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沆:敢给“太平”泼冷水,才是真宰相!
李沆当宰相时,王旦任参知政事。当时西北正在打仗,两人有时忙到很晚才能吃饭。王旦叹气说:“咱们啥时候才能安安稳稳迎来太平,能轻松清闲几天啊?”
李沆说:“现在有点忧虑、忙点事,刚好能让人保持警惕。将来要是天下安宁了,朝廷未必就没事。老话讲‘外面安宁了,内部必定会有隐患’。就像人得了病,只要病在眼前,就会想着忧心治疗;我要是死了,你肯定会当宰相。到时候要是跟辽国和亲,一旦边境没战事,恐怕皇上会慢慢生出奢侈享乐的心思!”王旦当时没把这话当回事。
李沆还每天把各地的水旱灾害、盗贼作乱、不孝作恶的事上报给皇上,皇上每次听了都脸色大变,心情沉重。王旦觉得“这些小事不值得烦扰皇上,而且丞相总奏报不好的事,会扫皇上的兴”。
李沆说:“皇上还年轻,得让他知道天下有多艰难,心里常存忧虑敬畏。不然他正是血气方刚的年纪,就算不沉迷声色犬马,也会忙着修宫殿、扩军队、搞祭祀这些劳民伤财的事。我老了,看不到那时候了,这会是你以后的麻烦啊!”
李沆去世后,宋真宗因为和契丹讲和、西夏归降,就开始封泰山、祭汾河,大肆修建宫殿,还钻研早已废弃的礼仪制度,天天忙得没空闲。王旦亲眼看着王钦若、丁谓等人的所作所为,想劝谏却已经参与其中,想辞官又因为皇上对自己很好而不忍离开。这时候他才明白李沆当初的远见,感叹说:“李文靖(李沆谥号)真是圣人啊!”
冯梦龙点评:“留外患防内忧”,古已有之
《左传》里记载:晋国和楚国在鄢陵交战,范文子不想打仗,说“只有圣人能做到内外都没隐患。要是达不到圣人的境界,外面安宁了,内部肯定会出问题。不如放楚国一马,让它成为外部的威胁,好让咱们保持警惕”。晋厉公不听,打败了楚国。回去后变得更加骄横,重用宠臣胥童,杀了郤氏三卿,最后自己也被匠丽杀了。李沆的话,就是源自这个道理。
李沆的智慧,在于他不盼着“表面太平”,反而主动用“烦心事”提醒皇上保持清醒——比起外敌,君主沉迷享乐、朝廷内部腐化,才是更致命的隐患。
【管理智慧】
一、李沆的“居安思危逻辑”:不是故意添堵,是“怕太平把人养废”
李沆天天报坏消息、唱反调,不是跟皇上过不去,而是精准掐住了“人性的弱点——太平容易让人松懈,松懈容易出大问题”。他的思路放现在,就是“团队\/企业里的‘刹车手’”,比天天喊“加油”“没问题”的人,更懂怎么护着长远。
1.不盼“绝对太平”:有点外患,是内部的“安全垫”
李沆说“外宁必有内忧”,不是盼着打仗,而是觉得“有个小威胁在眼前,大家才不会躺平”。就像现在公司里,要是某款产品垄断了市场,团队很容易觉得“不用创新也能卖”,最后被新竞品干掉;但要是一直有个强劲对手,反而会逼着团队天天琢磨“怎么改进产品、怎么服务客户”,反而活得更久。
2.敢报“坏消息”:不是扫兴,是帮领导“看见风险”
李沆不报“天下太平”的喜报,反而天天说“哪发洪水了、哪有盗贼了”,不是故意让皇上闹心,是怕皇上“只看光鲜的,看不到藏在背后的坑”。这就像现在的部门主管,明明业绩达标了,却在会上说“客户投诉咱们售后慢、竞品下周要出新品”——不是泼冷水,是提醒大家“别飘,风险就在眼前”,免得下次栽跟头。
3.盯紧“年轻领导”:怕他们“血气方刚,一顺就飘”
