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山窝在沙发里,脑海中回忆着这三天里与宝尔断断续续的交谈。
宝尔来自于一个和地球几乎是平行时空的世界,只是年代更接近于四五十年代,正是大鹅国红色改革之时。
而且听得出来,他是一名坚定的布尔什维克人员。
他的声音虽然虚弱,可是格外坚定,他的眼睛虽然看不见,却充满热忱。
眼看着时间差不多了,余山端着饭上了楼。
来到了保尔的房间,昏暗的房间内,他正靠在床头,灰白的眼睛望向那车水马龙的窗外。
听着窗外时不时响起急促的滴滴声,还有音乐,人们的交谈声。
他的目光有一些迷茫,神情似乎有一些孱弱。
只是用耳朵的他,不知道这是一个怎样的世界。
余山将饭放在了他的身边:“保尔同志,我给你拿来了晚餐,你应该可以自己食用吧。”
“谢谢你,房东同志。”保尔点点头,摸摸索索的将饭碗拿了起来。
蔬菜的清香与肉类的味道传到了他的鼻子中,他瘦骨嶙峋的手指拿起勺子,一点点的将食物放入口中。
他吃的很慢,似乎每一口吞咽都格外费力。
而余山则走前去,将墙上的电视打开,调频到1号央台。
恰好今天电视里播放的是一部关于建国后国家发展的纪录片。
里面频繁的出现布尔什维克,无私奉献等等之类的话语。
保尔虽然看不见,可是不知何时也听得入了神。
他握着勺子的手愣在那里,听着那一个个熟悉的名词,眼睛微微瞪大。
“房东同志,这是什么?广播吗?”
余山摇了摇头说道:“这是电视和广播其实是一种类似的东西,只不过它能将图像显示在屏幕上。”
保尔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
过了一会后,忽然开口问道。
“房东同志,电视里说的都是真的吗?人民真的已经那么幸福,人人都有房子住,有衣服穿,能吃饱饭了吗?”
余山张了张嘴,一时之间竟不知道怎么回答。
“如果光从穿衣吃饭来说的话,我们的世界已经可以达到了这个水平,可能房子的话,有的人还没有住的地方,不过相信有一天总归会有的。”余山轻声说道,语气中竟不自觉的带了几分惭愧。
保尔嗯了一声,专注的听着电视里的纪录片声音。
吃过晚饭,余山将餐具收拾了起来。
保尔的目光看着余山的方向,“给您添麻烦了,可惜我什么也不能做,无法回报您的款待。”
余山收拾碗碟的动作顿了一下,瓷器的轻微碰撞声在寂静的房间里显得格外清晰。
他看向宝尔,那张深陷在阴影里的脸依旧朝着他的方向,灰翳覆盖的眼珠空洞地睁着,下颌骨的线条因为紧抿的嘴唇而显得更加嶙峋。
那语气里的失落像一层看不见的灰尘,轻轻覆盖在空气里。
“别这么说,宝尔同志。”余山的声音放得平缓,尽量拂去那份沉重。他端起托盘,塑料托盘边缘的凉意透过指尖。
“好好休息,把身体养好就是最重要的事。回报什么的……我是这个世界的守门人,自然有责任照顾好每一位访客”
他走到门边,手指搭上冰冷的金属门把手,又停住,补充道:“你需要什么,随时叫我。”
门轴转动,发出轻微的“吱呀”声,房间被切割成更昏暗的内外两半。
余山的身影消失在门外,脚步声在走廊里渐行渐远,最终被宾馆厚厚的地毯彻底吸收。
房间彻底安静下来。
只有电视还在不知疲倦地低语。
纪录片似乎进入了新的篇章,激昂的进行曲背景音响起,伴随着播音员字正腔圆、充满力量的讲述,那些关于集体农庄、大型工厂、人当家作主的词汇再次密集地蹦出来。
