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无声的较量-《寒门小厨娘》

  里正王大人亲自登门安抚并承诺加强巡夜的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迅速传遍了整条街巷。这无疑是一剂强效的定心丸,不仅让沈家二房悬着的心落回了肚子里,更让周围的邻里对沈家刮目相看。

  “周家妹子,了不得啊!里正大人都来关照你们了!”张婶挎着菜篮子,满脸羡慕。

  “嗨,就是里正大人心善,体恤咱们小老百姓。”周氏嘴上谦虚,脸上却忍不住带着光。

  连来铺子买卤味的老主顾们,话里话外也多了几分敬重:

  “老板娘,以后有啥事吱声啊!里正都发话了,咱们街坊肯定帮衬!”

  “就是!看谁还敢欺负咱们老实人!”

  这种变化是微妙的。以往,沈记卤味铺是大家眼中手艺好、价钱公道的“好邻居”,而现在,隐隐多了层“有背景”、“受重视”的色彩。周氏和沈厚德走在街上,腰杆挺得更直了,与人打招呼时,底气也足了不少。连小沈安在巷子里玩,都有相熟的婆婆婶婶特意塞给他一块糖糕,叮嘱他“好好念书,将来有出息”。

  外部压力骤然减轻,沈家小院的生活节奏也悄然发生了变化。最明显的,是夜晚不再需要父子俩轮流紧绷着神经守夜了。虽然沈厚德习惯性地还会在睡前检查一遍门窗,但那种剑拔弩张的气氛已经消散。周氏夜里也能睡个踏实觉,第二天起来,眼下的青黑都淡了许多。

  “他爹,今儿早上我听见打更的过去,心里一点都不慌了。”周氏一边利落地揉着面,一边对正在扫院子的丈夫说。

  “嗯,巡夜的脚步声听着就踏实。”沈厚德憨厚地笑着,“总算能睡个圆圈觉了。”

  沈清辞将父母的变化看在眼里,心里既欣慰,又保持着清醒。她知道,里正的关照是一把保护伞,但伞下的日子,更需要谨言慎行。她把更多精力投入到了铺子的经营和新品的琢磨上。

  天气渐渐转暖,厚重的卤味有时会让人觉得油腻。沈清辞灵机一动,尝试开发适合春夏的清爽口味。她减少了酱油和油脂的用量,加入了少许柑橘皮碎和炒香的芝麻,做了一锅“清香卤拌菜”,主料是焯过水的豆芽、芹菜、木耳等时蔬,吃起来爽口开胃。

  “娘,您尝尝这个味儿咋样?”沈清辞夹了一筷子新出锅的卤拌菜递给母亲。

  周氏尝了尝,眼睛一亮:“嗯!清爽!不腻人!这天儿热了吃正好!阿辞你这脑子就是活络!”

  新菜式一经推出,果然大受欢迎,尤其受妇孺和老人们的喜爱,成了铺子里新的招牌。

  日子仿佛真的步入了正轨,平静而充实。然而,沈清辞敏锐的直觉告诉她,这种平静之下,似乎潜藏着某种异样。这种异样,最初来自于一些极其细微的观察。

  先是她发现,最近来铺子的陌生面孔似乎比往常多了一些。这些人不像是常驻镇上的居民,穿着打扮各异,买卤味时话不多,但眼神会不经意地扫过灶房、后院,甚至打量她和家人。

  “娘,您觉不觉得,最近来咱们这买卤味的生人有点多?”一天晚上盘账时,沈清辞状似无意地提起。

  周氏数钱的手顿了顿,想了想:“是哦……好像是多了几个面生的。兴许是听说咱家味儿好,从邻镇过来的吧?咱家名声不是越来越响了嘛!”她更多的是自豪。

  沈清辞点点头,没再多说。也许是自己多心了?名声在外,吸引新客源也是正常的。

  接着,她注意到,对面街角那个以往空着的摊位,最近几天被一个卖针头线脑的货郎租了下来。那货郎看起来三十多岁,面容普通,整天笑眯眯的,生意似乎不温不火,但他好像特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