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参:“不折腾”是守成智慧,“顺势为”是处事技巧
曹参被朝廷征召去当宰相,临走前,叮嘱接替他担任齐国丞相的人:“齐国的监狱和集市,你要多留意,好好照管。”后任丞相不解:“治理国家没有比这更重要的事了吗?”曹参说:“监狱和集市是善恶并存、容纳各类人的地方,现在要是刻意整顿它,坏人还能去哪里容身呢?”
曹参到朝廷担任宰相后,完全遵照萧何当年制定的规章制度办事,每天只是喝酒,啥额外的事也不做。宾客们来见他,本想提些建议,可一到府里,曹参就拉着人家喝酒;偶尔有人想开口说正事,他又递酒过去,直到把人灌醉送走,始终没人能机会提建议。
汉惠帝责怪曹参不处理政务,就嘱咐曹参的儿子、任中大夫的曹窋,私下里找机会问问父亲。曹窋趁休假回家,劝说曹参。曹参大怒,打了曹窋二百板子。惠帝后来责备曹参:“你为什么要惩罚曹窋?是我让他去劝你的啊!”
曹参摘下官帽道歉,说:“陛下您自己想想,您的英明神武和高帝(刘邦)比起来怎么样?”惠帝说:“我怎么敢和先帝比呢?”曹参又问:“那您看我的能力和萧何比起来,谁更强?”惠帝说:“你好像比不上萧何。”曹参说:“陛下说得对。高帝和萧何平定天下,已经把法令制定得很明确了。现在陛下只需安心治国,我们这些大臣坚守职位,遵守既定法令不偏离,不就行了吗!”惠帝说:“你别说了,我懂了。”
冯梦龙点评:曹参“不创新”,反而显露出大智慧
曹参不刻意推翻旧制度、不搞“新动作”,看似“不作为”,实则是明白“既定法令已足够完善”。他不跟萧何比“开创”,而是专注于“守成”,这种不贪功、不折腾的态度,恰恰体现了他对治国节奏的精准把握——比起盲目改革,守住已有的稳定和成果更重要。
宰相府的官署和曹参家的花园相邻。府里的官员们每天喝酒欢呼,声音大到外面都能听见。曹参身边的人希望他去花园里看看,趁机管教一下这些官员。曹参听说后,反而摆开酒席,也跟着喝酒欢呼,和官署里的声音呼应。身边的人见状,再也没提过要管教官员的事。
冯梦龙点评:用“顺势而为”消弭谗言,比“强硬制止”更高明
曹参没去指责官员喝酒喧哗,反而跟着一起热闹,看似“纵容”,实则是用一种平和的方式化解了潜在的非议——要是他出面制止,反而会让人觉得他“小题大做”,甚至可能引发官员不满;而他主动参与,既营造了上下和谐的氛围,又悄悄堵住了身边人进谗言的口子,让“官员喧哗”这事变成了无关紧要的日常。
曹参的两次应对,核心都是“不强行干预”:治国时,他不破坏萧何留下的稳定制度;面对官员喧哗,他不强行制止。很多时候,比起“事事插手”,懂得“适时放手”“顺势而为”,反而能让事情朝着更平稳的方向发展,避免不必要的矛盾。
【管理智慧】
一、曹参的“不折腾逻辑”:不是摆烂,是“懂分寸、守根本”
曹参不管是叮嘱“别乱改狱市”,还是当宰相“喝酒不干事”,绝不是“躺平摆烂”,而是看透了“管理的核心——成熟的体系不用瞎折腾,过度干预反而添乱”。放到现代职场,这逻辑就是“接手一个成熟的团队\/项目,别为了‘刷存在感’搞新花样;管理要留‘缓冲空间’,别把弦绷太死”。
1.对“缓冲地带”:别硬拆,拆了反而炸锅