宝尔枯瘦的手指无意识地揪紧了身下的床单,指关节绷得发白。
他听得更专注了,几乎屏住了呼吸,仿佛要将每一个音节都刻进混沌的脑海里。
胸膛随着那熟悉的旋律和话语,产生了一种微弱却清晰的共鸣,带动着他那副破败身躯里仅存的一点热度。
“……在布尔什维克的领导下……”播音员的声音铿锵有力。
“布尔什维克……”宝尔干裂的嘴唇无声地翕动了一下,像是在沙漠中跋涉的旅人终于触碰到了绿洲的幻影。
这个词像一块烧红的炭,短暂地烫亮了他灰暗的世界。
他侧了侧头,试图听得更真切一些,灰翳后的眼珠似乎也努力地转动着,徒劳地想要“看”清那声音描绘的图景。
嘴角甚至极其轻微地向上牵动了一下,一个几乎无法察觉的、混杂着向往与痛苦的弧度。
窗外的城市依旧喧嚣。
汽车的鸣笛声、远处隐隐约约的音乐声、人们的谈笑声……这些属于“新世界”的声音,此刻却像隔着一层厚厚的毛玻璃,模糊而遥远。
宝尔摸索着,那只没被输液管束缚的手,在身侧缓慢地移动,指尖最终触到了冰冷的金属——那是轮椅冰冷的扶手。
他的手指在上面停留了片刻,感受着那坚硬的、毫无温度的触感,然后,沿着扶手一点点滑下去,最终落在自己无力的腿上。
粗糙的裤料下,是两条枯瘦、冰凉、如同朽木般的肢体。
他脸上的那一点点微光,如同被风吹灭的烛火,迅速黯淡下去。
电视里激昂的进行曲还在继续,播音员的声音依旧充满希望,但宝尔空洞的“视线”却缓缓垂落,最终凝固在身前那片永恒的、浓稠的黑暗里。
只有那只搭在轮椅扶手上、覆盖着冰凉布料的手,指节依旧在苍白的皮肤下绷得发白,无声地诉说着某种无法言说的沉重。
他迫切的想要看到,这个比自己国家领先几十年的世界究竟是怎么样的?
那无比完美的理想,究竟是否已经实现?
宝尔来自于一个和地球几乎是平行时空的世界,只是年代更接近于四五十年代,正是大鹅国红色改革之时。
而且听得出来,他是一名坚定的布尔什维克人员。
他的声音虽然虚弱,可是格外坚定,他的眼睛虽然看不见,却充满热忱。
眼看着时间差不多了,余山端着饭上了楼。
来到了保尔的房间,昏暗的房间内,他正靠在床头,灰白的眼睛望向那车水马龙的窗外。
听着窗外时不时响起急促的滴滴声,还有音乐,人们的交谈声。
他的目光有一些迷茫,神情似乎有一些孱弱。
只是用耳朵的他,不知道这是一个怎样的世界。
余山将饭放在了他的身边:“保尔同志,我给你拿来了晚餐,你应该可以自己食用吧。”
“谢谢你,房东同志。”保尔点点头,摸摸索索的将饭碗拿了起来。
蔬菜的清香与肉类的味道传到了他的鼻子中,他瘦骨嶙峋的手指拿起勺子,一点点的将食物放入口中。
他吃的很慢,似乎每一口吞咽都格外费力。
而余山则走前去,将墙上的电视打开,调频到1号央台。
恰好今天电视里播放的是一部关于建国后国家发展的纪录片。
里面频繁的出现布尔什维克,无私奉献等等之类的话语。
保尔虽然看不见,可是不知何时也听得入了神。
他握着勺子的手愣在那里,听着那一个个熟悉的名词,眼睛微微瞪大。
“房东同志,这是什么?广播吗?”
余山摇了摇头说道:“这是电视和广播其实是一种类似的东西,只不过它能将图像显示在屏幕上。”
保尔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
过了一会后,忽然开口问道。
“房东同志,电视里说的都是真的吗?人民真的已经那么幸福,人人都有房子住,有衣服穿,能吃饱饭了吗?”
