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芷柔那首《白梅》诗,如同一颗投入深潭的石子,在李恪心中漾开层层复杂的涟漪。她以梅自喻,不争春色,只散清香,其志可嘉,其情可悯,却也让他更加清晰地意识到横亘在他们之间的鸿沟——并非身份地位的云泥之别,而是这帝王身份所带来的、无法摆脱的责任与束缚。
选秀的奏疏,他最终以“先帝大行未久,朕心哀恸,选秀之事容后再议”为由,暂时压了下去。这个理由冠冕堂皇,堵住了大部分朝臣的嘴,却也只争得了些许喘息之机。所有人都明白,这只是拖延,而非取消。国本之事,终究无法长久搁置。
朝堂之上,因他的暂时搁置,暗流涌动得更为激烈。长孙无忌虽未再明言,但其门下官员在讨论其他政务时,言语间不免带上几分对“后宫空虚、非国家之福”的隐忧。其他派系亦各有盘算,或观望,或暗中串联。
而在这表面平静、实则暗潮汹涌的春日里,一件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却如同导火索,骤然点燃了潜藏的矛盾。
这日,崔芷柔奉命将几卷修复好的前朝画谱送至淑兰殿。她依礼呈上,正欲告退,苏德妃却慢悠悠地开口了,语气带着一丝难以捉摸的笑意:
“崔司籍真是心灵手巧,不仅书修复得好,琴弹得妙,连陛下日常用的紫毫笔,听闻也是经你手挑选的?真是……处处合圣意呢。”
这话语中的讥讽与试探,几乎不加掩饰。殿内侍立的宫人皆屏息垂首。
崔芷柔心中一凛,面上却依旧平静:“娘娘谬赞。臣女职责所在,不敢不尽心。御用之物,皆有定例规制,臣女不过是依册登记,不敢妄言合意与否。”
“哦?是吗?”苏德妃放下茶盏,目光锐利地扫过她,“本宫怎么听说,那支紫毫笔,是崔司籍特意从一堆贡笔中‘慧眼’选出,标注‘宜书诏令’,这才入了陛下的眼?这般懂得揣摩上意,倒真是……难得。”
她将“慧眼”和“揣摩上意”几个字咬得极重,暗示崔芷柔有意媚上,行为不端。
崔芷柔袖中的手微微收紧。她知道,这是积怨已久的发难,借题发挥,目的便是要坐实她“狐媚惑主”、“干预圣意”的罪名。若此名声传出,不仅她自身难保,更会连累陛下清誉。
她深吸一口气,抬起眼帘,目光清正,不卑不亢:“娘娘明鉴。整理前朝贡品,标注其特性用途,是书库司籍分内之责,记录在档,并非臣女独断。陛下选用何笔,乃圣心独断,臣女人微言轻,岂敢妄加揣测,更遑论干预?娘娘此言,臣女万万不敢承受,亦恐有损陛下圣明。”
她言辞清晰,句句在理,将自身职责与帝王权柄分得清清楚楚,直接将一顶“有损圣明”的大帽子扣了回去。
苏德妃没料到她如此牙尖嘴利,脸色顿时沉了下来:“好一张利嘴!照你这么说,倒是本宫冤枉你了?”
“臣女不敢。只是据实回禀,望娘娘明察。”崔芷柔再次垂首,姿态恭谨,却寸步不让。
殿内气氛一时僵住。就在这时,殿外传来内侍的通传声:“陛下驾到——”
李恪的身影出现在殿门口,他面色平静,目光扫过殿内情形,最后落在崔芷柔身上,见她无恙,眸中一丝不易察觉的厉色稍缓。
“何事喧哗?”他声音不高,却自带威压。
苏德妃连忙起身,换上一副委屈的神情:“陛下,臣妾不过是与崔司籍闲聊几句,问问那支紫毫笔的来历,谁知崔司籍便以为臣妾在责怪于她,言辞……颇为激动,倒叫臣妾不知如何是好了。”她轻描淡写,将冲突归咎于崔芷柔的“激动”。
崔芷柔跪伏在地,并未辩解,只是沉默。
李恪的目光在两人之间转了转,心中已然明了。他并未理会苏德妃的“委屈”,而是对崔芷柔淡淡道:“既已送完东西,便退下吧。”
“是,臣女告退。”崔芷柔叩首,起身,依旧垂着眼眸,稳步退出了淑兰殿。自始至终,未看李恪一眼。
待她走后,李恪才看向苏德妃,语气听不出喜怒:“一支笔而已,也值得德妃如此兴师动众?后宫当以和睦为要,勿要妄生事端。”
苏德妃心中不甘,却也不敢再多言,只得悻悻应道:“臣妾知错了。”
李恪未再多留,转身离去。他知道,淑兰殿的这番冲突,绝非孤立事件。这只是后宫诸多不满与猜忌的一次爆发。选秀的压力,如同悬在头顶的利剑,让所有人都变得焦躁不安。而芷柔,则成了这焦躁情绪最直接的靶子。
他回到紫宸殿,心中烦闷难以排遣。他能压下朝臣的奏疏,能斥责妃嫔的挑衅,却无法消除那弥漫在宫闱之中的、针对她的无形敌意。
他再次取出那张画着宫阙孤影的素笺,又展开崔芷柔回赠的那幅寒梅图。宫门深锁,孤影难栖;寒梅傲雪,清香自许。
一种前所未有的无力感攫住了他。他是帝王,富有四海,却似乎连护住一个想护的女子,都如此艰难。
“玄影。”
“臣在。”
“传朕口谕,即日起,尚宫局司籍崔芷柔,非奉朕亲旨,任何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传唤、差遣、质询。若有违逆,以抗旨论处!”
