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省城返回白沙湾的大巴车上,林海小心地将大赛二等奖的证书和那张十万元的支票收好。
车窗外的景色从繁华都市逐渐过渡到熟悉的沿海公路,他的心情也慢慢沉淀下来。
这次参赛收获远超预期。
不仅拿到了奖金,更重要的是,在比赛现场他结识了几位对海洋养殖深有研究的专家,还有一家专注农产品电商的平台负责人表达了合作意向。
“白沙湾”这个名字,第一次在更广阔的舞台上留下了印记。
回到合作社,迎接他的是社员们真诚的笑脸和祝贺。
苏晓月已经将证书复印放大,端端正正地贴在办公室最显眼的位置。
那十万元奖金,按照林海的想法,直接划入了合作社的公共账户,作为下一步发展的储备金。
“这下好了,咱们合作社也算是有名号的了!”
老根叔笑得合不拢嘴,仿佛那证书是他自己得的一般。
短暂的庆贺后,生活迅速回归原有的节奏。
第二天拂晓,林海便和阿水伯等人一起驾着“海溪号”出海。
晨光中的海面泛着金鳞,船舷破开平静的水面,带起白色的浪花。
他们今天要去收取几天前布下的蟹笼,并巡查藻林的情况。
拉起第一个蟹笼时,沉甸甸的手感就让众人眼前一亮。
笼子里挤满了挥舞着大螯的兰花蟹,个头匀称,活力十足。
“这一笼怕是有二十多斤!”阿水伯估摸着,“市价现在差不多二十五元一斤,这一笼就是五百多块!”
连续起了十几个蟹笼,收获都相当不错,主要以兰花蟹和石夹红蟹为主,偶尔还有几只肉蟹。
粗粗算下来,仅这批蟹笼,就能带来近六千元的收入。
合作社的账目上,又将添上稳定的一笔。
随后,他们来到藻林区。
新移植的紫藻已经基本适应了环境,颜色愈发鲜亮,在清澈的海水中舒展着“身躯”。
林海启动水质监测系统,各项数据在屏幕上跳动,均在安全范围内。
秦雨之前担心的病虫害问题并未出现,那套新安装的十万元监测系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预警作用。
然而,就在他们准备返航时,林海随身携带的警戒网接收器再次发出了轻微的“嘀嘀”声,不同于上次鱼类触发的短促警报,这次的声音更持续,指向藻林区东南边缘。
林海心中一凛,立刻操控水下无人机前往目标区域。
画面传回,并未发现潜水员或大型船只,但在海底泥沙上,却清晰地留下了几道类似雪橇划痕的印记,一直延伸到警戒网附近便消失了。
“是水下推进器的痕迹。”
林海沉声道。对方的技术手段,显然又升级了。
他们没有硬闯警戒网,而是选择在边缘窥探,这种克制,反而更显得图谋深远。
这种被人在暗处窥视的感觉,像一根细刺,扎在林海心头。
荣誉带来的喜悦被冲淡,取而代之的是更强烈的紧迫感。
下午,林海将自己关在临时工作室里,面前是那张描绘着“福昌号”和资源点的神秘海图拓印件,以及妹妹林溪画的那张带有古老木箱的图画。
海底那个打不开的木箱,像一个沉默的诱惑,不断提醒着他深蓝之下的未解之谜。
他调出只有自己能看见的系统界面,气运值因大赛获奖、稳定收获和及时发现新的威胁,悄然攀升至 【98\/100】。
只差最后两点。
他的目光在可兑换列表上巡视,最终停留在了一个新解锁的图标上——【精密水下开锁\/切割工具组】。
图标下方标注:适用于应对复杂水下锁具或障碍,需气运值100点。
就是它了。要打开那个木箱,弄清里面的秘密,这个工具组是关键。
傍晚的赶海,成了林海寻求最后两点气运值的平静仪式。
落日的余晖将滩涂染成温暖的橙色,他提着桶,踩着湿润的泥沙,【寻踪手套】传来熟悉的、令人安心的各种细微感应。
他在一片蛤蜊密集区挖了三四斤,又在一处水洼里捞到几只活蹦乱跳的对虾。
这些收获不算惊人,却扎实。最后,在一块礁石背阴处,他发现了一只吸附其上、碗口大的鲍鱼。
这只鲍鱼品相极好,肉质肥厚,估计能卖上三百元。
将所有收获卖给合作社的临时收购点,蛤蜊和对虾卖了一百二十元,那只鲍鱼则单独卖了三百二十元。
个人资金又增加了四百四十元。
当他完成交易,看着社员将海货分类放入暂养池时,视野中的气运值轻轻一跳,变成了 【99\/100】。
只差最后一点。
夜晚,林海站在码头尽头,海风带着凉意吹拂着他的衣角。
远处海面漆黑如墨,只有合作社巡逻船的灯光在规律地扫过。他知道,那艘神秘快艇,或者别的什么,可能就隐藏在那片黑暗里。
大赛的荣誉已成过去,省城的喧嚣也远在身后。
白沙湾的宁静之下,暗流涌动。
那个海底的木箱,竞争对手的步步紧逼,都在无声地催促着他。
他深吸一口带着咸味的空气,眼神重新变得坚定而清澈。
下一步的目标无比明确:积满最后一点气运值,兑换工具,揭开木箱之谜。无论里面是尘封的历史,还是新的机遇,他都准备去面对。
大海的召唤,从未如此清晰。他的征途,仍在脚下这片深蓝。
车窗外的景色从繁华都市逐渐过渡到熟悉的沿海公路,他的心情也慢慢沉淀下来。
这次参赛收获远超预期。
不仅拿到了奖金,更重要的是,在比赛现场他结识了几位对海洋养殖深有研究的专家,还有一家专注农产品电商的平台负责人表达了合作意向。
“白沙湾”这个名字,第一次在更广阔的舞台上留下了印记。
回到合作社,迎接他的是社员们真诚的笑脸和祝贺。
苏晓月已经将证书复印放大,端端正正地贴在办公室最显眼的位置。
那十万元奖金,按照林海的想法,直接划入了合作社的公共账户,作为下一步发展的储备金。
“这下好了,咱们合作社也算是有名号的了!”
