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 钓鱼遇大佬(再续)-《四合院:开局就得知惊天秘密!》

  化罗庚前脚刚走,钱强也匆匆告别去参加学术会议。何雨柱正收拾渔具,忽然听见身后传来一阵奇怪的“呼呼”声。

  “哥,你看天上!”雨水突然指着天空惊呼。

  何雨柱抬头,只见一架造型奇特的模型飞机正在湖面上空盘旋。那飞机通体雪白,机翼细长,像只优雅的白鹭划过天际。

  “好漂亮的航模!”何雨柱赞叹道。

  “这不是普通的航模。”一个温和的声音从身后传来,“这是按照比例缩小的米格-15模型,我正在测试它的低速稳定性。”

  何雨柱回头,看见一位穿着蓝色工装的中年男子站在柳树下,手里拿着遥控器。

  那人约莫四十出头,面容清瘦,眼神却格外锐利,正专注地盯着空中的模型。

  【警告!检测到关键人物:申源】

  【龙国空气动力学奠基人】

  何雨柱心头一跳。这位可是后来被誉为“龙国飞机之父”的顶尖专家!他假装好奇地问,“同志,您这飞机做得真精巧啊!”

  申源微微一笑,“小玩意儿罢了。小朋友喜欢看飞机?”

  雨水使劲点头,“喜欢!它能飞多高呀?”

  “理论上能到200米,不过今天我只测试低空性能。”申源说着,突然皱眉,“咦?怎么有点偏航……”

  只见那架模型飞机突然开始不规则晃动,像喝醉酒似的左右摇摆。

  “左侧襟翼出了问题!”申源急忙扳动遥控杆,额头渗出细汗。

  在何雨柱的视野中,系统已经标注出飞机周围的气流轨迹——左侧机翼上方的气流正在分离,这是典型的失速前兆!

  “同志,快收油门!”何雨柱突然喊道,“飞机要失速了!”

  申源惊讶地看了何雨柱一眼,手上动作却丝毫不慢。他迅速减小油门,同时调整升降舵。模型飞机摇晃了几下,终于恢复平稳。

  “小同志懂航空?”沈源收起模型,惊讶地问。

  “不懂不懂,”何雨柱憨厚地挠头,“就是看那飞机翅膀抖得厉害,像我们厨房里炖汤时冒的泡泡……”

  “气泡分离!”沈源眼睛一亮,“你这个比喻很专业啊!”他走近几步,“我叫申源,在木华教点书。小同志怎么称呼?”

  “我叫何雨柱,这是妹妹雨水。”何雨柱假装不认识对方,“申老师教什么课啊?”

  “哦,就教些机械原理什么的。”申源轻描淡写地说,眼睛却紧盯着何雨柱,“小何同志,你刚才怎么判断出要失速的?”

  何雨柱正想搪塞过去,突然灵机一动,“我常看鸟飞。鸟儿要掉下来前,翅膀也是这样扑棱的。”

  “观察力很敏锐!”沈源赞叹道,“其实飞行原理和鸟类确实很像……”他突然从包里掏出一个笔记本,“你看这个……”

  本子上画满了各种机翼剖面图,旁边密密麻麻记着数据。

  “这是我在研究的超临界翼型……”申源突然意识到说漏嘴,赶紧合上本子,“咳,就是些业余爱好。”

  何雨柱却“好奇”地凑过去,“这翅膀的形状,好像菜刀的弧度啊!”

  “什么?”申源一愣。

  “您看,”何雨柱从背包里掏出一把菜刀——实则是从系统空间取的,“刀背厚,刀刃薄,这种弧度,切菜时……呃,就特别顺溜。”

  申源盯着菜刀看了半晌,突然拍腿大笑,“妙啊!流体力学原理是相通的!”他兴奋地掏出钢笔,在本子上快速画起来,“如果借鉴这个弧度……”

  何雨柱看着申源专注的样子,脑海中系统提示:

  【建议柱爷展示:飞行控制知识】

  “申老师,”何雨柱突然说,“您那飞机转弯时为啥要倾斜身子啊?”