这是他目前能想到的,最直接、也最霸道的保护。将她彻底隔绝于后宫纷争之外。
“是!”
旨意传出,后宫一片哗然。这道口谕,无异于一道护身金符,也坐实了崔芷柔在陛下心中非同一般的地位。苏德妃气得摔碎了一套茶具,其他妃嫔亦是心思各异。
尚宫局,书库。
崔芷柔听闻这道口谕,并无欣喜,反而轻轻叹了口气。她明白他的维护之心,但这道旨意,也将她彻底推向了孤立无援的境地。从此,她在这宫中,将更加显眼,也更加……依赖他一人。
她走到那盆被他赏赐、一直精心照料的罗汉松前,松针苍翠,根骨坚实。她伸出手,轻轻触碰那嶙峋的枝干。
帝心难测,如云遮雾绕。
梅魄陈情,唯守本真。
她不知道这道护身符能护她几时,也不知道前路还有多少风雨。但她知道,无论境遇如何,她都会如这松、如那梅,守住自己的根骨与清香。
她取过纸笔,并未写信,只是静静地,开始抄录《道德经》。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夫唯不争,故无尤……”
或许,不争,方是在这深宫之中,最长久的存身之道。而那份深藏心底的情愫,或许也只能如这经文书卷,默然存在,静待天时。
只是,树欲静而风不止。陛下这道近乎专宠的旨意,真的能让她如愿“不争”吗?那即将到来的选秀风波,又岂是她想避就能避开的?
宫阙深深,暗流从未止息。梅影栖身之处,风雨依旧在前方等待。
选秀的奏疏,他最终以“先帝大行未久,朕心哀恸,选秀之事容后再议”为由,暂时压了下去。这个理由冠冕堂皇,堵住了大部分朝臣的嘴,却也只争得了些许喘息之机。所有人都明白,这只是拖延,而非取消。国本之事,终究无法长久搁置。
朝堂之上,因他的暂时搁置,暗流涌动得更为激烈。长孙无忌虽未再明言,但其门下官员在讨论其他政务时,言语间不免带上几分对“后宫空虚、非国家之福”的隐忧。其他派系亦各有盘算,或观望,或暗中串联。
而在这表面平静、实则暗潮汹涌的春日里,一件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却如同导火索,骤然点燃了潜藏的矛盾。
这日,崔芷柔奉命将几卷修复好的前朝画谱送至淑兰殿。她依礼呈上,正欲告退,苏德妃却慢悠悠地开口了,语气带着一丝难以捉摸的笑意:
“崔司籍真是心灵手巧,不仅书修复得好,琴弹得妙,连陛下日常用的紫毫笔,听闻也是经你手挑选的?真是……处处合圣意呢。”
这话语中的讥讽与试探,几乎不加掩饰。殿内侍立的宫人皆屏息垂首。
崔芷柔心中一凛,面上却依旧平静:“娘娘谬赞。臣女职责所在,不敢不尽心。御用之物,皆有定例规制,臣女不过是依册登记,不敢妄言合意与否。”
“哦?是吗?”苏德妃放下茶盏,目光锐利地扫过她,“本宫怎么听说,那支紫毫笔,是崔司籍特意从一堆贡笔中‘慧眼’选出,标注‘宜书诏令’,这才入了陛下的眼?这般懂得揣摩上意,倒真是……难得。”
她将“慧眼”和“揣摩上意”几个字咬得极重,暗示崔芷柔有意媚上,行为不端。
崔芷柔袖中的手微微收紧。她知道,这是积怨已久的发难,借题发挥,目的便是要坐实她“狐媚惑主”、“干预圣意”的罪名。若此名声传出,不仅她自身难保,更会连累陛下清誉。
她深吸一口气,抬起眼帘,目光清正,不卑不亢:“娘娘明鉴。整理前朝贡品,标注其特性用途,是书库司籍分内之责,记录在档,并非臣女独断。陛下选用何笔,乃圣心独断,臣女人微言轻,岂敢妄加揣测,更遑论干预?娘娘此言,臣女万万不敢承受,亦恐有损陛下圣明。”
她言辞清晰,句句在理,将自身职责与帝王权柄分得清清楚楚,直接将一顶“有损圣明”的大帽子扣了回去。
苏德妃没料到她如此牙尖嘴利,脸色顿时沉了下来:“好一张利嘴!照你这么说,倒是本宫冤枉你了?”