曹参把狱市当“社会缓冲带”——就像职场里的“茶水间聊天”“午休摸鱼”,看似是“不务正业”,实则是员工释放压力的小空间。要是领导非要管“茶水间不能聊天”“午休不能看手机”,员工压力没处放,反而会在工作里摸鱼、摆烂,甚至辞职。比如某互联网公司,之前严禁员工午休刷短视频,结果员工要么在工位上偷偷玩,要么下午犯困效率低;后来新领导放宽规定,允许午休在茶水间看视频,反而员工下午更专注,离职率也降了——这就是曹参说的“兼容”:给点小空间,反而能稳住大局面。
2.对“成熟体系”:别瞎改,改了反而翻车
曹参不推翻萧何的法令,是因为“这套规矩已经经过验证,能稳住天下”。就像职场里,新领导接手一个业绩稳定的部门,别一上来就“推翻前任的制度,搞自己的一套”——比如前任定的“客户维护流程”能稳定复购,新领导非要改成“新客户开拓优先”,结果老客户流失、新客户没跟上,业绩直接下滑。某快消公司的新销售总监就很懂这一点:接手后没改前任的“经销商管理体系”,只优化了“新品培训流程”,结果半年内销售额还涨了15%——这就是“守规矩不瞎改”的智慧:成熟的体系能兜底,小优化比大折腾更管用。
二、当代“曹参式管理”案例:不折腾、懂包容,反而能稳住团队、出成绩
很多领导总觉得“得做点新动作才像个领导”,却没学曹参“不折腾”的本事;而真正聪明的管理者,都像曹参一样,靠“守规矩、留空间”把团队带得风生水起。
案例1:新cEo不推翻前任制度,只“喝酒接地气”,公司反而更稳
某科技公司前任cEo把“研发投入优先”的制度落实得很好,公司有3个核心项目在推进。新cEo上任后,没搞“新官上任三把火”,反而照着前任的制度推进项目,还经常去研发部的茶水间“蹭酒”——研发团队加班晚了会在茶水间喝啤酒放松,新cEo偶尔会加入,跟大家聊“项目难点”,不聊“KpI”。
有高管劝他“得搞点新战略,显显您的能力”,新cEo说:“前任的制度能让研发稳定出成果,我瞎改反而会打乱节奏;跟大家喝喝酒,知道他们的难处,比讲大道理管用。” 结果一年后,3个核心项目顺利落地,公司市值涨了30%——这和曹参“喝酒挡建议、守萧何规矩”的逻辑一样:成熟的体系别瞎动,跟团队“接地气”,比乱搞新动作更能出成绩。
案例2:部门主管不禁止“摸鱼聊天”,反而加入,团队氛围更暖
某设计部门的主管老周,发现下属们午休时总在会议室聊天,甚至偶尔会点奶茶、吃零食,有人跟老周说“得管管,太松散了”。老周没禁止,反而偶尔会带点水果过去,跟大家一起聊“最近的热门设计案例”“家里的小事”。
有人不解,老周说:“设计师靠灵感吃饭,总闷在工位上反而没思路;午休聊聊天放松下,下午画图更有劲儿。要是我硬禁,他们只会偷偷聊,反而生分。” 结果这个部门的设计稿通过率一直是公司最高的,员工离职率也最低——这就像曹参“见下属喝酒,自己也喝”:不搞双重标准,给团队留放松的空间,反而能拉近关系,让大家更愿意干活。
三、曹参“喝酒应对非议”:不是装傻,是“用软招化解硬矛盾”
还有个小插曲:曹参的相府旁边是官吏办公的地方,那些官吏每天都在屋里欢呼喝酒,声音大到相府里都能听见。曹参的手下想趁他去花园散步时,让他听听这吵闹声,好借机整治一下。结果曹参听见后,不仅没生气,反而让人在花园里摆上酒桌,自己也喝起来,还跟着欢呼,声音跟隔壁官吏的酒声呼应。手下见状,再也没提“整治”的事——曹参这招特别妙:你说官吏喝酒吵闹不对?那我也喝,大家都一样,反而没人能说“官吏违规”;同时也堵住了“有人打小报告”的嘴,悄悄化解了非议。
