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醉的剑尖离那灰衣人的咽喉不过三寸,冷冽的剑气已在对方颈间割出一道细如发丝的血痕。可当他看清那人被剑气掀开的兜帽下露出的半张脸时,握剑的手却骤然一滞,仿佛有股无形的力量攥住了他的手腕。
那道横贯眉骨的疤痕太熟悉了。像条褪色的暗红蜈蚣,盘踞在左眉上方,尾端恰好抵在眼角。当年在北境战场,这道疤的主人替他挡过一支淬毒的狼牙箭,箭簇擦着眉骨飞过,留下的便是这般狰狞的印记。
“沈……沈兄?”灰衣人先是被剑气逼得窒息,待看清沈醉的面容,那双原本写满警惕的眼睛突然瞪圆,嘴唇哆嗦着,竟忘了脖颈上还悬着要命的剑刃,“你不是……不是早在三年前的雁门关战役里……”
沈醉缓缓收剑,玄铁剑归鞘时发出一声沉闷的嗡鸣,像是在为这突如其来的重逢低吟。他指尖捻了捻方才握剑时留下的薄茧,目光扫过对方身上洗得发白的灰布袍,最后落在那道疤痕上:“赵淮,命挺硬。”
三个字,没有半分重逢的热络,却让赵淮瞬间红了眼眶。他猛地扑上来想抓住沈醉的胳膊,却被对方不动声色地避开,这才想起自己如今的身份,讪讪地收回手,在衣襟上反复蹭着掌心的汗:“当年我中了埋伏,被一支奇兵所救,后来辗转流落至此……倒是沈兄,传闻你与敌军同归于尽,尸骨无存,怎么会……”
沈醉没接话,只是转头看了眼瘫在地上的匪徒。那些人被他方才雷霆一击吓破了胆,此刻正互相搀扶着往密林里钻,连掉在地上的刀鞘都忘了捡。他踢了踢脚边一块染血的石头,声音里淬着冰:“这些人,是冲着你来的?”
赵淮这才回过神,脸上闪过一丝愧色:“说来惭愧。我奉师门之命下山采买,不想在此处撞见这群悍匪劫掠商队。本想出手,奈何对方人多势众,若非沈兄及时赶到,恐怕……”他话没说完,突然意识到什么,猛地挺直腰板,抬手对着沈醉作了个奇怪的揖——左手虚握成拳,右手五指并拢覆在左拳之上,拇指微微翘起,像是托着什么无形之物。
这手势让沈醉的眉峰几不可察地动了动。三年前在军营,赵淮从不曾行过这般礼节。那分明是江湖中隐世门派的专属礼俗,传闻只有仙门中人,才会用这种“托云礼”以示敬意。
“你方才说……师门?”沈醉的目光落在赵淮腰间。那里系着一枚巴掌大的玉佩,玉质温润,在林间漏下的碎光里泛着淡淡的青芒,玉佩正面雕刻的纹样并非寻常的花鸟鱼虫,而是一座云雾缭绕的山峰,峰顶隐约可见半轮残月。
赵淮顺着他的目光摸向玉佩,脸上露出几分自豪:“沈兄好眼力。在下如今已是青云宗的外门弟子,这玉佩便是师门信物。”
“青云宗?”沈醉重复着这三个字,指尖在袖中悄然掐了个诀。他曾在一本残破的古籍中见过记载,青云宗乃百年前突然崛起的仙门,隐于江南深处的青云山,从不参与江湖纷争,连山门在哪都鲜为人知。传闻此派弟子能引天地灵气为己用,举手投足间便有移山填海之能,只是从未有人证实过。