  “这叫侧倾转弯。”沈源头也不抬地解释,“通过副翼控制……”

  “就像炒菜颠勺!”何雨柱突然拿起一根树枝比划,“要这样斜着锅,菜才能翻过来……”

  申源猛地抬头,眼中精光闪烁,“这个类比,绝了!”他激动地抓住何雨柱的手,“小何同志,你很有天赋啊!要不要来参观我们的实验室?”

  何雨柱假装腼腆,“我就一厨子,哪懂这些……”

  “不,你有独特的直觉!”申源热切地说,“很多航空先驱都是外行出身。莱特兄弟是修自行车的!”

  正说着,何雨柱的钓竿突然剧烈抖动。他却不急着收线,而是数起数来,“三、二、一——”

  话音刚落,一条大鱼跃出水面,在阳光下闪着银光。

  “神了!”申源惊叹,你怎么知道鱼什么时候上钩?

  “看水纹啊。”何雨柱边收线边说,“就像您看气流一样。”

  申源若有所思,“有意思……流体运动的原理确实相通……”

  “申老师饿不饿?“何雨柱突然转移话题,从背包里掏出一个食盒,“尝尝我做的点心?”

  食盒一打开,香气四溢。里面整齐码着几块金黄色的豌豆黄,上面还用红豆沙点缀出精巧的飞机图案。

  “这……”申源惊讶地拿起一块,“你还会做这种造型?”

  “厨子的小把戏。”何雨柱谦虚道,实则这是系统提供的3d打印食品技术。

  申源咬了一口,眼睛顿时亮了,“入口即化!甜度刚好!”他突然想到什么,“小何同志,你说食物口感和空气动力学有没有关系?”

  何雨柱心中暗笑,这问题正中下怀,“当然有啊!就像这豌豆黄,表面光滑才能入口绵密,跟飞机流线型外形减少阻力一个道理……”

  “太对了!”申源激动地掏出笔记本记录,“还有呢?”

  “再比如揉面,”何雨柱继续道,“要顺着一个方向,就像气流要层流才稳定……”

  两人越聊越投机。申源从航模设计问到流体力学,何雨柱总能从厨艺角度给出独特见解。

  雨水坐在一旁,小口吃着豌豆黄,好奇地看着两个大人热烈讨论。

  “最绝的是这个,”何雨柱突然从背包里掏出一个奇怪的装置——几片竹片和丝绸做的小风车,“我自制的风向仪,放在灶台边看油烟走向的。”

  申源接过一看,震惊道,“这……这不是简易风速计吗?原理和我们的实验仪器一模一样!”

  “真的吗?”何雨柱“惊讶”地瞪大眼睛,“我那个就是瞎做的……”

  “天才!”申源激动地拍着何雨柱的肩膀,“小何同志,你一定要来我们实验室!我们可以聘你当顾问!”

  何雨柱正想推辞,突然天空中传来一阵轰鸣。众人抬头,只见一架银色战机呼啸而过,在蓝天留下长长的尾迹。

  “米格-15……”申源喃喃自语,眼中闪烁着向往的光芒,“终有一天,我们龙国要造出比这更先进的战机!”

  何雨柱看着申源坚毅的侧脸,想起这位专家后来为中国航空事业做出的巨大贡献,不禁肃然起敬。

  “申老师,我相信一定会的。”何雨柱真诚地说。

  申源转过头,突然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纸条,“这是我在木华的地址。下周三有个航模表演,你一定要来!”

  何雨柱恭敬地接过纸条。

  脑海中系统提示音欢快地响起:

  【申源好感度:95%,柱爷再接再励啊!】

  夕阳西下,三人依依惜别。申源抱着他的航模,一步三回头地离去。何雨柱牵着妹妹的手,提着看似空荡荡的背包,慢悠悠地走在回家的路上。

  “哥,今天遇到的人怎么都奇奇怪怪的?”雨水仰着小脸问。

  何雨柱揉了揉她的头发,“他们都是很了不起的人。将来会改变这个国家。”

  身后,什刹海的湖水泛起粼粼波光,倒映着天空中最后一抹晚霞。一架模型飞机的剪影划过天际,向着远方不断攀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