“臣女不敢。只是据实回禀,望娘娘明察。”崔芷柔再次垂首,姿态恭谨,却寸步不让。
殿内气氛一时僵住。就在这时,殿外传来内侍的通传声:“陛下驾到——”
李恪的身影出现在殿门口,他面色平静,目光扫过殿内情形,最后落在崔芷柔身上,见她无恙,眸中一丝不易察觉的厉色稍缓。
“何事喧哗?”他声音不高,却自带威压。
苏德妃连忙起身,换上一副委屈的神情:“陛下,臣妾不过是与崔司籍闲聊几句,问问那支紫毫笔的来历,谁知崔司籍便以为臣妾在责怪于她,言辞……颇为激动,倒叫臣妾不知如何是好了。”她轻描淡写,将冲突归咎于崔芷柔的“激动”。
崔芷柔跪伏在地,并未辩解,只是沉默。
李恪的目光在两人之间转了转,心中已然明了。他并未理会苏德妃的“委屈”,而是对崔芷柔淡淡道:“既已送完东西,便退下吧。”
“是,臣女告退。”崔芷柔叩首,起身,依旧垂着眼眸,稳步退出了淑兰殿。自始至终,未看李恪一眼。
待她走后,李恪才看向苏德妃,语气听不出喜怒:“一支笔而已,也值得德妃如此兴师动众?后宫当以和睦为要,勿要妄生事端。”
苏德妃心中不甘,却也不敢再多言,只得悻悻应道:“臣妾知错了。”
李恪未再多留,转身离去。他知道,淑兰殿的这番冲突,绝非孤立事件。这只是后宫诸多不满与猜忌的一次爆发。选秀的压力,如同悬在头顶的利剑,让所有人都变得焦躁不安。而芷柔,则成了这焦躁情绪最直接的靶子。
他回到紫宸殿,心中烦闷难以排遣。他能压下朝臣的奏疏,能斥责妃嫔的挑衅,却无法消除那弥漫在宫闱之中的、针对她的无形敌意。
他再次取出那张画着宫阙孤影的素笺,又展开崔芷柔回赠的那幅寒梅图。宫门深锁,孤影难栖;寒梅傲雪,清香自许。
一种前所未有的无力感攫住了他。他是帝王,富有四海,却似乎连护住一个想护的女子,都如此艰难。
“玄影。”
“臣在。”
“传朕口谕,即日起,尚宫局司籍崔芷柔,非奉朕亲旨,任何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传唤、差遣、质询。若有违逆,以抗旨论处!”
这是他目前能想到的,最直接、也最霸道的保护。将她彻底隔绝于后宫纷争之外。
“是!”
旨意传出,后宫一片哗然。这道口谕,无异于一道护身金符,也坐实了崔芷柔在陛下心中非同一般的地位。苏德妃气得摔碎了一套茶具,其他妃嫔亦是心思各异。
尚宫局,书库。
崔芷柔听闻这道口谕,并无欣喜,反而轻轻叹了口气。她明白他的维护之心,但这道旨意,也将她彻底推向了孤立无援的境地。从此,她在这宫中,将更加显眼,也更加……依赖他一人。
她走到那盆被他赏赐、一直精心照料的罗汉松前,松针苍翠,根骨坚实。她伸出手,轻轻触碰那嶙峋的枝干。
帝心难测,如云遮雾绕。
梅魄陈情,唯守本真。
她不知道这道护身符能护她几时,也不知道前路还有多少风雨。但她知道,无论境遇如何,她都会如这松、如那梅,守住自己的根骨与清香。
她取过纸笔,并未写信,只是静静地,开始抄录《道德经》。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夫唯不争,故无尤……”
或许,不争,方是在这深宫之中,最长久的存身之道。而那份深藏心底的情愫,或许也只能如这经文书卷,默然存在,静待天时。
只是,树欲静而风不止。陛下这道近乎专宠的旨意,真的能让她如愿“不争”吗?那即将到来的选秀风波,又岂是她想避就能避开的?
宫阙深深,暗流从未止息。梅影栖身之处,风雨依旧在前方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