赵淮似乎看出了他的疑虑,咧嘴笑了笑,那道疤痕因笑容牵扯而显得愈发清晰:“沈兄不必多疑。当年我重伤濒死,是青云宗的云鹤长老路过救下我,见我尚有几分根骨,便带我回山修习。虽只是外门弟子,却也比在军营里混日子强得多。”他说着,突然压低声音,“不瞒沈兄,我下山采买是假,实则是奉命探查江南一带的异动。近来师门察觉,有股邪气在暗中蔓延,似乎与朝中那位奸臣脱不了干系。”
“奸臣?”沈醉的眸色沉了沉。他此次踏入江湖,正是为了搜集当朝宰相魏庸结党营私、通敌叛国的证据。没想到竟在此处听到相关的消息,还遇上了这位本该“战死”的旧部。
赵淮左右看了看,见周遭无人,便凑近一步道:“沈兄有所不知,这魏庸野心极大,不仅在朝堂上排除异己,还暗中勾结了一些旁门左道,似乎在寻找什么东西。我师门察觉江南一带灵气紊乱,恐与此事有关,才派我等下山查探。”
沈醉指尖在袖中缓缓松开。他想起离开皇城前,暗中联络的那位御史曾提及,魏庸在江南私设了多处据点,行踪诡秘。当时他还以为只是囤积粮草,如今听赵淮一说,事情恐怕比想象中更复杂。
“你说的邪气,具体是什么?”沈醉追问。
赵淮皱起眉,像是在回忆什么:“说不好。那些被邪气沾染的人,会变得狂躁嗜血,力气也比寻常人大上数倍。前几日我在邻县见过一个,明明是个瘦弱的书生,却徒手撕碎了一头壮牛,眼睛是全黑的,像是被什么东西附了身。”
沈醉的指尖微微发凉。他想起三年前雁门关战役中,也曾遇到过类似的敌军——明明中了数箭,却仍能嘶吼着扑上来,眼中只有杀戮的欲望。当时他以为是敌军用了什么邪术,如今想来,或许与赵淮所说的邪气有关。
“青云宗对此事,有何应对?”
“掌门正在闭关推演,据说这邪气的源头可能与一件上古秘宝有关。”赵淮说到此处,突然意识到自己失言,连忙捂住嘴,“沈兄,此事关乎重大,我……”
“秘宝?”沈醉打断他,目光锐利如剑,“什么样的秘宝?”
赵淮面露难色,支吾了半天,才低声道:“具体的我也不清楚,只听内门弟子私下议论,那秘宝能聚天地煞气,也能破世间阵法。若是被魏庸得到,后果不堪设想。”
聚煞破阵……沈醉的心猛地一跳。魏庸在皇城四周布下了八座镇魂阵,寻常兵马根本无法靠近,若这秘宝真有破阵之能……
他正思忖间,忽听林中传来一阵极轻微的破空声。不是风声,也不是鸟兽异动,更像是某种器物划破空气的锐响。沈醉几乎是本能地拽住赵淮的胳膊往旁边一拉,两人刚躲开,一支漆黑的弩箭便钉在了他们方才站立的地方,箭尾还在嗡嗡颤动,箭簇上泛着诡异的幽蓝光泽。
“是魏庸的暗卫!”赵淮脸色骤变,猛地从腰间抽出一柄短匕,“他们怎么会找到这里?”
沈醉抬头望向弩箭射来的方向,只见密林深处影影绰绰,竟不知藏了多少人。那些人的气息隐匿得极好,若不是这支弩箭暴露了踪迹,他竟丝毫没有察觉。
“看来,你的行踪早就被盯上了。”沈醉的声音冷得像淬了冰,玄铁剑再次出鞘,剑身在林间投下斑驳的冷光,“青云宗的弟子,就只会躲在别人身后?”
