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股市里的血色狂欢(5)监管的破晓-《梅家三朵花》

  工厂内部凝聚起来的力量和周边小企业主们雪中送炭的情谊,如同给即将搁浅的船只暂时送来了风与潮汐,让它得以在惊涛骇浪中勉强稳住船身,避免了即刻沉没的命运。

  但梅小丽深知,这并非长久之计。工人们自发凑集的资金和邻厂的短期借款,只能解燃眉之急,应付最紧迫的几笔欠款和购买维持短期生产的最基本原材料。

  庞大的资金窟窿依然存在,银行催贷的压力如同悬顶之剑,而更深层次的信誉创伤,则需要更长时间和更有力的证明来愈合。

  车间的机器虽然重新轰鸣,但节奏明显放缓,生产线无法全开,工人们的工作时间也进行了调整,以节省开支。

  每个人的脸上都少了往日的轻松,多了份沉甸甸的责任感和隐忧。工厂上空依旧笼罩着一层看不见的阴云。

  小丽肩上的绷带还未拆除,但她已顾不得休养,日夜奔走。

  她一方面要稳定内部军心,精细化管理每一分钱的流出,另一方面要继续与供应商周旋,恳求更长的账期,同时还要应对银行方面一波紧似一波的催收函件。她迅速消瘦下去,眼窝深陷,但那双眼睛里的光芒却愈发锐利和坚韧。

  何启明收购的企图被她断然拒绝后,似乎暂时偃旗息鼓,但小丽知道,那条嗅着血腥味的鲨鱼,一定还在暗处逡巡,等待着下一次机会。

  就在她几乎要被日常运营的巨大压力和财务困境消耗殆尽时,转机,终于伴随着官方层面的雷霆行动而到来。

  经过前期缜密的侦查和基于陈志远证词、阿强配合以及小丽冒险取得的碎片化证据,证监会联合公安经侦部门,终于掌握了足够的线索,锁定了涉嫌在“327”国债事件中操纵市场、进行内幕交易和非法牟利的数个地下黑庄团伙。

  一场席卷全国多个城市的突击查处行动悄然展开。

  深圳,作为这场投机风暴的重要漩涡之一,自然是行动的重点。

  那天清晨,天色微熹,城市的喧嚣尚未完全苏醒。几辆看似普通的车辆悄无声息地停在了深圳某高档写字楼和几处隐秘的别墅区外。

  身着制服的工作人员和经侦民警迅速行动,控制了目标楼层和房间,查封电脑,冻结账户,带走相关嫌疑人。

  动作干净利落,迅雷不及掩耳。

  消息像插上了翅膀,很快通过财经新闻的快讯和民间口耳相传扩散开来。

  报纸上用醒目的标题写着“监管重拳出击,327国债黑庄团伙覆灭”、“证监会严打市场操纵,维护金融秩序”。电视新闻里播放着执法人员带走涉案人员的模糊画面(出于侦查需要,面部打了马赛克)。

  这些报道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反响。无数因“327”事件而亏损惨重、甚至倾家荡产的散户投资者们拍手称快,仿佛看到了一丝微弱的公正之光。

  而更多在市场中沉浮的人们,则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震撼和警示——那个曾经被认为可以肆意妄为、灰色甚至黑色地带丛生的野蛮生长时代,似乎正在敲响落幕的钟声。

  梅小丽是在办公室的旧电视机里看到这则新闻的。当时她正在核对这个月勉强挤出来的工资表,新闻主播清晰有力的声音让她猛地抬起头。

  看着屏幕上闪过的画面和字幕,她的手指微微颤抖,眼眶瞬间湿润了。没有人知道,在这场席卷市场的风暴背后,有一个女厂长险些付出生命的代价,和一座小工厂几乎覆灭的危机,才撬动了那关键的证据链的一角。

  她拿起电话,拨通了负责她工厂案件的经侦民警的号码。对方确认了消息,并告诉她,随着主要案犯的落网和大量交易数据的恢复分析,阿强挪用、陈志远参与的那部分资金流向和亏损情况也得到了更清晰的认定,虽然追回全部损失的可能性极小,但至少为后续可能的资产追缴和债务处理提供了法律依据。

  “梅厂长,谢谢你提供的线索和勇气。你们是这次案件的重要突破口之一。”民警在电话那头说道。

  挂掉电话,小丽久久无法平静。她走到窗边,看着厂院里那棵在风中摇曳的小树,嫩绿的新芽正在顽强地生长。

  一种复杂的情绪在她心中涌动,有欣慰,有后怕,更有一种难以言喻的历史参与感。

  几天后,又一个出乎意料的消息传来。省经贸委和深圳市相关部门联合发布了一份名为“关于扶持合规经营、勇于创新的中小科技企业的若干措施”的红头文件。

  文件中明确指出,要重点支持那些在市场竞争中坚持正道、技术过硬、管理规范,且在近期市场风波中经受住考验的企业。

  很快,市里和区里的联合工作组来到了小丽的电子厂进行实地调研。他们仔细查看了生产流程、质量管控体系、财务账目(尤其是近期艰难维持的清晰账目),并重点听取了小丽关于此次事件前后工厂应对情况的汇报,以及她对于行业规范、技术创新的看法。

  工作组离开后没多久,副手就激动地跑进办公室,手里挥舞着一份文件:“老板娘!批了!批了!银行的贷款续期批了!不仅批了,市里还特批了一笔针对我们的低息专项扶持贷款!专门用于技术创新和稳定生产!”

