣传册封面上,心脏就像被什么东西轻轻攥了一下。宣传册做得精致,铜版纸印得发亮,上面印着唤醒城市记忆,传承文化温度的标语——这话她太熟悉了,去年老巷记忆计划第一次做活动时,她在海报上写的是记录老巷记忆,留存生活温度,只差了两个字,却像偷来的影子,看着膈应。她伸手拿起宣传册,指尖不自觉地捏紧,纸页边缘被她捏出一道深深的折痕。
翻到内页,她的眉头皱得更紧了。对方的产品线几乎是小薇文创的翻版:铜铃铛、手绘笔记本、老巷主题帆布袋,甚至连新规划的四季老巷书签,都被他们改成了四季城记,画里的银杏叶少了她特意加的、张师傅修鞋摊前那片带虫眼的细节,只剩个光滑的金叶子,看着像塑料做的假花。最让她心里发沉的是扉页上的公司介绍——城记文创,隶属于上市集团宏远文化,拥有专业设计团队及全国销售渠道,致力于打造城市文化IP标杆。宏远文化她知道,去年江城文创节的赞助商,展厅大得能装下三个小薇文创工作室,宣传海报贴满了全城的地铁和商场LED屏。
这哪是抄袭啊,这是明抢!顾妍还在旁边气得直跺脚,她今天穿了件印着铜铃铛图案的卫衣,是工作室的周边款,此刻卫衣下摆被她拽得皱巴巴的,你看他们的宣传语,每一件产品都藏着城市的故事,这话你上个月在文创沙龙上刚说过!还有这个客服电话,我刚才打过去问,对方居然说我们是原创设计,你们小工作室别碰瓷——气死我了!顾妍越说越激动,伸手抓起桌上的水杯猛灌了一口,结果喝太急,呛得咳嗽起来,眼泪都飙出来了。
林薇放下宣传册,起身给她递了张纸巾,指尖碰到杯壁,才发现顾妍刚抓过的杯子还带着她手心的汗。她自己的手心也有点湿,刚才翻宣传册时,看到对方把老巷修鞋摊城市修鞋铺,连张师傅工具箱上那个掉了漆的铜锁都换成了亮闪闪的新锁,心里像堵了团浸了水的棉花,沉得慌。以前遇到的抄袭,都是小作坊偷偷模仿,印得粗糙,卖得也便宜,她发个声明、找平台投诉,基本就能解决。可这次不一样,对方是有资本撑腰的大公司,设计得更精致,宣传得更响亮,甚至能让不明真相的人觉得,是小薇文创模仿了他们。
要不要告诉江屿?顾妍擦完眼泪,声音还带着点鼻音,她知道江屿总能帮林薇想出办法,上次应对苏晚的抄袭,就是江屿帮着整理的证据链,连律师函的措辞都帮着改了。
林薇的目光落在桌角那个铜铃铛吊坠上——是江屿在展会庆祝时送她的,漆料画的青苔纹还亮闪闪的。她伸手摸了摸吊坠,冰凉的金属贴着掌心,心里慢慢稳了点。上次展会前,她连英文介绍都要江屿陪着练,遇到客户就紧张;可现在,她能独立跟欧洲批发商谈合作,能自己改漆器打样的细节,甚至能在迷路时笑着跟江屿瞎逛。这次的事,她想试试自己扛。不用,她抬起头,眼里的迷茫已经散了,换成了一种笃定的平静,这次我想自己解决。
顾妍愣了一下,随即点点头,伸手拍了拍她的肩膀:行!你说怎么干,我跟你一起!大不了咱们再去老巷蹲点,把张师傅、陈伯他们的故事再拍一百遍,我就不信,真故事还干不过假情怀!
那天晚上,工作室的灯亮到了半夜。林薇把宏远文化的宣传册铺在桌上,旁边摆着自己的设计稿和老巷照片,手里攥着支佐藤送的漆刷,时不时在纸上划两笔。桌上的咖啡凉了又热,热了又凉,杯底积了厚厚一层咖啡渣,像她脑子里翻来覆去的思路。她把对方的产品和自己的放在一起对比:对方的铜铃铛纹路光滑,却少了她特意保留的、老巷墙缝青苔的不规则感;对方的笔记本插画色彩鲜艳,却把陈伯糖水铺的木招牌画成了金属的,少了风吹日晒的斑驳;对方的宣传视频里,老巷的镜头都是航拍,漂亮却遥远,不像她的视频里,有张师傅修鞋时皱起的眉头,有陈伯舀糖水时抖动的手腕,有老槐树下落满的银杏叶。
她突然笑了,指尖在对方的宣传册上轻轻点了点——他们抄走了,却没抄走。那些精美的产品背后,没有张师傅修了三十年鞋的坚守,没有陈伯熬了一辈子糖水的手艺,没有老巷里街坊邻居的寒暄,没有她蹲在老槐树下画了一下午的执着。这些藏在细节里的真诚,是宏远文化再有钱、再专业的团队,也模仿不来的。
凌晨一点,她站起身伸了个懒腰,腰肢因为久坐有点酸,就扶着桌沿转了两圈。窗外的月光洒进来,落在她摊开的老巷照片上,照片里张师傅正拿着小铜铃逗门口的小猫,铃铛在阳光下闪着光,跟她脖子上的吊坠一模一样。她掏出手机,想给江屿发个消息,说自己找到突破口了,却发现微信里躺着一条半小时前的消息,是江屿发来的:看你工作室灯还亮着,给你留了门,桌上的热牛奶记得喝,凉了就放微波炉转三十秒。
林薇走到门口,果然看到江屿的外套搭在门后的挂钩上,口袋里露出半张便签,上面是他熟悉的字迹:宣传册我看过了,你的设计里有老巷的温度,这是他们比不了的。慢慢来,我在。
她拿起便签,指尖蹭过那些工整的字迹,心里暖乎乎的。原来他早就知道了,却没主动找她,是在给她自己解决问题的空间。她走到桌边,拿起那杯还温着的牛奶,喝了一口,甜丝丝的暖意从喉咙滑到胃里,刚才的疲惫瞬间散了大半。
第二天早上,林薇把顾妍叫到工作室,手里拿着张新的策划案,标题写着老巷故事集——听爷爷奶奶讲城市记忆他们不是要做城市记忆林薇的眼睛亮闪闪的,像找到了猎物的小狐狸,我们就把老巷的故事做透,下周开始,每天在账号上更一条老巷人物的短视频,张师傅的修鞋工具、陈伯的糖水配方、李奶奶的刺绣花样,每一个都拍得清清楚楚。再搞个老巷开放日,让客户来工作室,听张师傅讲铜铃铛的故事,喝陈伯的糖水,亲手画一个带青苔纹的钥匙扣——我就不信,大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