赵淮被这话激得脸一红,握着短匕的手紧了紧:“沈兄休要小看人!”话音未落,他已足尖一点,身形如柳絮般飘了出去,短匕在他手中转出一朵银花,直刺密林深处的黑影。
沈醉没动,只是站在原地,目光如鹰隼般扫视着四周。他能感觉到,这些暗卫的身手远非刚才那些匪徒可比,招式狠辣,出手便是杀招,显然是受过严格训练的死士。更诡异的是,他们身上隐隐散发着与赵淮描述相似的邪气,只是气息更淡,像是被某种术法压制着。
“沈兄,速退!这些人不对劲!”赵淮的声音从林中传来,带着一丝惊惶。沈醉循声望去,只见赵淮被三个暗卫围攻,虽凭借灵活的身法勉强支撑,但短匕每次与对方的兵器相撞,都会迸出细碎的黑芒,那些黑芒落在地上,竟让青草瞬间枯萎。
沈醉眼神一凛,足尖猛地蹬地,玄铁剑带着破空之声直刺最近的一个暗卫。那暗卫刚要转身格挡,却见沈醉手腕一转,剑势陡然下沉,避开对方的兵器,剑尖直挑其下盘。这一剑快如闪电,角度刁钻,暗卫猝不及防,被挑中膝盖,踉跄着跪倒在地。
不等暗卫起身,沈醉已反手一剑斩下。然而,就在剑刃即将触及暗卫咽喉的瞬间,那暗卫的身体突然诡异地扭曲起来,皮肤下像是有无数条小蛇在蠕动,脸上浮现出与赵淮描述一致的全黑眼眸,嘶吼着扑向沈醉。
“小心!他们被邪气侵体,寻常刀剑难伤!”赵淮急声提醒。
沈醉却像是没听见,不退反进,玄铁剑上突然泛起一层淡淡的金芒。这金芒并非灵气,而是他多年来在尸山血海中磨砺出的杀气,凌厉纯粹,专克邪祟。当剑刃与暗卫的身体接触时,只听“滋啦”一声,暗卫身上冒出阵阵黑烟,动作瞬间迟滞。
“这是……”赵淮看得目瞪口呆。他在青云宗修习三年,从未见过有人能仅凭杀气便压制邪气。
沈醉没功夫解释。他知道这些被邪气侵体的暗卫不易对付,索性剑招变得更加狠戾,招招直取要害。玄铁剑在他手中仿佛活了过来,时而如蛟龙出海,时而如猛虎下山,金芒闪烁间,不断有暗卫惨叫着倒下,化为一地黑烟。
不到一炷香的功夫,林中的暗卫已被斩杀殆尽。赵淮拄着短匕喘气,看着满地的黑灰,脸上满是难以置信:“沈兄……你的武功,似乎比三年前精进了不止一星半点。”
沈醉收剑入鞘,没有回答。他蹲下身,用剑尖挑起一缕尚未散尽的黑烟,眉头紧锁。这邪气与雁门关的敌军身上的气息如出一辙,只是更加凝练,显然是经过了某种改良。魏庸到底在暗中做什么?
就在这时,他眼角的余光瞥见赵淮腰间的玉佩。那枚青云山玉佩不知何时竟变得滚烫,青芒大盛,正面雕刻的山峰图案上,那轮残月竟缓缓转动起来,像是在指引着什么方向。
“这是……”赵淮也察觉到了玉佩的异动,连忙摘下来捧在手心,脸上满是困惑,“从未见过玉佩有此异象。”
沈醉的目光落在转动的残月上,瞳孔骤然收缩。那残月转动的方向,恰好指向青云山的位置。而更让他心惊的是,玉佩散发的青芒中,隐约浮现出一行模糊的字迹——“秘宝异动,魏庸将至”。
他刚要开口,却听远处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伴随着滚滚烟尘,仿佛有千军万马正在逼近。赵淮脸色一白,望向声音传来的方向,声音发颤:“是魏庸的精锐骑兵!他们怎么会来得这么快?”