放到现代职场,这就是“不搞特权、用共情化解矛盾”:比如领导发现下属下班后在公司聚餐,别批评“下班不赶紧走,浪费水电”,反而可以说“聚餐别太晚,注意安全”;要是下属抱怨“加班太多”,别反驳“大家都加班”,反而可以说“这周加完班,下周给大家调休”——用“不站在对立面”的软招,比硬管更能消除不满。
四、评注的“清醒点”:“不折腾”不是没本事,反而是真高明
评注里说曹参“不是覆短,适以见长”,意思是“他不搞新动作,不是掩盖自己的短处,反而显出了他的高明”。很多人觉得“管理者得折腾才叫有能力”,却忘了“能守住成熟体系、稳住局面,比乱折腾更需要定力”——就像曹参,知道“高帝和萧何的规矩够用”,所以不瞎改;知道“狱市和官吏喝酒是小问题”,所以不硬管,这种“知分寸、懂取舍”的定力,比“天天出新政”的花架子管用多了。
五、核心启示:当领导\/管团队,记住曹参的3个“不犯傻”
不管是接手新团队、管理老项目,还是应对团队里的“小问题”,想避开“瞎折腾”的坑,学曹参这三点就行:
1.不犯“新官瞎放火”的傻:接手别人的摊子,先搞清楚“哪些制度\/流程是成熟管用的”,别为了“刷存在感”就推翻重来——成熟的体系能兜底,小优化比大改动更安全。
2.不犯“硬管小问题”的傻:团队里的“小放松”“小矛盾”(比如茶水间聊天、午休摸鱼),别一上来就严管,先想想“这会不会是缓冲带”——硬拆缓冲带,反而会逼出大问题。
3.不犯“搞双重标准”的傻:别要求“下属不能干的事,自己却能干”(比如下属不能喝酒,自己却天天应酬),反而可以“跟下属一起干小事”(比如一起吃工作餐、聊家常)——拉近关系比摆架子更能凝聚团队。
【原文】曹参
曹参被召,将行,属其后相:“以齐狱市为寄。”后相曰:“治无大此者乎?”参曰:“狱市所以并容也,今扰之,奸人何所容乎?”参既人相,一遵何约束,唯日夜饮醇酒,无所事事。宾客来者皆欲有言,至,则参辄饮以醇酒;间有言,又饮之,醉而后已,终莫能开说。惠帝怪参不治事,嘱其子中大夫窑私以意叩之。窑以休沐归,谏参。参怒,笞之二百。帝让参曰:“与窑何治乎?乃者吾使谏君耳。”参免冠谢曰:“陛下自察圣武孰与高帝?”上曰:“朕安敢望先帝?”又曰:“视臣能孰与萧何?”帝曰:“君似不及也。”参曰:“陛下言是也。高帝与何定天下,法令既明。今陛下垂拱,参等守职,遵而勿失,不亦可乎!”帝曰:“君休矣。”
评:不是覆短,适以见长。
吏廨邻相国园。群吏日欢呼饮酒,声达于外。左右幸相国游园中,闻而治之。参闻,乃布席取酒,亦欢呼相应。左右乃不复言。
评:极绘太平之景,阴消近习之谗。
曹参被朝廷征召去当宰相,临走前,叮嘱接替他担任齐国丞相的人:“齐国的监狱和集市,你要多留意,好好照管。”后任丞相不解:“治理国家没有比这更重要的事了吗?”曹参说:“监狱和集市是善恶并存、容纳各类人的地方,现在要是刻意整顿它,坏人还能去哪里容身呢?”
曹参到朝廷担任宰相后,完全遵照萧何当年制定的规章制度办事,每天只是喝酒,啥额外的事也不做。宾客们来见他,本想提些建议,可一到府里,曹参就拉着人家喝酒;偶尔有人想开口说正事,他又递酒过去,直到把人灌醉送走,始终没人能机会提建议。
汉惠帝责怪曹参不处理政务,就嘱咐曹参的儿子、任中大夫的曹窋,私下里找机会问问父亲。曹窋趁休假回家,劝说曹参。曹参大怒,打了曹窋二百板子。惠帝后来责备曹参:“你为什么要惩罚曹窋?是我让他去劝你的啊!”