  小丽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她接过那份盖着红色印章的文件,逐字逐句地阅读,双手抑制不住地颤抖。

  这笔钱,对于此时的工厂来说,无异于久旱甘霖,是真正的救命钱!它不仅能彻底化解眼前的债务危机,更能让工厂有喘息之机,重新规划未来,投入研发。

  几乎是同时,工厂也接到了之前中断合作的最大那家供应商的电话,对方的语气变得异常热情和客气,表示之前都是误会,希望能尽快恢复全面合作,甚至愿意给予更优惠的付款条件。

  冰封的河流,在一夜之间开始奔涌解冻。

  工厂上下沸腾了!

  工人们奔走相告,脸上洋溢着劫后余生的喜悦和自豪。

  他们知道,这场胜利,不仅仅是资金的到位,更是对他们所坚守的那份“站着做人的底气”的最大肯定。

  傍晚,下班时分,小丽让副手买来了饮料和简单的点心,召集所有工人在车间里开了个简短的会。

  她没有多说煽情的话,只是向大家深深鞠了一躬,然后宣布了贷款获批和危机解除的消息。人群中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许多人激动地抹着眼角。

  “但是,”小丽提高了声音,现场安静下来,“我们不能忘记这次教训。市场的狂热和陷阱无处不在,合规、诚信,是我们活下去的唯一根基。”

  她让工人在厂门口最显眼的位置,立起了一块不大的石碑,上面请人刻了三个字:“327警示墙”。

  在石碑背面,则刻上了一行小字:“愿赌服输,但输得心服。—— 一个迷途者的忏悔。”

  这行字,是她代陈志远刻下的。在最新的消息中,陈志远因积极配合调查、有重大立功表现(指证黑庄核心成员),可能获得一定的减刑。他在一次律师会见中,托人带给小丽这句话。

  立碑那天,天色晴朗。

  工人们自发地围在石碑前,神情肃穆。他们明白这块石碑的意义,它警示着贪婪与风险的代价,也铭记着一段几乎毁灭工厂的灾难,更标志着一种新生的开始和对原则的坚守。

  就在石碑立好不久,一辆黑色的轿车停在了厂门外。李国庆从车上下来,他穿着便服,脸上带着一种复杂的、难以形容的表情。

  他走到石碑前,默默地站了一会儿,然后走向一旁的小丽。

  他递给她一份还散发着油墨香的内部文件草案复印件,标题是《关于加强证券期货市场交易监管的若干规定(征求意见稿)》。

  “看看吧。”李国庆的声音有些沙哑,“这里面,有不少条款,是根据这次‘327’的教训补充修订的。更快的信息披露、更严的账户监管、对操纵市场行为的更重处罚……你逼出了这个行业的黎明。”

  他的语气里,没有了以往的官僚腔调和隐约的算计,反而带着一丝疲惫和或许是真心的感慨。

  他在这场风波中,似乎也扮演了某种不为人知的、推动调查的角色,至少,他没有成为阻力。

  小丽接过文件,没有立刻翻看。她望着眼前这座重新焕发出生机的工厂,望着那块沉默的警示碑,轻声说:“黎明不是哪一个人逼出来的,是所有相信规则、不愿意同流合污的人,一点点熬出来的。”

  李国庆沉默了一下,点点头,没有再多说什么,转身上车离开了。

  夕阳的余晖洒在“327警示墙”的石碑上,给它镀上了一层温暖的金色。一个穿着囚服、剃着光头的身影,在两名警察的看押下,被允许短暂地停留在这块碑前。

  那是即将被转移去正式服刑场所的陈志远。

  他佝偻着背,眼神空洞地看着石碑上自己的那句忏悔。许久,他伸出颤抖的手,极其轻微地触摸了一下那冰凉的刻字,仿佛触摸自己那已然破碎不堪的人生和一丝微不足道的救赎。他张了张嘴,没有发出声音,但口型依稀是:

  “愿赌服输……但输得……心服。”

  警车缓缓驶离,带走了往事和罪孽。

  工厂的灯光次第亮起,照亮了前路和未来。

  梅小丽站在厂房投下的长长阴影与落日余晖的交界处,她的身影显得既单薄又无比坚定。

  风暴暂时过去了,市场的秩序正在重建,她的工厂得以幸存并获得了新的机会。但她知道,脚下的路依然漫长,时代的浪潮不会停歇,还会有新的诱惑、新的风险、新的挑战。

  然而,经过这一切,她更加确信,无论时代如何潮涌,有些东西,必须坚守。

  比如良心,比如规矩,比如,站着做人的道义底气。

  夜色渐浓,但工厂的灯光,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明亮。

  它照亮着眼前的方寸之地,也仿佛想要照亮一条更远、更稳、更堂堂正正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