沈醉站起身,望向烟尘弥漫的远方,玄铁剑再次握紧。他知道,这次遇上的,恐怕不是普通的追兵那么简单。而赵淮手中那枚异动的玉佩,以及玉佩上浮现的字迹,都在预示着,一场更大的风暴,正在悄然逼近。
马蹄声越来越近,甚至能听到骑兵们整齐划一的呼喝声。沈醉深吸一口气,目光扫过赵淮,声音冷冽如旧:“看来,你的师门秘宝,比你想象中更引人注目。”
赵淮捧着发烫的玉佩,看着越来越近的烟尘,脸上血色尽褪。他知道,从这一刻起,他们再也不是简单的偶遇,而是被卷入了一场关乎仙门、朝堂,甚至整个天下的漩涡之中。而那枚突然异动的玉佩,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秘密?魏庸又为何会如此迅速地追来?答案,似乎只有前往青云山,才能揭晓。
那道横贯眉骨的疤痕太熟悉了。像条褪色的暗红蜈蚣,盘踞在左眉上方,尾端恰好抵在眼角。当年在北境战场,这道疤的主人替他挡过一支淬毒的狼牙箭,箭簇擦着眉骨飞过,留下的便是这般狰狞的印记。
“沈……沈兄?”灰衣人先是被剑气逼得窒息,待看清沈醉的面容,那双原本写满警惕的眼睛突然瞪圆,嘴唇哆嗦着,竟忘了脖颈上还悬着要命的剑刃,“你不是……不是早在三年前的雁门关战役里……”
沈醉缓缓收剑,玄铁剑归鞘时发出一声沉闷的嗡鸣,像是在为这突如其来的重逢低吟。他指尖捻了捻方才握剑时留下的薄茧,目光扫过对方身上洗得发白的灰布袍,最后落在那道疤痕上:“赵淮,命挺硬。”
三个字,没有半分重逢的热络,却让赵淮瞬间红了眼眶。他猛地扑上来想抓住沈醉的胳膊,却被对方不动声色地避开,这才想起自己如今的身份,讪讪地收回手,在衣襟上反复蹭着掌心的汗:“当年我中了埋伏,被一支奇兵所救,后来辗转流落至此……倒是沈兄,传闻你与敌军同归于尽,尸骨无存,怎么会……”
沈醉没接话,只是转头看了眼瘫在地上的匪徒。那些人被他方才雷霆一击吓破了胆,此刻正互相搀扶着往密林里钻,连掉在地上的刀鞘都忘了捡。他踢了踢脚边一块染血的石头,声音里淬着冰:“这些人,是冲着你来的?”
赵淮这才回过神,脸上闪过一丝愧色:“说来惭愧。我奉师门之命下山采买,不想在此处撞见这群悍匪劫掠商队。本想出手,奈何对方人多势众,若非沈兄及时赶到,恐怕……”他话没说完,突然意识到什么,猛地挺直腰板,抬手对着沈醉作了个奇怪的揖——左手虚握成拳,右手五指并拢覆在左拳之上,拇指微微翘起,像是托着什么无形之物。
这手势让沈醉的眉峰几不可察地动了动。三年前在军营,赵淮从不曾行过这般礼节。那分明是江湖中隐世门派的专属礼俗,传闻只有仙门中人,才会用这种“托云礼”以示敬意。
“你方才说……师门?”沈醉的目光落在赵淮腰间。那里系着一枚巴掌大的玉佩,玉质温润,在林间漏下的碎光里泛着淡淡的青芒,玉佩正面雕刻的纹样并非寻常的花鸟鱼虫,而是一座云雾缭绕的山峰,峰顶隐约可见半轮残月。
赵淮顺着他的目光摸向玉佩,脸上露出几分自豪:“沈兄好眼力。在下如今已是青云宗的外门弟子,这玉佩便是师门信物。”