曹参摘下官帽道歉,说:“陛下您自己想想,您的英明神武和高帝(刘邦)比起来怎么样?”惠帝说:“我怎么敢和先帝比呢?”曹参又问:“那您看我的能力和萧何比起来,谁更强?”惠帝说:“你好像比不上萧何。”曹参说:“陛下说得对。高帝和萧何平定天下,已经把法令制定得很明确了。现在陛下只需安心治国,我们这些大臣坚守职位,遵守既定法令不偏离,不就行了吗!”惠帝说:“你别说了,我懂了。”
冯梦龙点评:曹参“不创新”,反而显露出大智慧
曹参不刻意推翻旧制度、不搞“新动作”,看似“不作为”,实则是明白“既定法令已足够完善”。他不跟萧何比“开创”,而是专注于“守成”,这种不贪功、不折腾的态度,恰恰体现了他对治国节奏的精准把握——比起盲目改革,守住已有的稳定和成果更重要。
宰相府的官署和曹参家的花园相邻。府里的官员们每天喝酒欢呼,声音大到外面都能听见。曹参身边的人希望他去花园里看看,趁机管教一下这些官员。曹参听说后,反而摆开酒席,也跟着喝酒欢呼,和官署里的声音呼应。身边的人见状,再也没提过要管教官员的事。
冯梦龙点评:用“顺势而为”消弭谗言,比“强硬制止”更高明
曹参没去指责官员喝酒喧哗,反而跟着一起热闹,看似“纵容”,实则是用一种平和的方式化解了潜在的非议——要是他出面制止,反而会让人觉得他“小题大做”,甚至可能引发官员不满;而他主动参与,既营造了上下和谐的氛围,又悄悄堵住了身边人进谗言的口子,让“官员喧哗”这事变成了无关紧要的日常。
曹参的两次应对,核心都是“不强行干预”:治国时,他不破坏萧何留下的稳定制度;面对官员喧哗,他不强行制止。很多时候,比起“事事插手”,懂得“适时放手”“顺势而为”,反而能让事情朝着更平稳的方向发展,避免不必要的矛盾。
【管理智慧】
一、曹参的“不折腾逻辑”:不是摆烂,是“懂分寸、守根本”
曹参不管是叮嘱“别乱改狱市”,还是当宰相“喝酒不干事”,绝不是“躺平摆烂”,而是看透了“管理的核心——成熟的体系不用瞎折腾,过度干预反而添乱”。放到现代职场,这逻辑就是“接手一个成熟的团队\/项目,别为了‘刷存在感’搞新花样;管理要留‘缓冲空间’,别把弦绷太死”。
1.对“缓冲地带”:别硬拆,拆了反而炸锅
曹参把狱市当“社会缓冲带”——就像职场里的“茶水间聊天”“午休摸鱼”,看似是“不务正业”,实则是员工释放压力的小空间。要是领导非要管“茶水间不能聊天”“午休不能看手机”,员工压力没处放,反而会在工作里摸鱼、摆烂,甚至辞职。比如某互联网公司,之前严禁员工午休刷短视频,结果员工要么在工位上偷偷玩,要么下午犯困效率低;后来新领导放宽规定,允许午休在茶水间看视频,反而员工下午更专注,离职率也降了——这就是曹参说的“兼容”:给点小空间,反而能稳住大局面。
2.对“成熟体系”:别瞎改,改了反而翻车
曹参不推翻萧何的法令,是因为“这套规矩已经经过验证,能稳住天下”。就像职场里,新领导接手一个业绩稳定的部门,别一上来就“推翻前任的制度,搞自己的一套”——比如前任定的“客户维护流程”能稳定复购,新领导非要改成“新客户开拓优先”,结果老客户流失、新客户没跟上,业绩直接下滑。某快消公司的新销售总监就很懂这一点:接手后没改前任的“经销商管理体系”,只优化了“新品培训流程”,结果半年内销售额还涨了15%——这就是“守规矩不瞎改”的智慧:成熟的体系能兜底,小优化比大折腾更管用。
二、当代“曹参式管理”案例:不折腾、懂包容,反而能稳住团队、出成绩
很多领导总觉得“得做点新动作才像个领导”,却没学曹参“不折腾”的本事;而真正聪明的管理者,都像曹参一样,靠“守规矩、留空间”把团队带得风生水起。
案例1:新cEo不推翻前任制度,只“喝酒接地气”,公司反而更稳
某科技公司前任cEo把“研发投入优先”的制度落实得很好,公司有3个核心项目在推进。新cEo上任后,没搞“新官上任三把火”,反而照着前任的制度推进项目,还经常去研发部的茶水间“蹭酒”——研发团队加班晚了会在茶水间喝啤酒放松,新cEo偶尔会加入,跟大家聊“项目难点”,不聊“KpI”。
