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伯母一屁股墩在刚摆好的藤编客人椅上,椅子腿在地板上蹭出“吱呀”一声,晃了晃才稳住。她没顾上拍裤子上沾的灰,先把手往大腿上一拍,声音拉得老长,带着点刻意的委屈:“薇薇啊,你现在可是真出息了,开工作室当大老板,门槛都比咱们老林家的门高了,可不能忘了自家人啊!”
林薇手里的画笔顿了顿,嫩黄的颜料在画纸上晕开一小团——那是刚勾好的迎春花苞,是“老巷四季”系列里的春天,被这突如其来的话搅得没了章法。她抬眼,看见大伯母正用袖口擦着眼角,其实压根没眼泪,只是做个样子;堂哥林强则搓着手凑过来,眼神瞟着陈列架上标价的帆布袋,像在估算这些花花绿绿的布袋子能值多少钱,嘴里跟着帮腔:“就是啊妹,你现在手里肯定宽裕了。你看哥这都快结婚了,女方家非要市中心的新房,首付还差小十万呢,你这手指缝里漏点出来,就够哥救急了!”
“漏点出来”——说得轻巧,像她的钱是天上掉下来的一样。林薇捏着画笔的指尖微微发紧,心里像被什么东西堵了一下。她太熟悉这对母子的套路了:以前过年聚在一起,大伯母总借着剥橘子的由头,在她耳边念叨“你哥找工作不容易”“你哥交女朋友要花钱”,她嘴笨,又怕伤了“亲情”的面子,每次都被说得哑口无言,最后只能把攒的零花钱、兼职赚的辛苦钱递过去,换来一句“还是我家薇薇懂事”。
可现在不一样了。她看着眼前米灰色的墙壁——那是她和江屿一起挑的色卡,为了省工费,自己跟着工人师傅贴了半天墙纸;看着原木陈列架——那是书架出岔子后,和江屿一起改方案、盯工人重做的,半夜还在算材料成本;看着桌上散落的画稿——每一张都改了三四遍,熬到眼睛发红才定下最终版。这些都是她的心血,是她从蹲路边摆摊、被厂家坑、遇山寨货,一步步扛过来的底气,不是谁都能随便来“漏点”的。
林薇放下画笔,指尖在画纸上轻轻蹭了蹭那团晕开的颜料,语气比刚才沉了些,却很平静:“大伯母,哥,我开工作室的钱,一半是当初那笔意外的彩票钱,另一半是我后来接定制单、熬夜改设计稿攒下的,全投进这屋里了——墙纸、陈列架、颜料、布料,每一分都看得见摸得着,不是闲钱。”她顿了顿,迎上林强期待的眼神,说得更直接,“哥买房是大事,但我这里不是银行,没道理随便把钱借出去,我还有工作室要运营,钱得留着周转。”
大伯母的脸瞬间拉下来,刚才的委屈劲儿一扫而空,声音也拔高了八度,手指差点戳到林薇的额头:“你这孩子怎么这么没良心!小时候你哥还带你去巷口买过呢!现在你日子好过了,就眼睁睁看着你哥为难?一家人说什么借不借的,你帮衬他不是天经地义?”
“天经地义”四个字像根刺,扎得林薇有点不舒服。她没急,只是抬眼看向大伯母,眼神里没了以前的躲闪,反而带着点清明的坚定:“大伯母,小时候哥带我买糖,我记着情。但现在哥要买房,是他的人生大事,该他自己扛。我有我的事业要顾,上个月进布料的钱还没给厂家结完,这个月的物流费也得预留出来,实在没能力帮衬。”
林强的脸涨得通红,大概没料到以前说两句就软的林薇会这么强硬,嗓门也大了起来:“妹,你别给脸不要脸!我可是你亲哥!你这工作室开得这么顺,说不定还是沾了咱们林家的福气,帮我点怎么了?”