余山张了张嘴,一时之间竟不知道怎么回答。
“如果光从穿衣吃饭来说的话,我们的世界已经可以达到了这个水平,可能房子的话,有的人还没有住的地方,不过相信有一天总归会有的。”余山轻声说道,语气中竟不自觉的带了几分惭愧。
保尔嗯了一声,专注的听着电视里的纪录片声音。
吃过晚饭,余山将餐具收拾了起来。
保尔的目光看着余山的方向,“给您添麻烦了,可惜我什么也不能做,无法回报您的款待。”
余山收拾碗碟的动作顿了一下,瓷器的轻微碰撞声在寂静的房间里显得格外清晰。
他看向宝尔,那张深陷在阴影里的脸依旧朝着他的方向,灰翳覆盖的眼珠空洞地睁着,下颌骨的线条因为紧抿的嘴唇而显得更加嶙峋。
那语气里的失落像一层看不见的灰尘,轻轻覆盖在空气里。
“别这么说,宝尔同志。”余山的声音放得平缓,尽量拂去那份沉重。他端起托盘,塑料托盘边缘的凉意透过指尖。
“好好休息,把身体养好就是最重要的事。回报什么的……我是这个世界的守门人,自然有责任照顾好每一位访客”
他走到门边,手指搭上冰冷的金属门把手,又停住,补充道:“你需要什么,随时叫我。”
门轴转动,发出轻微的“吱呀”声,房间被切割成更昏暗的内外两半。
余山的身影消失在门外,脚步声在走廊里渐行渐远,最终被宾馆厚厚的地毯彻底吸收。
房间彻底安静下来。
只有电视还在不知疲倦地低语。
纪录片似乎进入了新的篇章,激昂的进行曲背景音响起,伴随着播音员字正腔圆、充满力量的讲述,那些关于集体农庄、大型工厂、人当家作主的词汇再次密集地蹦出来。
宝尔枯瘦的手指无意识地揪紧了身下的床单,指关节绷得发白。
他听得更专注了,几乎屏住了呼吸,仿佛要将每一个音节都刻进混沌的脑海里。
胸膛随着那熟悉的旋律和话语,产生了一种微弱却清晰的共鸣,带动着他那副破败身躯里仅存的一点热度。
“……在布尔什维克的领导下……”播音员的声音铿锵有力。
“布尔什维克……”宝尔干裂的嘴唇无声地翕动了一下,像是在沙漠中跋涉的旅人终于触碰到了绿洲的幻影。
这个词像一块烧红的炭,短暂地烫亮了他灰暗的世界。
他侧了侧头,试图听得更真切一些,灰翳后的眼珠似乎也努力地转动着,徒劳地想要“看”清那声音描绘的图景。
嘴角甚至极其轻微地向上牵动了一下,一个几乎无法察觉的、混杂着向往与痛苦的弧度。
窗外的城市依旧喧嚣。
汽车的鸣笛声、远处隐隐约约的音乐声、人们的谈笑声……这些属于“新世界”的声音,此刻却像隔着一层厚厚的毛玻璃,模糊而遥远。
宝尔摸索着,那只没被输液管束缚的手,在身侧缓慢地移动,指尖最终触到了冰冷的金属——那是轮椅冰冷的扶手。
他的手指在上面停留了片刻,感受着那坚硬的、毫无温度的触感,然后,沿着扶手一点点滑下去,最终落在自己无力的腿上。
粗糙的裤料下,是两条枯瘦、冰凉、如同朽木般的肢体。
他脸上的那一点点微光,如同被风吹灭的烛火,迅速黯淡下去。
电视里激昂的进行曲还在继续,播音员的声音依旧充满希望,但宝尔空洞的“视线”却缓缓垂落,最终凝固在身前那片永恒的、浓稠的黑暗里。
只有那只搭在轮椅扶手上、覆盖着冰凉布料的手,指节依旧在苍白的皮肤下绷得发白,无声地诉说着某种无法言说的沉重。
他迫切的想要看到,这个比自己国家领先几十年的世界究竟是怎么样的?
那无比完美的理想,究竟是否已经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