有高管劝他“得搞点新战略,显显您的能力”,新cEo说:“前任的制度能让研发稳定出成果,我瞎改反而会打乱节奏;跟大家喝喝酒,知道他们的难处,比讲大道理管用。” 结果一年后,3个核心项目顺利落地,公司市值涨了30%——这和曹参“喝酒挡建议、守萧何规矩”的逻辑一样:成熟的体系别瞎动,跟团队“接地气”,比乱搞新动作更能出成绩。
案例2:部门主管不禁止“摸鱼聊天”,反而加入,团队氛围更暖
某设计部门的主管老周,发现下属们午休时总在会议室聊天,甚至偶尔会点奶茶、吃零食,有人跟老周说“得管管,太松散了”。老周没禁止,反而偶尔会带点水果过去,跟大家一起聊“最近的热门设计案例”“家里的小事”。
有人不解,老周说:“设计师靠灵感吃饭,总闷在工位上反而没思路;午休聊聊天放松下,下午画图更有劲儿。要是我硬禁,他们只会偷偷聊,反而生分。” 结果这个部门的设计稿通过率一直是公司最高的,员工离职率也最低——这就像曹参“见下属喝酒,自己也喝”:不搞双重标准,给团队留放松的空间,反而能拉近关系,让大家更愿意干活。
三、曹参“喝酒应对非议”:不是装傻,是“用软招化解硬矛盾”
还有个小插曲:曹参的相府旁边是官吏办公的地方,那些官吏每天都在屋里欢呼喝酒,声音大到相府里都能听见。曹参的手下想趁他去花园散步时,让他听听这吵闹声,好借机整治一下。结果曹参听见后,不仅没生气,反而让人在花园里摆上酒桌,自己也喝起来,还跟着欢呼,声音跟隔壁官吏的酒声呼应。手下见状,再也没提“整治”的事——曹参这招特别妙:你说官吏喝酒吵闹不对?那我也喝,大家都一样,反而没人能说“官吏违规”;同时也堵住了“有人打小报告”的嘴,悄悄化解了非议。
放到现代职场,这就是“不搞特权、用共情化解矛盾”:比如领导发现下属下班后在公司聚餐,别批评“下班不赶紧走,浪费水电”,反而可以说“聚餐别太晚,注意安全”;要是下属抱怨“加班太多”,别反驳“大家都加班”,反而可以说“这周加完班,下周给大家调休”——用“不站在对立面”的软招,比硬管更能消除不满。
四、评注的“清醒点”:“不折腾”不是没本事,反而是真高明
评注里说曹参“不是覆短,适以见长”,意思是“他不搞新动作,不是掩盖自己的短处,反而显出了他的高明”。很多人觉得“管理者得折腾才叫有能力”,却忘了“能守住成熟体系、稳住局面,比乱折腾更需要定力”——就像曹参,知道“高帝和萧何的规矩够用”,所以不瞎改;知道“狱市和官吏喝酒是小问题”,所以不硬管,这种“知分寸、懂取舍”的定力,比“天天出新政”的花架子管用多了。
五、核心启示:当领导\/管团队,记住曹参的3个“不犯傻”
不管是接手新团队、管理老项目,还是应对团队里的“小问题”,想避开“瞎折腾”的坑,学曹参这三点就行:
1.不犯“新官瞎放火”的傻:接手别人的摊子,先搞清楚“哪些制度\/流程是成熟管用的”,别为了“刷存在感”就推翻重来——成熟的体系能兜底,小优化比大改动更安全。
2.不犯“硬管小问题”的傻:团队里的“小放松”“小矛盾”(比如茶水间聊天、午休摸鱼),别一上来就严管,先想想“这会不会是缓冲带”——硬拆缓冲带,反而会逼出大问题。
3.不犯“搞双重标准”的傻:别要求“下属不能干的事,自己却能干”(比如下属不能喝酒,自己却天天应酬),反而可以“跟下属一起干小事”(比如一起吃工作餐、聊家常)——拉近关系比摆架子更能凝聚团队。
【原文】曹参
曹参被召,将行,属其后相:“以齐狱市为寄。”后相曰:“治无大此者乎?”参曰:“狱市所以并容也,今扰之,奸人何所容乎?”参既人相,一遵何约束,唯日夜饮醇酒,无所事事。宾客来者皆欲有言,至,则参辄饮以醇酒;间有言,又饮之,醉而后已,终莫能开说。惠帝怪参不治事,嘱其子中大夫窑私以意叩之。窑以休沐归,谏参。参怒,笞之二百。帝让参曰:“与窑何治乎?乃者吾使谏君耳。”参免冠谢曰:“陛下自察圣武孰与高帝?”上曰:“朕安敢望先帝?”又曰:“视臣能孰与萧何?”帝曰:“君似不及也。”参曰:“陛下言是也。高帝与何定天下,法令既明。今陛下垂拱,参等守职,遵而勿失,不亦可乎!”帝曰:“君休矣。”
评:不是覆短,适以见长。
吏廨邻相国园。群吏日欢呼饮酒,声达于外。左右幸相国游园中,闻而治之。参闻,乃布席取酒,亦欢呼相应。左右乃不复言。
评:极绘太平之景,阴消近习之谗。