“青云宗?”沈醉重复着这三个字,指尖在袖中悄然掐了个诀。他曾在一本残破的古籍中见过记载,青云宗乃百年前突然崛起的仙门,隐于江南深处的青云山,从不参与江湖纷争,连山门在哪都鲜为人知。传闻此派弟子能引天地灵气为己用,举手投足间便有移山填海之能,只是从未有人证实过。
赵淮似乎看出了他的疑虑,咧嘴笑了笑,那道疤痕因笑容牵扯而显得愈发清晰:“沈兄不必多疑。当年我重伤濒死,是青云宗的云鹤长老路过救下我,见我尚有几分根骨,便带我回山修习。虽只是外门弟子,却也比在军营里混日子强得多。”他说着,突然压低声音,“不瞒沈兄,我下山采买是假,实则是奉命探查江南一带的异动。近来师门察觉,有股邪气在暗中蔓延,似乎与朝中那位奸臣脱不了干系。”
“奸臣?”沈醉的眸色沉了沉。他此次踏入江湖,正是为了搜集当朝宰相魏庸结党营私、通敌叛国的证据。没想到竟在此处听到相关的消息,还遇上了这位本该“战死”的旧部。
赵淮左右看了看,见周遭无人,便凑近一步道:“沈兄有所不知,这魏庸野心极大,不仅在朝堂上排除异己,还暗中勾结了一些旁门左道,似乎在寻找什么东西。我师门察觉江南一带灵气紊乱,恐与此事有关,才派我等下山查探。”
沈醉指尖在袖中缓缓松开。他想起离开皇城前,暗中联络的那位御史曾提及,魏庸在江南私设了多处据点,行踪诡秘。当时他还以为只是囤积粮草,如今听赵淮一说,事情恐怕比想象中更复杂。
“你说的邪气,具体是什么?”沈醉追问。
赵淮皱起眉,像是在回忆什么:“说不好。那些被邪气沾染的人,会变得狂躁嗜血,力气也比寻常人大上数倍。前几日我在邻县见过一个,明明是个瘦弱的书生,却徒手撕碎了一头壮牛,眼睛是全黑的,像是被什么东西附了身。”
沈醉的指尖微微发凉。他想起三年前雁门关战役中,也曾遇到过类似的敌军——明明中了数箭,却仍能嘶吼着扑上来,眼中只有杀戮的欲望。当时他以为是敌军用了什么邪术,如今想来,或许与赵淮所说的邪气有关。
“青云宗对此事,有何应对?”
“掌门正在闭关推演,据说这邪气的源头可能与一件上古秘宝有关。”赵淮说到此处,突然意识到自己失言,连忙捂住嘴,“沈兄,此事关乎重大,我……”
“秘宝?”沈醉打断他,目光锐利如剑,“什么样的秘宝?”
赵淮面露难色,支吾了半天,才低声道:“具体的我也不清楚,只听内门弟子私下议论,那秘宝能聚天地煞气,也能破世间阵法。若是被魏庸得到,后果不堪设想。”
聚煞破阵……沈醉的心猛地一跳。魏庸在皇城四周布下了八座镇魂阵,寻常兵马根本无法靠近,若这秘宝真有破阵之能……
他正思忖间,忽听林中传来一阵极轻微的破空声。不是风声,也不是鸟兽异动,更像是某种器物划破空气的锐响。沈醉几乎是本能地拽住赵淮的胳膊往旁边一拉,两人刚躲开,一支漆黑的弩箭便钉在了他们方才站立的地方,箭尾还在嗡嗡颤动,箭簇上泛着诡异的幽蓝光泽。
“是魏庸的暗卫!”赵淮脸色骤变,猛地从腰间抽出一柄短匕,“他们怎么会找到这里?”
沈醉抬头望向弩箭射来的方向,只见密林深处影影绰绰,竟不知藏了多少人。那些人的气息隐匿得极好,若不是这支弩箭暴露了踪迹,他竟丝毫没有察觉。
“看来,你的行踪早就被盯上了。”沈醉的声音冷得像淬了冰,玄铁剑再次出鞘,剑身在林间投下斑驳的冷光,“青云宗的弟子,就只会躲在别人身后?”