李沆特别担心“皇上年轻”,是因为年轻人容易“顺境时冲昏头”——没经历过挫折,一旦太平了,就想搞“大动作”证明自己,最后把资源浪费在没用的事上。这就像现在刚创业成功的年轻老板,赚了第一桶金就想“开10家分公司、投5个新项目”,要是没人拦着,很可能把本金亏光。
二、当代“李沆式防飘”案例:不唱赞歌、敢提风险,帮团队避开“太平坑”
李沆这种“居安思危、敢踩刹车”的思路,现在不管是企业管理、团队带教,还是个人发展,用好了都能“避免被太平养废”——比天天喊“加油”靠谱多了。
案例1:coo天天提“风险”,拦住cEo盲目扩张
某电商公司去年业绩暴涨50%,cEo兴奋得拍板:“趁这势头,开10家线下体验店,再投3个新品牌!” 团队都跟着欢呼,唯独coo(首席运营官)站出来反对:“咱们先别急,现在线下租金涨了20%,很多同行开体验店都在亏;新品牌需要砸钱做推广,咱们的现金流撑不起3个;而且竞品也在布局线下,咱们没经验,很容易栽跟头。不如先开2家试点店,先把现有品牌的服务做好,再看要不要扩张。”
cEo一开始有点不高兴,但还是听了coo的建议,只开了2家试点店。没想到才过半年,那些跟风开10多家店的同行,因为客流不够、租金太高,纷纷闭店;而这家公司的2家试点店,因为选址精准、服务到位,反而开始盈利。cEo后来拍着coo的肩膀说:“幸好你当时拦着我,不然我肯定飘了,现在得亏得底朝天!”——这就是李沆“报坏消息”的现代版:太平的时候敢提风险,不是扫兴,是帮团队踩刹车,避开大坑。
案例2:团队leader不庆功,反而讲“投诉”,保住连续达标
某快消品牌的销售团队,连续3个季度超额完成业绩,团队成员都想着“该好好庆功,放松一下”。但leader没组织庆功宴,反而开了个“问题复盘会”,把最近的客户投诉(比如“包装易破”“送货慢”)、行业变化(比如“原材料要涨价”“新品牌在搞低价活动”)全摆了出来,说:“咱们这季度达标了,但这些问题不解决,下季度很可能掉下来。现在不是放松的时候,得赶紧改包装、优化物流,不然客户就跑了!”
团队一开始有点抱怨“leader太较真”,但还是照着改了。结果下季度,很多同行因为没应对原材料涨价、客户流失,业绩下滑了;而这个团队因为提前解决了问题,不仅没下滑,还又超额完成了业绩。团队成员后来都说:“幸好leader没让咱们飘,不然这季度就凉了!”——这和李沆“天天奏报坏消息”的逻辑一样:顺境时不唱赞歌,反而盯着问题,才能一直稳下去。
三、评注的“扎心启示”:别把“外患”赶尽杀绝,留个“警钟”更安全
评注里提到《左传》的故事:晋厉公和楚国在鄢陵打仗,范文子不想打,说“只有圣人能做到内外都没忧患。普通人要是外面太平了,内部肯定出问题,不如留着楚国这个外患,让咱们保持警惕”。结果晋厉公不听,打赢了楚国,回来后更飘了,重用奸臣、杀了忠臣,最后自己也被杀了。
李沆的思路和范文子一模一样——别盼着“一点威胁都没有”,适当的外患\/风险,反而能让人保持清醒。这放现在企业里也一样:某手机品牌明明有能力挤垮所有小竞品,却没这么做,反而留着这些小对手。cEo说:“有他们在,咱们才不敢松懈,天天琢磨怎么改进技术、降低价格;要是垄断了市场,团队肯定会躺平,最后被国外品牌干掉。”——这就是“外患=警钟”的道理,太平反而会让人失去战斗力。
四、核心启示:想不被太平养废,记住李沆的3个“不犯傻”
李沆的智慧,说到底就是“不被太平迷惑,敢跟‘飘’对着干”。不管是管企业、带团队,还是个人成长,想避开“顺境翻车”的坑,记住这三点:
