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的暮色裹着点桂花的甜香,往餐厅的落地玻璃窗上贴。林薇坐在靠窗的位置,手指轻轻蹭过桌布上的暗纹——是江屿选的巷里小馆,不是什么高档西餐厅,而是藏在老巷尽头的私房菜,老板是张师傅的远房侄子,据说最会做老江城的味道。桌角摆着个粗瓷花瓶,插着两支刚摘的桂花枝,花瓣偶尔被空调风吹落,飘在林薇面前的骨瓷餐盘上,像撒了点碎金。
怎么选这儿了?林薇抬头看江屿,他正低头翻菜单,指尖在红烧武昌鱼那栏顿了顿——是她以前说过爱吃的菜,上次在展会旁边的中餐馆,她对着菜单叹气说还是家乡的武昌鱼烧得入味。江屿今天穿了件浅咖色的针织衫,袖口卷到小臂,露出的手腕上还戴着那个银镯子,灯光照在上面,泛着淡淡的光。
老板说,今天的鱼是早上刚从东湖捞的,他把菜单推到她面前,眼里带着点笑意,而且顾妍他们临时有事——小王说要帮阿婆修磨豆浆的石磨,顾妍和阿瑶去给陈伯送新印的糖水铺宣传册,说庆祝的主角是你们俩,我们明天再凑局
林薇笑着摇头,伸手点了红烧武昌鱼,又加了道清炒时蔬——是江屿爱吃的,他总说大鱼大肉吃多了,得用青菜刮刮油。服务员走后,江屿从背包里掏出个小盒子,放在她面前:庆祝我们破局成功,也庆祝...你终于不用对着宏远的广告发愁了。
盒子是木质的,上面刻着个小小的铜铃铛,是江屿自己用展会剩下的边角料做的,铃铛里面刻着老巷常暖四个字,字迹不算工整,却比任何精致的礼物都让她上心。你什么时候做的?林薇把铃铛拿在手里,轻轻晃了晃,的轻响在安静的餐厅里格外清晰,像老巷里的风在说话。
上次你熬夜画时光盒子的设计稿,我在旁边帮你削马克笔,顺便刻的,江屿的耳尖悄悄泛了点红,刻得不好,你别嫌弃。
才不嫌弃,林薇把铃铛挂在自己的包上,包带是她用老巷裁缝铺剩下的蓝布缝的,现在挂着江屿的铜铃铛,倒像把两人的心意都系在了一起,这是我收到过最好的庆祝礼物,比任何大餐都强。
正说着,服务员端着两盏南瓜羹走过来,羹上面撒着点桂花碎,甜香混着热气飘过来。林薇舀了一勺,刚想送进嘴里,就听见身后传来个熟悉的声音:江屿?林薇?真的是你们。
转头一看,是苏晚。她穿了件米白色的连衣裙,裙摆上绣着细小的雏菊,头发烫成了温柔的卷发,用个珍珠发夹别在耳后,比以前在展会见面时,少了点职场的凌厉,多了些柔和。她手里拎着个精致的礼盒,应该是来给朋友送东西,没想到会在这里遇到他们。
好巧,林薇先反应过来,笑着朝她点头,你也来这儿吃饭?
不是,我来给我表姐送结婚请柬,她就住在这附近,苏晚走到桌旁,目光落在林薇包上的铜铃铛上,眼里闪过一丝惊讶,随即笑了,这个铃铛...是你们工作室的新款?比上次在展会看到的,多了点温度。
江屿起身给她拉了把椅子,苏晚没坐,只是站在桌边,手里的礼盒轻轻晃了晃:我看了你们的《城市记忆》报道,张师傅修鞋时的样子,陈伯熬糖水的镜头,还有那个时光盒子,里面装着1987年的铅笔头——说实话,以前我总觉得文创就是好看的商品,直到看了报道才明白,你们做的是能留住人的回忆,比宏远那些流水线产品,有意思多了。
林薇没想到她会这么说,心里像被温水泡过,以前在展会时的小摩擦,像老巷墙缝里的灰尘,被风轻轻吹走了。其实刚开始,我们也怕拼不过宏远的资本,她舀了勺南瓜羹,慢慢说,后来在阿婆的豆浆店,阿婆说真东西不怕比,就怕自己先慌了,才慢慢明白,我们的底气不是订单量,是老巷的故事,是那些愿意把回忆交给我们的人。
苏晚点点头,从包里拿出张红色的请柬,递到他们面前:对了,我下个月结婚,在江城的老教堂办,想邀请你们来。以前总觉得和你们是竞争对手,现在才发现,我们只是对的理解不一样——你们守着老巷的根,我以前追着市场的风,其实都在做自己觉得对的事。