“我的工作室能开起来,是因为我没日没夜改稿子,是因为顾妍陪我跑厂家,是因为江屿帮我解决设计和施工的问题,跟‘福气’没关系。”林薇的声音没提高,却字字清晰,“哥要是真急用钱,不如去问问银行贷款,或者找其他愿意帮衬的亲戚,我这里真的没办法。”
这话像盆冷水,浇得大伯母和林强都没了脾气。两人你看我我看你,又软磨硬泡说了半天——一会儿说“就借两万,下个月就还”,一会儿说“你不借就是看不起你哥”,林薇始终没松口,只是站在画桌旁,手里轻轻捏着那支沾了嫩黄颜料的画笔,眼神没再动摇。
最后,大伯母见实在榨不出什么,气呼呼地站起来,藤编椅被她撞得晃了晃,差点碰倒旁边的绿萝盆栽,还是林薇伸手扶了一把。“行,算我们白来一趟!”大伯母甩下这句话,又回头啐了句“白眼狼”,声音不大,却像根细针,扎得人耳朵疼。林强跟在后面,出门时还故意用肩膀撞了下门框,发出“咚”的一声,像是在泄愤。
门被“砰”地关上,屋里瞬间安静下来。林薇靠在门板上,长长舒了一口气,手指无意识地抠着门板上刚贴的防撞条,手心的汗把防撞条蹭得有点发潮——刚才强装镇定的时候,她的心跳其实快得像要蹦出来,生怕自己又像以前那样被说动。
可当她转头看向屋里的一切——阳光从窗户斜照进来,落在那幅被晕染的画稿上,嫩黄的花苞虽然有点歪,却依旧透着点倔强的生气;窗台上的绿萝被她扶稳后,藤蔓垂得更舒展了;陈列架上的帆布袋挂得整整齐齐,夕阳橙红的颜色在光线下暖得发亮——心里突然涌起一股前所未有的轻松。
以前总怕伤了亲情的面子,委屈自己迎合别人,结果换不来真心,只换来得寸进尺的算计。现在她守住了自己的边界,护住了辛辛苦苦拼来的成果,没有愧疚,只有踏实。林薇抬手擦了擦手心的汗,走到画桌前,重新拿起画笔,蘸了点嫩黄颜料,小心翼翼地把那团晕开的花苞补画完整——就像她刚才守住的自己,虽然经历了点小波折,却更坚定了。
林薇手里的画笔顿了顿,嫩黄的颜料在画纸上晕开一小团——那是刚勾好的迎春花苞,是“老巷四季”系列里的春天,被这突如其来的话搅得没了章法。她抬眼,看见大伯母正用袖口擦着眼角,其实压根没眼泪,只是做个样子;堂哥林强则搓着手凑过来,眼神瞟着陈列架上标价的帆布袋,像在估算这些花花绿绿的布袋子能值多少钱,嘴里跟着帮腔:“就是啊妹,你现在手里肯定宽裕了。你看哥这都快结婚了,女方家非要市中心的新房,首付还差小十万呢,你这手指缝里漏点出来,就够哥救急了!”
“漏点出来”——说得轻巧,像她的钱是天上掉下来的一样。林薇捏着画笔的指尖微微发紧,心里像被什么东西堵了一下。她太熟悉这对母子的套路了:以前过年聚在一起,大伯母总借着剥橘子的由头,在她耳边念叨“你哥找工作不容易”“你哥交女朋友要花钱”,她嘴笨,又怕伤了“亲情”的面子,每次都被说得哑口无言,最后只能把攒的零花钱、兼职赚的辛苦钱递过去,换来一句“还是我家薇薇懂事”。
可现在不一样了。她看着眼前米灰色的墙壁——那是她和江屿一起挑的色卡,为了省工费,自己跟着工人师傅贴了半天墙纸;看着原木陈列架——那是书架出岔子后,和江屿一起改方案、盯工人重做的,半夜还在算材料成本;看着桌上散落的画稿——每一张都改了三四遍,熬到眼睛发红才定下最终版。这些都是她的心血,是她从蹲路边摆摊、被厂家坑、遇山寨货,一步步扛过来的底气,不是谁都能随便来“漏点”的。
林薇放下画笔,指尖在画纸上轻轻蹭了蹭那团晕开的颜料,语气比刚才沉了些,却很平静:“大伯母,哥,我开工作室的钱,一半是当初那笔意外的彩票钱,另一半是我后来接定制单、熬夜改设计稿攒下的,全投进这屋里了——墙纸、陈列架、颜料、布料,每一分都看得见摸得着,不是闲钱。”她顿了顿,迎上林强期待的眼神,说得更直接,“哥买房是大事,但我这里不是银行,没道理随便把钱借出去,我还有工作室要运营,钱得留着周转。”
大伯母的脸瞬间拉下来,刚才的委屈劲儿一扫而空,声音也拔高了八度,手指差点戳到林薇的额头:“你这孩子怎么这么没良心!小时候你哥还带你去巷口买过呢!现在你日子好过了,就眼睁睁看着你哥为难?一家人说什么借不借的,你帮衬他不是天经地义?”