1.不犯傻“盼绝对太平”:有点小风险、小麻烦,是好事
别总想着“要是没一点问题就好了”,问题和风险其实是“安全垫”——有边境的小摩擦,皇上才不会瞎折腾;有竞品的小威胁,公司才不会躺平;有工作的小问题,个人才不会松懈。绝对的太平,反而像“温水煮青蛙”,慢慢把人煮废。
2.不犯傻“藏坏消息”:该报的风险,一定要说出来
别为了让领导\/团队开心,就只报喜不报忧。李沆要是天天说“天下太平”,真宗只会飘得更快;coo要是跟着喊“扩张”,公司只会亏得更惨。遇到风险别藏着,该说就说,哪怕会让人不高兴,也比最后翻车强。
3.不犯傻“纵容飘”:看到有人要飘,赶紧踩刹车
不管是领导、同事还是自己,一旦有点成绩就“飘”(想瞎折腾、想躺平),就得赶紧提醒。李沆提醒真宗“别生侈心”,leader提醒团队“别放松”,都是在踩刹车。飘的时候不踩,等撞了墙再后悔,就晚了。
【原文】李沆
李沆为相,王旦参知政事,以西北用兵,或至旰食。旦叹曰:“我辈安能坐致太平,得优游无事耶?”沆曰:“少有忧勤,足为警戒。他日四方宁谧,朝廷未必无事。语曰:外宁必有内忧。譬人有疾,常在目前,则知忧而治之,沆死,子必为相,遵与虏和亲,一朝疆场无事,恐人主渐生侈心耳!”旦未以为然。沆又日取四方水旱、盗贼及不孝恶逆之事奏闻,上为之变色,惨然不悦。旦以为“细事不足烦上听,且丞相每奏不美之事,拂上意。”沆曰:“人主少年,当使知四方艰难,常怀忧惧。不然,血气方刚,不留意声色狗马,则土木、甲兵、祷祠之事作矣,吾老不及见,此参政他日之忧也!”沆没后,真宗以契丹既和,西夏纳款,遂封岱、祠汾,大营宫殿,搜讲坠典,靡有暇日。旦亲见王钦若、丁谓等所为,欲谏,则业已同之,欲去,则上遇之厚,乃知沆先识之远,叹曰:“李文靖真圣人也!”
(评:《左传》:晋、楚遇于鄢陵,范文子不欲战,曰:“唯圣人能内外无患。自非圣人,外宁必有内忧。盍释楚以为外惧乎?”厉公不听,战楚胜之。归益骄,任嬖臣胥童,诛戮三郤,遂见弑于匠丽。文靖语本此。)
李沆当宰相时,王旦任参知政事。当时西北正在打仗,两人有时忙到很晚才能吃饭。王旦叹气说:“咱们啥时候才能安安稳稳迎来太平,能轻松清闲几天啊?”
李沆说:“现在有点忧虑、忙点事,刚好能让人保持警惕。将来要是天下安宁了,朝廷未必就没事。老话讲‘外面安宁了,内部必定会有隐患’。就像人得了病,只要病在眼前,就会想着忧心治疗;我要是死了,你肯定会当宰相。到时候要是跟辽国和亲,一旦边境没战事,恐怕皇上会慢慢生出奢侈享乐的心思!”王旦当时没把这话当回事。
李沆还每天把各地的水旱灾害、盗贼作乱、不孝作恶的事上报给皇上,皇上每次听了都脸色大变,心情沉重。王旦觉得“这些小事不值得烦扰皇上,而且丞相总奏报不好的事,会扫皇上的兴”。
李沆说:“皇上还年轻,得让他知道天下有多艰难,心里常存忧虑敬畏。不然他正是血气方刚的年纪,就算不沉迷声色犬马,也会忙着修宫殿、扩军队、搞祭祀这些劳民伤财的事。我老了,看不到那时候了,这会是你以后的麻烦啊!”
李沆去世后,宋真宗因为和契丹讲和、西夏归降,就开始封泰山、祭汾河,大肆修建宫殿,还钻研早已废弃的礼仪制度,天天忙得没空闲。王旦亲眼看着王钦若、丁谓等人的所作所为,想劝谏却已经参与其中,想辞官又因为皇上对自己很好而不忍离开。这时候他才明白李沆当初的远见,感叹说:“李文靖(李沆谥号)真是圣人啊!”
