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中医之争-《被雪藏后,白露爱上我》

  孙斌猛地转头,眼睛红得像要喷火:

  “你还说不急?我离一线就差一步了!这个月数据再上不去,品牌方那边就要换代言人了,影视资源也会飞了!”

  “跃华的林浩,这个月发的《逐梦》,原本在榜三,现在掉到第十五。

  时风的张雅,她的《晚风》直接从榜七掉出二十开外。”

  李姐放下咖啡杯,拿出手机点开榜单:

  “整个乐坛,除了几个老一辈的歌唱家,谁没被顾言压一头?现在不止咱们,各大公司都在盯着呢,总有资本忍不住出手的,你急什么?”

  “等?我等不起!”

  孙斌烦躁地抓着头发,语气里满是绝望:

  “我今年都三十了,再冲不上一线,就只能被后浪拍死在沙滩上!顾言他才二十几岁,他有的是时间,我没有!你让我怎么淡定?”

  李姐看着他崩溃的样子,终于收起了那副漫不经心的表情,从包里掏出一份文件,推到孙斌面前:

  “公司也没让你坐以待毙。你看这个—《破晓》,金牌制作人老K操刀的,旋律是今年最火的电子国风,歌词写的是逆袭奋斗,从demo到后期,全是顶配。”

  她顿了顿,语气带着笃定:

  “下个月一号就发,到时候公司会砸重金宣传,线下大屏、线上热搜,全给你铺满。顾言就算再高产,也不可能月月出王炸,这《破晓》,保准能把你送进一线。”

  孙斌的目光落在“《破晓》”两个字上,眼睛瞬间亮了。

  他一把抓过文件,手指飞快地翻着,看到制作人名字和编曲团队时,呼吸都变得急促起来。

  “姐,这……这是真的?”

  他抬头看向李姐,语气里满是不敢置信:

  “老K不是早就不接艺人的歌了吗?公司怎么请到他的?”

  “为了让你冲一线,公司可是下了血本。”

  李姐端起咖啡杯,眼底闪过一丝算计:

  “所以你现在别跟顾言置气,安安心心练歌,把《破晓》的细节打磨好。”

  孙斌连忙点头,脸上的愤怒瞬间被讨好取代。

  他殷勤地起身,给李姐的咖啡杯里续上热水,又弯腰帮她捡起掉在地上的披肩,小心翼翼地搭在她肩上:

  “姐,还是你靠谱!要是这次能冲上去,我肯定忘不了你的功劳!!”

  李姐瞥了他一眼,嘴角勾起一抹淡淡的笑:

  “先把歌练好再说吧,日后再说~”

  而此刻的顾言,刚结束和书法协会会长的通话,手机又响了起来,来电显示是“沈明”。

  “顾总,”

  沈明的声音带着一丝急促:

  “刚收到中医协会那边的消息,出变故了。”

  顾言刚坐到沙发上,闻言挑了挑眉:

  “变故?是之前谈好的合作黄了?”

  “不是黄了,比黄了还麻烦。”

  沈明的声音压低了些:

  “是泡菜国那边突然跳出来,说中医起源于他们,还买了水军在网上带节奏,说咱们华夏的中医‘不科学’,不如他们的‘韩医’正宗。”

  “呵,这不是睁眼说瞎话吗?”

  顾言的语气瞬间冷了下来,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

  “《黄帝内经》成书于战国时期,比他们的历史都早几千年,也好意思抢?”

  “谁说不是呢?”

  沈明叹了口气:

  “可现在网上的讨论度太高了,好多不明真相的网友被带偏了,说‘韩医有系统的理论,中医全靠经验’。

  中医协会想澄清,但近几年中医确实淡出大众视野,年轻人对中医的了解太少,没什么话语权,澄清的声音根本传不出去。”

  顾言沉默了片刻,问道:

  “那他们想怎么办?”

  “他们开会商量了一上午,最后决定做个科普类节目。”

  沈明的声音里带着一丝期待:

  “节目内容就是邀请老中医现场诊脉、讲解药材,再结合一些中医养生知识,让大家真正了解中医。他们想让咱们工作室出策划方案,还要一首配套的宣传曲,说是想借着顾总的创作热度,把中医的知名度提上去。”

  顾言指尖一顿,脑海里瞬间闪过之前在清河村见到的老中医——当时白露中暑,老中医就用几根银针加一碗草药,很快就缓解了症状。

  中医是老祖宗传下来的宝贝,怎么能让外人抢了名头,还被抹黑?

  “这活我们接了。”

  顾言的语气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

  “策划方案我来弄,宣传曲我来写。中医不能就这么被埋没,更不能让泡菜国把咱们的东西说成是他们的。”

  “我就知道顾总会接!”

  沈明的声音瞬间轻快起来:

  “中医协会那边要是知道了,肯定特别高兴。我这就去跟他们对接细节,争取尽快把方案定下来。”

  “嗯,”顾言应了一声,又补充道:

  “对了,方案里会加点年轻人喜欢的元素,比如用动画讲解经络,让老中医演示一些简单的养生手法,这样不会搞得太枯燥。”

  “明白!”

  沈明连忙应下:

  “我这就去办!”

  挂了电话,顾言走到落地窗前,望着窗外璀璨的夜景。

  手机屏幕上,《兰亭序》的播放量还在疯涨,评论区里,已经有网友开始讨论“顾言会不会写中医主题的歌”。

  他嘴角勾起一抹浅笑,打开电脑,新建了一个文档,标题栏上敲下“国医少年志”五个字。

  指尖落在键盘上的瞬间,脑海里已经有了初步的想法——要大众喜欢看的,要体验,要找一些知名的老中医,看似平淡,却藏着能熨帖人心的力量。

  而此刻的泡菜国首尔,某文化机构的办公室里,一个戴着眼镜的男人正看着华夏网上的讨论,嘴角勾起一抹得意的笑。

  他拿起手机,拨通了一个号码:

  “计划很顺利,华夏那边已经开始慌乱了。继续加钱,把‘韩医优于中医’的节奏带得再猛一点……”

  电话那头传来恭敬的应答声,男人挂了电话,目光落在桌上的《黄帝内经》翻译本上,眼底闪过一丝贪婪。

  他不知道的是,远在京都的顾言,已经握紧了笔,准备用旋律和策划,为中医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防线。

  这场关于文化归属的战争,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