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8章 账册里的新苗-《蚀灵玄途》

  晨光透过窗棂,在《三地药草合账》的羊皮封面上投下细碎的光斑。阿古拉其小心翼翼地把账册揣进怀里,外面裹了三层棉布,像捧着块暖玉。“我得赶紧回草原了,”她拉着周丫的手,鼻尖红红的,“我娘还等着看新账册呢,说要照着种沙棘和紫菀。”

  周丫塞给她一包薄荷籽:“这个种在羊圈旁边,能驱虫,夏天凉快。”又递过一本自己画的药草图,“不会的就看这个,上面有我画的小人步骤。”

  赵墩子扛着个小木箱跑过来,里面装着他爹做的迷你木犁和木耙:“给你带的,草原的地硬,用这个翻土省力。”他挠了挠头,忽然想起什么,从兜里掏出块烤红薯干,“路上饿了吃,我娘烤的,甜得很。”

  阿古拉其接过木犁,又把红薯干飞快塞进嘴里,含糊不清地说:“谢啦!等秋天我给你们带马奶酒!”说完翻身上了她家的小马车,车斗里堆着新收的紫菀籽,用布包着,上面贴着周丫画的小太阳贴纸。

  “一路小心!”周丫和赵墩子在门口挥着手,直到马车消失在山道拐角,扬起的尘土混着晨雾,像给离别的背影蒙了层纱。

  林辰站在学堂门口,看着那包薄荷籽的包装纸上,周丫画的小人正弯腰播种,旁边写着“三步一浇水”,忍不住笑了。他转身走进学堂,见李药师正对着合账册皱眉,便问:“先生看出什么了?”

  李药师指着其中一页:“你看,草原的沙棘和谷里的紫菀套种,产量是高了,但虫害也多了些,这行小字记着‘蚜虫比去年多三成’,得想个法子。”

  林辰凑过去,指尖点在“蚜虫”两个字上:“江南有种七星瓢虫,专吃蚜虫,要不……让春杏那边送些虫卵来?”

  “怕是不行,”李药师摇头,“瓢虫在草原活不过冬。”他翻到后面的空白页,提笔写了行字,“得找耐寒的天敌,我记得西域有种黑缘红瓢虫,冬天会冬眠,正好适合草原。”

  正说着,周丫举着张纸条跑进来:“林先生!春杏姐来信了,说江南的薄荷丰收了,想运些到草原和谷里,问咱们要不要合着算账。”

  纸条上画着辆小船,船舱里堆着小山似的薄荷捆,旁边写着“十船够不够?”林辰接过纸条,提笔在船边画了头小骆驼:“让她多运两船,草原也用得上,记在合账上,算三地公摊。”

  赵墩子凑过来看热闹,指着账册上的木犁图案:“阿古拉其会不会用啊?要不我跟去教教她?”

  “你想去草原玩就直说,”周丫戳了戳他的胳膊,“刚送完人家就想跟着,羞不羞?”

  赵墩子脸一红,梗着脖子:“谁想玩了!我是怕她用不好木犁,浪费了我爹的手艺!”

  林辰笑着摆手:“让他去吧,正好带些黑缘红瓢虫的虫卵,就当是学堂的‘技术支援’。”他转头对赵墩子说,“记得把草原的土壤样本带回来,咱们好调整肥料配方。”

  赵墩子立刻跳起来:“保证完成任务!”说着就要去收拾行李,被周丫拉住:“急什么,先把薄荷籽种完!昨天刚翻的地,再晒就硬了。”

  学堂后的空地上,新翻的泥土散发着湿润的气息。周丫正教几个小药童分辨薄荷籽和紫苏籽,赵墩子蹲在旁边,手里攥着木耙,却总忍不住往山道那边瞟。林辰站在田埂上,看孩子们把种子撒进土里,指尖沾着的泥点落在账册的空白页上,晕开个小小的圆,像颗刚发芽的种子。

  “先生,”周丫忽然抬头,“阿古拉其说草原的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