冯梦龙点评:“留外患防内忧”,古已有之
《左传》里记载:晋国和楚国在鄢陵交战,范文子不想打仗,说“只有圣人能做到内外都没隐患。要是达不到圣人的境界,外面安宁了,内部肯定会出问题。不如放楚国一马,让它成为外部的威胁,好让咱们保持警惕”。晋厉公不听,打败了楚国。回去后变得更加骄横,重用宠臣胥童,杀了郤氏三卿,最后自己也被匠丽杀了。李沆的话,就是源自这个道理。
李沆的智慧,在于他不盼着“表面太平”,反而主动用“烦心事”提醒皇上保持清醒——比起外敌,君主沉迷享乐、朝廷内部腐化,才是更致命的隐患。
【管理智慧】
一、李沆的“居安思危逻辑”:不是故意添堵,是“怕太平把人养废”
李沆天天报坏消息、唱反调,不是跟皇上过不去,而是精准掐住了“人性的弱点——太平容易让人松懈,松懈容易出大问题”。他的思路放现在,就是“团队\/企业里的‘刹车手’”,比天天喊“加油”“没问题”的人,更懂怎么护着长远。
1.不盼“绝对太平”:有点外患,是内部的“安全垫”
李沆说“外宁必有内忧”,不是盼着打仗,而是觉得“有个小威胁在眼前,大家才不会躺平”。就像现在公司里,要是某款产品垄断了市场,团队很容易觉得“不用创新也能卖”,最后被新竞品干掉;但要是一直有个强劲对手,反而会逼着团队天天琢磨“怎么改进产品、怎么服务客户”,反而活得更久。
2.敢报“坏消息”:不是扫兴,是帮领导“看见风险”
李沆不报“天下太平”的喜报,反而天天说“哪发洪水了、哪有盗贼了”,不是故意让皇上闹心,是怕皇上“只看光鲜的,看不到藏在背后的坑”。这就像现在的部门主管,明明业绩达标了,却在会上说“客户投诉咱们售后慢、竞品下周要出新品”——不是泼冷水,是提醒大家“别飘,风险就在眼前”,免得下次栽跟头。
3.盯紧“年轻领导”:怕他们“血气方刚,一顺就飘”
李沆特别担心“皇上年轻”,是因为年轻人容易“顺境时冲昏头”——没经历过挫折,一旦太平了,就想搞“大动作”证明自己,最后把资源浪费在没用的事上。这就像现在刚创业成功的年轻老板,赚了第一桶金就想“开10家分公司、投5个新项目”,要是没人拦着,很可能把本金亏光。
二、当代“李沆式防飘”案例:不唱赞歌、敢提风险,帮团队避开“太平坑”
李沆这种“居安思危、敢踩刹车”的思路,现在不管是企业管理、团队带教,还是个人发展,用好了都能“避免被太平养废”——比天天喊“加油”靠谱多了。
案例1:coo天天提“风险”,拦住cEo盲目扩张
某电商公司去年业绩暴涨50%,cEo兴奋得拍板:“趁这势头,开10家线下体验店,再投3个新品牌!” 团队都跟着欢呼,唯独coo(首席运营官)站出来反对:“咱们先别急,现在线下租金涨了20%,很多同行开体验店都在亏;新品牌需要砸钱做推广,咱们的现金流撑不起3个;而且竞品也在布局线下,咱们没经验,很容易栽跟头。不如先开2家试点店,先把现有品牌的服务做好,再看要不要扩张。”
cEo一开始有点不高兴,但还是听了coo的建议,只开了2家试点店。没想到才过半年,那些跟风开10多家店的同行,因为客流不够、租金太高,纷纷闭店;而这家公司的2家试点店,因为选址精准、服务到位,反而开始盈利。cEo后来拍着coo的肩膀说:“幸好你当时拦着我,不然我肯定飘了,现在得亏得底朝天!”——这就是李沆“报坏消息”的现代版:太平的时候敢提风险,不是扫兴,是帮团队踩刹车,避开大坑。
案例2:团队leader不庆功,反而讲“投诉”,保住连续达标
某快消品牌的销售团队,连续3个季度超额完成业绩,团队成员都想着“该好好庆功,放松一下”。但leader没组织庆功宴,反而开了个“问题复盘会”,把最近的客户投诉(比如“包装易破”“送货慢”)、行业变化(比如“原材料要涨价”“新品牌在搞低价活动”)全摆了出来,说:“咱们这季度达标了,但这些问题不解决,下季度很可能掉下来。现在不是放松的时候,得赶紧改包装、优化物流,不然客户就跑了!”