老根叔笑得合不拢嘴,仿佛那证书是他自己得的一般。
短暂的庆贺后,生活迅速回归原有的节奏。
第二天拂晓,林海便和阿水伯等人一起驾着“海溪号”出海。
晨光中的海面泛着金鳞,船舷破开平静的水面,带起白色的浪花。
他们今天要去收取几天前布下的蟹笼,并巡查藻林的情况。
拉起第一个蟹笼时,沉甸甸的手感就让众人眼前一亮。
笼子里挤满了挥舞着大螯的兰花蟹,个头匀称,活力十足。
“这一笼怕是有二十多斤!”阿水伯估摸着,“市价现在差不多二十五元一斤,这一笼就是五百多块!”
连续起了十几个蟹笼,收获都相当不错,主要以兰花蟹和石夹红蟹为主,偶尔还有几只肉蟹。
粗粗算下来,仅这批蟹笼,就能带来近六千元的收入。
合作社的账目上,又将添上稳定的一笔。
随后,他们来到藻林区。
新移植的紫藻已经基本适应了环境,颜色愈发鲜亮,在清澈的海水中舒展着“身躯”。
林海启动水质监测系统,各项数据在屏幕上跳动,均在安全范围内。
秦雨之前担心的病虫害问题并未出现,那套新安装的十万元监测系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预警作用。
然而,就在他们准备返航时,林海随身携带的警戒网接收器再次发出了轻微的“嘀嘀”声,不同于上次鱼类触发的短促警报,这次的声音更持续,指向藻林区东南边缘。
林海心中一凛,立刻操控水下无人机前往目标区域。
画面传回,并未发现潜水员或大型船只,但在海底泥沙上,却清晰地留下了几道类似雪橇划痕的印记,一直延伸到警戒网附近便消失了。
“是水下推进器的痕迹。”
林海沉声道。对方的技术手段,显然又升级了。
他们没有硬闯警戒网,而是选择在边缘窥探,这种克制,反而更显得图谋深远。
这种被人在暗处窥视的感觉,像一根细刺,扎在林海心头。
荣誉带来的喜悦被冲淡,取而代之的是更强烈的紧迫感。
下午,林海将自己关在临时工作室里,面前是那张描绘着“福昌号”和资源点的神秘海图拓印件,以及妹妹林溪画的那张带有古老木箱的图画。
海底那个打不开的木箱,像一个沉默的诱惑,不断提醒着他深蓝之下的未解之谜。
他调出只有自己能看见的系统界面,气运值因大赛获奖、稳定收获和及时发现新的威胁,悄然攀升至 【98\/100】。
只差最后两点。
他的目光在可兑换列表上巡视,最终停留在了一个新解锁的图标上——【精密水下开锁\/切割工具组】。
图标下方标注:适用于应对复杂水下锁具或障碍,需气运值100点。
就是它了。要打开那个木箱,弄清里面的秘密,这个工具组是关键。
傍晚的赶海,成了林海寻求最后两点气运值的平静仪式。
落日的余晖将滩涂染成温暖的橙色,他提着桶,踩着湿润的泥沙,【寻踪手套】传来熟悉的、令人安心的各种细微感应。
他在一片蛤蜊密集区挖了三四斤,又在一处水洼里捞到几只活蹦乱跳的对虾。
这些收获不算惊人,却扎实。最后,在一块礁石背阴处,他发现了一只吸附其上、碗口大的鲍鱼。
这只鲍鱼品相极好,肉质肥厚,估计能卖上三百元。
将所有收获卖给合作社的临时收购点,蛤蜊和对虾卖了一百二十元,那只鲍鱼则单独卖了三百二十元。
个人资金又增加了四百四十元。
当他完成交易,看着社员将海货分类放入暂养池时,视野中的气运值轻轻一跳,变成了 【99\/100】。
只差最后一点。
夜晚,林海站在码头尽头,海风带着凉意吹拂着他的衣角。
远处海面漆黑如墨,只有合作社巡逻船的灯光在规律地扫过。他知道,那艘神秘快艇,或者别的什么,可能就隐藏在那片黑暗里。
大赛的荣誉已成过去,省城的喧嚣也远在身后。
白沙湾的宁静之下,暗流涌动。
那个海底的木箱,竞争对手的步步紧逼,都在无声地催促着他。
他深吸一口带着咸味的空气,眼神重新变得坚定而清澈。
下一步的目标无比明确:积满最后一点气运值,兑换工具,揭开木箱之谜。无论里面是尘封的历史,还是新的机遇,他都准备去面对。
大海的召唤,从未如此清晰。他的征途,仍在脚下这片深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