赵淮被这话激得脸一红,握着短匕的手紧了紧:“沈兄休要小看人!”话音未落,他已足尖一点,身形如柳絮般飘了出去,短匕在他手中转出一朵银花,直刺密林深处的黑影。
沈醉没动,只是站在原地,目光如鹰隼般扫视着四周。他能感觉到,这些暗卫的身手远非刚才那些匪徒可比,招式狠辣,出手便是杀招,显然是受过严格训练的死士。更诡异的是,他们身上隐隐散发着与赵淮描述相似的邪气,只是气息更淡,像是被某种术法压制着。
“沈兄,速退!这些人不对劲!”赵淮的声音从林中传来,带着一丝惊惶。沈醉循声望去,只见赵淮被三个暗卫围攻,虽凭借灵活的身法勉强支撑,但短匕每次与对方的兵器相撞,都会迸出细碎的黑芒,那些黑芒落在地上,竟让青草瞬间枯萎。
沈醉眼神一凛,足尖猛地蹬地,玄铁剑带着破空之声直刺最近的一个暗卫。那暗卫刚要转身格挡,却见沈醉手腕一转,剑势陡然下沉,避开对方的兵器,剑尖直挑其下盘。这一剑快如闪电,角度刁钻,暗卫猝不及防,被挑中膝盖,踉跄着跪倒在地。
不等暗卫起身,沈醉已反手一剑斩下。然而,就在剑刃即将触及暗卫咽喉的瞬间,那暗卫的身体突然诡异地扭曲起来,皮肤下像是有无数条小蛇在蠕动,脸上浮现出与赵淮描述一致的全黑眼眸,嘶吼着扑向沈醉。
“小心!他们被邪气侵体,寻常刀剑难伤!”赵淮急声提醒。
沈醉却像是没听见,不退反进,玄铁剑上突然泛起一层淡淡的金芒。这金芒并非灵气,而是他多年来在尸山血海中磨砺出的杀气,凌厉纯粹,专克邪祟。当剑刃与暗卫的身体接触时,只听“滋啦”一声,暗卫身上冒出阵阵黑烟,动作瞬间迟滞。
“这是……”赵淮看得目瞪口呆。他在青云宗修习三年,从未见过有人能仅凭杀气便压制邪气。
沈醉没功夫解释。他知道这些被邪气侵体的暗卫不易对付,索性剑招变得更加狠戾,招招直取要害。玄铁剑在他手中仿佛活了过来,时而如蛟龙出海,时而如猛虎下山,金芒闪烁间,不断有暗卫惨叫着倒下,化为一地黑烟。
不到一炷香的功夫,林中的暗卫已被斩杀殆尽。赵淮拄着短匕喘气,看着满地的黑灰,脸上满是难以置信:“沈兄……你的武功,似乎比三年前精进了不止一星半点。”
沈醉收剑入鞘,没有回答。他蹲下身,用剑尖挑起一缕尚未散尽的黑烟,眉头紧锁。这邪气与雁门关的敌军身上的气息如出一辙,只是更加凝练,显然是经过了某种改良。魏庸到底在暗中做什么?
就在这时,他眼角的余光瞥见赵淮腰间的玉佩。那枚青云山玉佩不知何时竟变得滚烫,青芒大盛,正面雕刻的山峰图案上,那轮残月竟缓缓转动起来,像是在指引着什么方向。
“这是……”赵淮也察觉到了玉佩的异动,连忙摘下来捧在手心,脸上满是困惑,“从未见过玉佩有此异象。”
沈醉的目光落在转动的残月上,瞳孔骤然收缩。那残月转动的方向,恰好指向青云山的位置。而更让他心惊的是,玉佩散发的青芒中,隐约浮现出一行模糊的字迹——“秘宝异动,魏庸将至”。
他刚要开口,却听远处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伴随着滚滚烟尘,仿佛有千军万马正在逼近。赵淮脸色一白,望向声音传来的方向,声音发颤:“是魏庸的精锐骑兵!他们怎么会来得这么快?”
沈醉站起身,望向烟尘弥漫的远方,玄铁剑再次握紧。他知道,这次遇上的,恐怕不是普通的追兵那么简单。而赵淮手中那枚异动的玉佩,以及玉佩上浮现的字迹,都在预示着,一场更大的风暴,正在悄然逼近。
马蹄声越来越近,甚至能听到骑兵们整齐划一的呼喝声。沈醉深吸一口气,目光扫过赵淮,声音冷冽如旧:“看来,你的师门秘宝,比你想象中更引人注目。”
赵淮捧着发烫的玉佩,看着越来越近的烟尘,脸上血色尽褪。他知道,从这一刻起,他们再也不是简单的偶遇,而是被卷入了一场关乎仙门、朝堂,甚至整个天下的漩涡之中。而那枚突然异动的玉佩,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秘密?魏庸又为何会如此迅速地追来?答案,似乎只有前往青云山,才能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