团队一开始有点抱怨“leader太较真”,但还是照着改了。结果下季度,很多同行因为没应对原材料涨价、客户流失,业绩下滑了;而这个团队因为提前解决了问题,不仅没下滑,还又超额完成了业绩。团队成员后来都说:“幸好leader没让咱们飘,不然这季度就凉了!”——这和李沆“天天奏报坏消息”的逻辑一样:顺境时不唱赞歌,反而盯着问题,才能一直稳下去。
三、评注的“扎心启示”:别把“外患”赶尽杀绝,留个“警钟”更安全
评注里提到《左传》的故事:晋厉公和楚国在鄢陵打仗,范文子不想打,说“只有圣人能做到内外都没忧患。普通人要是外面太平了,内部肯定出问题,不如留着楚国这个外患,让咱们保持警惕”。结果晋厉公不听,打赢了楚国,回来后更飘了,重用奸臣、杀了忠臣,最后自己也被杀了。
李沆的思路和范文子一模一样——别盼着“一点威胁都没有”,适当的外患\/风险,反而能让人保持清醒。这放现在企业里也一样:某手机品牌明明有能力挤垮所有小竞品,却没这么做,反而留着这些小对手。cEo说:“有他们在,咱们才不敢松懈,天天琢磨怎么改进技术、降低价格;要是垄断了市场,团队肯定会躺平,最后被国外品牌干掉。”——这就是“外患=警钟”的道理,太平反而会让人失去战斗力。
四、核心启示:想不被太平养废,记住李沆的3个“不犯傻”
李沆的智慧,说到底就是“不被太平迷惑,敢跟‘飘’对着干”。不管是管企业、带团队,还是个人成长,想避开“顺境翻车”的坑,记住这三点:
1.不犯傻“盼绝对太平”:有点小风险、小麻烦,是好事
别总想着“要是没一点问题就好了”,问题和风险其实是“安全垫”——有边境的小摩擦,皇上才不会瞎折腾;有竞品的小威胁,公司才不会躺平;有工作的小问题,个人才不会松懈。绝对的太平,反而像“温水煮青蛙”,慢慢把人煮废。
2.不犯傻“藏坏消息”:该报的风险,一定要说出来
别为了让领导\/团队开心,就只报喜不报忧。李沆要是天天说“天下太平”,真宗只会飘得更快;coo要是跟着喊“扩张”,公司只会亏得更惨。遇到风险别藏着,该说就说,哪怕会让人不高兴,也比最后翻车强。
3.不犯傻“纵容飘”:看到有人要飘,赶紧踩刹车
不管是领导、同事还是自己,一旦有点成绩就“飘”(想瞎折腾、想躺平),就得赶紧提醒。李沆提醒真宗“别生侈心”,leader提醒团队“别放松”,都是在踩刹车。飘的时候不踩,等撞了墙再后悔,就晚了。
【原文】李沆
李沆为相,王旦参知政事,以西北用兵,或至旰食。旦叹曰:“我辈安能坐致太平,得优游无事耶?”沆曰:“少有忧勤,足为警戒。他日四方宁谧,朝廷未必无事。语曰:外宁必有内忧。譬人有疾,常在目前,则知忧而治之,沆死,子必为相,遵与虏和亲,一朝疆场无事,恐人主渐生侈心耳!”旦未以为然。沆又日取四方水旱、盗贼及不孝恶逆之事奏闻,上为之变色,惨然不悦。旦以为“细事不足烦上听,且丞相每奏不美之事,拂上意。”沆曰:“人主少年,当使知四方艰难,常怀忧惧。不然,血气方刚,不留意声色狗马,则土木、甲兵、祷祠之事作矣,吾老不及见,此参政他日之忧也!”沆没后,真宗以契丹既和,西夏纳款,遂封岱、祠汾,大营宫殿,搜讲坠典,靡有暇日。旦亲见王钦若、丁谓等所为,欲谏,则业已同之,欲去,则上遇之厚,乃知沆先识之远,叹曰:“李文靖真圣人也!”
(评:《左传》:晋、楚遇于鄢陵,范文子不欲战,曰:“唯圣人能内外无患。自非圣人,外宁必有内忧。盍释楚以为外惧乎?”厉公不听,战楚胜之。归益骄,任嬖臣胥童,诛戮三郤,遂见弑于匠丽。文靖语本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