“天经地义”四个字像根刺,扎得林薇有点不舒服。她没急,只是抬眼看向大伯母,眼神里没了以前的躲闪,反而带着点清明的坚定:“大伯母,小时候哥带我买糖,我记着情。但现在哥要买房,是他的人生大事,该他自己扛。我有我的事业要顾,上个月进布料的钱还没给厂家结完,这个月的物流费也得预留出来,实在没能力帮衬。”
林强的脸涨得通红,大概没料到以前说两句就软的林薇会这么强硬,嗓门也大了起来:“妹,你别给脸不要脸!我可是你亲哥!你这工作室开得这么顺,说不定还是沾了咱们林家的福气,帮我点怎么了?”
“我的工作室能开起来,是因为我没日没夜改稿子,是因为顾妍陪我跑厂家,是因为江屿帮我解决设计和施工的问题,跟‘福气’没关系。”林薇的声音没提高,却字字清晰,“哥要是真急用钱,不如去问问银行贷款,或者找其他愿意帮衬的亲戚,我这里真的没办法。”
这话像盆冷水,浇得大伯母和林强都没了脾气。两人你看我我看你,又软磨硬泡说了半天——一会儿说“就借两万,下个月就还”,一会儿说“你不借就是看不起你哥”,林薇始终没松口,只是站在画桌旁,手里轻轻捏着那支沾了嫩黄颜料的画笔,眼神没再动摇。
最后,大伯母见实在榨不出什么,气呼呼地站起来,藤编椅被她撞得晃了晃,差点碰倒旁边的绿萝盆栽,还是林薇伸手扶了一把。“行,算我们白来一趟!”大伯母甩下这句话,又回头啐了句“白眼狼”,声音不大,却像根细针,扎得人耳朵疼。林强跟在后面,出门时还故意用肩膀撞了下门框,发出“咚”的一声,像是在泄愤。
门被“砰”地关上,屋里瞬间安静下来。林薇靠在门板上,长长舒了一口气,手指无意识地抠着门板上刚贴的防撞条,手心的汗把防撞条蹭得有点发潮——刚才强装镇定的时候,她的心跳其实快得像要蹦出来,生怕自己又像以前那样被说动。
可当她转头看向屋里的一切——阳光从窗户斜照进来,落在那幅被晕染的画稿上,嫩黄的花苞虽然有点歪,却依旧透着点倔强的生气;窗台上的绿萝被她扶稳后,藤蔓垂得更舒展了;陈列架上的帆布袋挂得整整齐齐,夕阳橙红的颜色在光线下暖得发亮——心里突然涌起一股前所未有的轻松。
以前总怕伤了亲情的面子,委屈自己迎合别人,结果换不来真心,只换来得寸进尺的算计。现在她守住了自己的边界,护住了辛辛苦苦拼来的成果,没有愧疚,只有踏实。林薇抬手擦了擦手心的汗,走到画桌前,重新拿起画笔,蘸了点嫩黄颜料,小心翼翼地把那团晕开的花苞补画完整——就像她刚才守住的自己,虽然经历了点小波折,却更坚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