请柬的封面是手绘的教堂,旁边画着两株桂花树,是苏晚自己画的,她说我先生家以前住在老巷附近,小时候总在桂花树下玩,就想把这个画进去。林薇看着请柬上的桂花树,突然想起第一次和苏晚见面,在展会的咖啡区,苏晚说你们的设计太了,年轻人不会
怎么选这儿了?林薇抬头看江屿,他正低头翻菜单,指尖在红烧武昌鱼那栏顿了顿——是她以前说过爱吃的菜,上次在展会旁边的中餐馆,她对着菜单叹气说还是家乡的武昌鱼烧得入味。江屿今天穿了件浅咖色的针织衫,袖口卷到小臂,露出的手腕上还戴着那个银镯子,灯光照在上面,泛着淡淡的光。
老板说,今天的鱼是早上刚从东湖捞的,他把菜单推到她面前,眼里带着点笑意,而且顾妍他们临时有事——小王说要帮阿婆修磨豆浆的石磨,顾妍和阿瑶去给陈伯送新印的糖水铺宣传册,说庆祝的主角是你们俩,我们明天再凑局
林薇笑着摇头,伸手点了红烧武昌鱼,又加了道清炒时蔬——是江屿爱吃的,他总说大鱼大肉吃多了,得用青菜刮刮油。服务员走后,江屿从背包里掏出个小盒子,放在她面前:庆祝我们破局成功,也庆祝...你终于不用对着宏远的广告发愁了。
盒子是木质的,上面刻着个小小的铜铃铛,是江屿自己用展会剩下的边角料做的,铃铛里面刻着老巷常暖四个字,字迹不算工整,却比任何精致的礼物都让她上心。你什么时候做的?林薇把铃铛拿在手里,轻轻晃了晃,的轻响在安静的餐厅里格外清晰,像老巷里的风在说话。
上次你熬夜画时光盒子的设计稿,我在旁边帮你削马克笔,顺便刻的,江屿的耳尖悄悄泛了点红,刻得不好,你别嫌弃。
才不嫌弃,林薇把铃铛挂在自己的包上,包带是她用老巷裁缝铺剩下的蓝布缝的,现在挂着江屿的铜铃铛,倒像把两人的心意都系在了一起,这是我收到过最好的庆祝礼物,比任何大餐都强。
正说着,服务员端着两盏南瓜羹走过来,羹上面撒着点桂花碎,甜香混着热气飘过来。林薇舀了一勺,刚想送进嘴里,就听见身后传来个熟悉的声音:江屿?林薇?真的是你们。
转头一看,是苏晚。她穿了件米白色的连衣裙,裙摆上绣着细小的雏菊,头发烫成了温柔的卷发,用个珍珠发夹别在耳后,比以前在展会见面时,少了点职场的凌厉,多了些柔和。她手里拎着个精致的礼盒,应该是来给朋友送东西,没想到会在这里遇到他们。
好巧,林薇先反应过来,笑着朝她点头,你也来这儿吃饭?
不是,我来给我表姐送结婚请柬,她就住在这附近,苏晚走到桌旁,目光落在林薇包上的铜铃铛上,眼里闪过一丝惊讶,随即笑了,这个铃铛...是你们工作室的新款?比上次在展会看到的,多了点温度。
江屿起身给她拉了把椅子,苏晚没坐,只是站在桌边,手里的礼盒轻轻晃了晃:我看了你们的《城市记忆》报道,张师傅修鞋时的样子,陈伯熬糖水的镜头,还有那个时光盒子,里面装着1987年的铅笔头——说实话,以前我总觉得文创就是好看的商品,直到看了报道才明白,你们做的是能留住人的回忆,比宏远那些流水线产品,有意思多了。
林薇没想到她会这么说,心里像被温水泡过,以前在展会时的小摩擦,像老巷墙缝里的灰尘,被风轻轻吹走了。其实刚开始,我们也怕拼不过宏远的资本,她舀了勺南瓜羹,慢慢说,后来在阿婆的豆浆店,阿婆说真东西不怕比,就怕自己先慌了,才慢慢明白,我们的底气不是订单量,是老巷的故事,是那些愿意把回忆交给我们的人。
苏晚点点头,从包里拿出张红色的请柬,递到他们面前:对了,我下个月结婚,在江城的老教堂办,想邀请你们来。以前总觉得和你们是竞争对手,现在才发现,我们只是对的理解不一样——你们守着老巷的根,我以前追着市场的风,其实都在做自己觉得对的事。
请柬的封面是手绘的教堂,旁边画着两株桂花树,是苏晚自己画的,她说我先生家以前住在老巷附近,小时候总在桂花树下玩,就想把这个画进去。林薇看着请柬上的桂花树,突然想起第一次和苏晚见面,在展会的咖啡区,苏晚说你们的设计太了,年轻人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